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末日小兵 427章 觐见司令

《末日小兵》427章 觐见司令

作者:菠萝哥哥 字数:1836 书籍:末日小兵

  短短一个月之内, 车队横跨秦州,渡过东江,途经虞州, 终于抵达京城。

  街市上的行人熙来攘往,随处可见丹楼画阁、珠帘绣幕。宽阔的道路纵横交错, 一望无际,罗帏香车穿梭而去, 高头骏马奔驰而来,遍地锦绣,满城荣光,堪称一片太平繁华气象。

  华瑶拉开车帘,望向窗外:“我们到京城了。”

  她是土生土长的京城人士。时隔一年,她重归故乡,心中没有半分感怀,只有无尽的算计。

  她必须谨小慎微, 亦如往年一般夹着尾巴做人。否则, 一旦她威胁到父皇的权位,父皇会毫不犹豫地杀了她,正如他当年杀了她的母亲。

  她闭上双眼, 放下车帘。

  拱卫司的一群高手封锁了整条街道, 都知监的掌印太监守在路口,伏跪行礼道:“恭迎二皇子殿下、四公主殿下回城!叩请二位殿下万福金安!谢公子荣贵金安!”

  掌印太监此言一出,拱卫司、都知监、镇抚司的一众人等纷纷下跪行礼。众人眼见皇族的车队从他们面前走过, 缓缓地驶入武侯大街外的一座行宫。

  圣上有令,华瑶和晋明不得外出, 必须暂居行宫,听候圣谕。

  这座行宫名为“嘉元宫”, 原本是嘉元长公主的府邸。

  嘉元长公主,乃是华瑶的亲姑母。

  昭宁十四年,嘉元长公主结党营私,谋危社稷,犯下恶迹大罪。当今圣上念在他与嘉元的“手足之情”,将她囚禁于养蜂夹道,迄今已有十一年。

  圣上处死了嘉元的丈夫、女儿、近臣以及一众侍卫、侍女,只留嘉元一人苟活于世。

  嘉元长公主在养蜂夹道中苟延残喘,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太监日日夜夜给她讲述她的丈夫与女儿的死状——他们死于凌迟。血淋淋的肉片被扔在菜市口,家犬、贱民将其抢食一空。

  嘉元本是金尊玉贵的公主,哪里受得了这等折磨?

  早在几年前,她就成了疯婆子。

  民间戏称她为“蜂疯婆”。

  凡是路过养蜂夹道的人,皆能听见“蜂疯婆”的哭嚎,从早到晚,永无休止。

  而今,圣上命令华瑶和晋明入住嘉元宫,他敲打这一双儿女的深意再明显不过了。

  华瑶时刻谨记姑母的前车之鉴。她宁死也不会犯下相同的错误。

  十几年前,姑母大张旗鼓地结交朝臣,大开贿赂之门,私下里与父皇谈笑时,也曾经顶撞过父皇。父皇面上不显,心中早生芥蒂。

  姑母是父皇一母同胞的姐姐。她有恃无恐,以至于酿成大错。

  *

  华瑶住进嘉元宫的第一夜,不幸发了一场噩梦。

  她梦见了姑母。

  彼时的华瑶还没一张桌子高。她仰头望着姑母,只见姑母一副花容月貌,一身锦衣华服,眉眼带笑,对她温言软语。

  姑母连声夸赞华瑶相貌漂亮,性格聪明。

  华瑶挥了挥手,姑母就拔下她发间的一支珠翠金钗,送给华瑶当做见面礼。

  后来,姑母出事,父皇震怒,淑妃生怕华瑶受到牵连,就找出那支珠翠金钗,偷偷埋到了后院的地下。淑妃严令禁止华瑶再提到“嘉元”二字,这么多年过去,华瑶都快忘记嘉元了。

  长夜漫漫,华瑶从梦中惊醒。

  床榻上只有她一个人。

  谢云潇的住处离她不远。

  但是,嘉元宫处处有眼线,华瑶不敢造次。她紧紧抱住小鹦鹉枕,没来由地心慌起来。

  她反复推敲太监的言行举止、嘉元宫内的女官侍奉她的态度,甚至记起了今日白天,晋明斜眼看她时,那漠然讥嘲的一笑。

  晋明的母亲是萧贵妃。晋明在朝堂里的部署略定,在秦州又有一块富饶的封地。他争不过雍城的兵权,那又如何?京城才是他的大本营。

  华瑶仔细思索一番,重新安排了她的计划。直到黎明破晓时,她才昏昏沉沉地躺下。

  鸡鸣三声过后,华瑶立即跳下床,沐浴更衣,着装打扮。

  华瑶等来掌印太监的传召,便与太监攀谈起来,言谈间极是客气。

  众所周知,晋明十分厌恶太监。他身旁从来没有任何太监伺候,太监必须离他至少十步之远。

  今日一早,掌印太监先去了晋明的寝宫宣旨。

  太监不能入内,只在殿外传话,跪安离去,沾了满身的晨露。如今来了四公主的寝宫,四公主对他和颜悦色,他不禁躬身道:“殿下吉人自有天相。”

