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乱世为王 39 第三十九章

《乱世为王》39 第三十九章

作者:顾雪柔 字数:8153 书籍:乱世为王

  当天夜晚,游淼正在书房里看书时,外头有人来报:有客来了。

  来人却是平奚,正在厅里等着,李治烽在待客。游淼正在凭记忆摹写一本熟读过的书,听到平奚来时便头也不抬道:“让他再等会儿。”

  现在凡是有客来,江波山庄里都是李治烽在接待,乔珏并无官职在身,见了做官的来了不免要行礼,便避而不见。而李治烽待客是最省心的,客人不吭声,李治烽也不说话。免得来了个不认识的,大家彼此打哈哈累死人。

  游淼摹完书,拿着墨迹未干的抄本出去,平奚与李治烽正对坐喝茶,平奚一见游淼来了便起身道:“怎么也不进扬州府里去?”

  游淼道:“刚回来,正不想动呢。”

  平奚说:“都在等你,只缺你,人就齐了。”

  游淼笑吟吟地看着平奚,过来坐下,平奚又道:“迁都之事已经议定,李兄弟也脱了奴籍,兵部正等你二人上任呢。”

  游淼与李治烽相视一眼,游淼问:“你去不?”

  李治烽摇摇头,说:“你不去,我也不去。”

  游淼朝平奚笑着说:“我们都不去。”

  平奚脸色略变,不由得重新审视游淼,游淼捋了袖子,自顾自去喝茶,说:“三殿下让你来的?”

  平奚摇头,游淼便道:“最近身体不大好,我爹又搬到山庄里来,须得花点时间照顾父亲……”

  平奚这才想起,说:“昨日便听说扬州城里在议论,说你摒弃前嫌,将你父亲接了回家,还未拜见伯父……”

  游淼嘴角抽搐道:“免了。”

  平奚好生尴尬,坐也不是,起也不是。游淼索性道:“咱俩就不打官腔了,除了让我回去任职,还说了什么?”

  “没有说什么。”平奚只好老实道,“三殿下没说,是李延让我来问的。”

  游淼道:“让李延自己来。”

  平奚道:“他腿受伤了,还没全好。”

  游淼寻思片刻,知道前天进了扬州一趟,李延等人听到风声才派平奚上来。游淼又问:“三殿下怎么说?”

  平奚道:“他在和你先生、扬州知州商议迁都的事。今日大家都在,唯独缺了你。”

  游淼知道这是要拱赵超上去当皇帝了,又问:“什么时候登基?”

  平奚道:“不清楚,国库里没钱,只能从扬州府的库房里支,兵部是最先起来的,都复原了,赵超让我来找你俩,想让李治烽兄弟带兵,聂将军经上次那事被降了职。如今扬州军军防一职还空着……”

  “亲兵统帅让我一个外族担任。”李治烽开口道,“你们汉人放心么?”

  一阵寂静,平奚思忖片刻,开口道:“是三殿下力排众议用你。”

  “不用了。”游淼道,“我俩现在都不想入朝。”

  平奚也是聪明人,自然点头,又问游淼道:“既不愿去,那我再问声,户部人选,你有举荐的没有?”

  游淼想了想,摇头。

  平奚踌躇良久,最后似乎狠下心,说:“再借点钱,哥几个派我来找你打秋风了。”

  游淼当即哈哈大笑,笑得险些碰翻了茶杯,一边起身一边道:“你早说来借钱,也不用弯弯绕地说这半天。”

  平奚额上满是汗水,李治烽见状便道:“我去拿钱。”

  游淼也不问他拿多少,只是问平奚道:“江南的库银够么?”

  “不够。”平奚道,“差远了,要吃要穿,要养兵要征兵,要建皇宫,一堆事情放着,全都要钱,你没见扬州府里,都要忙疯了。”

  正说话时,李治烽拿来五张二百两的银票,平奚接过,如释重负道:“这可多谢你了,正逢花用的时候。”

  游淼道:“不客气,只是山庄里也没几个钱了……我爹的庄子又遭了战乱,被洗劫一空……”

  平奚也不知游淼家底,忙自打过借条,道谢回去,游淼要留他住一夜,平奚却忙着翌日回去分派事,便即道别。

  如此数日,第三天又有人上门。这次则是昔时刑部的林洛阳,坐下便张口借钱。游淼早在这几日里便打好了算盘,这些公子哥儿们都是要当官的,不怕借钱出去收不回来,便大方地借了他五百两。紧接着秦少男又登门造访,连着几天,扬州城里被游淼救出来的少年们络绎不绝,车轮似的上山庄来借钱。

  游淼几乎都是有求必应,或三百,或五百地借出去,直至第五天清晨,李延亲自来了。

  游淼坐下便道:“要多少钱?”

