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绝色诱惑 第一二七零章 让段家成为看门狗【二更】

《绝色诱惑》第一二七零章 让段家成为看门狗【二更】

作者:钟若风 字数:2036 书籍:绝色诱惑

  *

  康熙皇帝长这么大, 不能说是顺风顺水,也没怎么受过气。

  四位辅政大臣当政的时候他年纪小,上朝只是走个过场, 不会讨论什么要紧事儿。真有鳌拜索尼他们解决不了的事情,做主的也是太皇太后,不是小小年纪就登基的皇帝。

  之前的所有难处有太皇太后帮他挡着,他自己最多就是钻牛角尖生个闷气,被外头的人给他找气受这还是第一次。

  前些年不打是他年纪小, 国库没有足够的银子,现在他已经亲政, 郑经还上赶着撞上来找不痛快,不揍他揍谁?

  康熙受不了这个委屈, 大手一挥把几个亲王和辅政大臣还有他这些天观察出来的能用之人全部召集到御书房,别管海上风浪大不大, 他和郑经的梁子除了打没别的解法。

  皇帝气的火冒三丈, 连喝了好几杯凉茶才冷静下来。

  不一会儿,安亲王、康亲王、鳌拜、遏必隆等人相继来到御书房, 看到皇帝的样子都猜到是什么情况, 互相交换了眼神之后什么都没说,任由皇帝在那儿生气。

  台湾要打,但不是现在, 他们家皇上的性子还是太急躁了些, 得再历练历练才行。

  人来齐了之后,康熙把福建那边呈上来的折子拿下去给他们挨个看,看完之后拍着桌子怒道,“郑经欺人太甚,想要凭借弹丸之地和朝廷过不去, 你们说怎么办吧?”

  安亲王和康亲王淡定开口,“再看看。”

  遏必隆这时候向来不会说话,而不喜欢吃亏的鳌拜今天也忽然换了脾气,“不能打。”

  户部尚书马尔赛之前是工部尚书,才上任没多久,已经将户部的抠门学了十成十,“钦天监预测今冬可能有大雪,国库的银子要备着过冬,挤不出太多军费。”

  兵部尚书阿斯哈之前是鳌拜一党,现在鳌中堂渐渐不管事,但是他也不可能跟人家对着干,于是也是建议不去打。

  康熙:???

  这和他想的不一样!

  什么情况?这都被欺负到家门口了,凭什么不打?

  刚刚冷静下来的皇帝瞬间又不冷静了,御书房里没有外人,他也不像平时那么端着,当即开始和一群持反对意见的亲王大臣们辩论。

  他能列出□□的理由一二三四五,这些反对的能列出反对的理由一二三四五吗?

  安亲王和康亲王一如以往的淡定,其他人也只是看着皇帝发火,等皇帝叭叭叭说完,这才上前说为什么不能打。

  说真的,他们也觉得郑经得打,那家伙心眼多,在台湾当了几年台湾王,不会再甘心居于人下,每次朝廷派人去招降,那家伙都是先让朝廷的人觉得这次有希望,等人到了谈判的地点再让他们白跑一趟。

  再一再二不再三,那找死的玩意儿接二连三的拿他们溜着玩,脾气再好也得发火,更何况他们本就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

  在场除了几位尚书都是武将出身,安亲王、康亲王也是打仗的好手,如果能打,他们早就上赶着抢出战的机会了。

  不是他们不想打,现在实在不是□□的好机会。

  一来东南沿海都是水,他们满人习惯了骑射,到船上适应不了,在海上打仗主要还得看水军,现在朝廷的水军不少都是跟着郑芝龙一起投降的降将,让郑氏降将去打郑经,他们信不过那些将领。

  二来就是水军需要大船和大.炮,八旗炮厂那边正在研究新的大.炮,据说威力特别大,火力范围比之前远了三倍有余,只是现在还没法保证每一台大.炮都能打那么远,还需要时间继续研究。

  炮火的威力增强,战船自然也得跟上,即便暂时不能把所有的战船都更新换代,至少也得有三四艘镇场子。

  炮厂那边研究新炮需要时间,换船换炮需要钱,那边都急不得,当然不能仓促开战。

  郑经现在正嘚瑟,索性就让他继续嘚瑟,他也就仗着□□要渡海,朝廷不会轻易发兵,所以才敢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