  华瑶道:“借公公吉言。我奉父皇之命,外出一年,昨日才回京城,对于京城诸事一概不知。请问公公,宫里是否添了什么新规矩?嘉元宫里没有管事嬷嬷,我也不知道请教谁才好。”

  太监道:“宫里的规矩,从来没变过。殿下战功卓著,算得京城一桩佳话。太后娘娘也略有耳闻。殿下若有什么需求的,尽管吩咐奴婢便是。”

  华瑶会心一笑:“有劳公公。我在战场上命悬一线,受过许多重伤,如今身子有点虚,旧伤未愈,时常惊悸。若是方便的话,我想请太医来诊脉。”

  太监再次行礼,方才告退。

  太监出门之前,华瑶特意嘱咐她的贴身侍女去搀扶太监,只因嘉元宫的每一道门槛都比其他宫里的门槛更高一些。

  此时的天色更亮。苍穹碧蓝如洗,楼阁嵯峨如山,鸟雀飞鸣在檐梁与游廊之间,千百道霞光照耀着琉璃瓦片,映出一片壮丽而辉煌的气象。许多年前,嘉元长公主和她的女儿或许就站在这一处地方,遥望同样的景致风光。

  当日上午,华瑶和晋明分别坐上两辆马车,去往巍峨皇城。

  皇城又名“天宫帝阙”,数丈高的城墙拔地而起,宫殿绕着宫殿,楼台连着楼台,均是以白玉为窗、金箔为瓦。城内的街道横竖交叉,犹如星罗密布,每一个岔口皆有侍卫把守,人人脸上都毫无表情,像是立在宫墙下的一座座泥像。

  华瑶心跳如擂鼓。但她分外冷静。

  临近昭仁殿之际,马车停了。华瑶跳下马车,走得比晋明稍微慢一些,等她跨进昭仁殿的正门,晋明早就在殿内怡然自得地笑开了。

  金碧辉煌的昭仁殿里,每一处陈设皆是举世无双的瑰宝。皇帝、皇后、太后三人高居最上位,而萧贵妃、大皇子、三公主端坐在下方。

  华瑶恭恭敬敬地行了三叩九拜的大礼,甚至磕红了自己的额头。她垂首低眉,无比谦逊恭谨,按照次序对着诸位长辈请安。

  皇帝未开金口,华瑶不敢起来。

  她在地上跪了好久,太后才说:“四公主在疆场上为朝廷立了功业。有功在身,赐坐赐茶。”

  晋明进宫片刻,皇帝就赏了他一个座位。而华瑶跪了半天,方得太后的几分照拂。

  华瑶安静地落座,双手搭放在膝头,从始至终不曾与皇帝对视。

  大殿内一时静寂,萧贵妃忽然开口:“四公主在雍城讲究法度,励精治理,把雍城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条……”

  她略微抬袖,丝锦手帕微微掩唇,极轻声地笑了笑,才说:“臣妾原先以为,四公主自小便是乖顺文静的性子。这女儿家啊,到了外头,越多磨练些,越有真情实性。臣妾听闻四公主的煊赫战功,方知公主能征善战,谋略过人,把二十万羌羯大军耍得团团乱转,不战自败。京城的百姓都在传唱公主的事迹啊。”

  华瑶捏紧了她的衣袖。

  萧贵妃是皇帝的宠妾。她保养得当,眼角眉梢并无一丝皱纹,较之不谙世事的豆蔻少女,自有一番秀彻风韵,比之人情通达的淑惠美妇,又多几分桃李娇柔。

  她针对华瑶的这番话,便是她的枕边风,早已吹进了皇帝的耳朵。

  华瑶仍然不能开口。

  她在这里的辈分最低。

  未经允许,连一个字都不可以讲。

  她的眼眶逐渐泛红,唇色惨白,脊背挺得笔直,身形隐约摇摇欲坠。萧贵妃还在指摘她的错处,她的冷汗也从额前滚落。

  终于,她的姐姐方谨插话道:“华瑶的身体,看似有些不适。”

  太后接话道:“哀家听说,华瑶这一年打过不少仗,受过许多重伤,旧伤复发,身子也垮了。”

  “竟有这等事吗?”皇后颇为讶然,“依臣妾浅见,华瑶应是伶俐懂事的孩子。她在凉州立功立事,何尝不是为家为国、尽忠尽孝呢?京城百姓推崇公主,也是看在天家的颜面上。”

  皇后是皇帝的第四任妻子。她今年才刚过三十岁,极为年轻,出身显贵,又是八皇子的生母,几乎与萧贵妃水火不容。

  萧贵妃道:“皇后娘娘,您有所不知,雍城的税务……”

  她还没讲完一句话,皇帝抬起一根手指,示意她噤声。她收拢五指,寇丹红色的指甲娇艳欲滴,紧抵着座椅的锦缎扶手。

  直到此刻,皇帝才问:“平定雍城之乱,收缴几十万税银,应有何赏?”

