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鲜血染征袍 第五十九章 靖江保卫战

《鲜血染征袍》第五十九章 靖江保卫战

作者:更浩瀚的海洋 字数:2585 书籍:鲜血染征袍

  (猫扑中文 ) PS:求推荐票票!!!

  ………………………………………………………………………………………………………………………………

  老雷抽出一截腰里的钢刀,质地和锋利程度不错。坑爹的是,在即将发生的冲突中,这玩意基本上派不上什么用场。

  眼光跟着城墙扫了几眼,一排靠着城墙多口的长型‘木棍’进入老雷的视线。

  这些在老雷眼中,只能当烧火棍老掉牙的抬枪,是清代一种重型鸟枪,长1丈左右,重30多斤。

  其结构与一般的兵丁鸟枪完全相同,但装药量、射程及杀伤威力远远大于兵丁鸟枪。

  发射时须两人操纵,一人在前充当枪架,将枪身架在肩上,另一人瞄准发射。

  这种火器的优点是重量较轻,不必车载马驮即可携带,而且火力较强,所以一直被清朝延用。

  缺点是过于笨重,且射击精度颇差,与英军使用的燧发枪,没有任何的可比性。

  “知县大人有令……城墙守备马上赶往江边圩口……防御‘黄毛鬼’来袭!”

  待到浓雾稀薄,老雷驻足倾听,听到远处隐隐传来一通“咚咚锵锵”的敲锣声。

  十秒钟后,薄雾里的城墙走道上,跑上来一个手提铜锣,头戴瓜皮小帽,气喘吁吁的年轻人。

  “知县大人有令,城墙守备马上赶往江边圩口!现在、所有的守城兵勇马上到城墙下面集合。”

  手提铜锣的年轻人,从老雷的身旁呼啸而过。

  但是每个十米的站岗清兵,转过圆锥形斗笠帽檐,把目光全部向老雷的身上焦距。

  直到那瓜皮帽的小厮,再次敲打着跑回来,停在老雷的面前驻足,并上气不接下气地出声提醒,“管、管带军爷。知县大人、大人有令,城墙守备营的兵士马上、马上赶往江边圩口!现在、所有的守城兵勇马上到城墙下面集合。”

  确定眼前的瓜皮帽小厮,确实是在和自己说话。

  来到镇江县城,前后不到五分钟的时间。

  “管带大人!??”

  听到瓜皮帽小厮的急切问话,老雷方才从这具身体的记忆里想起,自己除了名字叫王武滔,还是这一票上百个清兵的管带。

  今天穿这身兵丁的衣服站岗。完全是在替一回家照顾病母的哥们顶缸。

  “去,把老爷我的管带衣帽拿过来。”

  清朝顶戴的颜色的含义,对应的官职按清礼仪:

  一品为红宝石,二品为珊瑚,三品为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六品用砗磲,七品为素金,八品用阴纹缕花金,九品为阳纹镂花金。无顶珠者无官品。

  狗屎运不错,当瓜皮帽小厮从城垛口抱来衣帽。

  老雷一眼便看见了‘阳纹镂花金’的顶子,后面还插着没有花翎的黑翎。

  “一票清兵的管带,虽然是个芝麻官的九品。但是在这种年代,官大一级压死人的道理,是人就吃这一套!”

  扔掉兵士的褂子,穿戴好紫色的铜文马褂,头顶有尾巴的顶子,钢刀悬腰。外带一支短柄的鸟枪。

  一眼看上去,‘王武滔’年轻的模样,配上这身管带行头。倒也英姿勃发!

  “守备营的听着,马上到城门前集合,听知县大人的命令行事,即可赶往江边圩口——————”

  说到这里,老雷特意顿了一下,然后抬起圆锥形斗笠帽檐下的年轻脸庞,一双眸子突然睁得滚圆。“————杀鬼!”

  ……

  …………

  靖江县城的城门,不是老雷想象中的高大坚固,碧瓦飞甍的样子。

  待到来到城门前,老雷方才发现。这靖江县的城门虽然也是砖石所砌,但是年久失修,好多地方都已经崩坏,连城门都崩掉了一小半,估计用不着英军开炮,随便一个毛贼只要猫着腰就能从下面的豁口爬进县城。

  靖江县城,除了一票百十号人的守备绿营兵。

  还驻扎着一支大约四百来号人的水师营。

  “全部站好!”