  李延看着游淼不说话。又看李治烽。游淼笑嘻嘻地看着李延,李延在大安城里时被打断了一条腿,仓皇出逃时没及时接好,沿途又奔波劳顿,致使归来后腿脚仍有不便,只怕终生就要这么一瘸一拐地过日子了。

  李延道:“借点给我赎你嫂子。下月初一,我得过江去,和胡人议和了。”

  游淼听到这话不得不认真面对李延,说:“多少?”

  李延道:“一万两,有么?”

  游淼不答,反问道:“你看我这模样有么?”

  李延重重叹了口气,倚着自己的拐杖沉吟不语。李治烽拿着个匣子过来,放在李延面前,李延打开盒子一看,里面是一千两的银票。

  “谢了。”李延朝李治烽说,又叹了口气。

  午后的阳光照进厅内,游淼蓦然发现李延老了许多,二十出头的少年人,正值风华正茂的时候,竟已有白头发了。方才他拄着拐进来那会儿,简直就是个佝偻的小老头儿。

  “你怎么不去当官?”李延又问。

  游淼说:“不想去,累了。”

  李延不认识般地看着游淼,眼中神色带着点迟疑,又试探着问游淼:“哥几个都等着你上朝呢。”

  “再说罢。”游淼笑道,“你们都回来了,哪儿还有我逞能的地儿呢。”

  李延嘿嘿一笑,自嘲般地摇头。

  “你小子,不简单。”李延话中带话般说道。

  游淼知道李延也感觉出来了,昔日在京城,游淼总是在他面前演戏,而现在的游淼,才是真实的他自己。从前他必须藏着,如今一归来,除了孙舆,他谁的账都可以不买了,连赵超他都可以不理。借钱给李延,秦少男与平奚这些人,已是讲究情分,李延是个聪明人,不可能不想到这一节。

  李延又说:“我再去想想办法。”

  游淼终究顾念着李延的一点旧情,说:“要么你别去了,让平奚去。”

  李延说:“平奚那小子,管点军务可以,谈判不行,不是我去就是你先生去,孙参知年纪大了,不能亲自去和谈。”

  “嗯。”游淼道,“你注意安全,事情不对就回来,别太逞强。”

  李延点了头,转身离开,那身影带着几分落寞,游淼目送他出去,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七上八下的。

  春天到了,今年的耕种已推迟了些,再不播种就该错过农时,李延走后,再无人前来拜庄,于是游淼乐得无事一身轻,与李治烽开始种田。

  江北的胡人撤回了沛县,江波山庄的佃户大胆了些,时而到江北去看看,见无甚动静,便又纷纷回去了。乔珏甚至带着几个小厮过去看山上的茶,游淼生怕有异动,便派了习武的小厮们分作四队,日夜巡视。

  这些天里,李治烽便带着那百余人在江北的平地上习武练兵,去郭庄打兵器,甚至要买马,游淼在这些地方花钱倒是十分大方,李治烽要钱,他就给了。偶尔过去看时,见李治烽一身戎装,训练士兵们骑射,看得游淼不禁莞尔。

  安陆以北十分安静,羯人不再过来了。乔珏的茶林开始摘叶,就这么又过了一个月,传来扬州的消息。赵超要登基为帝了。

  自打回到江南后,赵超便不遣人来找游淼,自己也没有来过。

  直到他重组天启朝廷,预备于下月登基,游淼方寻思着给他写封信。

  李治烽白天便在北岸练兵,午饭与家兵们在一起吃,而傍晚回来,换下铠甲,则又摇身一变成了山庄管家,下厨给游淼做点私房小菜。

  这日黄昏后李治烽练兵归来,游淼正在后园的菜地里照顾他们的油菜,看了一会儿回来,朝李治烽道:“我想给赵超写封信。他下个月就要登基了。”

  李治烽嗯了声,游淼又说:“写完信,你替我送过去,看他有什么话说。”

  李治烽明白了,缓缓点头,这夜吃过饭后,书房里李治烽在磨墨,游淼沉吟半晌,提笔,对着空白的信纸,却一时间不知从何说起,许久后,写下四字:赵超吾兄。

  如今的赵超与游淼之间,确实担得起这个称呼了。写什么呢?就连游淼自己,都很难将眼下的事给理清楚。以兄弟袍泽的名义,贺他登基为帝?还是劝诫他几句什么?

