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如果这是宋史 第592章

《如果这是宋史》第592章

作者:高天流云 字数:2891 书籍:如果这是宋史

  孤军深入,这是中国汉文明军事史上最大的禁忌,遇到了唯有迅速后撤这一条路。这是铁律,只要稍微认字的就都知道。

  认字多的更是头头是道,他们会举例子说,远的如战国时期秦国的战神白起,孤军深入赵地,不是被招回了吗?近的有第四次北伐的岳飞,深入江北,也是紧急招回。于是孤军与招回是紧密相连的,除此以外任何举措都注定是错误!

  哪怕白起挟长平之战大胜余威,岳飞百战百胜复国在望,也必须撤回来。

  赵眘习惯性地听从了老师的分析,严令吴璘立即撤军。

  吴璘不是刘锜,事实上宋史近200年了,也只有刘锜在班师金牌面前挺直了腰。川军开始撤退,金军顺势反攻,之前所有夺回来州军都丢失,还在撤退途中被掩杀数万人……活着回到蜀地的川军只有7000左右。灾难就这样发生了。

  赵眘对此一无所知,他坐在皇宫里构思着北伐复国大计,觉得西南一偶无关大局,甚至川军先回来整顿,之后配合中路北伐大军出击,这才是正途。他在展望中,一个在帝国四周再次开始来回跑的人回来了。虞允文,他十万火急地赶回来给新皇帝上课,您的老师是个书呆子,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西南必将因此付出血的代价!

  像印证虞允文的警告一样,川陕大败的消息随即传来。赵眘呆了,他连声哀叹,史诰误我,史诰误我!接着紧急下令给吴璘,许他便宜行事,西南方面可以重新展开攻势。

  吴璘冷笑,这都是些什么命令。不是读书人吗,难道不知道白起收兵之后是什么结果?秦王命他再次出征,白起说什么都不去,哪怕被贬至士卒,流放外地,被逼自杀,都不奉诏;至于岳飞,他仰天长啸时说了什么还言犹在耳。

  ——“所得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吴璘拒绝出征。

  刚刚登基的赵眘就晕菜了,对此他积极寻找着阳光的一面,发觉还是有收获的。比如他发现了虞允文。这个人证明了之前的采石矶奇迹不是偶然现象,而是真的很有眼光。

  虞允文从此进入了南宋的决策层。

  公元1162年,南宋绍兴三十二年的七月之后,赵眘振作起精神,忘记晕菜,回忆近30年以来他对帝国的改造计划,开始一一实施。

  先是清新空气。

  这么多年以来南宋的国民精神被赵构、秦桧压制得变态,充斥着黑幕、贪污、腐败、奴性等等卑劣的气息,在精神层面上,这个帝国已经是座巨大的垃圾场!

  赵眘很聪明,他做了两件事,就把这个局面扭转。第一,为岳飞平反。这时距风波亭冤狱已经过去了21年,岳飞之冤天下皆知,可谁也没办法做什么。赵眘也一样,他在14岁时曾经在资善学堂见过岳飞一面,那时岳飞大喜过望,认为江山得人,转身就向赵构建议早立皇储。

  结果赵构心生杀机。

  35岁的赵眘回望前尘,从心底里怀念这位不世出的英雄,这份上天赐给宋朝的礼物。他下令恢复岳飞的名誉、官职、封地,接岳飞父子的家眷回原住地。岳飞的尸骨终于在临安城西北钱塘门外,九曲丛祠北山山麓的那块长着两株橘树的坟里找到。

  英雄被官方隆重的迁葬,赵眘以百万贯巨资为岳飞建庙立祠,赐名“忠烈祠”。

  当年曾经参与构陷岳飞冤狱的秦桧走狗等,还活着的一律处罚,死了的……就死了吧。

  第二,平反扩大化。

  近20年以来被秦桧一党迫害的人,如李光、赵鼎、范冲、朱震、辛次膺、胡铨等人被恢复名誉,已死的追封,还活着的进京,加入新朝的政治班子,共同改革国家。

  这帮人是秦桧的重点打击对象,老百姓们是秦桧的普遍打击对象,赵眘提拔了重点们,于是普遍们的情绪迅速得以提升。

  国民的正义感、荣誉感回归了。赵眘的噩梦也随之开始了。这帮人基本上都去御史台等言官部门上班,也许是在长期的流放途中修炼成功,也许是过度的迫害造成他们正义感、尊严感满血升级,这帮人的精气神变得超级旺盛,从上班开始,就全力以赴地……挑毛病。

  只举一个例子。

  有官员向赵眘提义增加言官数量,赵眘一听脱口而出,说了句心里话。最近出厂的士大夫太傲慢、太自倨了,达到了目空一切的程度,想挑出合适上岗的很不容易啊。

  那官儿立即拉下了脸,对新皇帝开始教育。直言上谏是士大夫的合法权利,你必须接受,而且是从心里往外很高兴很享受地接受。只有这样,国家才有希望富强。

  赵眘沉默。

  该官儿下朝。

  这事被胡铨听着了。胡铨是这批殉道士里的名人,这时也是言官的精神领袖。他正愁队伍不够壮大,一听赵眘居然反对,这还了得?!

