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如果这是宋史 第512章

《如果这是宋史》第512章

作者:高天流云 字数:3005 书籍:如果这是宋史

  比如在追捕辽国皇帝时,他跟着宗望追到了鸳鸯泊;入侵宋朝时,跟着大部队到达开封城下。查史料可以知道,那么多的人事交割里他的名字一次都没有出现过,他的地位、权力就可想而知了。

  说句难听点的话,这位金国的战士是被树立起来的典型,本身还什么都不是。这时他被派出来袭击宗泽,结果刚过黄河,连宗泽的面儿都没见着,就掉头往回跑。

  宗泽只是派了两支人马绕到了他的侧后方,占据滑州、郑州两处,隐约着断了他的退路而已,他就受不了了。

  这是金兀术独自领兵的第一次战斗,出师不利溜之大吉,他的作法很经典~~当然,也可以说这是一次试探,因为在半个多月之后,他卷土重来了。这一次他行动迅速诡谲,渡黄河、过郑州、进白沙,很快就冲到了开封城的附近。

  结果进得越快,被打得越疼,他光顾着跑了,顺便说一下,他这人打仗的特点就是冲得超快超猛,至于身后边发生了什么,他从来不管。这一次是这样,后面发生的还这样,结果每次都被打得灰头土脸满头包。这次他没想到更没察觉,上回宗泽派出去断他后路的人马还在原地没动,一直在等着他。

  前边有宋兵顶住,后边伏兵四起,完颜宗弼打了个结结实实的败仗,第二次落荒而逃。这就是金国历史上号称仅次于完颜宗翰的伟大军人的传奇军事事业的开端。他不知道的是,宗泽不仅给了他两次失败,更在这段时间里给他培养出了一个永恒的噩梦。

  宗泽一生最大的成就可以归纳成三条。第一,他在山河破碎之际,极其敏锐地识破了金军假和谈,真要挟的面目,把赵构留在磁州,为宋朝保存了唯一一条血脉;

  当然,这一条是对是错,他本人是否很后悔,就另当别论了。

  第二,他重建开封城,整合两河区域,在极短的时间内重振宋朝声威,在灭国仅一年有余就阻敌兵于门外,这一点简直不可思议;

  第三,他释放了一个犯了军纪,要被处斩的年青军人,并且给对方机会,让这个年青人走上战场,为国征战。

  他做过无数次这样的事,在当时他绝不会想到,这件小事对宋朝,对汉民族有着怎样的意义。

  因为这个年青人,叫岳飞。

  岳飞终于见到了宗泽,终于到了开封。从他在应天府被开除军籍之后,直到这里,他颠沛流离战疮满身,可以说是九死一生,其中不仅与金军血战,还两次面临本国上司的屠刀。

  回到应天府,这座城在宋朝是有特殊意义的。它是北宋四京中的南京,最初叫归德府,是后周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的驻所。所以,它是宋朝的龙兴之地。这时赵构在危难中于此地登基,又给它披上了一层神圣外衣。宋朝的子民们向往它,来了就不想走。

  岳飞被开除军籍之后,也没离开。游荡的日子里,岳飞目睹建炎集团的一个个荒诞举措,他愤懑、郁闷、无聊、忐忑,种种负面情绪纠缠着他,而城外面的广阔天地里有着无数的民间自发武装,他完全可以投身其中,做自己喜欢的事。

  可是他的身上有束缚,他的妈妈在他离开家门从军时,亲手在他后背上刺下了四个字——“精忠报国!”这是他一生的理想,他所有的努力都为了实现这一点,而国是至高无上的,既不能容忍外敌的入侵,更不能接受内贼的出现。

  更弗论自己去加入盗贼了。

  苦闷中,岳飞所接触的人仍然是宋朝的正规官吏。很幸运,他和一个叫赵九龄的人谈得来。

  赵九龄是张所的一个下属,在他的引荐下,岳飞有幸拜见了张所,成为河北招抚司的一员,从此他走上了抗金的最前沿。

  回首往事,谁还能说上书事件是错事、坏事呢?没有它,岳飞仍然只是一介小兵,随波逐流浑浑噩噩地混日子,怎能像现在这样紧紧抓住自己的命运,和金兵呼吸相闻刀兵相见?

  他被分配在一个叫王彦的人手下,做统制官。

  王彦,字子才,河内上党人。此人文武双全,在徽宗时曾进京应武举,在赵佶面前试演武义,曾追随种师道两入西夏,立有战功。这时金军入侵,他毅然离家从军,没进御营,而是投奔了张所,到河北这块敌占区找事做。

  综上所述,王彦也是个狠人,他和岳飞搭档,堪称相得益彰。可惜的是,这对强强组合还没等发威,一个命令突然临降。

  黄潜善、汪伯彦两位大佬搞垮了李纲,河北、河东的反攻计划立即搁浅,连张所本人都下课回家,贬到岭南反省去了。

  很多人心灰意冷,刚刚聚集起来的河北大营一下子都散了,可是王彦、岳飞、白安民等人没有动摇,他们集结了7000多人马北渡黄河,进入敌占区,主动向金军挑战。这是北宋灭亡之后宋军的第一次主动反击,金军措不及防,被连连击败,王彦所部长驱直入,一时间河北大地上宋人士气大振。不过他们也因此而孤军深入,不要忘了,他们是没有后援的。

