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李想的北宋+番外 第142章

《李想的北宋+番外》第142章

作者:冰蛇 字数:2959 书籍:李想的北宋+番外

  第二条圣旨为《止勤王》,禁止东南各地驻军开赴开封勤王,截留路过镇江的三千两浙勤王兵作为卫队。

  第三条圣旨为《留粮纲》,禁止东南各地向开封运送包括粮食在内的任何物资。

  赵明诚把三张“圣旨”捏在手里,牙齿咬的咯吱吱的响:“天下竟有这样的父亲,竟有这样的君王!有危险了让儿子顶上,自己偷偷跑出来再另立小朝廷。他可有半天做父亲的亲情,有半天做皇帝的担当!外敌当前,不想着御敌,才逃了命来就想着争权夺利,大宋竟是这样亡的,竟是这样亡的!”赵明诚一口痰梗在嗓子里,直接晕了过去,

  赵佶这三道“圣旨”都事关重大,等于他在镇江,赵桓在开封,诰命并行,使朝廷不能号令东南,国都处于既缺兵又缺粮的绝境;令“监司莫知所从,州县观望风旨”,使开封政权难以维持。这样,一旦开封沦陷,东南的“小朝廷”就很容易跃升为“大朝廷”。赵佶,这个曾经的大宋的君王,现在的皇帝的亲生父亲……他这个样子,竟是巴不得开封沦陷,儿子丢了命,他正好可以名正言顺的重当皇帝呢!

  赵明诚就是明白了这一点,才如此绝望。他听李想讲过靖康,讲过有一天,大宋会被人分成两段儿来讲,南宋,北宋……可他万万没有想到,他的国家,是以这样的方式一点点的陷落的。他原本就因年前的大灾累的够呛,一直都是勉力支撑着,而如今这种悲恸,这种憎恨,彻底把他压垮了。

  赵明诚这一病,李清照真的吓坏了。她听李想说过,赵明诚会早亡,可是具体什么时候不清楚,总归不会很晚,李想说过,她是孤苦无依的度过了下半辈子的——下半辈子有多久?他们现在都四十多了。匆匆的请来大夫,连换两个大夫都说赵明诚只是一时怒极攻心气到了,没有大碍,李清照才勉强松了口气 ,送走大夫,伏在赵明诚的身上大哭起来。

  李三娘完全不出门了,李想知道为什么,他自己也不敢随便乱窜了,更不敢去看李三娘……杭州,离镇江太近了。

  熬过这一阵儿,熬过这一阵儿,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一定都会好起来的!两个人心里存着这个念头,强压下不安与相思,只去想美好的以后,就这么忍了整整一个月。

  这一个月里,这位太上皇在镇江各种的折腾,缮营宫室,移植花竹,购买园池,科须百出。周边百姓苦不堪言,而赵明诚原本不算严重的病况也被接连几次要钱要物的旨意给折腾的的急转直下,连下地都要人搀着了。杭州刚逢大灾,哪里有余粮,哪里有闲钱?赵明诚不得已写了奏章禀明情况,换来的是一顿呵斥,照这个情况下去,要不了多久,怕是赵明诚这个知府也做不得了。

  “做不得就不做!”李清照少有的流下了眼泪:“我们一家人,平平安安的比什么都好,良人,这个官,咱们不做了,辞官吧,就像阿弟说的那样儿,咱们就在杭州安安生生的读过下半辈子,不也挺好?”

  赵明诚苦笑道:“哪里这么容易?我前脚挨了呵斥后脚就辞官,你当太上皇会不生气?阿弟那次,若没有莘王苦求,他早不知道给流放到哪里了……况且,我若不干这个知府,谁来干?接替的一定是太上皇的亲信,那杭州的百姓可就遭殃了。便自私点,为咱们自己想,没有我这个知府姐夫的庇护,阿弟这个得罪了官家的大财主,你觉得哪个新官会放过他?”

  李清照脸色大变,赵明诚说的,一点儿都没错!如今他们一家的情况可不就是这样?这不比在开封,那时候至少满朝的文武,总有几个说公道话的,管家不敢闹得太难看。可是现在不一样了,正经人,谁会跟着这么个混蛋太上皇逃跑?

  赵明诚勉强坐起来,艰难的憋出一丝笑容来:“良人,若这世上只有你跟我,咱们大可以挂了这官印,走了便是。可是你我都不是孤身一人了,我们有两个孩子,有两个阿弟呢……”

  李清照眼中含泪:“我懂,我懂。良人,苦了你。”

  赵明诚与李清照以为,这已经是他们面对的最艰难的问题了,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更让他们无法面对的事情还在后头。

  “这……太上皇过去在开封,不是没少看清乐坊表演么?如今江南有那么多出名的女伎,哪里还非要这些看得腻了的东西呢?”赵明诚强撑了笑脸,与那宦官商量着:“不如我去把邻县的楚大娘叫来,她的剑舞那是一绝啊!”

  那宦官尖着嗓子道:“官家离开开封,对开封思念的很。听说清乐坊的小姐们在杭州,十分的开怀,让我务必一个不漏的带过去为他唱两场诸宫调,已解思乡之情呢!”

