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如果这是宋史 第432章

《如果这是宋史》第432章

作者:高天流云 字数:2933 书籍:如果这是宋史

  哲宗看着这个女人,很长时间不说话。他实在不想理会这女人,就是她,在高滔滔的指使下打压他的亲妈朱太妃,堂堂皇帝的亲生母亲,在儿子亲政后居然只是个嫔妃!这时她来哭,嘿嘿,哭死算了……以宋哲宗恩仇必报的性格,实在是想趁机扔给她两个铜板,让她哭得更卖力些。

  可惜的是,在这个紧要关头,一个他无法拒绝的人出面了。尘世间亿万生灵,只有这个人才能勉强他。

  第十八章天与弗取,反受其咎

  哲宗的亲妈。朱太妃闻讯也跑了过来,她也哭了,说——“且上必行此,亦何有于我!”她说皇上你一定要这么做,是不想让我活了。

  哲宗一听就软了,他是个孝顺的儿子,亲妈的眼泪打动了他,他没有再往深里考虑,就把章惇送进来的诏书放在了烛火上面,当着两个妈的面烧了。

  后宫顿时一片欢腾,人人喜笑颜开,歌功颂德之声从四面八方传来。宋哲宗真是位难得的孝顺、理智、仁义、智慧的好官家啊!

  这一夜就这样过去了,第二天早朝时章惇和蔡卞按计划请求哲宗颁布诏书,哲宗摇头,再请求,哲宗突然大怒,把身边的纸本扔在地上,怒吼了一声:“你们是不想我再进英宗皇帝的神庙了吧!”

  英宗,是高滔滔的丈夫,宋哲宗的爷爷。这是亲的直系血统,理论上真的废掉高滔滔,还真是以孙灭祖,没脸去见爷爷。

  百圣孝为先,这顶大帽子扣下来,章惇也没办法了,只好郁闷地退了下去。至此,元祐旧党基本都打压成功了,只是在废掉高滔滔这个最关键的环节上出了差错,导致功亏一篑。

  事情的过程就是这些,我们仍然先回顾正规史书上的评价、主流史学家们的看法,再对照我们自己眼睛看到的。

  主流们一致认定,以上的事,无论是同文馆之狱的前期对旧党大臣们的调查、定罪,还是后面对高滔滔的指责,都是以章惇的新党刻意的诬陷。所以旧党人是无罪的,高滔滔是清白的,章惇等人是卑劣的。

  是的,我承认这些都是诬陷,没一个是有足够证据的铁案。

  可是章惇却远远不是什么卑劣的。那么是什么呢,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

  首先高滔滔是不是真像正午的太阳那样光明正大?开玩笑,哲宗太年青了,他的本质还是个大男孩儿,没有深切地理解到政治有多邪恶,有多龌龊。因为他太善良,所以没看出来破绽。

  请问,章惇秘密写成的诏书有多机密,出于他手,入哲宗之目,为什么向太后那么快就知道了?!

  唯一的解释是,哲宗的身边一直有内奸,几乎随时可以和高滔滔的残余势力勾通联系。甚至于敢在哲宗面前耍花招。

  这是对第一个可疑点的剖析,可以说是很致命的,但对追废高滔滔事件来说,还不足以影响全局,更重要的是第二疑点;

  疑点二:向太后知道了就算了,为什么一向对政治一窍不通,总是扮演被欺负的可怜虫角色的哲宗亲妈朱太妃也瞬间就知道了?难道她也安排了眼线在儿子身边不成?

  这完全是向太后一伙的招数,她知道哲宗的软肋在哪儿,及时通知了朱太妃,真正做到了一击必中。

  不出所料,宋哲宗退让了。千载一时的机遇被浪费,高滔滔保住了,连带着向太后本人也安全了。不久之后,这一点不仅害得宋朝倒霉、整个汉民族集体倒霉,就连宋哲宗本人也身受其害。

  他在临死前眼睁睁地看着向太后当面弄鬼,可就是无可奈何!

  古语云,“天与弗取,反受其咎。”老天爷把机会放在你手心里,你偏要放弃,那么转眼就会受到报应,被敌人所毁灭。

  这都是后话了,随着追废高滔滔事件受阻,一时间搅动天地的同文馆之狱结束了,宋朝进入了短暂的安静期,这段日子很短,一年之后就到头了。

  这一年是宋哲宗一生中最珍贵的快乐日子,烦恼、仇恨、憎恶等负面情绪基本没有了,因为外敌压服,内奸除去,新政渐复,所有他喜欢的都已达到,所有他仇视的都已去除。

  多么舒心的日子,连他的私人生活都变得甜蜜。

  他立刘婕妤为皇后,新皇后立即就给了他最隆重、最渴望的礼物,他有儿子了!这让他欣喜若狂,好多年了,他17岁结婚,这时25岁,一个儿子都没有,简直是他的噩梦,甚至是他工作上的巨大的污点。

