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超陆权强国 第五百二十九章 和谈(三)

《超陆权强国》第五百二十九章 和谈(三)

作者:战列舰 字数:3116 书籍:超陆权强国

  看了一个书友的留言,是一个月前的了,不好意思,许久都没上网了。又是反应我进程太慢了,我知道了...再加快一点进程吧!

  另外,明天同学聚会...如果没被灌醉就两更,不然只有一更,提前通知一声!

  ----

  海阔集鱼跃,天高任鸟飞。

  如果需要形容一下李汉现在的心情,这句话比较合适。自从穿越到这个时代之后,他的心情一直比较压抑,国势的糜烂,百姓的麻木,列强的觊觎,投机的横行,这一切都让他感到压抑。所以,他需要戴上一张面具,过着不比穿越前轻松半点的生活,除了算计便是小心经营,小心的经营着他的一亩三分地,一次次的游走在同列强合作跟软对抗的钢丝线上,用心力交瘁来形容他毫不为过。

  不过现在,李汉已经没有那种压抑感了,他确实有资格真正的高兴一下,而这个资格是他一手打出来的。

  在河南陕西击败了北军主力,袁世凯又被炸死之下整个局面为之一变,他跟护国军真正引起了世人的注意,而以国防军为主力的护国军武装力量也以一种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现在,基本上已经没有人怀疑他李汉的崛起了,不论是自己人还是敌人。

  这样的形势下,李汉的心情当然非常的惬意,惬意中甚至还带着一点得意。当然,更多的还是自信,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信。他完全坚信,自己能够在短时间内接管这个没落国家的最高权力,而一旦掌握了这个权力,他就将以自己这种超越时代的战略眼光引领这个国家走向更强。

  和谈在即,带着这种惬意的心情,李汉乘坐火车往河南而去。一来武昌现在不需要他亲自坐镇;二来慰问那些奋勇作战的将士;三来考察民国以来发生了数场大战的河南被打烂成了什么样子,以便以后尽快回复这千里中原沃土。

  最最主要的,他却需要往河南亲自部署最新的总兵力调动...一来防范段祺瑞等北洋集团被逼急了铤而走险,二来根据他给军政府和谈代表团的谈判底线,一旦掌握了最高政权,他将调集至少三个主力师进入京畿地区。京畿素来都是北洋军的传统势力范围,这里面牵扯到的利益跟矛盾实在太多了。

  其实此次的谈判之中,李汉特别增加了一条有关国都的议题。因为在李汉的心中,北京并不适合当首都,这一点后世共和国从08年奥运之后国内已经有不少的军事专家提议迁都了。从国家安全上来说,北京距离俄国、日本两大强国的军事力量太近了。日俄两国在东北、辽东、朝鲜半岛上部署重兵,列强的海军随时可以从辽东湾登陆。面对日俄两国跟列强在北京驻兵的威胁,仅在京畿附近,李汉至少需要常驻三到五个主力师,以便应付陆地上日俄的长驱直入。

  否则一旦开战作为一国首都,没有一支强大的海陆空军力量守卫,北京几乎等同于无防无险。这个时代,一国之都对民国来说不仅是政治中心还是军事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鸦片战争跟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北京都曾遭遇敌人最疯狂攻击之地,一旦北京彻底瘫痪,对中国将是最为悲壮的灾难。不提明朝时候的悲剧,仅仅现代的历史,便足以令李汉警惕了。

  没办法,有国无防是这个时代羸弱的民国最真实的写照。

  之所以认为北京不适合作为首都还有几个主要原因。北京作为满清两朝皇城,尤其是几年前才刚退位的清朝在北京有着太浓厚的潜在影响力了,不仅不安全,而且前朝统治者的奢靡作风已经形成了一股不良风气跟文化,腐蚀了这个城市。这也是北洋入主北京之后快速腐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北京作为一座古老的城市,它的经济完全是堆积在前朝跟民国庞大官僚体系及其家属的奢侈生活所堆积出来的。本身并不具备出色的工业基础,就连新教育基础也十分薄弱。作为一国首都,一切都还需要从头开始,并不能够快速的给李汉增加什么东西。

  从环境上来讲京畿地区水源缺乏,华北地区雨水量本来就少,主要水系以黄河为主。百姓用水绝大部分为地下水资源,但是地下水源有限,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居民用水和工业用水!随着华北西北的自然环境持续恶化,戈壁和沙漠面积逐步增大,草原退化严重,水资源严重匮乏。政治中心的吸引力,带来集聚效应,并愈演愈烈,并不会因为环境的恶化而停步。

  而且北京偏处一隅,离国家地理中心太远,特别是离西部民族地区太远,不利于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容易引发民族、矛盾。

