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医心记 第一百七十五章 家人

《医心记》第一百七十五章 家人

作者:振鹭于野 字数:2777 书籍:医心记

  张峦一家人到了京城,住进了御赐的宅第,只见房舍雅致,庭院秀丽,虽然看着并不是金玉满堂的富贵景象,实际上,要在北方建成这种花木扶疏、清幽俊逸的宅子,所耗费的财力和人力,要比那种华贵堂皇的院子多得多。

  宅子里的一应设施,从车马、家具,到锅碗瓢勺,被褥衣服,以及古董玩器,应有尽有。仆人也是现成的,一个个训练有素,能干守礼的样子。

  饶是有心理准备,张峦和连氏还是看得暗地里咂舌。看来新帝对这位未来的皇后真是异常爱重。连对这冒牌的家人都这样大方。

  只是皇帝的大方,也给张氏夫妇带来了很多压力。不知道要怎么样和那位未来的皇后相处,才能让今上满意。

  倒是不知内情的“祖母”和“弟弟”,真心地感到喜悦和快乐。最小的孩子张延龄,安顿好之后就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到处看,不敢相信这么漂亮的地方以后就是自己的家了。张鹤龄年纪大一些比较稳重,跟在弟弟后面走,虽然不像弟弟那样看到什么都要赞叹一番,但心里也是十分欢喜的。

  韩老太太眼睛不好使,宅子再美她也看不清楚。她唯一盼望的就是孙女什么时候回家。

  张家远道而来,安置下来自然需要一段时间。过了有七八日,张峦接到了谢迁的口信,说是明日申时张姑娘会回家探望祖母、父母和弟弟。

  虽说一家人早就在为这一刻做准备了,但事到临头还是会觉得有些紧张。尤其是张氏夫妇。

  他们反复叮嘱张鹤龄、张延龄兄弟,等长姐到家了,一定要恭敬、守规矩,千万不可放肆。要知道,长姐将来可是一国的皇后,若是怠慢了,就是对皇室不敬。这两兄弟本来就是省事的,此时见父母说得郑重,忙不迭点头说记下了。

  张峦又叮嘱自己的老母亲,说到时候别一味哭,别总是提起当年的伤心事,多想想今后的好日子。

  韩氏道:“这还用你们提醒我?我孙女眼看就要做新娘子了,老婆子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提起那些晦气的话头?”

  说是这样说,等到第二天张惟昭真的到了的时候,张氏夫妇带着两个儿子把她迎到客厅,等在客厅里的韩老太太听见人进来的声音,拄着拐棍儿站起来,也不要侍女搀扶,跌跌撞撞就往前走,一边走一边说:

  “大丫在哪里?我的大丫在哪里?快过来让奶奶看看。”

  “娘……”连氏急忙过去扶住她,想要劝她别着急。

  张惟昭却走到韩氏跟前,径直说道:“奶奶,我在这里。”

  张惟昭方才和张峦夫妇一路走进来,彼此十分客气,谁也没有用到父母女儿之类的称谓,但张惟昭一见韩氏,叫起奶奶来却十分自然。

  韩老太太听见这一声奶奶,老泪纵横,扔了拐棍儿,两只手颤巍巍地伸过来。张惟昭看出来她眼睛不好使,握住她的手,引着她的手触摸自己的脸。

  “是我孙女没错!是我的大丫回来了!奶奶想你想得好苦啊!”韩老太太把张惟昭抱进怀里,痛哭失声。

  张惟昭也回手抱住韩老太太,眼中不自禁流下泪来。

  她想到了自己在前世的奶奶。虽然两位老人的背景大不相同,但满心热忱疼爱孙女的心肠却是一样的。张惟昭从内心深处愿意认这个奶奶。

  旁边连氏拿出帕子捂住脸,啜泣不已。要是这一切都是真的该多好?要是真是自己的女儿回来了该多好?

  张峦懂得妻子的心思,当着众人的面不好做出别的举动,只用手掌轻拍妻子的后背以示安慰。

  两个男孩子受到感染,也围着祖母和姐姐擦眼泪。

  张峦内心也异常感慨,但他作为当家人,却不能放任自己的情绪。等母亲稍稍过了那股伤心劲儿,就劝她回椅子上坐着说话。

  韩氏听了劝,被扶着坐回椅子上,仍然拉着张惟昭不放手,让她坐在自己旁边。

  “大丫啊,你这些年都去哪儿了?过得可好?可吃了不少苦吧?”

  张栾家乡的习俗,经常用大丫、二丫当做女孩的小名。

  张峦咳嗽一声道:“母亲,女孩儿大了,别再叫小名了。”他怕张惟昭会为这个不文雅的小名着恼。

  张惟昭却笑道:“奶奶想叫我大丫也可以,或者叫我阿昭也行。”

  “阿昭?”韩氏念叨道。

  “是的。师父给我取名惟昭,有时候也叫我阿昭。”

  “这个名字好听!”韩氏大力点头,她觉得孙女的一切都是好的。“你师父呢?改日也请他过来,我们一家得好好谢谢他的大恩大德!”

