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香门第 33 圣旨

《书香门第》33 圣旨

作者:岚月夜 字数:2429 书籍:书香门第

  当年方先生也曾因上疏弹劾掌印太监冯堂而被贬滇南,在白彝之地尚能处之泰然,著书立说、教化边民。也正是因此,才能在冯堂伏诛之后,被举荐入朝,并在其后被派巡抚广东,平定广东民乱和盗匪。

  严仁宽想起自己曾问过他,当初怎么有勇气弹劾冯堂,又是如何在滇南那样的瘴乡僻壤一如平时、处之泰然的。方先生答道:“圣人知其不可而为之①,吾辈亦能。正所谓,虽千万人吾往矣②,乃勇也。无论乐土穷乡,只要心安意定,则外物无扰……”

  他正在想着自己的心事,身旁的小厮忽然出声:“大爷,下雨了,咱们快些儿走吧!”严仁宽回过神来,果然又开始下雨了,于是答了一声好,挥鞭催马快行,往城门处奔去。

  严宅里,刘氏和范氏眼见着雨又下起来,都有些担心,范氏就又安排了人去迎严仁宽。丰姐儿写完了字、背完了功课,就爬到严景安腿上,继续数他的胡子。先头严景安靠在藤椅上睡着的时候,丰姐儿就由刘氏抱着偷偷数他的胡子,只是他忽然要转身,给抻掉了几根而已。

  好在严仁宽走得早,很快就进了城,碰见了来迎他的人,一同回了家。刘氏和严景安看着他脱去了蓑衣,身上并没怎么湿,都略略放心,又见他神色比早上走的时候好得多了,各自在心里松了一口气。

  严景安倒也不敢再逼的他太紧,那天之后并没再找他谈起这事,只是第二天和他一起去了一次书院,跟几位老先生谈了谈。回家之后依然专心在家教孩子们读书,有空就带孩子们玩玩。

  一转眼就到了七夕。自上次下大雨之后,这些天竟真的没断了雨,更别提今日是七夕,从早上起来就一直淅淅沥沥个不停。上午上完了课,午饭前刘氏就把丰姐儿叫来,让她在水盆里丢一根针,然后蹲下来看水面。

  严景安在旁边笑道:“今日又无日头,水又不曾晒过,影儿也看不出,怎么能看出巧不巧?”

  原来七夕节有个风俗,就是闺阁女子投针验巧,将绣花针投到日头晒过的水盆里,然后看水底针影的形状来判断这个女子手巧不巧。

  刘氏一边看一边答:“谁说看不出,我看这似是个剪刀样子,我们丰姐儿必是个手巧的!”说着抱过丰姐儿在脸蛋上亲了一口。

  严景安笑而不语,丰姐儿则问:“那我能和祖母一块做活了吗?”

  刘氏就拉起丰姐儿胖胖的小手:“只怕现在还不成,你看看你这满是肉的小手,怎么拿针呢?”

  丰姐儿就撅起嘴,忽然又想到了什么,转头问严景安:“祖父,今日可以钻黄瓜架了么?”

  严景安点头:“你这丫头就是记性好,还记得黄瓜架的事呢。若是晚间不下雨,祖父就带你去。”

  “要不是你总跟她说,她能记得这么清楚么?”刘氏斜了丈夫一眼,“我现今算知道什么叫老顽童了。”说完叫人摆饭吃饭。

  这一天天公不作美,直到晚上要入睡的时辰了,还依旧在下着雨,丰姐儿心心念念的黄瓜架没有去成,晚上磨了刘氏好一会才肯睡。

  过了七夕很快就是严景安的五十寿辰,严景安为了省事,并没有广发帖子,只请了亲戚来吃饭。为着不让人挑出毛病,寿辰当天甚至没有请李泽这样的还在官场的旧友,而是提前一天把他们请到家里来喝了一顿酒。

  等酒足饭饱,众人都告辞以后,只有李泽留了下来:“真是好酒,竟然藏了这么久才拿出来给我们喝!”