  正思考时,程光武在门外说:“少爷,有客到。”

  “谁?”游淼问。

  程光武道:“两名扬州来的官儿,一文一武。”

  李治烽说:“我去看看。”

  游淼嗯了声,说:“我写完这信就来。”

  李治烽出去了,游淼对着信纸继续思考,写下几行字,其中一句,他几年时读书看过,不知为何却一直记在心里。也是孙舆告诉他的,为君者,须得上敬皇天,中畏群臣,下惧万民。

  赵超若登基,应该会是个好皇帝,他是个知道世间疾苦的人,带过兵,挨过饿,吃过败仗……

  “你在写什么?”赵超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游淼吓了一跳,险些碰翻了墨盒。

  “你怎么来了?”游淼哭笑不得,说,“小厮说有客,估计不怎么认得你。”

  赵超哂道:“那夜来你家里匆匆一面,认不出无妨。我看看你写的?上敬皇天,中畏群臣,下惧万民。受教了,愚兄必定时刻记得。”

  游淼收了笔,根本想不到赵超会径自跑进书房来,那么刚才李治烽出去……游淼转念一想,问:“聂大哥也来了?”

  李治烽去厅堂后没回来,想必是陪聂丹去了。

  赵超眼里带着笑意,说:“聪明。”

  游淼说:“你要登基当皇帝了。”

  赵超道:“是啊。这些日子里忙得焦头烂额,不见你替我高兴几分。”

  游淼乐道:“你又没召我进扬州去,有老师在,哪儿有我说话的份儿?”

  赵超认真道:“还得感谢孙先生,本来扬州士人扶持了一名我赵家后裔,要树他为帝,好向北边发兵,是你先生力挺我。”

  游淼诧道:“还有人?”

  赵超在书房中缓缓踱步,若有所思道:“一个远方的表亲,只有十岁大,这么高。”说着以手比划了个小孩儿的身高。游淼便道:“不行,这种时候,怎么能立个小孩当皇帝?”

  “嗯。”赵超点头道,“下月初三,我就要登基了。”

  游淼松了口气,赵超又道:“我知道你先生有安排,用不着我操心,你现在不入朝,也是韬光养晦,说不定来日你要接你先生的位,等他吩咐罢了。”

  “他跟你说的?”游淼忍不住问。

  “他没有说。”赵超说,“但我猜到了,现在南逃的大臣们都在吵,北边下来的人想战,南边的本地士族想和,你先生告诉我,这个时候,只能和。”

  游淼不得不点头,如今的情况确实只能议和,天启的大军已耗去一半,北边胡人与鞑靼势头正劲。唯一的选择只有休养生息,确保百姓的生存,再征兵,练兵。数年后才能过长江与胡人一战。

  “但胡人不一定愿意和。”游淼说。

  赵超道:“所以还得再打一场,这一场至关重要。打赢以后再议和,一旦议和的消息传出来,孙参知必定会挨百姓的骂。”

  游淼点头,知道孙舆这个时候,实际上是把所有的黑锅背在身上,替赵超,替游淼这些年轻人,接过了重担。若所料不差,经过几年的忍辱负重,励精图治,待得天启于江南一隅再度强盛起来时,游淼便将接过孙舆卸下的担子,发兵北上,与鞑靼、胡人决战。

  “深谋远虑。”游淼喃喃道。

  赵超笑道:“你果然懂他。”

  游淼道:“自然,我是他教出来的,现在大臣们怎么说?”

  赵超道:“大臣们要求聂丹带兵北上,迎回我父皇和我哥哥。”

  游淼微微蹙眉,摇了摇头,说:“很难。”

  赵超嗯了声,又说:“借点钱,扬州的库房空了,花钱的地方太多,这次要省着点花。”

  游淼没想到连赵超都要来问他借钱,遂问:“要多少?”