  华瑶抓紧机会,抬起头来,远远地望着皇帝:“父皇在上,儿臣只想为父分忧,以尽孝心,更不敢贪功求赏。雍城之战,大功在于守城将领;至于税银,事出有因……父皇原先派遣了几位贤才,去到雍城的税务司。他们出谋划策,解开了难题。儿臣已将他们举荐到户部。”

  她继续说:“儿臣在雍城,确是九死一生,多次重伤,医馆的大夫尽力救治,依旧落下了病根。”

  重伤是真,病根是假。

  她特意提及“雍城医馆的大夫”,是因为她知道雍城医馆之内,尚有朝廷的细作。她伤情最严重时,找来所有大夫看病,如此一来,皇帝多少会给她一点薄面。

  她说:“贵妃娘娘过誉,儿臣愧不敢当。今朝得见父皇、母后、皇祖母,儿臣已是感激涕零,罔知所报,亦无所求……”

  “宣太医觐见,”太后端起一盏茶,“这孩子急得满头是汗。”

  她缓声道:“皇帝,你也命大理寺查过了,晋明和华瑶都不曾起兵。他们这兄妹两人,在雍城反生嫌隙,闹得风风雨雨,也是高阳家的家事,不用惩戒太过。尤其,四公主落得一身是伤。她年纪还小,才刚十八岁,小孩子的心性,素来是个恭谨孝顺的。哀家看她做不来莽撞事。”

  三公主方谨附和道:“皇妹心性天真烂漫,从未离过皇宫。她独自去到外头,易被有心之人利用,竟与二哥生了嫌隙,原也不过一场误会。”

  大皇子东无也说:“今年四月,皇妹才刚满十八,先前还没成年。她若冒犯了二弟,我代她对二弟,赔个不是。”

  晋明哑然失笑。

  他看向东无,正要开口,那一厢的太医忽然来了。

  太医跪地叩拜,再为华瑶请脉,诊出她体弱气虚,血脉亏损,夜梦惊悸,应当多加调理。

  怎么可能不虚呢?华瑶整整两天两夜没吃没睡,滴水未进。

  她在宫里更不敢随便品尝任何美食——这是淑妃教导她的规矩。人在宫中,宁愿饿死,也不能吃一口来路不明的食物。

  太医讲完她的严重病情,父皇的面色反倒变好了。

  她心中真想笑啊,父皇对她,可曾有半点父亲的温情呢?

  可她羽翼未丰,还不能和他撕破脸。

  她又说了不少话,表尽忠心,句句感人肺腑,极其谨小慎微。

  昭仁殿内的花香浮动,华瑶疲惫至极,有些头晕目眩。她握紧扶手,只听太后又问了她一次,想要什么赏赐?

  “皇妹年满十八,”方谨赞同道,“按理说,这是该成家的年纪。”

  依照皇族的规矩,皇子或公主年满十八之后,皇帝与太后要立即为其赐婚。方谨打算把她手底下的人安排给华瑶做驸马。好几年前,华瑶向她投了诚,她愿意在婚事上帮妹妹一把。

  怎料,华瑶忽然跪倒,万般诚恳道:“儿臣有一事禀告,不知当讲不当讲,此事涉及凉州府务。”

  她直视父皇。

  片刻后,父皇说:“讲吧。”

  华瑶这才吐露道:“儿臣斗胆,求恳父皇将谢云潇……赐予儿臣做驸马。雍城一战之所以大捷,是因为凉州兵将骁勇善战。戚归禾战死以后,谢云潇顶替了兄长的军职。依照《大梁律》,镇国将军一家立下大功,朝廷需封大赏。赐与谢云潇驸马之位,一来是荣恩浩荡,内外相应,二来是他年纪尚轻,不堪大任……”

  “年纪尚轻,不堪大任”的深意是,谢云潇做了驸马,就会远离官场,备受皇族的约束。

  华瑶还没讲完,晋明打断了她的话:“我在雍城时,常听人说,谢公子他……哎,事关皇妹的声誉,皇兄也不便多言。”

  华瑶脸色涨红:“是,是,谢公子确实美如天仙。儿臣,儿臣身边伺候的也有几个,比如近身侍卫……”

