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香港风云娱乐 207 交换版权

《香港风云娱乐》207 交换版权

作者:小楼明夜 字数:1821 书籍:香港风云娱乐

  一秒记住【.la】,为您提供精彩阅读。

  宇文化及卓立战舰指挥台之上,极目运河两岸。

  此时天尚未亮,在五艘巨舰的灯炷映照下,天上星月黯然失色,似在显示他宇文阀的兴起,使南方士族亦失去往日的光辉……

  开篇就恢弘庞大,朝廷、战舰、军阀、玄功,还有隋唐那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使得早已封笔的靳庸都忍不住连声赞好,令得萧笙都心痒起来。

  良久之后,当靳庸翻至最后一页,看完三章之时,意犹未尽的说道:“陈先生,你的这部写得妙啊,天马行空想象力,气势恢宏庞大,能够将历史和武侠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査先生过奖了,真正能够将武侠和历史完美结合的还是査先生的,我只不过是拾人牙慧,在査先生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理解而已。”陈少毅谦虚道。

  靳庸呵呵一乐,笑道:“陈先生总是这般谦逊,难怪黄粘总是在我面前夸你,说你是香港新晋才子。”

  萧笙插口笑道:“査先生和黄先生都说的是,现在外界到处都在盛传陈先生的故事。”

  陈少毅不好多言,只是陪着笑了两声。

  靳庸望了一眼陈少毅,开口说道:“陈先生这部内容新颖,故事情节恢弘和紧凑,非常具有可读性,不知道陈先生是否有意将这部出版。”

  陈少毅见靳庸问起,心中暗喜。脸上露出笑容道:“査先生,不妨您说,今日拜访査先生正有此意。就怕小子的随笔之作不入査先生之眼,方不敢提及此事。”

  靳庸笑道:“査某虽然封笔多年,不过工作使然,平时还是阅读不少的文学作品,武侠这些年有些颓势,陈先生的这部是査某这些年见过的最优秀的武侠,应当可以迎市而上。既然陈先生有此想法。不知《明报》是否有幸刊载陈先生的这部。”

  “査先生的《明报》是香江第一大报,能够被《明报》看上是小子的荣幸,小子在这里先多谢査先生。”陈少毅拜谢道。

  见陈少毅肯答应。靳庸心情看得出来很是愉悦。

  这些年香港的武侠逐渐势威,靳庸已经封笔多年,专心打理《明报》大小事务,而古珑又由于影视剧上受到欢迎。也已经逐渐把重心放在了写作剧本之上。创作的武侠越来越少;江湖上的两大武侠巨匠宗师级人物靳庸和古珑,都逐渐淡出了武侠市场,而漫画又异军突起,抢占了不少纸质书籍市场,并且最近几年影视剧的高速发展,观众的视线逐渐转移,武侠的市场每年都在缩减。

  《明报》是靳庸1959年一手创立的,创业之初只有十万港币。完全属于不入流的小报,销量在千份之间起伏。创业第一年就亏空严重,幸好靳庸即时改变方略,开始写武侠,并在《明报》上连载,逐渐的靳庸的武侠拥有了大量读者,许多人为了看金庸武侠,开始关注《明报》,慢慢的金庸的武侠打稳了《明报》基础,《明报》的广告业务也稳步上升。

  直至目前《明报》已经是一份全方位的报刊,是现今香港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早已经不是当年仅靠靳庸的武侠救命的情景。不过《明报》不管现今如何,都不曾关闭武侠的版面,武侠对《明报》有着很深的意义,特别是对靳庸而言。

  靳庸对陈少毅的这部《大唐双龙传》非常的看好,很有希望让《明报》的武侠板块重新泛发光彩,而且陈少毅目前又是风云人物,他的一举一动本来就受人关注,《明报》要是连载陈少毅的这部《大唐双龙传》,真的很有希望像六十年代自己在《明报》连载时一样,受到广大的欢迎,这是靳庸希望看到的。

  靳庸推了推眼镜,笑道:“陈先生既然答应了,那稿费……”

  陈少毅摆手,笑道:“査先生,稿费的事情,小子并不需要,甚至连的出版版权都可以免费给《明报》。”

  “免费?”靳庸疑惑道。

  就连萧笙都不由的用异样的眼神看着陈少毅,对于陈少毅的做法当真是不清楚不明白,也不知道自己这位老板是怎么想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大唐双龙传》的市场前景非常良好,陈少毅怎么就舍得不要这笔利益。

  陈少毅没有理会两人的疑惑,含笑回答道:“是的,査先生,《大唐双龙传》的稿费和出版版权都可以免费给《明报》,不过我却希望跟査先生交换一样东西。”

  靳庸心中一动,问道:“陈先生,究竟想跟査某交换什么东西?”

  陈少毅没有正面回答,反问道:“査先生,应当知道小子目前已经收购了原丽的电视台这件事吧?”

  “査某添为《明报》的董事,对于陈先生昨日的壮举自然清楚,今早《明报》对陈先生收购丽的电视台可是不只报导一个版面。不过这跟当前的事情可有什么相关?”

  “小子收购了丽的,并易名为凤凰电视,自然想要有一番作为,所以今日有个不情之请,希望能够得到査先生的支持,得到査先生的影视版权,让我们凤凰电视可以拍摄査先生的影视剧。”

  靳庸笑了起来,古怪的说道:“原来陈先生绕了这么多的弯,就是想和査某交换的影视版权。”

  陈少毅虽然略显尴尬,老脸一红,却还是笑道:“是的,希望査先生能够成全。査先生曾经创办《明报》,应当知道创业之初的艰辛,当前凤凰电视刚刚重组,百废待兴,想要在电视圈中有所发展,还得査先生的帮助。”

  听陈少毅这么一说,靳庸不由的想起了自己创业之初的艰辛,一方面经常要通宵写稿,另一方面又为经济问题苦恼不已,还要靠典当来维持《明报》,由于家住尖沙咀,深夜下班时还得挨着深夜凉飕飕的风等待电船仔渡海。(未完待续请搜索,更好更新更快!

  下载本书最新的txt电子书请点击:

  本书手机阅读:

  发表书评: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207 交换版权)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