  如果仓促开战,没法一下子把人打死,那家伙肯定更加嘚瑟,不如耐着性子等着,瞅准时间一击必中,让郑氏再没有机会作乱。

  再说了,他们不主动出兵,急的应该是郑经,而不是他们。

  几人等皇帝能听得话了,开始和他说台湾那边到底是什么情况。

  别看郑经现在嚣张,其实台湾内部并不安稳,朝廷不上赶着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那边迟早自己乱起来。

  郑经名叫郑经,其实一点也不正经,郑成功之死,他这个当儿子的脱不了干系。

  当年郑氏降将黄梧向朝廷进献平贼五策,中原不与台湾通商,禁止民间渔民出海,寸板不许下水。

  郑氏将士人心惶惶,在台湾又水土不服,这时候郑经在澎湖和弟弟的乳母私通,生一子郑克臧。郑成功不知道孙儿生母是什么身份,因为添了孙子心里高兴还赏了不少银钱。

  郑成功不知道,有的是人想让他知道,那些跟着郑氏渡海退到台湾的读书人一致认为郑经此举是为□□,没过多久就把事情捅到了郑成功跟前。

  郑成功大怒,下令处死和郑经私通的乳母,郑经表面答应,其实却暗地里把人藏了起来。

  郑经有明媒正娶的妻子,是原兵部尚书唐显悦的孙女,小夫妻感情不好,又出了这档子事儿,唐显悦那边就坐不住了,直接写信给郑成功,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

  郑成功从信里知道郑经的所作所为,怒急攻心直接派兄长郑泰到思明斩妻子董氏、长子郑经及刚生下来的孙子郑克臧。

  这下可好,局势更乱了。

  郑泰等人觉得杀那么多人不好,只杀那个乳母和刚出生的婴孩就可以,唐家那边知道杀那么多人肯定也不愿意。

  郑成功铁了心要杀了儿子稳定军心,没想到郑经在他不注意的时候已经笼络了不少他的手下,很快军中就发生了诸将联合抗命的事情。

  与此同时,郑芝龙在北方被杀,永历帝朱由榔在缅甸遇害。

  郑成功接连遭受打击,可不就一病不起暴病而亡了吗?

  至于郑经有没有偷偷干些什么,他们不敢确定,但是十有八九和他有关,不然事情不会那么巧合。

  郑成功死,郑经继位,郑成功之弟郑袭率众归降,台湾岛上的郑氏将士不说惶恐不安,各自拉帮结派是肯定的。

  据台湾那边来报,郑经上位之后就规定岛上每户人家每月必须多征收粮米一斗充当军饷。

  位子还没坐稳就先学会了横征暴敛那一套,就算没有大军压境,他们也迟早要完。

  台湾归朝廷治理,岛上的百姓可以和岸上通商,沿海一带比北方富庶的多,不少台湾商人通过来往于两岸来养家糊口。朝廷禁止通商,郑经又在岛上横征暴敛,被断了财路的商人首先就会叛变。

  朝廷出兵的话,郑经可以拿抵御朝廷的大军为借口稳定人心,他们有共同的敌人,稍微一煽动就是军民齐心协力抵御清军,而不是郑氏欺压百姓横征暴敛。

  所以他们还是先不出兵,等台湾那边乱成一团活不下去了,他们再去招降胜算更大。

  康熙若有所思的听他们分析局面,觉得他们说的不是没有道理。

  当个普通的少年郎可以争强好胜,当皇帝不行,他得权衡利弊得失,如果有更好的法子对敌,他也不是沉不住气。

  如此一看,他和那郑经相比简直要强上天了。

  “朕手里不光有孔元章的折子,还有施琅写的《边患宜靖疏》。”康熙从一堆奏折中翻出来另一本折子递给他们,“施琅的意思是,顺抚逆剿,大关国体,要迅速讨伐台湾,剿灭郑氏乱军,如此才能令民生得宁,边疆永安。”

  康亲王咧嘴笑笑,“施琅那边不用管,皇上要是不放心,把他招回京城待命就是。”