  这种种的观点,都是李汉根据后世共和国的定都北京的突出问题做的总结,实际上还有很多的不利之处。

  总而言之,北京并不是李汉认可的最佳国都所在位置。

  和谈已经被李汉委托给了下属,自然也不会因为他的北上而停止。

  在国人的殷切中,自辛亥年以来的第三次南北和谈于4月15日这一天,在湖北汉口德租界德华洋行名下的一处产业内低调召开。

  国内南北双方除了知道北方领队的两人为徐世昌跟盛宣怀,尽是曾经的北洋重臣之外一无所知。护国军这边也是一样,李汉将刚回到武昌的汤化龙推了出去跟张謇配合,无论他是为了拉拢海军还是如何,汤化龙的复出并得宠负责谈判,都暗示了他恐怕将重登权力高峰。

  除了这场战争的主角之外,赶到汉口各国租界领事均有前来,报馆派来的记者,作为此次和平谈判“公正与公平”的象征。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主持会议的列强代表,由寻常惯例的英国变成了英德两国汉口领事联手。这叫寻常外人旁议李汉之余,也开始暗猜这种转变是不是代表着英国在远东话语权的旁落以及德国的崛起。

  因为此次和谈将事关未来谁署国家政权,因此双方之间你来我往的谈判倒也精彩,只是军事上北军连连遭遇惨败。护国军虽说后撤出了京畿,但是距离北京最近的军队已经行至了距离北京只有四五百里处。军事上的失利再加上北洋主心骨袁世凯被炸死。北军严重底气不足之下,不得不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让步。

  “临时约法乃是民国元年无数前辈努力的成果,虽说有些纰漏,法案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漏洞。但作为一部预备宪法,在国会制定并通过全新的‘宪法’之前,它的存在不容置疑。前总统罔顾民意,私下炮制的‘中华民国约法’置我国民、我前辈英烈于不顾,其中四章十九条都只顾自己权利。乃是一部伪宪法,理当废除袁氏宪法,重立‘临时约法’...”

  “吾等认为不然,袁总统制定的临时约法本就是国会批准通过的法案。虽说有些不美之处,但也是列位议员投票所选,本身便是符合国民之意志!”

  “去年诸位议员多数都在前总统的威胁之下不得不为,甚至就连总统选举,一群流氓之徒也敢包围国会干涉选举。有多少合法性尚属未知,理应当迎回‘临时约法’...”

  孙文等党人制定的‘临时约法’虽然有这样那样的漏洞,而李汉也的确中意于袁世凯版总统权力至高无上的‘中华民国约法’。只是他当初宣布护国,也曾经拿此当做借口对袁世凯多番攻击。所以未免落下骂名,放弃袁世凯式至高无双上的总统特权也是应该的。

  “鉴于北京政府内阁陆军总长段祺瑞罔顾人命,倒行逆施的举动。我们建议由他自行宣布辞去陆军总长职务。北京政府方面可以维持现有政局大体另选杰出人才入阁作为看守内阁,等到国会重新组建完成之后,随后重新进行正式大总统选举。到时内阁诸位阁员一样重新瓦选,以便再行组织新政府。我方认为这个过渡期间,非要前南疆十省总督巡阅使方才有此大威望及能力掌握国内糜烂之局势。因此这临时代总统还应该由其来担当...”

  双方磨皮了两天,基本上包括北军将领的处置什么,都已经在不断的妥协之中达成了共识,和谈第三天...一直沉默了几天任由新复出的汤化龙同徐世昌两人磨皮的张謇总算有了动作,一上来便发难的目标便是段祺瑞。当然他这不过是借口罢了,因为和谈中北方代表曾经要求过不得追究北军各将领责任。李汉也同意了除了处置几位被俘的河南几省招降匪军将领,其余北军将领一概不予追究。

  徐世昌等显然明白他一开口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和谈的热身项目已经完成,进入了双方最在意也是‘寸土必争’的未来所谓‘过渡政府’的高层争夺之中。

  “非也,非也。段芝泉虽说有些反应不及,但要说罔顾人命、倒行逆施却还未至。且其参军多年熟知战法,一生经历大小战役不下数百,乃是陆军部的最佳领导者。”

  “当前国内局势混乱,还需要有杰出人才为国效力,方才不叫有才之人寒心。比如这陆军总长段芝泉、海军总长海军总长刘子英、外交总长孙宝琦、内务总长朱启钤、财政总长周自齐、交通总长梁敦彦。当然,北京政府也有一些能力稍微欠佳者,司法总长章仲和曾多次有隐退之提议,他认为自己尚且年轻能力不足服众,或许需要另换杰出之才。另外财政周总长也表示,他本人兼职农商总长却有些心力交瘁,如果可以季老其实才是最佳人选。除此外教育总长汪大燮也因为身体的关系希望能有更年轻者替代与他...”

  这北洋集团终究还有些看不清楚,只愿意让出手里拿捏的几个内阁次要部门,将最主要的部门握在手里,这如何能够令军事上获得大胜的胜利者满意。

  自然又是一番唇枪舌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