  赵超说:“十万两。”

  赵超一开口就是这个数,游淼险些炸了,朝他说:“没有!”

  赵超却笑吟吟地在一旁坐下,说:“贤弟,愚兄这笔生意包赚不赔,拿十万两出来,愚兄这半壁江山,与你同坐!”

  游淼色变道:“这话也说得的?”

  赵超依旧是那笑脸,游淼认识他许久,先前在京师时,每一次见他,他的眉头都是拧着的,回到江南后终于舒开了,有说有笑,可见心底确实十分高兴。

  “一万两。”游淼道,“再没多的了。”

  赵超:“五万。”

  游淼:“两万。”

  赵超:“三万。”

  游淼:“两万五。实在再拿不出一分钱了。”

  两人讨价还价,赵超点头道:“成交。”

  游淼哭笑不得,赵超说:“都道奇货可居,你在哥哥身上押了这么多年宝,眼看就要赢个满贯了,还舍不得这最后一把?”

  游淼没好气道:“你还当我是为了在你身上赚钱,才许你这些?”

  赵超摇头唏嘘,搭着游淼肩膀出去,说:“现在取给我,花钱的地方多,明日就要用了。”

  游淼一摸腰间,才想起钥匙一把在李治烽处,一把在乔珏处,乔珏料想已睡了,便不去惊动他。径自到厅上来,见李治烽与聂丹二人正在说话。游淼一到,二人便停了交谈,一齐朝他们望来。

  游淼说:“钥匙。”

  李治烽便解下钥匙给他,说:“想喝什么酒?”

  聂丹说:“今夜月正好,不如吩咐厨房做点小菜,到庭院里去喝,上次匆匆来了一次,还未好好看看你们的家。”

  李治烽欣然点头,说:“聂兄请。”

  游淼带赵超到自己房中去,一层层柜子打开,里头是地契、租约、银票与李治烽私房记的账本,赵超道:“这次给银票罢。”

  “废话。”游淼道,“两万五千两,你拿车都拉不回去。”

  赵超拿着琉璃灯朝里照,说:“哟,你小子……太有钱了。妈的,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游淼抽二百两的银票,足足有一叠百张,厚厚地放在桌上。又去数余下的五千两,赵超软磨硬泡,又挖了游淼三千两走。

  游淼点钱时不免肉痛,逼着赵超写借据,赵超却一口应承,说:“你待我片刻。”

  说着赵超出去,回来时带了个方印,立完字据后朝上头一盖,竟是“天启圣诏”的国印,游淼看得咋舌,赵超笑着道:“谢了,贤弟。登基的排场我不铺张,但有太多地方要花钱。要养一群官,北边下来的文武百官要吃饭,都得给他们发米发粮食当俸禄。江南六州的库房已周转不出了,实在没办法,才来找你借。”

  “嗯。”游淼笑了笑,知道这两万八千两银子,对于赵超来说确实是真正的雪中送炭,救了他的急。

  赵超将那厚厚的大摞银票收好,与游淼到院里吃酒,明月中天,悠悠照耀天地,聂丹与李治烽对坐饮酒,见游淼二人来了,便朝他们招手,游淼欣然入座。

  聂丹已有几分醉意,说:“我就知道游贤弟愿意帮这个忙。”

  游淼笑道:“那我也得拿得出来,何况这钱也有一半是李治烽赚的。”

  一语出,李治烽忍不住哈哈大笑。游淼一怔,见他喝得酒意上脸,似乎十分高兴。聂丹又道:“我和李兄弟聊了些兵防的事。”

  “嗯,怎么说?”游淼看看聂丹,又看李治烽,李治烽翘着一腿,示意他听聂丹说。聂丹便解释道:“下月待三殿下登基,我就得戴罪立功,过江北去打胡人了。”

  “有多少兵?”游淼蹙眉道。

  “五千人。”聂丹漫不经心道,“足够了,只要能将他们打出茶马古道。”

  游淼知道聂丹有信心的事,自己也不用太替他担心,然而聂丹又说:“可是这一仗要胜,我就得找你讨一个人。”