  严景安笑道:“可不是我藏的,我也早想喝呢!”叫人端了醒酒汤给李泽,“醒醒酒再回去。”

  “你书院里头,可都安排好了?”李泽忽然问。

  严景安点头:“已经暂停了一切辩讲时论,我亲自去了一趟,和先生们都打好了招呼。”

  “那就好。”李泽端起手边的茶喝了一口,顿了顿,说:“请愿书已经递上去了。”

  严景安神色微动,皱眉沉思半晌,叹道:“二殿下的处境,只怕要更难了。”

  李泽点头,又问:“二殿下……,比之陛下……”

  “仁厚端重。”严景安只说了这四个字,然后室内一时陷入寂静,两人似都陷入沉思,过了一会,李泽饮尽了手中茶,站起身:“我先回去了,有什么事,我再遣人告诉你。”

  严景安点头,起身相送,走到门边又问:“若是真的把那位弄倒了,他们想推谁?”

  李泽答:“不是吴宗华,就是蓝誉,不过首辅是谁,还难说得紧。”吴宗华现在兵部侍郎任上,蓝誉则是礼部侍郎,两人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浙江人。

  这两人都算是能臣,且都是维护正统的一派,严景安也就没说什么,送了李泽回去。

  第二日一早穿了新衣,在正屋正堂里接受了子孙们的磕头贺寿。严仁宽夫妇送给父亲一套湖笔徽墨作为寿礼;严谦的寿礼则是他自己画的一幅松鹤延年,虽然用笔稚嫩,画的普普通通,却是他学画以来画的第一幅成品,严景安还好好称赞了他一番。

  严诚和黄悫合写了八十一个大小不一、字体不同的寿字,至于丰姐儿,只能用小刀在西瓜上刻了个寿字作为寿礼送上。严景安一本正经的接了过来,仔细看了看那个寿字,然后屈指弹了弹西瓜:“嗯,一定很甜。”一家人都笑。

  难得今日倒是个艳阳天,吃过早饭范氏就去忙活安排招待客人的事,刘氏和丰姐儿也都穿戴好了等客人上门。最先来的自然是本家严仁举一家,刘氏在二门处接了堂嫂何氏,一路说笑着进了屋。

  外院里严仁举则正在给堂叔磕头拜寿,严景安刚扶了他起来,外面下人忽然急匆匆来报:“老爷,有宫里内监上门,说有圣旨到。”

  严景安一怔,和严仁宽交换了个眼色,然后带着子侄出门迎接。出了门到了院子一看,来的倒是熟人,正是司礼监秉笔太监袁博的徒弟张善,早先严景安在京时,在内廷宣讲和张善是常见的。严景安快走几步上前道:“贵人上门,有失远迎,请勿见怪。”

  张善笑眯眯的扶住了严景安的手:“不敢不敢,严先生切勿多礼,今日是严先生寿辰,本该小人给严先生行礼道贺,只是小人还有皇命在身,且容小人先宣了旨意。”

  严景安赶忙引着张善一行人入了正厅,张善就背北面南而立,从旁边太监手里接了圣旨,口中唱道:“严景安听旨。”

  于是严景安带着子侄下跪听旨,只听旨意里骈四俪六,先是夸奖严景安在朝时忠心任事、为君分忧,接着又说严景安因病致仕,“朕心甚为痛惜”,今日适逢严景安生日,特命人赏赐百两黄金以及药材补品若干,还说要严景安好好养病,待病好之后再重回朝廷效命。

  严景安叩头领旨谢恩,张善把圣旨交给严景安,又指着一旁从人手里的几个匣子:“这里还有两位殿下为先生寿辰备的贺礼。”说着命人打开给严景安看。严景安瞟了一眼就立刻面向北方躬身道谢,又请张善入座喝茶。

  张善命从人将带来的赏赐和贺礼交割给严家的人,才随严景安入座饮茶:“多日不见,严先生气色一如往昔,陛下听说一定很欣慰。”

  严景安笑道:“都是托赖陛下洪福,臣以病乞休,陛下体恤臣下,准臣返乡,如今还颁下赏赐,臣心中实在惶恐,还请张公公代为转呈愧感之情。”

  “严先生何不亲自写一张谢恩奏疏,小人帮你带回呈给陛下,更能显出先生的感激之心呢!”张善笑道。

  严景安点头:“张公公所言极是,这谢恩奏疏是一定要写的。”又问皇帝安康及两位皇子的情况。

  “陛下龙体安康,就是如今暑热,饭量略减。两位殿下都很好,都时常念着严先生。二殿下每每念及严先生都眼含泪光,十分担心先生的身体。此次为了您的五十寿辰,想准备一份体面的寿礼,都求到了皇后娘娘那里,想跟皇后娘娘求点好的药材来给先生补身子。陛下听说十分欣慰,就派了小人走这一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