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逆变九二 第0166章 先行者

《逆变九二》第0166章 先行者

作者:徽士 字数:1798 书籍:逆变九二

  曾炜说道:“国企的现状,大家应该可以看的很清楚了,否则现在也不会搞改制了。但是仅仅搞改制,将国有资产所有权转移到外资的手中,并不是最佳的手段,应该看到,民营经济对于经济整体的良性刺激作用是巨大的,想要使中国经济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使民营企业得到同样的发展机会,至少是不能够持打压的态度。”

  “国退民进,会使现在的国企的日子更加困难的。”袁东陵提出了反对意见。

  曾炜摇头叹道:“袁叔叔,你这种看法就更加错误了!有竞争才会分优劣,你还没有实施国退民进的策略,就已经自我宣判了国企在民营企业面前没有竞争力,这让我说什么为好?”

  “竞争的作用不止是负面的,对于国企的改制和进步,也有巨大的刺激作用。现在要做的并不是要考虑该不该引入竞争机制,而是如何让国企在竞争中焕发出活力来,这才是正解。”

  “我本来就是主体,为什么现在要打破主体,参与竞争?”林志烜问道。

  “问题是这种主体现在是否还具有优越性?”曾炜一针见血的指出关键所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话是不错的。但是这个规律是客观的,并不是说经济基础一定能够决定上层建筑。否则共产主义不可能在苏俄或者中国取得胜利。而经济基础的定性也不是人为可以操控的,试图用一种并不符合现有社会框架的经济模式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并以此来巩固上层建筑,是极其危险的事情。巨大的反差和过敏反应,很容易造成两者的同时坍塌,所以我们现在要改革。”

  ………………

  杨志成作为现在的古丹县一把手,对于经济和社会方面的了解,是其他人所不能相比的,他说出了心里面的忧患道:“国退民进,没有先例可以遵循,一旦放开,就很难预测到后果,因此我们很难下定决心。尤其是社会反映,老百姓的反应,老同志们的反应,这些都是难以预料的。在这种重大的决策面前,我们不能不谨慎再谨慎。”

  “怎么会没有先例可循?”曾炜顿时笑了起来,“这种先例,在两千多年之前就有了。”

  “胡扯吧?!怎么两千多年前就有了?!”

  众人顿时纷纷表示反对,认为曾炜是在忽悠大家。

  曾炜笑了笑,挠了挠头说道:“嗯,两千多年前,大概还是周王朝吧,周王朝的经济制度就是公有经济制度。”

  “胡扯!荒谬!乱弹琴!”这一下子反应更强烈了。

  “大家不要急,先让小曾把话说完了。”杨志成摆了摆手道。

  ………………

  曾炜不紧不慢的说道:“从土地所有权上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周王是全国土地的唯一所有者,本质上就是国王和贵族的公有制。”

  “从农业生产管理来看,西周实行井田制,相当于集体公社。不仅土地归贵族所有,就是劳动生产工具,也是归贵族控制。社员们集中到田头开始干活前,要由农官分发工具。土地属于国家,以周王为代表,绝对不准买卖,所谓田里不粥。”

  “从手工业来看,没有私营工商业主,只有官营手工业。物品的交换,也由贵族和官吏统一控制,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工商食官,即工商业者吃的也是官家的饭。”

  曾炜这么一解释,大家都有点晕了。

  事实上,像是杨志成他们这个层次的领导干部中,能够静下心来研究理论的,实在是凤毛麟角,曾炜这么一忽悠,顿时都感到思维混乱了。

  自己搞了一辈子的革命工作,就是想要实现天下为公的目标,谁知道这个目标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被周王给实现了,天啊,这是多么惊人的发现?!

  接着曾炜又补充道:“但是这种简单的公有制,是有其适应时期的,西周时期,农业生产都是青铜工具,生产要素由国家控制,所以这种公有制可以保持下来,但是到了春秋时期,铁器大量出现了,廉价而高效的生产工具,使得民营经济有了发展的基础,高度集中的公有制就开始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了。”

  曾炜笑着说道:“所以,战争出现了,在经历了几百年的战乱之后,秦朝取得了短暂的统一。可惜秦王朝依然实行了严苛的集权专制,这是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所以秦二世而亡。倒是汉高祖刘邦意识到了行周公之法已经不行了,他实行的是黄老之法,也就是专制皇权的清静守法,加上私有制的自由经济,所以才有了后来的经济复兴,才有了文景之治,才有了汉武帝远征匈奴,百年之内北庭无单于的盛世。”

  在众人的懵懵懂懂和晕晕乎乎之中,曾炜说道:“所以说,如今的国退民进,是有先例的,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我们不能让几百年前的外国大胡子忽悠了中国人,在这个问题上,绝对不能重蹈苏联的覆辙。中国人,应该先行一步!”

  ………………

  曾炜的这番话可以说是振聋发聩的,却也不知道他们能够听进去多少?

  当然,不管他们能够听进去多少,其实都没什么意义。因为他们这几个人,现在所处的位置还是太低了,就算是发展的最好的杨志成,也不过是正处级的古丹县一把手而已。他之所以跟他们说这些,一来是当时正好谈到这方面的话题,二来也是比较看好他们的未来。

  毕竟,现在他们都才三十出头,却已经是处级干部,如果发展顺利,将来在仕途大有可为。

  从意向上的影响,到观念上的改变,再到认识上的统一,最后到形成可以执行的政策法规,这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的。

  尤其是在中国这种高层领导老龄化的政治体系当中,想要寻找一个有魄力的,有决断能力的,同时又有相应权力的实力人物,来推动社会的进步,体制的变革,确实并非易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