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桃运小傻医 第117章 丁兰兰快哭了

《桃运小傻医》第117章 丁兰兰快哭了

作者:情纸半张 字数:1867 书籍:桃运小傻医

  房间里的人都沉默着,看似寻常的一场谈话,说的却是关系着张家未来的大事儿。

  若今日谈及这个话题的是别人,根本就用不着张水生开口,柳一娘子三言两语便能将人打发了,可偏偏提出这个建议的人是吴蔚,吴蔚的本事他们夫妻是见过的,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可背景却深得让人无法想象。

  不仅和玉面神机东方瑞大人交好,还和泰州那边有着某种不为人知的联系。

  这样的人所说的话,张水生和柳一娘子实在是不敢怠慢,这也是他们夫妻纠结的原因。

  吴蔚抬眼看向绣娘,眼眸里涌动流淌着的,是她自己都不曾察觉的温柔与牵挂。

  吴蔚是个知恩图报的人这不假,可这件事里吴蔚明显透出一种宁可自己不得,也要让张家圆满的意味。

  她本是一个无拘无束的现代人,放着高宁雪和东方瑞都不去“讨好”偏偏在张家的事情上格外上心,这其中的原因或许吴蔚未察觉。

  对上吴蔚的目光,绣娘心头一跳,面皮发烫,无措地别开了眼。

  吴蔚轻呼一口气,调整好表情对张水生和柳一娘子说道:“一姐,一姐夫。你们只看到了张成败坏了家业,却忽略了一个最大的好处,张成有秀才的功名傍身,他们家的田地即便落荒无人耕种,却也没有官府来收税不是么?我听一姐夫说过,张家颇有祖产,田产也不少,现在张家就剩下张成一个,若是他没有这个身份,试问每一年光是他家里的田产要纳多少银子,你们可曾算过?”

  张水生夫妻对视一眼,吴蔚继续说道:“拿银子买地自然是个稳妥的法子,可庄稼毕竟是靠天吃饭,旱涝不保收。田地多了,每年需要交纳的税银也跟着水涨船高,丰年一切都好说,若是遇到不好的年头,纳税交粮的又不是佃农,税银交纳不上去,到最后不仅田地难保,还会给家族惹来祸患。虽然这只是我的一个假设,但是这种风险到底是有的,要是家里能有一个秀才身份,太平时不仅能免各类杂税和田产税,万一碰上个动乱不安稳的,还能免去兵役和徭役。光是这些看不见的好处,一年能省下多少?”

  张水生眉头紧锁,他到底是有些见识,能看见更长远的东西,柳一娘子问道:“妹子,我们全家都是庄稼人,没本事,要是把孩子养得和张成一样,眼高手低,花钱如流水,那可怎么办呢?”

  吴蔚轻笑一声,说道:“一姐,你真觉得张成一无是处吗?难道我能想到的这些事,张成想不到吗?他们家虽然落魄了,可家底总要比我们厚实的多,雇佃农这么简单的事儿张成肯定也是知道的,再加上他有秀才的身份,雇几个佃农把家里的田产打理一下,对他来说每年都是稳赚不赔。他之所以把自己活成如此荒诞的模样,有别的原因。”

  柳一娘子有些糊涂了,问道:“那是什么,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只会败家。”

  吴蔚耐心地解释道:“是不甘心啊,一姐。张成既然年纪轻轻就能博得秀才的身份,定然是有真才实学的,我与张成虽然相交不深,却也能看出来张成的心里有一股傲气。‘士农工商’等级分明,张成也算是一只脚迈入到士族阶层的人了,让他再退回来谈何容易?不退回来又屡试屡败,每次上京都要不少银子,落榜了还被人编排嗤笑,最后就变成了今日这般模样。”

  张水生突然开口,问道:“妹子,能不能给我们指一条明路?我知道妹子是真心为我们考虑,只是我也怕到了关键的时候拿不出银子,就像妹子说的,这一百两看似不少,放长远计也不多。我和你一姐的眼界,见识、都不如妹子,实在不觉得这一百两银子能供出一个秀才来。”

  吴蔚说道:“一姐夫,我记得上次卖对联的时候,我问过你,做小买卖会不会被官府追究,你说只要田地不落荒,官府不会管。那我再问你,做买卖会影响科考吗?朝廷有没有下过旨意或者律例,规定了商贾后代不能科考入仕?”

  张水成回忆片刻,摇了摇头:“我没听说过这样的律例,想来也是没有的,不然当初张成也不会陪着我们一起卖对联了,读书人行商贾之事最多就是被人笑话自降身份,还没听说过商人后代不能科考的。”

  “那就好办了,一姐夫……你何不试试入股分红?”

