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采个娘子来养家 498 作家与皇帝8

《采个娘子来养家》498 作家与皇帝8

作者:清都山水娘 字数:2691 书籍:采个娘子来养家

  一秒记住【笔♂趣÷乐 .】,精彩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498章 498 作家与皇帝8

  打从太·祖皇帝那儿开始,大明优待宗室,他老人家立下规矩,宗室不科举、不经商、世世代代不做工,反正有国库养着。

  可他老人家没想过,几百年下来,宗室繁衍生息,人口数十万,封地早已封无可封,仅河南一地,藩王林立,他们竟将河南耕地占去十分之一。别处也不例外,湖广藩王少说占据湖广二十分之一良田,成都府周围七成土地归属王府。

  宗室不事生产,全靠朝廷供养,只出不进。对天启皇帝而言,这些血缘淡漠的远亲,正是趴在大明奄奄一息肌体上吸血的寄生虫。

  饶是如此,藩王嫡支还好,那些远亲旁支到不得皇帝跟前,承袭不得爵位土地,便要慢慢败落下来。

  有些宗蕃为向朝廷讨银子,拼命生育,到后头这些个旁支日子过得凄凉,有些人一年到头领些禄米银子,一家子紧巴巴不够用,偏还要守着宗室规矩不得寻找生计,白白浪费这些个人力。

  再一桩,宗室鱼肉地方之事层出不穷,譬如当日万历首辅张太岳之祖父,身为辽王府侍卫,便惨死藩王之手。张镇还是有头有脸的王府侍卫,若说起民间,又有多少人被宗室强占田宅,玷辱妻女,乃至于家破人亡?

  宗室扎堆处,便是日后流民四起,最为糜烂处。

  宗室敲骨吸髓不说,他们世代受百姓供养,家国危亡之际,却连一个敢反抗的人都么有,或望风而逃,或投降贼人,丢尽祖宗颜面。藩王坐拥金山银山,却宁可城破,也不愿捐出一文来充作军饷。

  但凡他们肯为大明出一分力气,大明朝都不至于败亡得那样快、那样惨。

  大明宗室非但是最重最无用的包袱,更是个要命的脓疮!

  这些事情如今有些正在发生,有些还未发生,但桩桩件件,皇帝都清楚得很,他每每想起宗室便恨得牙根发痒,恨不得将这些不肖子孙全送去陪伴太祖·皇帝。

  但人有亲亲之义,亲缘在那里放着,皇帝心中再怎么不把宗室当亲戚,对外还得摆出姿态来。

  好在朝廷自有宗人府,宗室事务算家务事,皇帝要整顿宗室,朝臣只会双手支持——天地良心,朝臣看不惯皇帝荒唐,更早就看不惯宗室无道,若不是祖宗规矩护着,他们早撸袖子收拾了宗室!

  别看当日辽王嚣张,张太岳得势后,可没让辽王一系好过。这些个老狐狸对付起被养猪养了二百年的宗室,胜负一目了然,要不是皇帝护着,他们早皮都被刮下来多少回。

  天启皇帝登基七年,头一回有一个决定得着满朝文官支持,进行得格外顺利。

  头一件,便是裁撤宗室禄米银子,命宗人府重新修订玉牒,各藩只留嫡支、近支,那些个远支仅存宗室之名,再不发禄米钱粮。

  话又说回来,这些人多半没有一点能谋生的手段,朝廷难道任他们去死?

  倒也不是,皇帝早预备好活路,由当地官府安排,会认字的便去整理文书,会算账的便去算钱粮账目,能拉弓射箭的就进补入卫所,小孩子送去读书,日后许科举……

  一开始宗室炸了锅,闹着要去孝陵哭太·祖皇帝,他老人家金口玉言许宗师不做工来的。过些日子一算,出去做工得着的俸禄竟比往日朝廷发给的还多些,原先还观望的人也连忙跟上去,生怕去得迟了错过好处。

  至于那等年轻力壮,却既不肯做工,又要诽谤朝政的,自然有锦衣卫诏狱等着。

  远支宗室好说,大藩也不干了,不等新年朝会,便云集京城,要跟皇帝讨个说法:祖宗规矩如此,列祖列宗都不曾亏待过他们,怎么皇帝就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苛待宗亲?

  皇帝也不多说,直接命人把账目摆出来:“天下岁贡京师禄米四百万石,每年发给宗室禄米却要九百万石,朝廷早已养不起了!大伙儿都是太·祖皇帝子孙,当真还不如外头那些个贩夫走卒么?他们且能用双手养活自己,宗室离了禄米倒不能活?”

  更何况,诸藩待遇并未差出太多去,没了远支宗室打秋风,就是各藩王府上,也要轻松一大截。

  但藩王们害怕的并非裁撤禄米,而是怕这又是一道削藩策,进一步削减他们特权。都是太·祖皇帝子孙,天之骄子,藩王自视高人一等,若没了朝廷优待,岂不被那些寒门子欺到头上?

