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代权臣 第一卷 一朝天子一朝臣 0124 戴鸾翔落难

《一代权臣》第一卷 一朝天子一朝臣 0124 戴鸾翔落难

作者:笔讷 字数:2816 书籍:一代权臣

  朝廷对戴鸾翔之事极为重视,唯恐这位在军中威望极高的戴元帅,一旦心中不服,高声一呼,麾下将士便会群情激奋,索性也反了朝廷。因此特地派了检校程彦,前去邓州前线办理此事。

  这程彦原是当今皇帝郑爻在潜邸时的亲信侍卫,处事素来果断沉静,又平易近人,在京城之中颇有名望。

  郑爻登基称帝之后,想着劝善司素来是王忠海的嫡系,实难控制;但眼下他这皇帝位置尚且不稳,六部之中反对自己的官员也是不少,既一刻也离不开劝善司,一时半刻之内又无法全盘掌控这个特务机关。

  于是他想来想去,便只好在其中安插亲信,以求逐步将劝善司中的老人慢慢挤出去,从而实现对劝善司的掌握。

  程彦便是其中之一。

  这程彦虽是郑爻得力亲信,为他做了不少事情,人品却也正直。他初听要派自己去劝善司任职之时,也是颇不情愿,只因这劝善司名声实在太臭,他宁可不升官,也不要到这染缸中去。

  可郑爻却百般劝说程彦,说正是因为劝善司虽素行不端,这才要派他进去好慢慢夺取权力再痛加整顿。

  程彦心想郑爻现已贵为天子,这样恳求实在是难得,说话也句句都在理上,又念及郑爻在做皇子之时便对自己有救命之恩,这才勉强答应下来。

  郑爻确实没有亏待程彦。

  死了的老皇帝郑雍当时设立劝善司时候,就觉得它权力过大,唯恐走到尾大不掉的地步,因此便将劝善司衙门的品级设得极低,不仅要受太监节制上不得台盘,主官也只是从四品的中郎将而已。

  然而程彦刚刚进劝善司衙门,便被封为正五品的检校,且一切事务只对皇帝郑爻一人负责,而无须受其他任何人等节制。

  有这样一层关系,负责押送戴鸾翔回京之事,便当仁不让地由程彦负责。他离京之前,皇帝郑爻更亲自接见,只说戴鸾翔是受军中奸人蛊惑。

  戴鸾翔在朝野之中素有盛名,程彦虽与他向无瓜葛,却也是神交已久,心中暗自佩服。他也确实未想到郑爻会在此生死存亡时刻,做出这等自毁长城之举,因此接令出发办差倒也爽快。

  一到邓州大营之中,程彦便连同监军太监一起,找来戴鸾翔,向他传旨道:“圣上秘旨在此,请戴元帅一人接旨!”

  戴鸾翔精于用兵,却不擅阴谋诡计,也曾听说程彦乃是新皇身边第一得力亲信,由他亲自来传旨,必然牵涉到机密军务,于是便屏退左右亲兵,跪下领旨。

  程彦亲自向戴鸾翔宣读圣旨,圣旨大意不过是近来平定幽燕叛军进展甚是缓慢,要戴鸾翔立即回京述职,前线粮草供给、兵源补充等事宜也可一同回奏。

  戴鸾翔听了圣旨,还在惊讶之中,程彦便亲手将他扶起,劝慰道:“末将虽比不得戴元帅英明神武,却也是行伍出身,知道临阵换帅是兵家大忌。说句不恭敬的话,当今圣上虽然聪睿,却从未领兵作战,不知道其中的忌讳。也正因如此,皇上更要召元帅回京,当面咨询军务。元帅只要如实禀报,以皇上之明,定会另有恩旨。”

  戴鸾翔听程彦说话诚恳,又见他处处以礼相待,便心甘情愿地同左将军钱庆交接军营事务,只身一人离开邓州大营,往京城洛阳而来。

  一路之上,程彦待戴鸾翔极为客气,衣食起居没有半点不合心意的,更别说动用囚车大枷之类刑具了。

  程彦对戴鸾翔已是仰慕良久,时时嘘寒问暖,又常常讨教带兵作战之事。戴鸾翔见程彦同劝善司之中的奸人酷吏大不相同,两人又是性格相近,说话倒也投机。

  于是这劝善司一行与其说是押解犯人的差役,不如说更像是护送朝廷高官的扈从,走得十分平安,顺顺利利便过了潼关,进入近畿地方。

  然而程彦待戴鸾翔虽然客气,劝善司之中其他人却并没有这份气度。

  原来是劝善司本就想将势力渗透入禁军之中,以求掌握军权,攫取更大的权势。可戴鸾翔身为禁军前将军,又素来对其不屑一顾,总是明里暗里不断阻挠,早已同他们结下梁子。

  戴鸾翔本来在军中根基极其深厚,劝善司自然拿他没有办法,可一旦见其落难,便要出手作践,以报平日仇雠。然而他们虽有这点见不得人的阴暗主意,可主官程彦目下甚得皇帝信任,又兼戴鸾翔积威尚在,暂时也就不好随意为难。