  游淼看了李治烽一眼,见李治烽沉吟喝酒,便知他心里已答应,毕竟这一仗也关系他们的山庄存亡,遂点头道:“李治烽愿意,我当然可以。”

  赵超说:“时间一到,咱们兵分两路,一路从你山庄通南北的吊桥走,另一路从沛县十二里外的码头上岸。用布裹着马蹄,发动夜袭,里应外合,务必打个漂亮的胜仗。”

  游淼点头,李治烽说:“我熟悉他们的布防习惯,负责前去拔除胡人的岗哨。到时候或许还要你帮忙。”

  “没问题。”游淼一口答应,他看了看聂丹与赵超,这些行动或许都是他们来之前就商量好的,这一刻游淼忽然挺高兴的——他们确实把自己当做了战友,有什么行动,会想到游淼也能发挥作用。而不是为他的安全着想而让他置身事外。

  “具体的过程。”聂丹说,“李兄弟会告诉你。”

  “好。”游淼举杯笑道,“我敬聂大哥一杯,在京城得知你败了的时候,都觉得这国家完了……”

  聂丹制止了游淼的话,说:“只要有一个像你,像我这样的人在,天启就永远不会亡。”

  游淼听到这话时心里不住震荡,一股难言的情绪滋生而久久不去,聂丹又喝了口酒,说:“腊月回京时我迟回一步,路上碰上你的这位李兄弟,谈了些事,回来后又得他所助,感慨良多。”

  游淼忽有点意外,莞尔道:“你俩还碰上面?”

  “去大安找你的时候。”李治烽解释道。

  数人点头,筵上许久沉默,聂丹似又想说几句什么,斟酌良久却不开口,赵超带着笑意揶揄他,说:“聂大哥,怎么又不出口了?说就是。”

  游淼:“?”

  游淼莫名其妙,看李治烽,看赵超,又看聂丹。发现这三人仿佛有什么默契,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又都没有说出口。

  借钱?游淼心里七上八下,问:“还需要钱吗?我再去想想办法……”

  一打起仗来,花钱就像流水一样,游淼是知道的。但现在江波山庄就在前线上,为了他自己,这一仗也必须打,游淼想着或许还能再弄万儿八千的钱出来,便心事重重地起身。却被赵超笑着按回位上。

  赵超:“你不说,我可说了。”

  聂丹脸上带着醉酒的红晕,考虑良久,把杯子重重一放,说:“游贤弟,本来你出身世家,我一届武人,自然不敢高攀,然而我聂丹纵横沙场这些年,极少有遇见投缘的,当年在京城那些日子,得你全力襄助,自然足感盛情。李兄弟虽出身犬戎,然为人处事,又是一腔热血,有情有义,直是奇男子。”

  游淼:“……”

  赵超笑得打跌,快要躬到桌子底下去了,就连李治烽也不仅莞尔,游淼听聂丹翻来倒去地说了半天,实在听不懂。然而“高攀”那句倒是懂了,难道聂丹想和游家联姻?不对啊,联姻也不是找游淼来提,太突然了,更何况游淼回来之后,和表亲堂亲也未走动,根本不知道聂丹看上谁了。

  “聂大哥是要我……去说媒?”游淼问道。

  这句话一出,赵超与李治烽同时大笑,李治烽的笑声爽朗,这么多年里,游淼第一次看到他笑得这么开心。

  “若你与三殿下不嫌弃,今日咱们……”聂丹终于说出了至关重要的一句,“大哥想和你们结拜为兄弟,来日同……同甘苦,共荣辱,为天启打拼,光复河山,不知贤弟意下如何?”

  游淼:“……”

  席上数人都看着游淼,游淼大喜道:“当然可以!还是我高攀了呢!可是三殿下,你……”

  赵超笑道:“趁着我还没登基,你将我依旧当做京城里那个落魄的三皇子就是了,怎么,不愿意?”