  胡铨立即进宫质问皇帝,你刚才是这么说的吗?真的是这么说的吗?为什么要这么说!

  赵眘觉得自己罪孽深重,实在是集阴暗丑陋于一身,被劣质猪油蒙了心。于是连连道歉,说自己的本意不是那样的,毕竟绝大部分的言官还是好的嘛。我只是希望,大家以后说事时要就事论事,别太随意发挥……请你们不要误会啊。

  皇帝把话说到了这份儿上,胡铨那颗因为长期饱受折磨变得过分敏感严厉的心灵也有点不好意思了。当天他满意地走了。

  第二天,另一个愤怒的言官杀到。这位很严肃地要求皇帝解释一下之前的言论到底是啥意思。赵眘非常好脾气地复述了一遍,并着重申明,他不是厌恶言官犯颜直谏,你看,爱卿,你不就是正在这么做吗,朕很高兴。朕只是说,要言之有物,不要乱发脾气。

  多有礼貌的皇帝!

  哪知道言官更加愤怒了。

  该官员认为皇帝简直屡教不改,避重言轻。什么叫言之有物,什么叫正确错误,言官的天职是只说话不回答,只挑错不改正,只做事不负责任!如果计较言官的谏言是否合理,视合理者为尽职,不合理就是高傲自大,那和拒谏没有分别。

  有点强词夺理吧。

  赵眘的反应是站了起来,很严肃地表示敬意。以上这件事并不是证明赵眘有受虐狂倾向,或者说被赵构长期压制,有被压制的爱好。他非常正常且理智,知道哪怕这些言官的态度有问题,观点不正确,可目前的南宋帝国需要的就是这种人。

  南宋的官场烂透了,经济也快崩溃了,贪官与污吏横行,百姓被压榨到了几乎每年都有起义造反的程度了。这样下去国家都会从内部灭亡,还谈什么收复故土,杀回北方去?

  所以赵眘在忍,哪怕并不认可,也要支持这些人做下去,帮他把国家清扫干净,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国力,好支撑他梦想中的北伐。

  北伐需要军队,军队更是极需改革的地方。完颜亮南侵是给南宋敲响的灭亡警钟,挺过去之后很多之前没注意到的东西都浮出了水面。

  有绝望的,比如高级将领们。以前线最高指挥官叶义问为例,这人昏庸到有人向他报告:“金军近日以添生兵。”

  他疑惑地问,生兵是什么兵,难道还有熟兵?白痴都知道,生兵是生力军!至于无耻就更加精彩了,他把部队丢在前线,自己一个人逃回大后方了。而在一切都结束后,还能洋洋得意地回临安城上班,并且什么处罚都没有。

  这是什么样的军队,什么样的世界啊。

  赵眘把叶义问撤职查办,发配到饶州(今江西波阳)编管。这看起来很解气,却于大局无关紧要,试问全国军队都是问题,处理个把指挥官能代表什么?

  问题似春天的花园,色彩缤纷种类多样,数不胜数,有着各方面的想不到。看成色,南宋军队的起点本来极高,在岳飞、韩世忠时代,已经横扫江北,习惯性地击溃东亚最强的金军。这个标杆高到让人骄傲。可随之迅速没落。

  秦桧、赵构有计划有组织地摧残他们,到完颜亮南侵时,谁都承认南宋死定了,可虞允文只是在采石矶前线拍了拍一个大兵的肩膀,居然战争就打赢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赵眘相信,这是薪尽火传。

  哪怕燃料都烧净了,可火种仍然在。于是他决定尽一切可能迅速地把散落在军队各处的火种们都摧发出来,点燃整个南宋军界。

  这是必须的,也是可能的,可也是最缓慢的。刚刚过去的战争表明,真正能迅速见效带来惊喜的,还是民兵。

  像魏胜,300余民兵渡淮,连战连捷创造奇迹;像耿京,星火燎原,仅仅一个多月就聚众数十万以上。这是南宋官方绝对做不到的。

  尤其是,这两个现象一点都不偶然,在过去的20年里,屡屡发生下面的一幕。战争中正规军衣甲鲜明武器齐全站在后面,前方是打着赤膊拿着简陋刀枪的民兵。民兵们血肉横飞卖相惨烈,正规军仔细观察小心判断。

  占优了吗,快成功了吗?好,冲过去,抢!

  劣势了吗,快失败了吗?好,马上退,撤!

  战后,以胜利为例,正规军得到一切好处,而民兵们,连政策当初信誓旦旦答应的免租税不徭役之类都得不到。

  这何其中卑劣,何其丑陋,何其可怜……赵眘知道这是难得的机会,他只需要极少的代价,就可以得到大批现成的,比正规军强得多的军队。

  只需要他对人民稍微善待一些。

  军队有了,装备要跟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