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武旅 第一百零九章 火山中

《武旅》第一百零九章 火山中

作者:三星二锅头 字数:2082 书籍:武旅

  “启明,想办法帮我买一些书或者资料。”林逸忽然道。

  “图书大厦没有吗?”何启明诧异。

  “应该没有,在穆萨办公室,他给咱们看的那些日本、美国、德国、意大利工具资料还记得吗?”林逸道。

  穆萨说大陆的工具傻大黑粗,为了左证他的说法,特意拿出一堆工具资料给林逸看,对比后林逸不得不承认,国内的工具确实做的太粗糙。

  他想弄些资料,给国内这些厂家带过去,让他们看看外面的工厂都在做什么,什么样的产品更受欢迎。

  “记得。”

  “就要那种资料,不光是金属工具的,服装、鞋袜、饰品、瓷器、家具、器材、文具、箱包。”

  “只要是咱们以后可能会涉及到的产品,资料越多越好,其实大陆的产品,质量上都没什么问题,更多是在设计和外观上差强人意,人是视觉动物,有些东西往往就是凭借第一观感。”

  “比如一个苹果,好看的未必比丑的甜,可人们还是挑选好看的买。”

  何启明道:“老板你说的这些资料可不少,这样吧,我专门找人去做这个工作。”

  “可以。”林逸点头。

  “对了,别回公司,先去电报局,我给国内发一封电报。”

  何启明往最近的电报局开去。

  八十年代的通讯方式就是信件、电报、电话,写信太慢了,国际长途有可能会被那啥,所以林逸决定用电报。

  在柜台,林逸要了电报单和笔,想了想写道:

  “杨区长,谈成一笔工具订单,资金40万美元,需尽快生产,详细资料不便发送,请尽快派人到罗湖口岸交接产品名录,加紧生产完成订单。”

  “另附联系地址,香港贸易公司电话XXX--XXXXXX,地址:湾仔XX大厦8楼818室。

  发电人:林逸。”

  最后填好接收人和接收地址。

  现在没有网络,江城也没有传真机,产品资料那么多,又是型号又是数据的,不可能以发电报的方法发送过去,叫他们派人来深圳拿资料是最快的方法。

  他们过来需要大概三四天,

  林逸这边也正好用这段时间完成相关准备。

  滴滴滴~~滴滴滴~~

  电波从香港飞到江城,电信部门派人把电报送达政府,工作人员看到电报后,立刻送到杨区长办公室。

  “领导,有一封来自香港的电报。”

  杨区长正在批阅文件,听到香港电报一时间没反应过来,有谁会从香港给自己发电报啊。

  “我看看。”

  秘书赶紧递过去。

  电报内容很简单,杨区长几眼看完,只是这几眼的功夫,杨区长的脸色从惊讶到喜悦最后到激动,变化那叫一个快。

  “40万美元的订单,这个小林竟然谈成了一笔40万美元的五金工具订单。”

  刷的一下站起来。

  拿着电报来到区委董书记的办公室,一脸激动道:“书记,你看看这个。”

  说着把电报递过去。

  董书记看看一脸兴奋的杨区长,笑着道:“什么事这么激动,可很少看你这样。”

  说着接过电报。

  一眼扫完。

  董书记抬头看向杨区长,“40万美元啊,这可是不小一笔订单,确定了吗?”

  “还没有,不过我相信小林不会和咱们开这样的玩笑,肯定是有眉目才发的,他不是让咱们派人去拿资料吗,这肯定是客商已经确定了啊。”杨区长道。

  书记点点头,拿起桌上的烟递给杨区长一根,两人一起点上,“老杨,没想到迎来了个开门红啊。”

  杨区长依旧难掩激动,“我也没想到这个小林一下子能弄来这么大一笔订单,去年广交会,全省有资格去的企业才四五家,最后带回订单三百二十六万美元,这小子,一下找到八分之一的订单量。”

  领导激动的不是钱,而是政绩。

  之前,

  桥口区决定弄‘华侨友谊贸易公司’。

  省里市里是有质疑声音的,

  他们是在某些领导的支持下,顶着质疑在做这个工作,要说心里没有忐忑担忧是不可能的。

  如果失败,

  没准要付出整个政治生命。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

  现在林逸一纸电报过来,拿下40万订单,给‘华侨友谊贸易公司’开了一个大大的好头,也可以适当消除一些声音了。

  董书记道,“老杨,这件事不能出一点岔子,需要再确认一下,确认好后我要向市里省里汇报,电报上不是有电话吗,要国际长途过去,就在我屋里打。”

  杨区长点头。

  拿起桌上的电话用力摇了摇,“喂,给我转接省里...”这时候打电话都是人工转接,而且这还是国际长途,需要一级级要过去,最后才真正接通国外电话号码。

  铃铃铃~铃铃铃~~。

  外贸公司总经理办公室电话响起,何启明拿起来接听,“雷吼,我系何启明,你有也事情?”

