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官仙 第4147章

《官仙》第4147章

作者:陈风笑 字数:2849 书籍:官仙

  小王就是祝书记的秘书,从市政府跟到市委的。

  不过这话说完之后,祝书记犹豫一下,接着又说一句,“算了,你这儿女同志比较多……让组织部小卫来吧。”

  不多时,组织部的小卫来了,这也是个女同志,叫了个男同志的名字,卫有志,小卫也是二十七八的模样的,年纪轻轻就是干部一处的副处长了——其实应该叫干部一科,不过卫有志是正科。

  卫科长身材不算太高,但是相貌着实可人,也就正应了那句话,出美女的就是组织部和宣教部。

  卫有志知道祝书记很重视这一行人,表现得也很乖巧,一路上不该出声的时候绝对不出声——事实上,陈太忠他们接下来了解的事情,也没遇到什么抵触。

  那光头的眼镜男,联系过陈书记两次,想要摆酒道歉,这是道上人物,卫科长也不好随便插嘴,陈太忠倒是直接表示,不用摆酒了,你把自家那摊事管好就行了。

  眨眼功夫,三天就过去了,周日晚上,祝涛出面,宴请北崇的三位领导。

  说句实话,陈太忠一直没想清楚,以祝涛这市委书记之尊,为什么要对自己这么客气——而且以前也不是没有接触过,那时的祝市长,似乎也没把他放进眼里。

  不过针对明孝的现状,北崇的三人还是给出了一些建议,农业是要抓的,招商引资是要搞的,人才是要引进的,尤其是工业,明孝的工业也很薄弱,以往的瓶颈是电力,清阳河水电站启动之后,能很大程度地缓解电力不足。

  他们说的,基本上是老生常谈,只有农业口上有点新意,北崇下一步要打造农业基地,明孝若是能及时跟上的话,将农业发展起来,能搭上北崇的顺风车。

  这涉及到北崇近期发展观点的改变,因为他们的帮助和带动,敬德、五山和北郭等县区,也纷纷地搞起了大棚,不过因为缺乏有效的销售渠道,很多人就将货物运到北崇。

  现在的物流中心,已经相当有规模了,而有大量的蔬菜瓜果支撑,越发地吸引了路过的车辆,用陈太忠的话来说就是——终于有了可以大量往外销售的东西。

  而物流中心能这么火爆,跟陈书记当初的决定是分不开的,他没有阻止外县区的人过来学习农业技术,现在就收到了丰厚的回馈——几个县区的农户,帮北崇支撑起了这个平台。

  物流中心给农户带来了好处,给北崇带来了更大的好处,陈太忠就认为,咱不能光埋头种地,也要把北崇的销售平台经营好。

  他在会上强调:无农不稳、无商不富、无工不强。

  正是因为尝到了这个甜头,北崇三个领导一致认为:明孝愿意的话,也可以借用位于北崇的这个物流中心。

  虽然这是典型的小吃大的节奏,但是经过几年的经营,阳州物流中心已经是相当有名了。

  第4489章明孝的规划

  虽然都是些老生常谈,祝涛听得还是津津有味,其实要说发展的路子,就是那么些内容,关键是看有没有用心去搞,有没有大力去抓。

  至于说借北崇的物流中心,祝书记也没多大的排斥。

  要说起来,明孝也是位于三省交界处,完全可以不理会北崇,自己搞个物流中心,但是祝涛不这么看,物流中心好搞,可这个人气,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聚拢起来的。

  北崇搞这个物流中心,差不多搞了三年,其间还有不少大宗货物进出,比如说苎麻、煤炭、石子之类的,才经营到眼下这种程度,明孝要搞,不会比北崇更顺利。

  所以祝书记不排斥这个,虽然在饭后,就有人提出,北崇要咱们以大就小,跨省去捧场,这有点过分。

  更有人担心,说这个物流中心越搞越大,万一恒北的其他地市也进入这个中心的体系,咱做为外省人,肯定要受到排挤?——拿现在对他们的支持,换个将来被排挤,划得来吗?

  这有什么划不来的?祝涛很不屑地笑一笑,没有这个物流中心,咱的农产品怎么卖出去?要先为农民们着想。

  至于说将来……将来咱也可以搞物流中心的嘛,眼下不需要把太多精力放在这个上面,三省交界处,一个省一个物流中心都可以——你们搞清楚,这就形成了一个很大的物流平台。

  祝涛的想法很简单,在他的任期内,搞好本地物流中心是比较勉强的,那就顺其自然好了,下一任想搞,那是下一任的事情。

  事实上,陈太忠的想法跟他有点接近,现在北崇物流的便利,是别人不能抗拒的诱惑,目前只管做大做强即可,至于说其他省也搞物流中心,他并不担心——组成一个物流大平台也不错,经济这东西,有了规模才会有效应。

  而且他很确定,只要自己在北崇一天,北崇的物流中心肯定占主导地位,若是下一任或者下下一任不争气,他也没法子不是?

