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代权臣 第一卷 一朝天子一朝臣 141 鸾翔出现,军心动摇

《一代权臣》第一卷 一朝天子一朝臣 141 鸾翔出现,军心动摇

作者:笔讷 字数:2979 书籍:一代权臣

  出现在朝廷禁军身后的戴鸾翔,并非什么阴谋诡计,而是确确实实的前将军戴鸾翔。

  戴鸾翔被皇帝郑爻下旨褫夺兵权,又为幽燕王郑荣的义子秋仪之半途营救之后,便已是心灰意冷,就在秋仪之安排的那座破庙之中,每日孝敬老母、教育子女,十几天日子过得也十分平静。

  乃至于戴鸾翔带了儿子戴松,亲自动手修缮房屋、开垦荒地,仿佛有就在此处隐居起来,聊渡余生之意。

  然而这一日,忽然有大量难民,拖家带口、扶老携幼,经过破庙之地往京城方向赶路。

  这间破庙远离大路,地处十分偏僻,本不应有这般人流经过。

  戴鸾翔觉得奇怪,便叫自己的儿子戴松前去询问情况。

  不问还好,一问便让戴鸾翔大惊失色:原来是当日一早,幽燕王郑荣便发大兵前来攻击潼关,潼关附近百姓就怕大军过境、生灵涂炭,这才纷纷抛弃家园,先往京城避难。

  戴鸾翔号称海内第一名将,当然是知兵之人,却也没有料想到幽燕王郑荣居然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之内,就彻底打通幽燕道同潼关的通道,并集结起大军向难攻不落的潼关要塞发起进攻。

  他有心亲临战场,一睹这难得一见的盛况,又虑及家中老母、子女无人照顾,正在逡巡难决之际。

  这时戴母拄着龙头拐杖从破庙一间偏殿之中走出,对儿子说道:“戴松都告诉我了,幽燕王爷领军攻击潼关,这时大汉开国以来鲜见的大战,我儿鸾翔不打算过去开开眼界么?”

  戴鸾翔听了,叹口气道:“儿子万念俱灰,实在是不想再这样的事情,只想着前半生热衷功名,没有尽过孝道,眼下服侍好老母亲就是了。”

  戴母岂能不晓得自己儿子的心意,知道他言不由衷,便道:“没想到我儿竟这样淡泊功名,却也难得。只是老身素来爱看热闹,这就要带我孙子、孙女过去瞅瞅。鸾翔既然无意前去,那就在此看家好了。”

  说着,就招呼戴松牵三匹马过来,极矫健地翻身上马,便领着戴松、银屏往东方而去。

  戴母这般举动,实在是出乎戴鸾翔意料,也连忙找了匹马,从后追上。

  戴母见儿子戴鸾翔果然跟了上来,知道自己这一番小小计谋果然成功,心中不免有些得意,一张布满皱纹的脸上扬起笑容,快马加鞭,向前奔驰而去。

  戴鸾翔等藏身的破庙距离潼关距离本就十分接近,戴鸾翔一行又是弓马娴熟,不到两个时辰,就已赶到潼关附近,透过层层细雨,便能依稀看到潼关那座高耸入云的箭楼,而秋仪之此刻便被软禁于此。

  潼关之下,早已是重兵云集,大军四处集结、往来奔驰。隐隐约约的喊杀之声和血腥气味,都不停刺激着戴鸾翔的五官,终于使他勉强压服住的热血重新激荡起来。

  只听戴鸾翔对戴母说道:“此处是禁军后方,看不出什么门道来。”又指着左前方一处高楼道,“那边有座酒楼,若其中没有禁军驻扎,我等何不登楼观看?”

  戴母闻言笑道:“儿子乃是大汉名将,战场交锋之事,自然听你主持!老婆子当然亦步亦趋了。”又转身叮嘱戴松道,“我戴家将门之后,又是三代单传,你将来也是要掌兵的,还不趁此良机向你父亲多讨教讨教行军用兵之法?”

  可是戴鸾翔乃是沙场之上,指挥大军同敌手你来我往、堂堂正正交锋的名将,也精通战场之中各种阴谋诡计,偏偏是对如何秘密潜入、偷营探哨之事一无所知。

  他带着自己的母亲、儿女走了没几步,便被掠阵督战一名中郎将远远认了出来,同身旁兵马略略商议一番,便纠集起两三百人,向戴鸾翔等人扑来,想将他擒拿住先问个明白。

  戴鸾翔却也机警,见状不妙,一面对戴母说道:“鸾翔做事不密,没想到自己在此处人头极熟,果然被认了出来,还请母亲稍稍回避,鸾翔在此为母亲断后。”一面抽出随身佩剑,仗马而立,护在戴母身后。

  戴鸾翔积威犹在,前来抓捕他的朝廷官兵见他这样沉稳,心中有些发虚,又并非奉命行事,因此行动便不免有些犹豫。

  正在他们犹豫之时,忽从斜刺里杀出一票人马,为数约在八十人上下。他们个个武艺高强,虽没有重甲保护、也未曾骑马,却只用了不到一盏茶功夫,就将这群官军统统杀散。

  原来这些人,便是秋仪之留在潼关底下,未曾跟他一起上关的幽燕精兵。他们按照秋仪之的吩咐,又在阮文龙的安排之下,混到潼关守军之中。然而大战一起,原本就看不起守关兵卒的禁军将佐,便将其排挤出去,只安排了个守护大军后方的闲差。

