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铁枪杨铁芯 第二百六十七章 济阴渡口

《铁枪杨铁芯》第二百六十七章 济阴渡口

作者:巨侠半滴水 字数:2853 书籍:铁枪杨铁芯

  (猫扑中文 ) 北清河是自东平府起,其源头于大运河的永济渠部分交汇,而后向西东经济南、益都二府,最终注入渤海,是黄河下游最重要重要的一段支流。

  北清河的北面便是河北路的河间府,毗邻河间府的,则是大金的都城所在地,大兴府。

  如果从山东出发进攻大兴的话,水路、陆路、海陆皆可通行。

  陆路就不消多说了,过了北清河进入河北境内后,这一路都没什么险关要塞,不说是一马平川,也基本差不多。

  至于水路可在东平府转道进入运河,然后沿着永济渠一路北上,便可径直将船开入大兴。

  而海陆方面,可自山东半岛毗邻渤海湾一向有着许多个天然的港口,可由此直达大兴府的天津一带。

  也正是因此,瀛洲岛方面占领了了山东之后,便加大了对北清河的封锁力度,不但各渡口安排了重兵把手,就连整个北清河一线,平日里都时常可见巡航的瀛洲军舰。

  只是瀛洲岛的海军虽然强大,可却也无法凭此将整个山东守成铁桶,这可不是兵力不够之故,而是因为,山东是有冬季的。

  隆冬到来后,整个黄河都有相当长一段时间被彻底冰封,更别说这比黄河主流位置还靠北的北清河了。

  对此,山东方面军,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加强警戒,随时关注金军的一举一动。

  占领山东这半年多来,除了安排人手撤换清理了大量的金廷贪官污吏之外,杨铁心推行的最重要的一向政策就是打土豪、分田地,把原本金人猛安谋克的田地、房舍之类的尽数收缴上来,有条件地分给汉家百姓。

  此策一出,杨铁心便迅速收拢了山东的民心。争相报名参加瀛洲军的青壮络绎不绝,仅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整个山东路便扩军至三十万。

  搞出这么大的阵仗,山东路的消耗也非常的巨大,光是粮食的消耗,每天就要数十船。

  原来。这山东虽然是个大粮仓,可粮食大部分都供给了大兴府,真正留在山东却并不多。

  加上这些年来,金国天灾**不断,每次闹灾荒的时候,文艺小老头完颜璟都会命人到山东粮仓里搬粮食赈灾,一来二去折腾之下,这山东路的粮仓竟大都被掏空得七七八八。

  如今瀛洲岛方面占领山东,到处大兴土木、征兵训练。山东本地的存粮自然就不足以供应之支出。

  好在瀛洲方面一年四季都产粮,后来占领的麻逸、爪哇诸岛更是随时都可以种粮、收粮,所缺的,只是种田的农民罢了!

  于是,在杨铁心一声令下,大量的山东无业游民、佃农、奴隶,还有那些本地平民、豪强,都被打包装船运往南洋垦荒。

  那些几乎是一无所有的游民、奴隶什么的还好说。有条活路即可,哪里还管搬到哪儿去。可那些平民和豪强却略微麻烦了一点儿。

  对此,杨铁心提出了一条,那就是清算一部分豪强的旧恶!

  平素里为富不仁有欺压良善、巧取豪夺行为的,尽数捉起来公审。而重点清理的,则是那些和金廷有勾结的豪强。

  事实上,能够在金廷的统治下还过得小日子富足的。基本都于金廷有所勾连,自是看关系深浅,平素里有没有助纣为虐、帮助金人欺压汉民罢了!

  迅速抓了一批顽固派、杀了一批罪大恶极的反动派,余下的那些大小豪族们尽数收声,再也不敢在瀛洲军面前扎刺儿。要么老老实实地当顺民以最大热情拥护杨铁心的统治,要么低眉顺眼地卷铺盖搬家,跟着瀛洲商船下南洋。

  仅仅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有过半的山东百姓被迁走,目前山东路已经只剩下人口不足三百万。这里面除了规模高达三十万军队外,便基本都是这些军人家属,另外就是瀛洲岛方面调来的各级将官、政务人员。

  在这一进一出之间,整个山东路很快便被瀛洲岛彻底掌握在了杨铁心的手中。

  可由此也产生了一个问题,就是山东路的人口,渐渐有点儿不足了!

