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全城人都等我成寡妇秦安安傅时霆 第2767章

  [[太阳西斜。

  皇城东南侧的玉河,波光粼粼。

  在玉河东岸的詹事府的门前,出现两名模样有数分相似的男子。两人几乎并肩而行,逐渐离詹事府而去。

  两名男子均头戴乌纱帽、身穿杂色团领衫、脚蹬皂色靴,唯一的差异是那团领衫前后所绣的图案,一为白鹇,另一是鹭鸶。

  那名身穿绣着白鹇图案的杂色团领衫的男子,乌纱帽之下的头发已有些许花白,另一名则要比他年轻得多。

  “仁儿……”那头发已有些许花白的男子,突然唤了声。

  “王右谕德,下官的官职是‘左司直郎’,此处仍属詹事府衙署所在之地。你还是唤下官的官职为好。”

  那较为年轻的男子轻笑了声,他正是王守仁。

  “臭小子,老夫为汝父,唤汝名又如何?”那名年纪较大的男子笑骂道。

  他叫王华,是王守仁父亲。

  “王右谕德,下官须遵父命,身着官服之时,应以官职相称为宜。”王守仁嘴角带笑,伸手轻拍了拍自己衣襟的鹭鸶图案。

  王华的官职为从五品的右春坊右谕德,而王守仁则是从六品的左春坊左司直郎,就官职而言,王守仁自然是王华的下官。

  左春坊和右春坊均为辅助东宫太子的官署,如今均于詹事府之内。

  不过,在成化之前,左春坊和右春坊的官署,却是分别设在文华殿的东庑和西庑。

  到成化年间,因左右春坊所在的文华殿属机密要地,与各部司衙门的文书投领甚为不便,遂将官署从文华殿撤离,合并到了詹事府。

  听了王守仁之言,王华顿时沉默起来。

  这确是他自己所定的规矩,谁让他二父子均在詹事府之内当值。同一个衙署内,难道“爹”前“爹”后?这自然影响不好。

  一路之上,这二父子默默无言,好久才回到家中。

  换上便服后不久,王华已置身于书房之中。

  坐于椅子的他,刚抿了数口茶,似突然想起什么来,随即唤了名仆人到跟前,吩咐道:“速去将大少爷唤来书房。”

  “是,老爷。”那仆人躬身应道。

  没过多久,书房之外已响起一道笑声:“王右谕德,下官这才回到家,你就不能先让下官歇息一会么?”

  话音未落,王守仁一边笑着,一边迈进书房来。

  “臭小子,此乃家中,还贫嘴,能正经些么?”王华瞪了他一眼。

  听着王华言语,王守仁脸色一正,躬身行了个礼:“爹,不知你老人家唤孩儿前来,所为何事?”

  “这才像话,坐吧……”王华轻笑了声,指着桌子旁边的一张椅子。

  待王守仁坐下,他继续道:“喝茶不?”

  “爹,你不就离京两个多月嘛,为何一回来便对你儿子如此客气?”王守仁刻意紧绷的脸庞多了几分笑意。

  “还知道你爹刚回京呢?”王华没好气地望了望他,未几,又道,“若不是你如今深得殿下器重,看老夫会这般客气否?”

  王守仁笑意又多了些许:“原来此乃殿下之功,那待孩儿瑾见殿下之时,定当好好谢恩一番。”

  “你呀,待在殿下身边一年多,仅将殿下的会道能说学了不少,其他的,怎没见你学到半分?”

  “殿下的天资英武,孩儿那能学得了。”王守仁却不以为意。

  须臾,王守仁又道:“爹,今科应天府乡试,可有呈现英姿之材?”

  闰七月初,身为右春坊右谕德的王华与翰林院侍讲刘忠,一同被任命为应天府乡试的考试官。

  为了这三年一度的应天府乡试,王华一接到任命就已从京城奔赴南京,待乡试完毕又从南京折返,直至昨日才抵京复命,前后历经二个多月。

  王华沉吟了片刻,才道:“也说不上有甚出众的学子。不过,一名灶籍的国子生所作的时文,倒让老夫眼前一亮。”

  “哦,已取他作了今科应天府解元?”

  王华摇了摇头:“怎么可能,他治《易经》,取了十四名。”

  “乡试仅十四名,已让爹你高看一眼?爹的眼界何时变低了?”王守仁笑了起来。

  王华“嘿”了声:“当年,你在乡试仅取七十名而已,还看不起人家的十四名?”

  王守仁笑了笑,却转而道:“爹,赏你儿子一口茶喝吧?”