  金军调来了近6万重兵,合围王彦。

  接近十比一的军力,王彦感到了危机,他被迫筑寨,闭垒不出。这在一般情况下是正确的,毕竟众寡悬殊,可岳飞不这样想,他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人,一生中所有战绩都是以劣势兵力夺得,换言之,如果只能以多为胜的话,还要兵法战将干什么。

  岳飞不听王彦的节制,率领自己手下的几百名士兵冲出营寨与金军决战。混战之中,岳飞纵横战阵夺得金军大纛,四面挥舞,军心大振,他不仅冲破了金军的重围,还一路追杀,占领了新乡县。

  金军火速向新乡县集结兵力,但是他们晚了,岳飞根本没去考虑防守,他放弃了新乡,继续向北挺进。在第二天,行进到侯兆川时,与金军相遇。

  遭遇战开始,岳飞没有兵力,没有地利,除了他自己以外,这支部队无法依靠另外的东西。他冲杀在最前沿,身被十余处战伤,血战不退。在他的感召下,“士皆死战”,再一次击败了金军。

  宋、金开战以来,宋朝的正规军成建制的覆灭,渐渐的他们总结出了金兵的战术。其实是没战术,就是金国的士兵们单兵素质太惊人。与西夏相比较,宋、夏战争中往往两军对冲,几个回合之后胜负就会见分晓,甚至打到天晚了,两军还会很默契地收兵休息一夜,等第二天天亮了,吃完了饭再打。

  金兵不是这样,他们一次冲杀不胜,紧接着来第二次,第二次不胜会第三次,这种冲击会持续到整日整夜,是名副其实的不死不休。

  想击败这样的军队,而且是以几百人的兵力在客境中连续击败,这需要怎样的勇气和战斗力。从这时就可以看出岳飞一生征战的特色,他飞扬勇决不拘一格,敢为人所不敢为,在战场上迅速移动,给敌人连续不断的打击。

  可惜的是,他毕竟人少,而且没粮了。这是件让人痛恨的事,本来是自己的国境内,可偏偏找不到给养。现实逼迫岳飞必须回去向王彦求助。

  在岳飞想来,在绝大多数人想来,抛开本身就是同一支部队,就算只是友军,在抗战中支援些粮草不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吗?可王彦不那么想。前几天岳飞违抗他的命令,冲出营寨与金军决战,在他看来是分裂他的队伍,削弱他本人的威信,从哪一点来看,岳飞都犯了军法。

  ……犯军法,就得军法从事。当时真的有人建议他杀了岳飞。而从种种蛛丝马迹来看,王彦还真的心动过。他是位名将,是位坚定的抗金英雄,这都不假,可他的心胸是不宽宏的,岳飞深深地激怒了他,幸运的是,他不宽宏,却很清白。

  他拒绝了岳飞的求助,让岳飞安全地离开。相当于让岳飞自生自灭,与他无关。这次之后,王彦与岳飞终生嫌隙不消,两位抗金名将走上了各自不同的道路。

  岳飞回到几百名饥肠辘辘的士兵中间,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条绝路。没有粮草,没有援兵,周边是近6万多的金军,哪怕是想撤退逃跑都不容易吧。

  这也是岳飞不原谅王彦的地方,虽然不亲自动手,但也跟杀人没多大区别。

  绝境中的岳飞没有向南撤退,他的勇气是无与伦比的,他居然率领饥伤交迫的士兵继续向北方前进。一路征战,他们到达了太行山。太行山,绵延400余公里,是山西、河北、河南三地的天然界山,这里沟壑纵横险要丛生,是理想的战场。

  岳飞此行最坚苦、也是最奋锐的战斗发生在这里。他先是与一股金军相遇,两军激战,岳飞生擒金军主将拓跋耶乌;几天之后,再次遇敌,这一次岳飞的部下们很可能疲惫到了极限,已经无法支撑,情况逼着他行险。

  岳飞单骑出战,持丈八铁枪,刺杀金军主将黑风大王,震慑这支金军仓惶逃走。

  至此,岳飞孤军深入,以数百人之众,入数万金军重围,攻城略地,辗转作战,战无不胜。这是有宋一代从未没有过的战绩,相比较连韩世忠都相形见绌。因为韩世忠每战都有依托,或者是在大部队的前方作先锋,或是有城池在后背,而岳飞此行无所依靠,居然远飏千里,锐不可当,刺破了金军的重重铁幕。如此决心、战力,就算没有后来的辉煌,也足以在中华战将名单里独树一帜。

  不过他也到了极限,不得不考虑回归了。岳飞在太行山短暂停留后,向开封方面撤退。史书没有记载他的回归过程,让人无法猜度他遭遇过什么。

  如果没再征战,那么说明他行动机变神速,让金军无法堵截;如果与金军狭路相逢,那么岳飞的回归之路将是加倍艰辛壮丽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