  不过,这个时候,金国治下正值灾祸连年,流民遍地。于是山东路方面能便在东平府、济南府一线设置了大量的赈灾点儿,面向整个金国的汉家子民,公开招募流民,并允诺给予安排土地、房屋。

  此言一出,那些在金国苦无生计的底层汉民尽皆成群结队地涌向山东。

  在绝大部分金国官吏眼中,汉民的地位还不如羊高。故而,当那些一穷二白的汉民涌向山东时,并没有多少金吏出面阻止,反而还有几分纵容,因为只有这些穷鬼们都跑了,这些金吏们方才能以更低的代价收购更多的土地。

  此外,那些金国境内的汉家土豪们,也同样在此事上没少推波助澜,目的同样是为了那贫民手中的土地。

  在这些贪官、豪强的推波助澜之下,逃难往山东的百姓越来越多,天长日久之下,不可避免地,此事就惊动了金廷高层。

  一向自诩为中兴之主,文艺小老头完颜璟最基本的政治判断力还是有的,自然知道人口的流失对金国不是啥好事儿,于是完颜璟便连忙下令,着各地官吏约束好本地百姓,坚决不能让其涌往山东。

  只是完颜璟的命令虽然下了,可具体执行之际,却不可避免地被打了折扣。

  结果涌往山东的流民虽然有所减少,可实际上还是每天络绎不绝。似济南府这般边关重镇,每天至少会有上千流民涌入,多的时候,甚至会有三五千人。

  这日午后,又有一队难民自被来,一路直奔北清河北岸的济阴渡口。

  这伙难民人数不少,总计有近三百人,一个个衣衫褴褛、满身污泥,有人浑身家当只是一只破碗、一根打狗棍,有人则背着半条破麻袋,内中装着些破破烂烂的碗罐。

  不过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尽皆蓬头垢面、看上去颇为狼狈!

  为首的两人更是形状奇惨,不但缺胳膊少腿儿,还都是瞎一只眼,缺个耳朵。

  簇拥着二人来的那些难民,虽然也貌似很惨,大都弓腰、驼背、拄拐杖,可却不如这二位惊悚,总体而言,身上都不缺零件。

  不但如此,这伙难民,还全都是成年男子,而且大都身型壮硕,膀阔腰圆,双目开合之际,似有电光闪烁。

  虽然看上去气势很足,可这伙难民行动上却颇为低调,来到济阴渡口后,便自行霸占了渡口的一角,和早先抵达的那些难民们泾渭分明地分作两团。

  此刻,济阴渡口已经汇聚了近千难民,两个残疾人领的这伙难民虽然人数不少,可相比于先期赶到的难民仍旧显得有些渺小,并不算十分惹人注目,就连在此施粥维持秩序的那些瀛洲岛军士,也仅仅是瞟了这些难民一眼,便没在过多理会。

  也不知是出于何种考虑的,这济阴渡口的北岸,并没有瀛洲岛的正规军舰,只有七八艘摆渡用的小船,一次大概能够渡三四百人过河,余下的则要在此等候下一次摆渡。

  北清江做作为黄河下游一大重要分支,长达千余里,济阴这一段由于水势平缓,河面宽度也有两三里远,这般一次来回的摆渡,最少也要好耗费近一个时辰。

  似乎早知此地的情况,这两个残疾人引来的那伙流民抵达后并没偶吵嚷,而是很是安安静静地聚成一堆儿,在此等候渡河。

  奈何天公不做作美,等到又有两拨难民被送过济南府后,天上忽然下起小雨来,虽是绵绵细雨,可却颇为烦人,落在身上冷冰冰的,刺人的骨。

  大概是这一行干得久了之故,负责摆渡的瀛洲军士准备还算充分,对难民的基本食宿还都予以了保障。

  当然了这食宿条件,就不敢恭维了。

  吃得是稀粥烂饭,外加一块儿咸菜。至于住的,则是渡口畔的一溜草棚,数十个人挤在一起,最多只能算是有个容身之地,想要睡暖床热炕什么的,那是绝对没有可能了!

  眼见雨至,这伙难民也没装啥大尾巴狼硬挺,很是干净利落地,便钻进了几间茅草屋内。

  只是这些难免貌似素质不低,虽然两三百人齐避雨,可整个过程却没见一丝一毫的慌乱,很是井然有序。

  见此情形,几名瀛洲军士不禁对视了一眼,脸现疑惑之色。

  不过,这些瀛洲军都是军中精锐,虽然心中有疑问,可却没有表露出来,而是一如既往地分派粥食,渡人过河。

  大概是被风雨所阻的缘故,这次摆渡的时间略微长了一些,等到渡船再次回到济阴渡时,已经是暮色四合。

  这个时候,除了俩残疾人领的那伙近三百人外,还有其后赶到的难民百余人。

  而摆渡的人,似乎也换了一批军士,但见一个满脸和善的小胖子自船上跳下来,人还未至,声音已经先传进了草棚,“渡船来了,大家都出来上船啊!”

  “天快黑了!大家凑合一下,挤一挤,这次咱们加把劲儿,把大家一起都渡过河去。”

  “到了河对岸,济南府方面有专人给大家安排食宿。大家放心,晚饭管饱,而且还有肉!也不用再睡地上,每十人睡一个通铺的大炕!而且火力十足,一点儿都不冷!大家不要乱,排好队上船啊!”(未完待续。。)猫扑中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