  “愿意愿意!”游淼心里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当他看到李治烽那一刻,忽觉李治烽眼中似有深意,游淼便渐渐明白了。李治烽虽说已脱去奴籍,身份却依旧是自己的管家,而与聂丹、赵超结拜后,他们就真正的平起平坐了。

  何况以李治烽的犬戎王子身份,与聂丹这等护国大将军结为兄弟,也不存在谁高攀谁的问题。游淼直至此刻才真正懂了,聂丹是知道李治烽对他的情意的。如此说来,他也是为了帮李治烽一把。

  赵超笑着说:“李治烽终究是犬戎人,犬戎诸部已流散许久,这样来日光复了北方河山后,咱们也有道理,将兵马借给李兄,支持他复国。”

  游淼点头道:“我去取香,咱们今夜就在这里结拜,明月为证,如何?”

  聂丹一听便大赞好,于是游淼取了香来,四人在沈园内朝天八拜,结为八拜之交。聂丹年岁最长,自然为大哥。李治烽则排行第二,赵超行三,游淼为老幺。誓言同生共死,聂丹其人不喜富贵甘苦之言,只道彼此将为国出力,鞠躬尽瘁罢了。

  而赵超不日间便要登基为皇,兄弟称呼在朝中自然是不可提的,四人只私底下叫着罢了。游淼看李治烽虽话少,眉目间却带着笑意,便知他心底十分高兴。如此一来,李治烽与自己的关系,或许又有了些许变化。游淼只忍不住心里唏嘘。

  四人结拜后便在沈园中喝酒,直喝得烂醉如泥,游淼酒量不佳,最早倒下,李治烽却还在和聂丹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

  翌日醒来,游淼在李治烽怀里睁开眼,发现自己已在房内,遂摸了摸他的脸,李治烽揉了揉眉心,起身去准备早饭。

  “聂大哥呢?”游淼问。

  “天明时分就走了。”李治烽说,“让我三天后去领军职。”

  游淼点了点头,三日后,扬州城内议定迁都事宜,将新的都城设立在城北茂城,茂城内本有天启的别宫,前朝起便是皇族们下江南避暑的地方。工部着手修缮别宫,作为新的皇城。新都较之京师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但至少官员们还是有了住的地方。

  游淼陪着李治烽进了茂城一趟,这次纯粹是陪他走马上任,而自己暂不入朝,便避免与文武百官打照面。然而吏部正值忙碌期,来领文书的人黑压压围得水泄不通,都在等里头叫名字。

  “领兵职的?”吏部主事道,“外头等着。”

  游淼一见那主事便知是新来的,新朝建起,其中不乏扬州士族为子弟捐的官。这种生面孔,十有八|九都是本地人送进来的。便道:“找你们尚书,叫他出来见我。”

  “好大的口气!”那主事便道,“信不信马上叫人把你们打出去?”

  游淼笑道:“你打罢,我是六部最大的债主,上到皇帝,下到六部尚书,都欠着我钱来,你让林洛阳出来。”

  一旁有人看到游淼,便惊呼道:“游大人!”

  官员也有不少是从北方撤下来的,一见游淼便不敢造次。忙入内通传。半晌林洛阳擦着汗出来,一巴掌将那主事抽到一旁,外头等职的士人都盯着,林洛阳生怕游淼在吏部给他找事,好说歹说把他迎进去。

  “兵部的任命书已拟好了。”林洛阳盖上印,将一纸文书交给李治烽,说,“凭这文书去领将印与兵符,李兄现在是经略安抚制置使职,封牙门将军,从五品。”

  “牙门将军不好听。”游淼道,“改了改了。”

  林洛阳哭丧着脸道:“都拟好了你让我怎么改?”

  “在上面涂不就是了么?”游淼笑着说,“拿支笔,我来我来……”

  林洛阳简直要疯了,这都能动的?游淼却知道赵超根本不会在乎这个,然而改成什么呢?李治烽部族从神犬,总不能改个神犬将军,那不是看家狗么?便随手给李治烽改了个虎威将军。这下够威风了,又朝林洛阳道,“我家里有个大哥,现在正想谋个差使做,你看看哪里还塞得下人。”

  林洛阳一听便明白,问:“读过书没有?现在吏部的名单都是你先生指派的,朝里塞人不好做得太明显,要是读书人倒是好说……”

  “不行。”游淼说,“户部还有职位没有?”

  林洛阳去取了名单过来,说:“户部都被扬州唐家、廖家和谢家的人分了。你们游家也捐了几个官。”

  “好家伙。”游淼哭笑不得道,“这得收了多少钱?”