  他和施琅打过交道,那人打起仗来很是生猛,不过要说他有多为朝廷着想却不一定,别看折子写的感人肺腑,里面能有三分真都够呛。

  那家伙也是降将,早年在郑成功之父郑芝龙手下当兵,后来郑芝龙投降,他在郑芝龙的军队里也跟着成了大清的臣子。

  郑芝龙投降,郑成功带着另一批郑氏将士在东南沿海一带抵抗朝廷,民间百姓大多对朝廷感官不好,郑成功一时间风头无两。

  施琅在朝廷不受重用,看郑成功在沿海一带混的风生水起,二话不说又投了郑成功。

  这样的人说他对朝廷有多忠心,反正他不信。

  提起施琅,康亲王的话就多了起来,虽说那家伙对朝廷不见得忠心,但是不可否认,那是个不可多得的骁勇悍将。

  巧了,施琅是个能打的,郑成功也不可小觑,两个人经常在同一件战事上有不同的想法,发生了分歧也不肯让步,没过多久又闹翻了。

  顺治八年的时候,施琅和郑成功因为要不要在厦门岛设兵发生了激烈冲突,郑成功一怒之下直接把他的兵权给没收了。

  施琅年轻气盛,熟读兵法精于战事,突然间被没收了兵权自然不肯善罢甘休,于是就拿出家当和尚来威胁郑成功。

  要么让他继续带兵,要么他就出家当和尚,二选一,爱咋咋。

  施琅知道他是拿当和尚来威胁,郑成功也知道他不会真的去当和尚,但是他们两个心知肚明,底下的将士不知道啊,这一来一回就出事儿了。

  施琅有个部下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情况,以为上官真的要出家当和尚,没几天就脱离施琅的部队跑去给郑成功当亲兵去了,这对施琅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

  暴脾气的施将军受不了这委屈,立刻派人把那个部下抓回来斩首示众,郑成功听说了之后连忙下令让他别杀,施将军置若罔闻,收到军令后不光没有刀下留人,还催着行刑官直接把人斩了。

  要康亲王来说,不听令才是真施琅,把人放了才不像施将军的性情。

  总之就是,郑成功觉得施琅不听话,不听话的手下再优秀也用不得,于是下令抓捕施琅一家处斩,要不是施琅有亲信部将和当地百姓的掩护,当时小命儿就交代在那儿了。

  不过他逃出来了,他的父亲和弟弟却没逃出来,一家好几口都死在郑成功手上。

  要不是这样,他施琅也不会再次投靠朝廷。

  所以说,施琅上疏□□的折子不用细看,就算朝廷招降成功,他也会建议朝廷杀了郑氏一家,这是两家的私仇,无关家国大义。

  “原来如此,朕还不知道施琅和郑氏之间有那么大的仇。”康熙点点头,“那就先把他召回京城,等过几年时机到了,一定派他亲自率兵拿下台湾。”

  别说郑经没想投降,现在就算那家伙想投降也晚了。

  朝廷封的异姓王爷已经够多,没必要再让台湾多一个异姓王,那地方孤悬海外风高浪急,异姓王就封之后想造反就是一句话的功夫,打过去又太费劲,不如直接设府置县来治理。

  现在让郑经再嚣张几年,过些时候大军开拔,定要打他个措手不及。

  “朝廷不能白吃亏,郑经如此不给朝廷面子,朝廷也不用再给他留面子。”鳌拜捏捏下巴,眼珠子一转提出建议,“炮厂不是造了好几台射程很远的大.炮吗,奴才听说大.炮的射程和炮身的关系很大,如果皇上愿意的话,奴才愿意自掏腰包让炮厂造一台能够打到郑氏控制的岛屿上的大.炮。”

  能移动的大.炮和放那儿就不动的大.炮不太一样,后者的制造难度比前者低不少,他也不指望一台大.炮能有多大用处,有事儿没事儿轰几下,只要郑经不痛快,他就痛快了。

  鳌中堂的坏主意没有藏着掖着,在场几人听了之后都一副了然的模样。

  安亲王笑吟吟上前一步,“这种事情怎么能让鳌中堂自己掏钱,本王也愿意拿出俸禄来支援一份。”

  康亲王嘿嘿一笑,“本王也来。”

  遏必隆眼角微抽,察觉到鳌拜的眼神瞥过来连忙跟着表明态度,“奴才也愿意出一份力。”

  他前不久才因为圈地那事儿私底下联络索尼被鳌拜狠收拾了一顿,这次再被鳌拜惦记上,要掏的钱就不只是现在拿出来的那么点儿了。

  诶,破财免灾,破财免灾。

  这种事情几位尚书自然是不参与的,他们没有前面几位的身家,这种事情只能听听热闹。

  康熙还没说话,鳌拜几人已经开始琢磨把炮放在哪座岛上,看安亲王和康亲王不怀好意的样子,似乎知道他家那两个臭小子长大后会是什么样儿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瞧这满肚子坏水儿的模样,啧啧啧,真是没眼看。

  作者有话要说:隆禧、常宁:过奖过奖,嘿嘿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