  “还以为你真看不上老夫的茶呢。”

  话音刚落,王华已唤来仆人,为王守仁倒上了茶水。

  待王守仁抿了数口茶水后,王华突然说道:“哎,老夫离京不足三个月,京城竟然如此多事。”

  “京城多事?”王守仁愕然。

  王华又道:“可不是嘛?其他的先不说,仅今日早朝之时,皇上便突然宣旨,将保国公等人夺爵削职。”

  “爹,萧公公宣读圣旨时,你也列班。圣旨说得清清楚楚,保国公一干人等,不思为君分忧,反欺君罔上……”

  “皇上历来宽怀仁厚,此定非皇上之意。”王华摇了摇头。

  “皇上也有被惹急之时。保国公等人所率征虏军,在西北虚耗数月,仅粮饷便浪费数十万之巨,却毫无作为,早已惹得天怒人怨。

  皇上此番下旨夺其爵削其职,拍手叫好、暗中称快的不知凡几。”

  话音刚落,王守仁继续抿了抿杯中的茶水。

  王华轻轻一叹,又问道:“对了,你的威武营现今如何?”

  “爹,你可别弄错,威武营乃殿下之心血,你儿子我仅为训练官之一。”王守仁将手中的杯子往桌上一放。

  “那在你这训练官的训练下,威武营如何了?”

  “威武营的三千士卒,人人士气激昂、身强力壮,无论是步射、骑射,还是阵形演练,均颇为娴熟。惟缺殿下所言之武备。”

  “至今仍未配备?”王华“哦”了声。

  王守仁点了点头:“殿下言,最快要明年初。”

  “这到底是甚么武备,居然迟迟未有?”

  “只有殿下知晓。”

  王华又问:“殿下不是随朝观政么?为何这两日均不见影踪?”

  “爹,你儿子又不是殿下的长随宦官,那能知道?”王守仁道。

  王华听得顿时无言,过得片刻,又道:“老夫还听说,你的同年上月挂衔正七品监察御史,巡视固原去了?”

  “爹,那是伯畴。”王守仁又拿起了桌面的杯子。

  “你那同年已为翰林修撰兼右春坊右司直郎,为何竟愿至寇贼不断侵扰的固原?”

  “伯畴乃有大志之人,且这监察御史之职,实为殿下所荐……”

  ---

  在王华二父子在书房私语之时,朱厚照和徐溥等人还在宝应县的安平驿。

  不过,在他们之中多了一人,却是那位名叫殷清的小女孩。

  数日前,朱厚照派遣陈大、赵五和钱六前往黄莆村,对殷清的来历查探了一番。

  仓促之间,他们仅确认殷清居住在黄莆村,与其娘亲相依为命,至于其他并无所获。

  为了这位突然孤苦无依的殷清,朱厚照和徐溥一行人,在安平驿已经停留了足足三日。

  一切从简之下,经过伍捕快等人的张罗,殷清的母亲今日早上已入土为安。

  朱厚照、徐溥和殷清三人,此刻齐聚于徐溥所居的厢房内。

  三人所坐之椅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而何文鼎、刘瑾、郑管事及一名婢女,却站于门边,随时听候吩咐。

  坐在椅上的殷清身着缟衣,她这身缟衣,是徐溥的夫人李氏专令郑管事觅人所赶制的。

  在一身洁白异常的缟衣映衬下,殷清显得愈加眉清目秀,俨然一个小玉人。

  不过此刻的殷清,双眼仍有些许红肿,满脸凄苦的模样。

  “丫头,”朱厚照轻吁了口气,“你与你娘亲已阴阳相隔,再伤悲也无法让她起死回生。”

  话虽如此,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失去至亲可谓其一生的伤痛,每每想起,亦会悲痛莫名。

  听了朱厚照之言,本来只是神情哀伤的殷清,泪水顿时再次于眼眶内打起转来。

  朱厚照见状不由得暗暗一叹,问道:“丫头,你可知,我与先生因何要唤你来此?”

  殷清伸起手来,抹了抹两边眼角的泪水,轻摇了摇头:“少爷,清儿不知……”

  朱厚照望向徐溥,轻声道:“先生,还是你来说吧。”

  徐溥“嗯”地应了声,努力睁着双目,转向殷清:“丫头,这数日来,你觉得夫人待你如何?”

  “大老爷,大夫人对清儿很好,比清儿的娘亲还好。”殷清又抹了眼角的泪水。

  “如今你娘亲已入土为安,就莫要再想太多了。”徐溥又道。

  “大老爷、大夫人与少爷的大恩大德,清儿铭记于心……”殷清应道。

  “往后,你是想孤身一人,还是有人关怀于你?”徐溥又道。

  殷清听得顿时沉默起来。

  等了好一会,徐溥见她未回应,再道:“丫头,老夫等人不能再耽搁了,明日便要继续起行。老夫问你一句,你可愿随夫人去宜兴?”

  殷清嘴唇轻微抖动着,却没有发出一丝声音。

  徐溥见她仍无动静,不由得轻轻一叹:“丫头,你到底如何想?可否告知老夫?”

  殷清轻声道:“大老爷,清儿舍不得娘亲……”

  话刚一出口,她眼里的泪水终于挡不住,如洪水溃堤般夺眶而出,仅片刻,就已在她那张小脸庞形成了数条泪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