  然而好景不长,一进潼关,还走了没几步,从京城而来的快马便传了圣旨过来。传旨之人还特意嘱咐,说是皇帝口谕,要程彦亲自向戴鸾翔宣读圣旨。

  程彦自然不敢抗旨,拆开明黄绸缎封装的圣旨,便向戴鸾翔逐字逐句宣读起来。

  然而这圣旨刚刚读一半,跪拜在地上接旨的戴鸾翔已是听得汗如雨下。

  站在地上宣旨的程彦竟也好不到哪里去,双手双脚、乃至全身都不住地颤抖,就连舌头也结巴起来。原来这封圣旨措辞极为严厉,只听其中写道:

  “近闻左将军钱庆初掌军权,便奋天威,大举讨伐燕贼,跬日之间便已收复河南失地,兵锋直指敌巢。而戴卿素有擅兵令名,何以旬月之中逡巡犹豫,不能近逼一步?又闻京中流言曰:燕随鸾翔,鹏程千里。朕虽愚钝,却也知其更有深意。而戴卿所为,可否对朕拳拳信任?可否对先帝托孤之重?可否对父母养育之恩?可否对百姓期盼之情?戴卿所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是也!故着检校程彦,即将戴鸾翔锁拿进京,以待勘劾,不得有误!”

  这份圣旨乃是皇帝郑爻亲笔草就,未及誊清便已发来,用的正是他的一笔龙飞凤舞的草书,笔锋之中少了平日常见的那份矫饰而更多了一股杀气。尤其是最后那个“误”字,显然是用毛笔蘸多了朱砂墨色,写得又粗又大,在程彦眼中好似几柄钢刀,在明黄宣纸之上上下翻飞。

  戴鸾翔城府深沉,跪在地上苦笑一声,心想:当初幽燕王就曾在黄河岸边对自己说过当今圣上刻薄寡恩之语,没想到竟应验得如此之快!可他心中虽然这么想,口中却不能明言,只颓然说了一声:“罪臣领旨,谢恩!”

  程彦虽然精明能干,然而毕竟未曾见过什么大世面,见皇帝圣旨如此严苛,已被这番雷霆之怒吓得呆站在原地,过了许久才道:“戴元帅,这……”却再也说不下去。

  身边那些劝善司的爪牙却来了劲头。

  听圣旨上说是要将戴鸾翔“锁拿进京”,也不等领头的程彦吩咐,就从周边县衙之中调来铁镣、木枷、囚车等物,极粗暴地给戴鸾翔一样不落地统统招呼上,便往京城而来。

  劝善司中领头的是太监金德强,这人虽然凶残暴戾,却也不傻,知道戴鸾翔在朝野之中声望甚隆,若是走官道被百姓看见了,不免多些纠纷。于是,他便越俎代庖,领着众军不走宽阔大路,专寻偏僻小道而行。

  可是这小路虽也在繁华的近畿之中,却毕竟比不上官道,沿途极少有酒楼客栈。两个月前,秋仪之营救义父幽燕王郑荣离开京城赶往潼关的过程当中,为延阻朝廷报信快马,将近畿各处驿站破坏殆尽,至今未能修复。

  因此小路两侧没有驿站可供补给休息——每逢水米用尽,便要派专人折回大路购买运回;太阳落山之事,又要寻找破庙草屋凑合一宿——这劝善司一行,走得实在极为困苦,每日前行不过五十里左右。

  此外,金德强见这小路之上人马稀疏,十分荒凉偏僻,觉得兹事体大、不可掉以轻心,便又专门从京城之中调来百余名劝善司兵丁,会合一处,浩浩荡荡带着近两百人,押着区区一个戴鸾翔向西往京城而来。

  这日,天上淫雨霏霏靡靡下了整整一天,这劝善司一行人在这细如牛毛的秋雨之中已是走得筋疲力尽,双脚早已不听使唤,只是凭借本能在烂泥地里一步一挪地向前拖行。

  正当众人饥寒交迫之时,骑在马上的领头金德强却抬眼见远处隐隐约约出现一座破落道观,道观之中似乎有火光忽明忽暗地闪烁,又有炊烟升起。他便问程彦道:“我说程将军,我们走了大半日都已累了,杂家见前头有间破庙,何不进去休息休息?不知程将军意下如何?”

  程彦早已被这金德强架空,听他这么问,也只好点点头道:“金公公所言甚是,末将也正好疲惫,今日天气不好,早些休息也并无不可。只是此处甚为偏僻,不可大意,若是叫人打个前站,前去探听一番那便更好了。”

  金德强听言冷笑一声,心中暗想:你小子说话倒也机灵,口中却揶揄道:“程将军是皇上身边的红人,杂家不敢差遣。既然程将军要人前去侦查,那杂家便受累先行一步吧。”

  说罢,金德强招呼过十几个亲信之人,也不打招呼,便催动胯下军马,撒开四蹄就朝道观飞奔而来,只留下程彦领着一百多个倒霉鬼,在冰冷刺骨的风雨之中,推着一辆沉重无比的囚车,在泥泞的道路上缓缓蠕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