  好了,一切都完美了,年青的皇帝,健康的皇储,保证宋朝两代无忧。这样的日子多好啊,只要能保持平稳继续下去,剩下的时光都将是享乐。

  可惜太短暂了,哲宗朝注定是朵昙花,尽管绚烂璀璨,却只有短暂的时光绽放。造成这一点仍然是高滔滔。她真是太高明了,一切都在她的掌握中。

  宋哲宗的健康急剧恶化,从少年时起积累的老病复发了。他是个早熟的孩子,从10岁到19岁这段长身体的最重要时间里一直压抑,甚至仇恨着,这种负面情绪毁了他的身体。

  据记载,哲宗少年时有宿疾,时常咳血。身为皇帝,经常性咳血,这是多大的事了,动用全国力量治疗都是正常程序吧。可是高滔滔不,她竟然阻止治疗。

  她严令第一不许病情外传;第二不准请医生;第三咳嗽时不许用唾壶,要用手帕接住,之后内侍藏起来,不许任何人知道。

  如果说上面这些还是出于政治目的,对领袖健康保密的话,第四点简直是对幼年哲宗的谋杀。前面三项实施之后,哲宗的病已经只能在内部秘密治疗了,可是御医看病之后,居然下令不许说什么气虚体弱之类的话……连气虚体弱都不准说了,还怎么治疗咳血呢?

  这是亲奶奶对亲孙子吗?还有脸在临死前对宰执哀嚎,她对哲宗是多么的用心,多么的保护,保护成肺结核了还敢居功!

  这就是被旧党宣传成女中尧舜的人,事实证明,她和她丈夫宋英宗真是一对绝配。丈夫是自私自利的不孝畜牲,老婆是恬不知耻坏事做尽的邪恶老太。

  这样一对宝贝,是多大的几率才能凑在一起的呢?

  哲宗朝就毁在了这一点上,先倒下的是只有3个月大的皇储。这婴儿先天不足,哪怕哲宗倾尽所有挽救,也没能救活。事后想想这很正常,从少年时就咳血的父亲,怎么能生出来强壮的儿子呢?

  哲宗很悲伤,紧接着他也垮了,到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的年底十二月,哲宗的身体虚弱到了可怕的地步。他整天咳嗽,不思饮食。刚刚勉强吃下点东西,只要一弯腰,立即就呕吐出来。胃里全都是药,各种各样的药不停地吃,整夜失眠,处理政务不能升殿,只能送到寝宫里。

  到这一步,哲宗的危机到了,不是说他的健康问题,而是政治局势。他独处深宫,病得越来越重,下床都困难。章惇等亲信大臣只能偶尔进宫,和他联系越来越少。

  股肱分离,这是君王最大的忌讳,何况他周围还布满了向太后的眼线,种种劣势、禁忌他都犯了。这直接导致后来发生的事,只是一些官方的叙事记录。

  从宋元符三年正月初五日起。大年初五,宰执大臣们提前结束年假,到朝堂集合,申请觐见皇帝,近距离观察哲宗的病情。可是一会儿太监出来了,说皇帝病重不接见。不仅今天,明天后天仍旧不接见。

  大臣们满心郁闷地回家,等到初八后很兴头地又来了。这一天很特别,不仅是上次的大后天,有可能接见了,更是哲宗的爷爷宋英宗的忌日。按理说只要哲宗还能支撑,就一定会出来祭祖。

  这一等,直接等到了晚上。宰执大臣们看着殿外缓缓飘落的雪粒,心越来越沉。哲宗是认真的、要强的,只要稍微能动,他一定会出来,可是直到现在仍然没消息……入夜后,消息来了。哲宗一直挣扎,可是没能起事,这时呕吐越发的厉害,连话都说不出来。

  太监说,看到哲宗流泪了。

  宰执们面面相觑,知道要做什么了。从初九开始,由章惇主持在京城各处做斋戒祈禳,为哲宗纳福;曾布建议大赦天下,命天下五岳名山祠庙为哲宗祈祷。

  开始尽人事,听天命了。

  初十那天,大臣们终于见到了宋哲宗。这一天是景灵宫大定殿竣工后安放宋太宗神位的日子,大臣们替哲宗主持完后,以汇报为理由,终于走进了哲宗的寝宫。

  福宁殿内,宋哲宗戴着帽子,穿戴整齐坐在御座上,虽然消瘦但神情安宁愉快,他和章惇、曾布交谈了几句,都是些询问病情、汇报工作等官面上的话。很快就散了。

  这是第一个机会的丧失。

  当天晚上,命运给了哲宗、章惇第一次警告。

  初十夜,大臣们都没回家,留在皇宫深处,观察等待宋哲宗的病情。御药院好几次来通报,说吃药已经没效果,开始使用炙艾。

  炙艾是很疼的,可是宋哲宗失去了身体的知觉,直到炙五十壮的时候才感到疼,一感到疼之后立即无法忍受。

  他彻夜未眠,早上感觉极其废倦。这时天亮了,他没有旨意发出,宰执大臣们熬了一夜,开始回家休息。

  这是第二个机会的丧失。

  身体到了这步田地,稍有理智的人都会为身后事做准备了。他实在应该把章惇留住,几件最重要的事要去做啊。

  命运还给了他第三次机会。正月十一日,大臣们又回来了,由曾布率领进入内廷,他们又见到了宋哲宗。史书记载,这时哲宗头戴白色角冠,身披坎肩,拥被坐在床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