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如果这是宋史 第10章

《如果这是宋史》第10章

作者:高天流云 字数:3032 书籍:如果这是宋史

  换句话说,郭威就是他后汉王国里的第一军事强人,现在这个强人反叛了,还有谁能制服他吗?

  慕容彦超,目前只能是他了。但他真的行吗?刘承佑顿时心乱如麻。

  慕容彦超,年龄不详,出生地不详,父母不详,过往经历统统地不详,查遍新旧五代史都没有这个人的任何个人记录,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一定是个男人,当时的身份是驻防兖州的泰宁节度使。除此以外,就再也没有什么了。而就是这个人,将决定皇帝刘承佑的生死和后汉江山的成败。

  必须承认,我、甚至任何人,都不会知道当时刘承佑心目中最理想的领军人物是谁,但郭威进军的速度太快了,已经不容许他做任何的选择,全国勤王人马谁跑得快,谁到达得早,他就只能依靠谁。而慕容彦超到得最快,带的人马也最多,这也直接证明了他的活力和热情最旺盛,所以他就是最佳的人选。

  所以,慕容彦超并不是被历史所选择的,而是他主动地创造了历史(这多不容易,谁能自主自己的命运,进而撰写历史?事实证明,连郭威都是被迫起兵,不得不反抗以求活命)。历史记载,在一天里,慕容彦超是充满了旺盛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去迎击郭威的。临行前,他对年青的皇帝做出了强有力的保证——臣必胜!在臣眼中,北军不过是些蠛蠓小虫,可以随手捏死,我要为陛下活捉郭威!

  然后,他就雄赳赳气昂昂地奔向了战场。在那里,他在史书中给自己留下了印记,正式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虽然表现得非常搞笑。

  公元950年11月21日,封丘之南刘子坡,慕容彦超终于遇到了郭威。只见对面旌旗招展,号炮连天,人马一眼望不到边。他的部下们看到这样的声势,不禁都有些发怵,可慕容彦超却变得更加亢奋,他连眼睛都没眨一下,就下令列阵,眼看着一场大战就此开打,突然有人报告,皇帝陛下亲自到战场来了。

  哦?慕容彦超立即更加精神焕发,他先下令手下们都站得更直点,把刀枪摆得更整齐点,然后才请皇上过来。皇上来了,带着三四位宰相以及几十个大臣,各个风尘仆仆,神色庄严。这些人阅兵、勉励、许诺胜利后的幸福待遇,直到过场差不多都走完了,皇帝才在慕容彦超的耳边轻轻地问了一句话——怎么样,到底有没有把握?

  这才是刘承佑之所以一定要赶到前线来的最重要原因。这句话要是不问出来,他会憋死,会急死,会焦虑死!

  就看见慕容彦超猛然间激昂了起来,仿佛一下子变得极为高大,他声音响亮地回答——臣必胜!请陛下看臣如何破贼,臣不必与他们交战,只需在阵前喝令,他们就会投降!

  呼——皇帝和大臣们都吁出了一口大气。他们要的就是这句话,满意了,终于放心了。他们就此后退,以免影响节度使阁下开工。可惜他们走得太快了些,只要再稍微等一下,他们就能听见慕容彦超的另一句话。

  慕容彦超像是很随便地向身边的手下们问了一声,“喂,对面除了郭威,还有些什么人?”

  此言一出,石破天惊,他的部下们立即全体面无人色。天哪,马上就要开战玩命了,他们的统帅居然还不知道对手具体都是些谁!

  难道慕容彦超接到诏书,带着他们一顿狂跑,一路跑到了这儿,在此之前连一点准备都没有?!

  面面相觑之后,终于有人说出了答案,就看见这次轮到统帅的脸色变了,慕容彦超像是有了些许的犹豫,但是他还是马上就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进攻!

  这场战斗由慕容彦超主动发起了进攻开始,然后大约半小时不到就完全结束。形式发展之快让观战的刘承佑都来不及表达任何失望的情绪,他只看见了慕容彦超的队伍向郭威的部队发起了冲锋,然后两军相接,然后一片混乱。片刻之后,两股相对冲击的洪流就汇成了一股,向一个方向急速流去。

  慕容彦超跑得比谁都快,马不停蹄,比他接到诏书奔向开封跑了第一时还要快,一路狂跑再次跑回了兖州。哪儿来的哪儿去,从此以后,刘承佑就再没有见过这个人。而郭威也在战场上被这个人弄得一片茫然,征战一生,还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人物,来去如风,居然来不及去抓他!等到郭威反应过来时,战场上已经全是他的人了。

  刘承佑也不见了。

  在混乱中,刘承佑尽管失望,还是证明了年青人的反射神经就是要比中老年人的快一些,他比郭威先反应了过来,抢先向开封撤退。他还报有一丝幻想,他还年青,还是皇帝,而后汉还有别的很多的节度使,只要他能活着回到开封,坚守几天,就会再有生机。