  “入股分红?”张水生,柳一娘子包括绣娘都异口同声地问道。

  这个词对于他们三人而言,太过新鲜。

  吴蔚点了点头,答道:“想要完成积累,无非就是开源节流,节流不用说了,一姐和一姐夫都是勤俭之人,最主要的还是开源!只要每年的进项比支出的银子多,就会形成积累,一姐才刚有身孕,待到孩子四岁以后再开蒙即可,这四年你们要争取让自己手里的银子稳中有升,随着孩子一年年长大,慢慢积累,完全能供出一个读书人。这一百两银子,我们做一个拆分。拿出一十两银子应急,剩下的再分成两部分,四十两银子用来买地雇佃农,剩下的四十两用来投资,物色一些牢靠的铺子,拿银子给他们扩大经营,银子不用他们还,只约定好每年年底拿分红,若是店铺倒闭,要按照比例把银子折回来。此事必须要经过官府,签订文书。即便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店铺也不要紧,可以先到市集上物色地段不错的店铺,买下来再租赁出去,每年拿些租金。平时田地里的收成,留够自家的口粮,折算出税费后,剩下的都拿到米庄去卖了换成银子,不求多……第一年扣除成本能有五两的进项就好,之后每年比上一年多赚个三五两,等孩子长到上书院的年纪,家里要是每年能有五十两的进项,就完全能做到收支平衡,不会坐吃山空。”

  张水生思索片刻,眼中划过一丝精光,他好奇又不解地看着吴蔚,说道:“妹子,这

  蔚轻笑一声,说道:“一姐,你真觉得张成一无是处吗?难道我能想到的这些事,张成想不到吗?他们家虽然落魄了,可家底总要比我们厚实的多,雇佃农这么简单的事儿张成肯定也是知道的,再加上他有秀才的身份,雇几个佃农把家里的田产打理一下,对他来说每年都是稳赚不赔。他之所以把自己活成如此荒诞的模样,有别的原因。”

  柳一娘子有些糊涂了,问道:“那是什么,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只会败家。”

  吴蔚耐心地解释道:“是不甘心啊,一姐。张成既然年纪轻轻就能博得秀才的身份,定然是有真才实学的,我与张成虽然相交不深,却也能看出来张成的心里有一股傲气。‘士农工商’等级分明,张成也算是一只脚迈入到士族阶层的人了,让他再退回来谈何容易?不退回来又屡试屡败,每次上京都要不少银子,落榜了还被人编排嗤笑,最,都不是我能决定的。”

  张水生点了点头,说道:“晚上我和爹娘再商量一下,妹子这次来就在这住一阵子吧,正好你一姐月份越来越大了,也需要个娘家人帮帮忙。”

  听到张水生这么说,柳一娘子忍不住叹了一声,虽说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可到底自己这是头一胎,从有身孕到现在就过年回门的时候见过娘亲一面。人家别人的娘家不说帮衬一把,至少也提些东西来串串门,给自家女儿撑撑脸面。到了她这儿,连句问候都不曾听到。

  多亏了自己还有绣娘这个妹妹,吴蔚也算自己的半个娘家人,要不然呐……

  吴蔚问绣娘:“绣娘,你的意思呢?”

  绣娘点了点头,说道:“眼下农忙,老夫人一个人又要干活又要送饭,是忙不过来的,我愿意留下照顾一姐到孩子足月。”

  吴蔚说道:“那好,我也有件事想请一姐夫帮帮忙。”吴蔚将包着的银子卸下,放到炕桌上,说道:“一姐夫,这是一十五两银子,其中的十两我和绣娘打算在张家村建个房子,就东西两间,带一个地窖就好,离一姐夫家近一些的,院子里或者附近能有口水井是最好的。剩下的用来买地,买农具,种子,麻烦一姐夫帮忙操持。地里的活儿一姐夫可以找个帮工替你,工钱我和绣娘出。”

  “地里的农活不用你们操心,有我爹呢,再请街坊邻居帮衬一把也就是了。明日我先去和村长把这件事定下来,然后去一趟小槐村,把绣娘的户籍迁到张家村。”

  柳一娘子接过话头,欢喜地说道:“建房子的事儿你们俩别担心,公爹和你一姐夫这些年给乡亲们出了不少力,但凡谁家有个婚丧嫁娶,杀猪宰羊的活儿他们爷俩准到,自家妹子乔迁修房子这么大的事儿,一定不会缺人手的,保准儿把你们俩的新房修得又宽敞又结实!”

  张水生点头道:“你一姐说的对,到时候我叫上几个干活的好手,算上打地窖和两间屋子,只要材料备全了,十天八天的就能建好,我再给你找两个不拖工期的好木匠,把全套的家具都给你们打出来。”

  柳一娘子补充道:“择个吉日把大梁按上去,要操办的热热闹闹的,放鞭,敲鼓,好好摆上几桌,给新房子冲冲人气儿,今后的日子定能红红火火的!”

  听着自家一姐和一姐夫的话,绣娘的眼眸亮晶晶的,蔚蔚把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在张家村建房子,是不是说明……她打算留下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