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血溅黄昏 第120章 青黄不接

《血溅黄昏》第120章 青黄不接

作者:龙飞 字数:2924 书籍:血溅黄昏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血溅黄昏 书海阁(.com)”查找最新章节!

  农历的六月天,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火球,将大地炙烤的像黄岭村人家锅台上的鏊子一样,滚烫滚烫的。简直可以在街道路面之上炒瓜子、炒豆子了。

  四野草丛中的昆虫被烧灼的惊呼『乱』叫!

  喜鹊、乌鸦钻进那茂密的大树丛中躲避着炽热的太阳光照『射』!

  黄岭村的庄稼汉们却光着被太阳烘烤得黝黑的膀子,脱皮的后背,顶着炽热的太阳在玉米地里锄地、除草。

  谁也不敢缺工旷地一天,甚至没有生产队长的准许,都不敢到阴凉处避一会热去。

  因为那样会违反纪律,轻者扣工分处罚,重者将会认为思想落后,偷懒,不热爱集体,出工不出力,被抓在社员大会上批斗!

  黄岭村的农民们,在农忙时爬在地里料理庄稼,到了寒冷季节,土地里没有庄稼了,就在生产队干部的领导之下,开始搬石头、堆土,修理地塄、堤堰。

  因而那一块块土地都修垒成一层、一层,整整齐齐的就像修房盖屋的墙壁一样。特别是那些坡地,一层高于一层,就像登楼的梯子一样,层层叠叠的向着坡顶延伸而去。

  这些层层叠叠的梯田里种满了生产队的玉米,此时玉米已经长有一人多高,秸秆粗壮,茎叶宽阔。

  一个个玉米棒子已经在玉米秸秆之上硬邦邦地、高高地挺了起来,在玉米棒子的尖尖处吐出了细绒绒的棕红『色』的胡须。

  那棕红『色』的胡须随风飘扬,仿佛向给了它顽强生命和强壮体魄的庄稼人回报致意似的!

  那一个个玉米棒子里的玉米颗粒已经注入『奶』汁一样香甜的玉米『液』,一年一度吃那香甜美味的嫩玉米的季节就要到了。

  这是每一个农村儿童企盼一年,终于迎来的最为香甜可口的美食季节。其渴望程度,要比城市的儿童们渴望吃到冰激凌强烈一万倍!当然其可口程度也要强上一万倍!

  当那嫩玉米剥去皮囫囵煮到那黄澄澄的小米稀饭里,米饭一沸腾起来,蒸汽顺着锅边缝隙徐徐升腾起来之时,便满屋飘香、令人垂涎欲滴。

  这时在土炕上玩耍的小孩子们便会扔掉玩具,循着这美味兴奋地手舞足蹈起来!

  难怪小孩子们为了这一美味要翘首期待一年。

  然而,这一美味的嫩玉米季节,儿童们却再也盼不来了。因为,自从集体坐大锅,土地收归生产队之后,这土地上的所有庄稼就都是生产队的了。

  这土地上的一根禾苗也不能动,上面的果实自然任何个人不敢侵犯。谁若敢偷偷摘一个回去给孩子尝个鲜,满足一下孩子期盼渴望的心理,即刻就会招来灾祸!

  黄岭村青黄不接断粮已经三个月了,人们自从交完公粮不到一个月就开始吃‘无粮饭’了。

  直到把家里的萝卜、土豆、白菜都吃完之后,就开始挖吃野菜。

  这野菜先从房前屋后,村里村外寻找刨挖,然后再到庄稼地边开始刨挖,再后来慢慢扩展到村外的山脚下。

  等这些地方的野菜刨挖吃完之后,就开始家家户户携带口袋箩筐上山寻找了。

  但是,这野菜也是有限的,当寻找野菜的人群多起来时,村里人熟悉的可以放心食用的野菜便很快被一扫而光了。

  人们由于饥饿难忍,就开始饥不择食,冒险吃一些陌生的,对其毒『性』不了解的野菜。于是村子里便接二连三地发生野菜中毒事件。

  村里有的人脸颊浮肿,然后在村子里找小学老师,用『毛』笔在左右两侧脸颊上,各画一个圆圈,圆圈里写一个“化”字,让消炎解毒。

  有的还就奇迹般地好了!然而有的却发展到全身浮肿,不治而亡了。

  铁蛋一家子,也和村子里其他人家一样,断粮几个月了。

  铁蛋和他媳『妇』巧珍生育了三个孩子,一家五口人,全靠铁蛋到山上挖回来的野菜充饥度日。一天天盼望着秋天到来。

  但是那秋天的脚步来得很慢,这青黄不接的日子却格外漫长。

  铁蛋的媳『妇』屈指数着秋天距她们的距离。

  她每天黑夜期盼着新的一天到来,这样就距秋天又近了一天。

  每天上午她又期盼着太阳赶快落山,这一天赶快过去,这样就饥饿的日子又减少一天。

  实在熬不下去了,孩子们饿得“哇哇”啼哭!