  林洛阳无奈道:“得去问你先生。”

  游淼万万没想到连孙舆都有这心思,林洛阳又道:“养兵、练兵、买马,这些都得花钱,还有安置北边南逃下来的百姓,花钱如流水一般。你先生也是个狠角色,这么一下全安置完了。”

  游淼明白了,缓缓点头,说:“政事堂主簿一职,怎么还空着?”

  林洛阳与游淼对视一眼,林洛阳反问道:“你说呢?”

  游淼登时会意,那职位应当是留给自己了,孙舆任参知政事,总揽全国机要政务,料想不多时,也将催自己入朝为官了。

  “那便不能安排他进政事堂。”游淼本想派自己哥哥去,有事也好通传,他又转向户部,考虑良久,林洛阳道:“仓部巡官如何?正六品,官儿虽不大,却有肥缺,能掌皮耗。”

  “成,就这位置。”游淼拍拍林洛阳的肩,他知道林洛阳给游汉戈派的职确实是个好差事,巡官专管下乡入村收粮税一事,而百姓称完缴上来的粮食,实际上所缴,与称重所得,是有出入的。前朝所定原是一斗数两,取微薄损耗,毕竟米粒脱去一层皮后,仍有未脱净的少许。这部分的差值称为“皮耗”。巡官收上米后,可根据当季实收与上缴数额自行规定皮耗,一入一出,便可扣下些许,当是个肥缺。

  “我这里先与你出了文书。”林洛阳问,“叫什么名字?”

  “游汉戈。”游淼沉吟片刻道,“原流州人士,你照着写就成了,我让他明日再补上履历,交吏部备案。”

  “行,你记得别忘了。”林洛阳道,“俸禄按正六品……”

  游淼点头,几句话便将游汉戈的事解决了,便即告辞带着李治烽去兵部领印。出来时外头还排着一大队人,都探头探脑看游淼这走后门的。

  兵部也是吵吵嚷嚷一大群人,全是当兵的,当兵的可不似文人般心平气和,互相推搡就要打起来。游淼要挤进去,却被人推了一把,险些一个趔趄。

  “做什么?!”李治烽提着两名将领,朝外一摔,这一下整个兵部大堂全炸锅了,纷纷要上来打,内里一片混乱,游淼却大吼一声道:“别动手!”

  平奚听到乱声便出来,大声道:“做什么?都给我规矩点!游……游子谦?你来做什么?”

  游淼朝李治烽努嘴,平奚便明白了,外头那群兵痞又要闹事,有人喊道:“让我们来领职,这都等两天了!”

  平奚道:“你们上司没来,你嚷嚷有什么用?”

  外面又开始吵,游淼被闹得头疼,平奚新入兵部,对此地人生地不熟,将领们都无人把他放在眼里,游淼便道:“你去忙你的,名簿拿来。”

  平奚便又进去,着人将名簿给了游淼,游淼在京做了小半年随军御史,看到名簿便心里有数,当即拖了桌子过来,就在兵部门外坐堂办公,说:“都过来,拿着我的条子,找侍郎去领牌。”

  游淼写一个过一个,看到归李治烽统辖的,便朝将领吩咐道:“你跟着他就是,他是你上级。”

  如此两个校尉都不吭声了,一人正是先前被李治烽杀了个下马威的兵痞。李治烽又朝他问:“你叫什么名字?”

  “武勇。”那校尉道。

  另一人道:“我叫黄安。”

  李治烽点点头,交给他自己的将印,让他去户部跑一趟将俸禄登记了。游淼便在桌前批示公文,一下午时间,帮平奚把兵册全批完了。恰好两名校尉归来,李治烽便道:“到城西处带兵,吩咐下去随我走,江波山庄北边扎营。”

  游淼和李治烽分头,游淼又去铺子里走了一趟,城外等着李治烽,李治烽带着黑压压的两千人开拔,也颇有一番阵势。游淼在李治烽的马上晃悠晃悠,不时回头看。

  李治烽:“怎么?”

  游淼笑道:“如今你也带兵了。”

  李治烽笑而不语,两人顺着南路回山庄去。吊桥开了通路,士兵们有条不紊过吊桥,到山庄北岸,游淼目睹那军队,眺望北岸时见两岸青山绿水,登时豪情万千。

  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了。

  ——卷三满江红完——

  《满江红》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