  但是他错了,后面发生的事已经被这个时代的人们弄出了规律,执行成了惯例。他在开封城下被自己的臣子拒之门外,无奈之下只得选择了逃亡,而郭威对他一点兴趣都没有,他的兵直扑开封(请注意,是他的兵,而不是郭威本人。这时的郭威已经身不由已。他的士兵们都清楚地记着他在开战前的许诺,每个人都想着自己平日里在开封城可望而不可及的钱、财,或者远比他们高贵的女人,他们已经疯了,他们要去抢!),至于刘承佑,落地的凤凰不如鸡,自有旁人替他收拾。

  开封,又一个千年古都繁华世界,连耶律德光这样的蛮族酋长都舍不得下手的人间天堂,正面临着它自己子民的掳掠刀枪。只要再过片刻,它就会火光冲天,哀号遍地,满城都是空前亢奋四下乱窜肆意强抢的士兵,无数人都将家破人亡!

  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我们从来都不珍惜自己的国家和同胞,为什么从古至今都是这个模样?!如果还不明白我们身为世界上唯一幸存的四大文明古国成员,五千年以来却只留下了两座皇家宫殿以及无数在外国博物馆里保存的文物的话,就请正视这时的开封吧,我们的文明和骄傲就是这么被毁灭的!

  真的,我们有时的确应该自卑,因为我们总是被自己人无情地糟蹋。

  第四章让天下人都签投名状

  公元950年11月22日,开封。局势完全失控了,开封的城门刚刚打开,没有任何的交结或者欢迎仪式,郭威的人马不由分说涌了进去,然后全体立即就地解散,向全城各个角落扑开。一个字——抢!如果有人反抗,那么再加上一个字——杀!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呢?无须多说了,人,有些时候会变得让自己都不敢相认,因为他已经还原了他的本来面目——一只动物。欢乐的兽性不必掩饰地暴发,那是一种怎样的享受!

  就好像一个在现代化城市里生存了一辈子的人,突然置身荒野,被野兽攻击时一样。他(她)会下意识地大叫警察,他(她)会警告这只野兽再不停止犯罪,马上就面临牢狱之灾……但这管用吗?他(她)的呼喊挣扎能让野兽产生怜悯,恢复些理性吗?NO,绝对的NO,野兽们只会因此变得更加的兴奋,更加兴致勃勃!

  当时开封城里无数手无寸铁完全无辜的市民们就是这样,他们求告无门躲闪无地,只能任人宰割。

  但这也不足为奇,中国历来就是这样。这一天的开封之前,有人受过这样的苦,而这一天之后,中国人也远远没有幸免——就算近代的满清,这种兽性的陋习都依然存在。可以被称之为大帝的爱新觉罗·玄烨如何?康熙大帝啊,他平定三番时大将周培公等人出征没有军饷,军队所过之处就公然抢劫,事后也不见处罚;等到满清后期世所公认的贤臣曾国藩又怎样?他的湘军一边打仗一边忙着往家乡一船一船又一船地运东西,里面装的是什么,还用细说吗?可叹现在市面上曾先生的家书等著作还大卖特卖,人人都对他淡泊名利功成身退等等中国传统美德无比敬仰,但是我们至少应该正视他曾经做过了些什么吧!

  话有些扯远了,回到当年沸腾的开封城,满城亢奋四处乱窜的大兵里,至少还有两个人保持着冷静。一个是赵匡胤,他哪有心情抢劫?他的家就在开封,他和这些外地兵在本质上不同!那天的开封城门前,他一定会抢在所有人之前,等着大门的开启。然后第一时间冲进去,抄近路直接狂奔回家。

  站在自己的家门前,把所有的亲人挡在身后,然后拔出了刀——你以为只要跟满城红了眼的乱兵说一声兄弟这是我的家,就会管用吗?

  这个世界有些时刻没有任何道理可讲,能维持自己和家人生命的,只有手中的刀!

  就这样,历史记载在这次仅比屠城稍差的抢劫中,赵家没有任何人死伤。而满城的火焰、震耳的哭号以及彻底疯狂的乱兵给赵匡胤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他深深地痛恨这一切,让他在不久的将来,成功地阻止了另一次类似事件的发生。

  而第二个人就是这一切的始作蛹者郭威。

  郭威冷眼旁观,注视着身边所发生的一切。难说这时他是什么心情,反正他没有制止(或许是他不想,或许是他不能),但是他也没有参与。可按说他应该是此时开封城里最有杀人欲望的人,最有毁灭冲动的人吧,他满门的亲人刚刚死去,就死在后汉皇帝刘承佑的手里,他应该满腔的悲愤,只想向刘氏家族讨还血债吧!而且皇宫近在咫尺,刘氏一脉除了刘承佑之外也还有很多人,只消他随口一个命令就可以痛快淋漓地挥刀复仇了,此时此刻没有任何人能阻止他!

  但是他却偏偏只是沉默地坐着,像是对一切都无动于衷,谁也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些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