  有一天巧珍就和铁蛋讲,让他到大队借点粮食回来,给孩子们充充饥。

  铁蛋也答应了,于是巧珍塞在他手里一条口袋,让他去找大队干部去。

  他手里攥着巧珍递给他的空口袋走出院子,向着大队院子走去。

  不大一会,他又低着头,红着脸拿着那条空口袋回来了。

  当巧珍问他怎么回事时,他只是低着头把口袋往地下一扔,然后蹲在那大半天不吭声。

  巧珍问他说:“怎么回事?”

  他只说了四个字:“张不开口!”

  巧珍着急地说道:“你的那张脸就比孩子们的命也重要吗?”

  巧珍知道他是一个最爱面子的人,那脸皮薄的还没有一张纸厚呢!他生怕张开口人家不答应,那脸没地方搁了。因而宁愿饿着也不愿意张口求人。

  这铁蛋又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从小读书到生产队里劳动至今,从来没有让人说过一句闲话。生活的是白璧无瑕,一尘不染。

  但是,他帮助别人可是敢闯敢干,为了朋友可以两肋『插』刀。只是一轮到自己的事情就变得畏首畏尾,畏缩不前,就像一个小媳『妇』似的,走不出去,生怕失了面子,丢了人。

  这时候,巧珍“噌”一下站起来说道:“你不愿去,我去!我不怕丢面子,我和大队干部说去!”巧珍说着就弯下腰去捡起口袋来,要往外走。

  这铁蛋就赶快站起来拦住,不让巧珍去,口中说道:“哎,别、别、别!让人家笑话,家里没有男人了,让一个女人抛头『露』面的!”

  铁蛋说完,又从巧珍手里拿过口袋来出去了。

  大约有个把钟头的功夫,铁蛋回来了,一进门把个空口袋往地下一扔,一头栽倒在土炕上,把被子往头上一蒙,像个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呜”地哭起来了!

  这时,巧珍就知道这铁蛋一定是碰了一鼻子灰回来了,肯定是王计财不借给他。而这时巧珍就不能再问,更不能再埋怨了。

  以往每次孩子们饿得不行了,巧珍就领着三个孩子回娘家去了。

  巧珍的娘家在距黄岭村十里路的一个山庄子上的,这个庄子名叫狮子脑。意思是这个地方的地形就像一个狮子的脑袋似的,圆圆的,周围是『毛』『毛』乎乎的灌木森林。

  这个狮子脑庄子只有三户人家,各家种各家的地。只要勤劳就可以多种地多打粮食。

  春季交完公粮之后,自己留存的也比黄岭村社员们多一些,而且可以刨着种点小块地。因为山高皇帝远,对他们管束比较松一些。所以这狮子脑庄子从来没有断过粮。

  而这三户人家都是从外省因为遭了水灾,一路逃荒要饭来到这里的。巧珍家是第一家来这个地方开荒种地的。

  巧珍家原是南方安河省柳园县的一个村子里的,那个地方十年九遭灾。

  那是在解放前,有一年发生了一次大水灾,整个村子全部被水淹了。多亏了巧珍的爷爷领着巧珍的『奶』『奶』和父亲到外村做工去了。

  巧珍的爷爷是一个木匠,邻村有一个朋友的儿子要结婚娶媳『妇』,就跑来请他过去给打造一个大立柜、两个洋箱和一个梳妆台。

  而巧珍的『奶』『奶』会裁缝会做衣服,于是这位朋友就让他妻子也一同过去,帮忙给做几件衣服。

  于是巧珍的爷爷和『奶』『奶』就领着她们的小儿子到邻村朋友家干活去了,把她们的大女儿留给了爷爷的父母亲照看。

  有一天午后,一场大雨过后,巧珍爷爷家的村子里突然遭遇洪水淹没,巧珍爷爷的父亲和母亲还有巧珍爷爷的大女儿就爬上了房顶避难。

  村子里所有人家的房子全部被泡在洪水里了,有的发现的早,就爬上房顶上、树上,有的发现的晚就早早被洪水冲走了。

  他们爬上房顶之后,等待救援。但是那洪水却越升越高,好多人家的房子都一批一批地塌下去了,房顶上的人也跟随那坍塌的房屋栽入水中,被洪水冲走了。

  巧珍爷爷的父母亲还有她们的大女儿,三口人在房顶上看着别的人家的房子都一片一片地塌下去了,吓得她们大声叫喊!

  但是叫喊也没有用,那个时候也没有现在的冲锋舟之类的救援设备,民族工业非常落后,就连一个铁钉,一盒火柴也要靠进口,靠买洋人的使用。那时候叫的铁钉是“洋钉”,叫的火柴是“洋火”。

  而别的村子的人也被洪水挡住没法子过来营救她们,只有远远地站在周边高坡上惊呼、观望。

  很快他家的房子也开始摇晃了。摇晃了几下之后就开始倾斜了,巧珍爷爷的父亲就扶上巧珍爷爷的母亲和爷爷的大女儿往房子的高处攀爬,但是还没等他们攀爬上去,整个房顶就“砰”的一声,栽下去了!

  于是巧珍爷爷的父亲、母亲、大女儿和整套房子、家产就都被洪水冲走了!

  血溅黄昏最新章节地址:https:

  血溅黄昏全文阅读地址:https://.com/4125/

  血溅黄昏txt下载地址:https:

  血溅黄昏手机阅读:https://.com/4125/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120章 青黄不接)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血溅黄昏》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