  不过祝涛想谈的,并不止这些,吃喝得差不多的时候,他出声发问,“最近想跑个新能源项目,太忠你认为,风能好一点,还是太阳能好一点?”

  “新能源项目?”陈太忠愕然,心说老祝你这胃口,还真不是一般的大。

  不过新能源是主流,他知道这一点,小小的北崇区都能搞油页岩,人家堂堂的明孝市就不能搞新能源?

  沉吟一阵之后,他才谨慎地发话,“这两个项目,我都不是很熟,光知道太阳能项目很难批,当初我还想搞多晶硅,后来放弃了……这不光要跟国家要钱,还要看省里的支持。”

  “这个我知道,”祝涛笑着点点头,“总是要努努力,试一下。”

  他的话说得很含蓄,这种事,哪怕不是同一个省的,能少说也要少说。

  不过陈太忠听出对方的语意了,心说这家伙果然是跑钱有一套,想一想之后,他又问一句,“明孝的风力资源很丰富?”

  “还行吧,”祝涛点点头,“而且有清阳河水库,蓄能很方便。”

  你能利用清阳河搞,岂不是我也能搞?陈太忠的脑子里,突兀地冒出这么个念头来,不过下一刻,他就将这个想法抛出脑子:他在北崇,能做的事情太多了,犯不着抢这么个创意。

  而且风力发电,他也不是一点不知道,投资太大见效慢,祝涛可以惦记,可他没资格惦记。

  想一想之后,他提出合理化建议,“哪个项目好,我也不好说,但是明孝的工业不多,要是我来选,就选个拉动经济能力强,周边产业多的项目。”

  “太忠这个说法不错,这些方面,我们需要综合考虑,”祝涛笑着点点头。

  但是他嘴上说不错,眼中却有点不以为然,很显然,这些也都是他已经想到的,“还是想听你给我们选一个……你这可是一贯正确。”

  “不是吧?”陈太忠听得就笑,他真没想到,自己的这个名头,居然传到海角来了,“这种名头,我可承受不起。”

  “你就帮着了解一下,一周内告诉我答案就行,我也不能多等了,”祝涛摆一下手。

  “那我帮问一问吧,反正各有利弊,太阳能感觉还靠谱一点,”陈太忠见他坚持,也就不再矫情,“不过从政务院到科技部,对太阳能太重视了,我有种感觉,很快就会产能过剩……那就要面临大洗牌了,就像以前的彩电业,和现在的手机业。”

  “狭路相逢勇者胜嘛,”祝涛不以为然地笑一笑,没有这样的傲气,当什么的市委书记?“事实上,我也是看好这个太阳能……对了,我还想搞点焦炭,让海潮给弄点?”

  海潮俩字一出口,陈太忠就知道,这个要求拒绝不了,于是点点头,“这个好说,我帮你们介绍一下,具体你们谈……明孝要焦炭干什么?”

  祝涛找陈太忠合作,解决焦炭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他不是买不来焦炭,是买不到便宜焦炭,直接跟海潮谈合作,双方又缺乏合作基础。

  听到对方这么回答,他心里就高兴了,于是笑着回答,“我明孝有铁矿啊,有不少陆海人愿意在这里投资,不过季通市跟我们抢得厉害,焦炭是我们的短板。”

  季通跟明孝挨着,两市之间存在竞争很正常,事实上,季通想卡的话,能卡掉大部分省内公路运输的焦炭——当然,这只是理论上存在的可能。

  “陆海人……”陈太忠沉吟一下,方始发问,“小铁厂?”

  “没错,”祝涛笑着点点头,“这个东西拉动地方经济,效果很明显。”

  你这重污染的玩意儿,我还真是学不来,陈太忠听得有点无语,不过污染是明孝的事,只要不关系到北崇,他就无所谓,“那行,等吃完饭,我就跟海潮的人联系。”

  吃完饭,北崇三人就上路了,来到区里也不过才九点半,陈书记回到小院之后,给林莹打个电话。

  果不其然,小林总对明孝的小铁厂兴趣不大,海潮是做惯大买卖的,就说我也不跟他们谈了,你做主就好。

  做买卖的,哪儿嫌认识人多的?陈太忠笑着劝她,对他来说,这种事情能不介入就不要介入,对干部来说,公家的事和私人的事,一定要分开,要不然早晚出问题。

  就算不出问题,也容易被人拿来做文章。

  林莹也知道这个道理,于是她借机撒娇,说那我过几天过去,不过到时候你得陪着我,也好让明孝知道,我是冲着你的面子去的。

  过几天,我还真忙,陈太忠苦笑着回答,开春这段时间,政府工作本来就忙,又赶上两会,京城邵国立结婚,而八一礼堂那块地,他也得过去看一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