当前位置 首页 一代权臣 第二卷 半分山水半分缘 059 唇枪舌剑

《一代权臣》第二卷 半分山水半分缘 059 唇枪舌剑

作者:笔讷 字数:3019 书籍:一代权臣

  秋仪之却笑道:“李大人,你这样说话就没意思了。那天在场的又不止你我二人而已,零零总总也有二三十人,他们都可作为人证凭据,是抵赖不得的。”

  秋仪之这样说话,李慎实却放心起来:在场的杨巧儿同原告杨瑛儿是亲姐妹,按律应当回避;秋仪之手下亲兵之言,也不足为凭;至于跟他来的那些衙役,他们平日里头都被自己喂饱了,又大多同此案有些瓜葛,当然不会自证其罪。

  想到这里,李慎实从容答道:“既然如此,秋大人自可传他们上堂过来作证。”

  秋仪之却是早有准备,从怀中掏出一张纸,展平之后,在手上抖了抖,说道:“这是本官属下的赵成孝的口供,上面有他的签字画押,能够证明当日确实是李慎实带人前去谋杀替姐姐告状的杨巧儿,被他巡夜之时救下。”

  这份口供,乃是秋仪之抽空写下,特意叫赵成孝签了名、按了手印的,原本是为了充实档案形成当日完整的时间链,却不想李慎实当堂抵赖,终于派上用场。

  李慎实一时无言以对,却听殷承良说道:“这份口供,秋大人可否让本官过目一下?”

  他接过秋仪之递过来的供纸,扫了两眼,说道:“这个赵成孝却是何人?”

  秋仪之答道:“他是下官的护卫,也是下官的朋友,不知殷大人何有此问?”

  殷承良将这份口供轻飘飘地放在面前桌案之上,说道:“这个赵成孝既是秋大人的朋友,又是秋大人的属下,要他做份伪证,实在是不足为奇。以本官之见,这份证据不足为凭。”说着,他半转身向郑鑫略略作揖道,“不知大殿下意下如何?”

  郑鑫却不说话,沉思了片刻,说道:“赵成孝的口供,能否给我看看?”

  殷承良当然没有理由拒绝,恭恭敬敬地那张薄薄的纸张递给郑鑫,一边还解说道:“想必这个叫赵成孝的,乃是军中的一个兵士,识不得几个字,又同秋大人有旧,胡乱签名画押,想来也是做不得真的。”

  郑鑫却没立即表态,偷眼见秋仪之朝自己不住地使着眼色,这才说道:“殷大人的话,我不敢苟同。依我看,赵成孝的话,应当采信无疑。”

  这份口供能否采信,关系到江南官场上的官员是否真的刻意包庇这桩案件,是案子是否要牵连下去的关键证据。

  因此殷承良当然要据理力争,只听他说道:“方才下官已经说了,这个叫赵成孝的同秋大人有莫大关系,他的证言可信度不高。”

  秋仪之听殷承良这几句话说得严丝合缝、理由确凿,也不由得偶佩服他心思缜密、口才不凡。

  然而秋仪之略加思索之后,却发现他这套说辞之中的一项莫大纰漏,便失声笑道:“殷大人这话就有所偏颇了。赵成孝虽同下官颇有交情,然而下官既不是原告杨氏姐妹一边的,又不是被告妖道妙真这边的,同李慎实并没有利害关系。因此殷大人这话,前提就错了,之后的推论自然也丝毫没有道理。以此来看,赵成孝的口供应当予以采纳。”

  这个秋仪之自打赴任山阴县令以来,一直都在同江南官场过不去——因此殷承良早已将他视作眼中钉、肉中刺,非取之而后快不可。然而他们虽仇雠,明面上却没有撕破脸皮,还是同朝为臣,还是一团和气,当然也就没法口口声声说什么互为对手了。

  殷承良想到这里,已是哑口无言,望着秋仪之那张轻浮的笑脸,真想一个窝心脚把他踢死。可是这时大堂之上、皇子跟前,自己是万万不能这么做的。

  于是殷承良涨红着面孔思索了良久,还是想不出什么狡辩之辞来,只恨恨地说了一句:“那这赵成孝也不过是个普通士卒,他的这份证言实则已是在指证朝廷命官了。按律以民告官,不论区直如何,已是一条罪状了。这点还请大殿下明鉴。”

  郑鑫却道:“殷大人这就有所不知了。这个赵成孝我知道,并不是普通寻常兵士,他早年同父皇有数面之缘,在讨逆之役中又立了大功,父皇钦点的四品武职,只是没有补上将军实职而已。哦,对了,他原名赵黑子,这‘成孝’二字,还是父皇御赐的名字呢!”

  郑鑫这话刚刚说完,大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

  堂上所坐官员,任是谁也没有想到,秋仪之这个小小七品县令手下,居然有一个堂堂四品武将——要知道,江南道最高军士长官的史长捷才也不过是四品实职,因加封了将军封号才勉强挂了三品职衔。

  殷承良也是暗暗叫苦:都怪这个秋仪之行事诡异,身边居然会有四品武将这样的护卫,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不禁张嘴问道:“秋大人真是深不可测。却又不知这位赵大人,又为何会在山阴县中聊充一个护卫衙役呢?”