  赵明诚嘴里发苦,还是忍不住问道:“那清乐坊一百多个人呢……”

  宦官道:“若不是人多,官家干嘛非要她们过去?唯有这样的大班子,看起来才热闹啊。对了,官家听说李大家也在,说好久没听李大家的琵琶,倒是很想听了。”

  赵明诚知道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只得想办法哄了那宦官在杭州多住一夜,自己则亲自跑去通知李师师这件事儿。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李三娘微微一笑:“多谢赵知府这些时日的关照,我明白您也是身不由己的,不会让您为难的。”

  赵明诚跺脚道:“我为难什么,我为难什么,我是替你们为难!好容易逃出来,竟又转回去了。”

  李三娘轻声说:“不过是去唱两场诸宫调,没事儿的,难道去镇江的女伎还都留在镇江一辈子了不成?不过是几天罢了。”她说罢走到李想跟前,轻声道:“我过几天就回来,你可要乖乖等我啊。”

  李想抓住李三娘的手,轻声道:“我等你,我会乖乖的等你,可你要是去的太久,我就会跑去接你的。所以三娘,你一定要快点儿回来。”

  李三娘轻轻点头:“你放心,我很快就会回来的。”

  130第一百三十二章

  公元一一二六年,宋钦宗派人前往东南催促徽宗北归。尽管宋徽宗各种折腾,可他毕竟已经失去了民心,军队也好,百官也好都对他不甚服从,他胡闹的政令还有几个人听呢?他折腾了两个月,事关军事的以及人事变动的“圣旨”,并没有得到很多人的支持了。而钦宗的耐心也到了极限,用了一系列的办法逼徽宗南归。尽管万分不愿,赵佶还是不得不踏上了回京的路程。

  宋徽宗一路回京,还忘不了享乐,竟将从江南各地搜罗的美人等一并带走,其中也包括正在江南巡演的开封大名鼎鼎的清乐坊一众女伎。谁都没想到,这个行为,竟最终让大宋的历史改变了方向。

  李纲,宗泽的种种抗敌措施得到了相当的效果,李纲听从别人建议,与宗泽一道,用百步法分兵备御,四壁城墙每一壁用正规军一万二千人;又编马步军前后左右中四万人,每军八千人,分置将官统领,派前军守护东水门外的粮仓,后军守护东门外樊家冈。又装备各种防守的武器、工具。四日之内,战守设施大致准备妥当。

  此时只有完颜宗望的金国东路军参与围攻开封,完颜宗望几次攻城不下,战事进入焦灼状态。

  又因金人完颜宗望与完颜宗翰的矛盾,后者拒绝协助阻击大宋西军,西军统帅种师道得以率十万大军顺利赶到开封,岳飞有几次突袭完颜宗望的营寨,完颜宗望只得撤到开封西北远郊孟阳扎营寨。

  此时形势大好,可是徽宗,钦宗父子又开始害怕了,趁着金人示弱,趁机和解,这是多好的机会?于是当完颜宗望提出准备退军,退军的条件是要一个皇帝的兄弟做人质的时候,这两代皇帝全都万分欣喜——没错,就是欣喜,只要肯退军,一个儿子/弟弟算什么呢?于是立刻应允,并在众王中挑选合适的人选。

  不等定下人选,莘王赵植自报奋勇,要求前去为质。官家十分感动,说了一堆兄弟情深的废话后,让副都指挥使岳飞把这个年仅十九岁的弟弟给送到了金营。两代皇帝原想着这样子可以高枕无忧了,金人一定会退了,谁知道第二天莘王又被金人退了回来,金人一口咬定说这个王爷一定是假的,要皇帝换个真的来。

  钦宗无奈,又选了康王赵构。又派岳飞护送赵构去了金营,岳飞等卫兵在外等候,赵构则入内去见金人将领,他举止十分猥琐,显得十分胆怯,结果便有金人怒道:“一个也是这样,两个也是这样,冒牌货也不请个像些的,大宋的皇帝是把我们当傻子了!”当场便有一个暴怒的金将一刀便将赵构劈了。金人又要把随从全部斩杀,岳飞越众而出,冲入大帐抢了赵构的尸首,带了二百禁军,硬是从金人营中杀出,二百勇士仅存八人,岳飞浑身浴血,带着八名勇士冲回开封,跪于御街之上,称他自知未能保护好康王,罪不容恕,他愿以命来偿,但身为武将,他只想死在与金人的战场之上。金人天生残暴,全无信用,就是送再多的人质过去,也只是送死罢了!只怕他们援军一到,定然还会扭过头来攻打开封,只望官家为国家,也为了枉死康王,趁金人增援的部队未到,先与这完颜宗望了断了才是。

  岳飞一身是伤,抱着康王的尸首,在皇宫前悲愤的请命。禁军群情激奋纷纷涌到宫前,求官家下令,与金人一战。太妃韦氏哭号而出,在儿子的尸首面前,当了一众军士的面儿大骂官家没种,只会拿弟弟的命来保平安。

  宋钦宗万不得已,只得斩了金人留在开封的使者,堵了和谈这条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