  电话那头愣了一下,用国语道:“请问,我想找一下林逸,是打这个电话吗?”

  何启明以前也在大陆生活,虽然他老家是广东的,可也接触过国语,对方的话大致能听懂,听到对方找林逸,何启明捂住听筒,对旁边看资料的林逸道:

  “老板,找您的,内地口音。”

  林逸立刻意识到可能是桥口区政府的工作人员,过去接过电话,“你好,我是林逸。”

  “喂小林,我杨志成啊,终于找到你了,国际长途可真不好打。”电话那头说道。

  “杨区长您好您好,我是小林,没想到您亲自打电话过来。”林逸大声道。

  现在的电话信号质量不好,需要大声吼才能听清。

  “小林,电报我收到了,我要和你确认一下,那个订单是不是已经确定了,这很重要,需要向上级汇报,不能有半分差错。”杨区长问道。

  “领导放心,已经签订合同了,今天对方就会打定金过来,定金百分之二十。”林逸道。

  杨区长听到林逸的话,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

  “太好了小林,你做的很好,对方是哪里的客商啊?”

  “沙特。”

  “对方还有什么要求没有?”

  “具体细节,都在合同资料里,请拿回去的同志仔细研究,务必保证质量,一旦质量不合格,外商是会拒收的......。”

  两人在电话里又聊了不少细节,杨区长才依依不舍放下电话,脸上的喜色一直没散,董书记就在旁边支棱耳朵听着,两人的谈话他听的一清二楚,不用在赘述。

  “好,我现在就向市领导汇报这件事,老杨,你现在就安排人去深圳拿资料,找可靠的人手,对了,把咱区五金制品厂的老王叫来,给他交代一下做好迎接订单的准备,必须保质保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订单。”

  “好的书记,我这就去。”杨区长高兴的应道。

  两人分头行动,

  一个安排工作,一个去向领导汇报。

  这种事情,是没有秘密可言的,董书记向领导汇报不久,整个江城的企业就都知道了,不到傍晚,几乎整个湖省的企业也都知道了。

  40万美元。

  这可不是小订单。

  去年一年全省才有三百多万美元外汇订单,如今国家的外汇储备才2亿美元不到,外汇奇缺,40万美元是整个国家外汇储备的五百分之一。

  没人敢不重视,

  没人不眼馋。

  不过这笔订单是五金工具类的,其他企业只能干看着,没他们什么事。

  而那些五金工具厂的领导们,心思就活跃起来了。

  开始四处打听,

  有人托关系询问,

  有人则直接找到杨区长或者董书记那里。

  “这件事确实有,我们已经做好了安排,我们区的五金工具加工厂,会很好的完成这笔订单。”杨区长回答道。

  杨区长说的消息再次飚飞出去。

  那些巴望着能分一口汤喝的五金企业不干了,四十万美元的订单,你们想独吞,没门。

  不行,

  找领导,

  告状。

  市里其他去的五金厂厂长,把电话打到江城市领导那里,其他地市的五金厂厂长,则向自己领导通气告状,这些地市的市领导,又把电话打到省里。

  这一晚,

  好不热闹。

  可以用“整个晋西北打成一锅粥”来形容。

  第二天班子早会上,40万美元订单这件事,成了重点讨论内容。

  桥口区的两位领导先是被叫到市里,在会议室汇报整件事的经过,这边还没结束,省里通知叫他们过去,又马不停蹄去了省里,再次向省领导汇报。

  最后就是讨论。

  究竟是让桥口区自己吃下,还是拿出来让其他地市分一分,领导们各有意见。

  杨区长坐在角落。

  现在这件事,已经没他说话的份了。

  会议最终决定,订单分下去,40万美元的货不是小数字,一家工厂恐怕无法短时间内完成,大家一起帮忙做,发挥集体的力量,这是咱们的传统。

  但必须保质保量,不能出一点差错,还特意指定了一位领导盯着这件事。

  会后,

  领导们肯定了桥口区的工作,对两位董书记和杨区长的工作给予了肯定。

  省领导指示:“这条路看来是走对了,既然对,那就把他好好发扬起来,桥口区已经给大家做了榜样,其他地市也可以自己搞一个这样的华侨友谊贸易公司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