  张惟昭的表情瞬间黯淡了下来,过了一小会儿,才低声道:“师父已经仙去了。”

  韩氏连忙安慰她:“不哭!不哭!乖孙女不哭,这不还有奶奶吗!爹娘和弟弟也都在你身边了!以后就算你嫁到皇家去,啥时候想回家一样可以回家来住。家人什么时候都是你的家人。”

  其实按照大炎宫廷的规矩,皇后和后妃既然嫁到皇家,就不能随便回娘家了,除非有特殊的恩典。而且即便有恩典可以回家探望,却不能过夜。但韩老太太是不懂这些的。

  “嗯!”张惟昭大力点头,又被韩老太太的一番话惹得泪眼盈盈。

  张惟昭因为自己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对慈爱的老头、老太太特别没有抵抗力,一霎时似乎又变回了多年前那个稚嫩的小女孩,可以在奶奶身边自由地撒娇哭泣。

  韩氏又问起张惟昭这些年是怎么学到高明的医术的,师父是个什么样的人。

  张惟昭只说自己之前生过大病,很多事情记不得了。只知道是一位道姑把自己带来京城托付给了师父张荣鲲医治,师父治好了自己的病,又教给自己医术。又讲了自己和张荣鲲行医的许多趣闻给韩老太太听。

  张惟昭说的故事很是细腻有趣,张鹤龄、张延龄两兄弟也都围过来,一边听一边开始搭话,不一会儿祖孙四个人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张峦和连氏在一旁插不上话。但是看见这个情形,也觉得内心十分宽慰。多时以来的忐忑全都消除了。

  没有见到张惟昭之前,他们有很多担心。担心她会不会恃宠而骄,眼高于顶,担心她会不会看不上自己这一家子。

  毕竟张家算不上是什么高门大户,原来也是乡野出身。因为张峦读书出众,通过科举做了官,日子才比较好过了。好过是好过了,但比起世家大族来说还是泥腿子。张峦的两个哥哥,现在还在乡间守着几百亩地收租过活,只是富一点的田舍翁而已。

  但是今日一见张惟昭,发现她完全不是那种缥缈清高的仙子范儿,打扮朴素,说话直接,尤其是和韩老太太如此投缘,让张峦夫妇感喟不已。

  那祖孙四个在说着话的功夫,张峦和连氏出去安排晚饭,安置张惟昭带过来的人和东西。因说好了要在张家住几天,石燕和杜仲跟过来服侍,还带了一些衣物、医药和书。

  张峦和连氏走出去的时候,连氏擦着眼泪小声说:“我怎么觉得就是大丫头回来了?你说这魂魄附体的事情究竟有没有?”

  张峦低声答道:“咱们心里感觉是就当她是了。管是附魂还是转世?”

  连氏连连点头,干劲儿十足地忙活去了。

  等连氏和张峦忙完回到客厅,看到张惟昭正在给韩氏把脉。把完脉又拿出来一个奇怪的东西,一头连着张惟昭的耳朵,一头探到韩氏胸口去听。

  韩氏年龄大了,也不避讳人,笑眯眯地坐着,一副随便你怎么样我都开心的样子。

  过了片刻,张惟昭道:“奶奶身子骨是好的,只是早年太劳累,损耗比较多。我给奶奶开几副药,药材我也有现成的,先吃几次,然后我再给您换新方子。我估计调理一段时间,奶奶看东西也能清楚点。”

  韩氏连声说好,乐得合不上嘴,一叠声夸奖孙女能干又孝顺。

  张惟昭又请连氏过来,给她把个平安脉。最后连张峦和鹤龄、延龄两兄弟都把了脉。不过除了给连氏开了温养的药方,父子几人倒不用吃药,只说是不能一味坐着读书,多到园子里走动才好。

  把完脉,热热闹闹地吃了晚饭,一天很快就过去了。

  张惟昭来到自己的院落,石燕和杜仲早就铺好了被褥,整理好了她的书和衣服,打好了热水,只等她沐浴更衣就可以休息了。张惟昭在小院里走走看了看,就回到卧房上床就寝。

  她今天挺开心的,张家人,比她想象中还要好。张惟昭知道他们对她热情,是因为她给他们带来了富贵荣耀,但他们对她也付出了真情实感,尤其是韩老太太。

  还有,这家人的家庭关系也质量比较高。张峦和连氏夫妻感情不错,儿女都是连氏生的,并没有妾室。两个孩子也都是天真单纯的人。韩老太太和连氏婆媳之间相处也颇为融洽。这份简单和融洽,无论放在哪个时代都是很难得的。

  所以张惟昭在心里挺感谢谢迁。如果说她在这个时代与皇帝结婚,必须要有一个家族作为背景的话,她觉得张家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