  她前言不搭后语,反倒显得她是一时心血来潮,而非提前打好了腹稿。

  萧贵妃笑道:“真好啊,谢公子和四公主都是骁勇善战的人儿,金童玉女,传承一段佳话。”

  “不瞒您说,”华瑶急忙道,“儿臣所有的尊荣恩宠都源于‘高阳’二字。无论谢公子、近身侍卫……或是侍奉儿臣的其他人,全因儿臣的姓氏是‘高阳’,才会有所连结。儿臣指天发誓,万事皆以父皇为先,以‘高阳’为先。”

  她的话音掷地有声。

  方谨道:“皇妹当真通达。”

  皇帝和太后都没有当场赐婚,这在华瑶的意料之内。她确信,皇帝和太后一定会从长计议。他们不能像杀了戚归禾一样杀了谢云潇,因为羌羯之乱已被平定,谢云潇的武功登峰造极,他贵为谢家的嫡系公子,身负功绩,牵连了世家一族与凉州兵权。

  皇帝还要顾忌镇国将军的功业,不能寒了一众忠臣的心——他下旨赐婚,对谢云潇明升实贬,就能拔除谢云潇为官的祸患。日后他再收缴凉州的兵权,还能以“家事”的名义向镇国将军发难。

  *

  七日之后,华瑶和晋明仍然住在嘉元宫里,晋明并未收到任何圣旨,华瑶却等来了她心心念念的赐婚。

  她反复阅读皇帝和太后的赐婚懿旨,片刻都没耽误,飞快地备好车马,赶去了京城谢家的宅邸。

  当日早晨,她拜会了谢云潇的祖父,送出了聘礼,交换了文书。当日下午,她又去钦天监、礼部商量好了大婚日期。

  至此,她的婚事终于尘埃落定。

  数日之前,谢云潇从嘉元宫搬进了京城谢家。

  从那之后,华瑶再也没有见过他。

  谢家的规矩繁多而森严。未婚男女在婚约之后、婚典之前都不能见面。

  华瑶看不到谢云潇,并没有一丝焦虑或烦躁,她又习惯了一个人睡觉。毕竟她的小鹦鹉枕永远不会离开她。

  她满怀耐心地等到了这一年的八月下旬。

  彼时京城的暑气未消,万里无云,风和日丽,三街六市悬灯结彩,庆贺当朝四公主的婚典。

  这场婚典不算隆重,远远比不上当年三公主大婚,但因华瑶和她父皇都希望谢云潇尽快嫁入皇家,礼部来不及准备,只能务从简切,早日交差。

  华瑶在京城没有公主府。太后御赐她一座新的宅邸——那是邻近京城河道的一处行宫,名为“兴庆宫”,名字很是吉利,地方却很小,仅有五六间宫殿,华瑶全然不在意。

  婚典当日,兴庆宫的宾客络绎不绝,京城的世家贵族、公卿王侯几乎都来齐了。

  厅堂内高朋满座,花团锦簇,各式各样的贺礼都被金玉遐、杜兰泽记录在册。

  金玉遐、杜兰泽作为华瑶的近臣,负责清点礼金、招待贵客。他们在雍城练出来的算账本事,刚好用于今日的场面。他们发现朴家的贺礼极重——朴家是淑妃的母族,而淑妃是华瑶的养母。

  送礼之人,乃是朴家公子,名为朴月梭。

  朴月梭年约二十岁出头,文武双全,容貌极其英俊,装束极其雅致,虽是来参加婚典的,但他脸上没有半点喜色,宛如前来吊丧。要不是他礼金给的多,金玉遐都懒得跟他讲话。

  杜兰泽小声道:“你仔细点,他是殿下的表哥。”

  金玉遐的声音更小:“他的心情似乎不佳。”

  杜兰泽扫视全场,并未接话。

  时值晌午,吉时已到,谢家送亲的队伍行至“兴庆宫”门口,丝竹琴瑟之声连绵不绝。

  华瑶一副欢天喜地的模样,亲手把谢云潇从花轿里牵了出来。

  谢云潇的众多亲兵护卫在侧,阵势浩大而威武。华瑶莫名有些慌张。她紧紧地抓着谢云潇的手,但因他以红巾遮面,她瞧不清他的神色,就悄悄地问他:“你高兴吗?”

  谢云潇道:“一般。”

  “大喜之日,”华瑶严肃道,“你必须高兴起来。”

  谢云潇默不作声。

  华瑶又自言自语道:“我很高兴呢,第一次见你穿红色衣裳,肯定特别好看。我都不想在前厅应酬了,只想立刻和你进洞房。”

  谢云潇轻轻摩挲她的手指:“殿下,我会在房中等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