  福王一系闹得尤其凶:“万岁既要削减我们待遇,我们没甚好说,可陛下不该一样人两样看待,信王日子可比我们过得好得多呐!”

  皇帝偏心眼,他们不服。

  皇帝一眼瞪过去:“你若留京,与信王同等待遇。”

  福王世子登时不敢吭声,当日国本之争,神宗皇帝推着福王与先光庙相争,光庙即位,福王远走封地,怕的就是光庙一系报复。

  在封地天高皇帝远,藩王还可做个土皇帝,似信王那般留在京里,整日不是读书便是写字,天天在皇帝眼皮子底下打转,动辄就有一帮文官弹劾,还有什么趣味?

  信王倒是乐在其中,他是宗室中的异数,打小亲近皇帝,宁愿守在京城,在皇兄身边接受教导,也不愿远去藩地。

  当日皇帝要削减宗室禄米,信王头一个站出来,愿从他开始,有信王这个皇帝亲弟弟开头,宗室们才算没有反弹得太厉害。

  过后信王与皇帝说:“反正信王府就我和王妃两个,再怎么削减,皇兄也委屈不了我们。”

  皇帝失笑:“你光想着你和王妃,就没想过你的儿女?”

  信王一呆,耳朵尖绯红,半日才道:“到有儿女时,再来与皇兄讨封。”

  民间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皇帝再怎么疑心信王,关键时候能帮他的还就是这个兄弟。

  就譬如汉初时,梁王刘武有意兄终弟及,想要汉景帝立他为皇太弟,不可谓没有野心,但七国之乱时,诸侯皆反,唯独梁王顶住吴楚先锋,才给汉朝挣得喘息时间,最终三个月平定叛乱。

  天启八年,皇帝将照顾他多年的乳母客氏送出宫,使她去地方荣养。客氏泪眼婆娑,多次回顾,皇帝毫不动容。后宫权力回归皇后,皇后与客氏中间隔着血海深仇,自然有一番动作,将客氏亲信或逐出,或放到闲职。

  客氏一去,魏忠贤失一臂助,感觉处处掣肘起来,难免与皇帝诉苦:“这一两年,万岁越发远了老奴。”

  皇帝险些气乐,后宫宫权原本就该在皇后手中,魏忠贤联合客氏架空皇后,他还诉起冤情来!

  皇帝叹口气道:“朕原以为大伴最能懂得朕心思……”

  魏忠贤心一颤,连忙跪下去:“奴婢不聪明,唯独忠心可鉴,万岁要奴婢做什么,只须一句话吩咐下来,奴婢便是粉身碎骨,心里也高兴。”

  皇帝盯着魏忠贤眼睛道:“朕用不着大伴粉身碎骨,大伴,你该明白,文官清流不可靠。”

  魏忠贤一党被人称为阉党,与清流之间从来相互看不惯,魏忠贤恨不得天天在皇帝跟前嚼舌根说清流都是奸臣,为博清名不惜陷君主于不义。

  皇帝不过提这么一嘴,魏忠贤立时接口道:“万岁英明,那些个读书人,少说也有一万个心眼子,既比不得我们忠心,还见不得我们忠心。”

  皇帝笑道:“大伴,你起来说话。我信不过他们,却信得过你,你伺候在我身边不过小事,能替我收拾了他们才是最要紧的。”

  魏忠贤脊背一挺:“有万岁这句话,奴婢就是死也值了!”

  这可是你说的,皇帝心道,面上却做出悲戚神色来:“休说这样话,无论何时,我总能保得住你。”

  主奴两个遂定下计策,使魏忠贤去对付东林党,但不许胡乱攀咬,若东林党中有着实能干实事的官员,也须得保下来,魏忠贤自诩公忠体国,自然答应不迭。

  东林原本只是读书人结社,这些年却越来越不受控制,若在太平时候还好,眼看国之将亡,再任由他们乱搞下去,皇帝如何集全国之力保住大明国祚?

  再说东林可不光是贤人,东林才子那句“水太凉”,可是叫后人耻笑了几百年!

  要对付东林党,皇帝一丝负担都没有。

  至于魏忠贤胡乱攀咬,皇帝也不怕,他目的乃是将东林威望打散,免得他们与皇权争锋,可没打算让他们家破人亡。顶多散些财罢了,东林多的是世家豪绅,他们吸了大明多少血,也该吐出来些,让朝廷空虚的内囊缓一缓。

  西苑里头那帮少年宦官,眼看训练得颇有成效,皇帝索性将人全划归东厂,又叫锦衣卫选少年来练。

  锦衣卫本就多的是世袭职位,许多人领着衔却没有足够职位与他们分,皇帝一声令下,将京城及北直隶数百少年集中道一处,依法练兵——连小宦官都能练出模样来,这些世袭锦衣卫若没一点效用,不如夺职的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