  这份差事是既清闲、又安全,若是寻常兵丁被派来做这份差事,那早已喜笑颜开,回家便要烧高香不可。然而这群兵丁另有任务在身,见自己离开战场前线越来越远,也越来越帮不上秋仪之的忙,心中不免着急。

  他们又听军中传言,说是老将军白文波亲手抓了几个幽燕来的探子间谍,被关押在箭楼之上。别人尚且不知这幽燕探子的身份,他们却是清清楚楚,知道此人就是幽燕王义子秋仪之,便愈加心急火燎。

  正在此时,他们听闻禁军发现戴鸾翔行踪,且就在自己附近,互相商议一下,便抛弃岗位,且去看个究竟。

  戴鸾翔他们人人认得,一看果然就是幽燕王义殿下秋仪之从劝善司手中救出的这位名将。他们又见禁军集结起两百余人正要去擒拿戴鸾翔,二话不说,便提刀上阵,将意图对戴鸾翔不利的禁军,统统杀败。

  戴鸾翔也已认出他们,骑在马上拱手道:“多谢诸位搭救,只是这样一来诸位身份也已暴露。朝廷官兵人多势众,不好对付,诸位何不同我一同暂避?”

  没想到这些人没有丝毫撤退之意,其中一个口齿敏捷些的,上前拜倒在戴鸾翔马前,对他说道:“义殿下已被朝廷官兵所擒,被关押在潼关箭楼之内。他对我等都有救命之恩,我等虽不过是蚍蜉蝼蚁,却也不敢惜命背恩。只是不知如何救我家义殿下出来,戴元帅乃是海内名将,还望元帅教我……”说着,几乎坠下泪来。

  此人说话有情有理,不由得不让戴鸾翔感动。

  戴鸾翔想到自己也是秋仪之从劝善司爪牙手里,虎口拔牙一般搭救出来的,于情于理都没有不救他的道理。可他又想到自己现在同秋仪之之间,不仅隔了数万全副武装的禁军精兵,而且还有潼关的阻碍,若非玉皇大帝、如来佛祖,这种情况之下,谁也救不出秋仪之来。

  想到这里,戴鸾翔连忙翻身下马,亲手将那幽燕士兵扶起,叹道:“你家义殿下对我,还有我母亲家小,都有再造之恩,这份恩情不敢有片刻忘怀。可眼下我等若是硬闯,不但不能救义殿下出来,反而不过是以卵击石、徒送性命罢了……眼下只有盼着幽燕王爷及早攻破潼关,那样义殿下便不救自救了。”

  这话正好提醒了身后的戴母,只听她说道:“我儿此话才是正理。这潼关乃是天下雄关,朝廷精兵又云集于此,以王爷神武也不能轻易拿下。鸾翔何不以平日威望,动摇官军军心,以助王爷一臂之力?”

  戴鸾翔听了母亲的话,心中也是一凛——他知道两军交阵之时,在战场之上被杀伤的人马并不多,拼的其实是双方谁更能保持士气旺盛,一方伤亡较多却因士气始终高昂而坚持到最后胜利的战例比比皆是——只要在禁军身后来个釜底抽薪之际,确实是可以切切实实地帮到在阵前同朝廷厮杀的幽燕王。

  于是戴鸾翔又翻身上马,驱马略略向前几步,深吸一口气,向身前禁军喊话道:“诸位将士,可认得在下何人?”

  朝廷禁军大多执着于面前厮杀,本来无人注意到身后发生的这一幕小小冲突,可听戴鸾翔这熟悉的嗓音一喊,便都回过头来观看。

  禁军将佐大多做过戴鸾翔的部下,不少人还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又知道他作战不利,正被皇帝召回京去问罪——接替他的前敌指挥都已换了两任——却没想到戴鸾翔竟然在这两军交锋之时出现在这里。

  然而这些兵将大多知道戴鸾翔被临阵召回,多多少少也能猜出戴鸾翔此次回京凶多吉少,却没人知道他已被秋仪之救下,又做了投靠幽燕王郑荣的打算。

  只听戴鸾翔自问自答道:“在下便是戴鸾翔!在朝廷之中素来有些名气,想必诸位也未必不认识。在下受奸臣陷害,为当今皇帝所不容,眼看就要被害。却是诸位正在对敌的幽燕王爷大仁大义,派亲信将我搭救下来,这才留条性命,在此同诸位说话!”

  “不如一道降了王爷!”禁军之中忽然冷不丁冒出这句话来。

  戴鸾翔自己还没下定决心投靠幽燕王,不过是劝说禁军不要再为昏君效命罢了,话语之中也处处透出心虚谨慎,实在是没想到禁军之中居然有人借题发挥、高声附和,心中觉得奇怪。

  原来这些高声说话之人,就是郑荣派来混进潼关来的。

  他们先换上敌军服色,假装从河南溃散下来的禁军赚开潼关城门;随后装作体力不支的模样,占了潼关门口紧要位置不动,阻碍官军临关列阵;被连拖带拉般送到后军之后,便乘机起事,在关键时刻,作此这惊人之鸣。

  只听他们反反复复不断高喊“不如一道降了王爷”的口号,初时只有这百八十人喊话,反复几遍之后,便有五六百人跟着起哄,一时之间后军人声鼎沸,眼看禁军阵脚就要松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