  听到响亮的口号,老雷发现,水师营已经先他一步,在城门口集合完毕。

  四百来号水师水手都穿蓝裤褂,裤子前面打折,腰间系蓝带,头上扎青包头,脚下穿抓地虎靴。

  官员级别的都是青纱马褂,边上带云字,级别以袖口上分。

  炮手是一条金色龙。管带、大副、二副都是二龙戏珠,但珠子颜色却很不同。

  管带的珠子是红色的,六品顶戴,比知县还要大上一级。

  大副的珠子是蓝色的,七品顶戴。二副的珠子是金色的,和老雷差不多。

  值得一提的是,水师每个月的饷银,是老雷这种蛋疼守备军的十倍还要多。

  所以,当瓜皮帽小厮发给守备兵,还有临时召集的乡勇每人100文饷钱的时候,老雷的一票子兄弟手忙脚乱,争先恐后。

  而数百名水师则是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对那一百文大钱,根本看不上眼。

  “哎呀,水师营头领何鼎勋大人,真是好久不见哇!”

  即便是大敌当前,‘黄毛鬼子’即将犯境,靖江县知县杨凤融,遇上顶子比自己大的,依然免不了一番寒暄。

  寒暄过程中,偷偷送上一锭金子也是在所难免的。

  “清王朝**的官僚系统,已经无可救药。”

  老雷在心里发出嗤笑。大敌犯境之际请自己辖区内的水师联合御敌,也需要黄白之物才能请动,这样的王朝焉能不灭亡。

  收了靖江县知县的金子,水师营头领何鼎勋,顿时脸上小开了花。

  他的双手微微作揖,悄悄掩饰了自己收受贿赂的尴尬。“杨知县哪里的话,保家卫国,防守江边圩口,乃是我水师营的职责所在,只要杨知县的一句话,我手下的水师悍勇们,随时恭候您的调遣。”

  老雷翻翻白眼,在过滤一顿屁话的同时,脑中回忆着靖江县知县杨凤融的后世评价。

  杨凤融,生卒年不详。清朝鸦片战争时期,任江苏靖江知县。

  主要事迹是领导靖江人民抗英,并取得了抗英斗争的全胜。也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王朝所取得的唯一的一次胜利。

  可惜在靖江战后,《南京条约》签订不久,就被两江总督牛鉴斥为“大胆滋事”,并被撤去县官职务。

  杨凤融只能回到四川老家。但靖江人民对他十分留恋和崇敬,当他离开靖江时,百姓顶香跪送,出现了“万人空巷”的感人情景。

  十年后,他又以“布衣”的身份来到靖江,执教马洲书院,为靖江培养人才。

  “自古忠臣多苦逼!”

  生在这个混乱的年代,杨凤融能有这样的下场,还算是好一点的。清王朝后期,许多忠臣良将,连个囫囵尸首都难保存。

  且不论杨凤融的一生如何,仅靖江一战,便为他在中华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作为中华后裔来自现代的炎黄子孙,老雷也打心眼里佩服他这一点。

  ……

  …………

  ………………

  看到杨凤融和水师营管带寒暄一番,又继续和大幅和二副继续刚才的一套,并暗地里送上黄白之物。

  老雷连看的兴趣都失去。他的目光略过水师营的装备,清一色的鸟枪。还不如自己收下这一票的绿营兵,起码还有抬枪这样的古董撑场面。水师营憋在裤子上的这些鸟枪,估计也就能打个鹌鹑、野鸟之类。要真是能够打死装备精良的英军侵略者,那才是真的活见鬼了呢。

  发射药方面,清朝用的还是宋代的技术,而英国却把黑火药最佳比例找到并应用于火炮。

  弹药方面,欧洲早已有开花弹、榴散弹、链弹等多种弹药;清军方面就一种弹药——实心弹,打到战舰上除了一个洞之外啥也没有。

  还有在最关键的铸炮技术方面,广东佛山铸炮用泥模,所铸大炮炮身上净是沙眼,火炮极易炸膛。

  老雷清楚地记得关天培就是这么死的,可怜那一代英魂!落得个苦逼惨死的下场!

  另外,火炮不标准,一个模子和另一个模子之间差别极大,而且没膛线,射程近,总之毛病一大堆!!

  反观英国,不仅铸炮用铁模,而且炮与炮之间公差极小,在实战中易行成齐射。弹道有迹可循,也有膛线,炮弹出膛后弹道稳定。不像清军火炮,炮弹出膛后不知道飞哪去了。所以在鸦片战争中,中英双方火炮对射中方损失极大。

  最主要的一点,满清军队战斗力太差。

  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的八旗兵和绿营兵编制上虽有**十万人,但缺额甚多,武器落后,其装备水平与清朝早期相比反而有所退步。

  而且军务废弛,缺乏训练,军纪败坏,国防力量十分虚弱,每年消耗饷银占当时清朝年财政收入的将近一半,都到了腐朽不堪的程度。

  尽管有关天培这样的民族英雄,但军队整体的战斗力落后英军不止一倍,有大清王朝上下**的系统做后盾,为将者再怎么勇猛也是白扯!

  …………………………………………………………………………………………………………………………………………

  (新人新作,求一切点击推挤,求推荐票票!!!)(未完待续。。。)猫扑中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