  秋仪之“嘿嘿”一笑道:“哦,那是赵成孝去年受了伤,皇上特意安排他到江南鱼米之乡来调养身体的。殷大人若是不信,尽可以快马加鞭去山阴县传他过来询问。”

  殷承良顿时恍然大悟:既然这个赵成孝是当今皇上御赐的名讳、钦点的官职、又特旨来江南休养,莫非山阴县闹出这么大的风波来,都是当今圣上在幕后主使,就连眼前这个巧舌如簧的秋仪之也不过是他的傀儡而已?

  他胡思乱想了一圈之后,终于弄明白了:为何自己在江南经营许久,已到了一手遮天的地步,却始终没有办法将这桩案子遮掩过去——原来在他这只巨手背面,乃是当朝皇帝郑荣那只更大的手。

  想到这里,殷承良再无话可说,颓然坐着不再言语。

  蔡敏没有刺史大人这番见识,却也知道事情已到了难以挽回的地步,只好低着头不说话。

  堂上沉默了许久,郑鑫终于忍耐不住,催促道:“蔡大人,你是主审,接着问呐!时辰不早了,再多拖延也没有益处。”

  蔡敏听了一惊,这才结结巴巴地说道:“李……李慎实,你当夜带兵去杨氏姐妹家中,意欲何为?又有何人从旁主使?”

  李慎实早就猜到蔡敏会有此一问,然而当这问题真的从他口中说出,还是禁不住浑身上下颤抖起来,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

  真正的主审郑鑫早已经是不耐烦了,喝道:“李慎实,你现在再无抵赖余地,一切都给我从实招来!你若再不招供,当心三刑五典之下,不存官员体面!”

  倒不是李慎实骨头硬朗,死撑着不愿招供,而是他几番遭受刺激,已是心胆俱裂,一时反应不过来。

  郑鑫却管不了这么许多,一声令下,便有七八个堂上将士,从躺下取出夹棍、烙铁、竹签、虎钳、铁凳等八九样刑具,逐一摆在李慎实面前。

  只听郑鑫冷冷地说道:“李慎实。我看你尚且算是个斯文人,不愿当堂动刑,让你难堪——劝你还是赶紧招供,以免多费周章,皮肉凭白受苦!”

  大汉司法制度之中,并不排斥刑讯,以至于对何人、何事、何时,用何种刑具都有一套不成文的惯例,各地衙门虽略有不同,却是大抵相当。

  那李慎实做了二十来年的县令,大小案子审了也不知有多少件,现在罗列在他面前的每一样刑具,他都曾指使衙役施加在人犯身上过——这些刑具的厉害,他心里再清楚不过。

  因此,当李慎实亲耳听到从郑鑫牙缝之中狠狠挤出来的“用刑”两个字的时候,最后的心理防线终于趋于奔溃。

  只见他一下子趴在地上,使劲用力磕头,在白净的青石地面上留下一个个汗水、泪水和血水混合而成的印章,口中喃喃道:“犯官有罪,犯官有罪!”说罢,便晕厥过去,整个身子瘫软在地上,口中不住地涌出白沫。

  郑鑫见状一惊,唯恐这个李慎实就这样死了,连忙招呼军士过来抢救。

  军中自有经验丰富的军医,赶紧上堂来,摸摸脉搏、掐掐人中,又灌了一碗水,李慎实便逐渐苏醒过来。

  秋仪之也怕李慎实死过去以后再无对证,连忙问那军医道:“李慎实为何忽然倒下?是不是血气亏损,今日能否继续审讯?”

  若是民间医生郎中,或许还会谨慎诊断,要今日暂停审讯,待明日李慎实恢复元气之后再开堂受审。

  然而军医见惯了部队里头拷打细作、逼问俘虏的事情,便满不在乎地摆摆手,说道:“大人尽管放心,此人不过是受了惊吓,一口气没缓过来罢了,接着审问出不了事情。若他神智还不清醒,那也好办,拿盆凉水从头上浇下去就好了。”

  郑鑫在一旁听了他们的对话,莞尔一笑,挥挥手,对那军医说道:“好了,没你的事了,你下去吧!”

  又对已经苏醒过来瘫坐在地上的李慎实说道:“医生的话,你都听明白了?我不过是念及士林斯文,这才给你稍存体面。若是再敢拒不招认,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事情进展到这一步,李慎实还有什么话好说,只能低头承认道:“那夜,确实是下官带领几个相熟的衙役,前去杨巧儿家中。原也不想杀她灭口,只想将她暂时关押在僻静之处,待风头过后再放她出来而已。却没想到她居然烈性如此,这才不得不动了杀机。”

  李慎实此言一出,堂上的郑鑫、秋仪之都悄悄长舒一口气;而殷承良、蔡敏二人却都暗暗叫苦;至于其他旁听的官员,有牵连其中的暗自盘算出路,有素来对殷承良等不满又略知内情的幸灾乐祸,还有两不相干的则是静观其变。

  却听秋仪之开口问道:“那你为何想要去杨巧儿家?想要过的又是什么风头?”

  李慎实一五一十地答道:“犯官只想秋大人寻不到毕秀文一案的原告苦主,让这件案子彻底沦为断头疑案而已。”

  这是秋仪之早就猜到的,于是他步步紧逼地继续问道:“那我问你,你同‘了尘宫’又有什么关系?同‘妙真’又是什么交情?要拼了官身不要,也要替她将这案子敷衍过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