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九零军婚有点甜 312针对的是宁奕殊

《九零军婚有点甜》312针对的是宁奕殊

作者:燕七爱吃鱼 字数:1725 书籍:九零军婚有点甜

  蔺贽从车窗中探身回望,朱襄不知道什么时候把胡琴搬了出来。

  当看到蔺贽从车窗探身回望,朱襄像是料到了这一幕似的,对蔺贽咧嘴一笑,坐在路边大石头上拉起了胡琴,唱起了《小雅·白驹》。

  友人骑着像雪一样的马驹离开,他的品德如同芝兰玉树;希望友人离别后多多来信,切勿忘记我们之间的友情。

  《小雅·白驹》之作,有人认为是王者想留贤者在朝中任职,但贤者非要归隐山林,所以王者为求贤不得所做。但全诗本意是送别友人,后世也有许多人取其朋友离别之意。朱襄在此时唱《小雅·白驹》,是很应景的。

  蔺贽潸然泪下,高唱《卫风·木瓜》回应。

  你给我木瓜,我还你琼琚。我们二人的感情永远和现在一样好!

  朱襄和蔺贽歌声相和相别,引来不少行人驻足观看。不少人为这两人的依依惜别而感动。

  蔺相如也不由哽咽。

  只有嬴小政拉了拉廉颇的袖子,小声问道:“廉翁,蔺伯父要赴任的郡城离我们很远吗?”

  廉颇道:“不远,就一日路程。”

  嬴小政道:“那为何舅父和蔺伯父哭成这样?”

  廉颇道:“他们有病。”

  蔺相如用拐杖狠狠砸地,骂道:“不要教坏政儿!他们是感情好!”

  嬴小政眉头紧锁。廉翁和蔺翁究竟谁说得对?

  当半月后,蔺贽回家探亲,继续逗弄嬴小政,抢朱襄为嬴小政做的酥饼时,嬴小政悟了,看来是廉翁说得对!

  “蔺伯父,你不是去当郡守了吗?赶紧走!”

  “不走,政儿把酥饼给伯父吃,伯父才走!”

  “全给你,赶紧走!”

  朱襄对雪道:“蔺礼怎么越来越幼稚,年纪快倒退到和政儿差不多了?”

  雪道:“你不也是?”

  朱襄干咳一声,不肯承认。他再怎么说,心理年龄比蔺贽大一些吧?

  ……

  李牧和蔺贽相继离开(但蔺贽每月都会回邯郸省亲)后,朱襄的日子安静不少。

  他仍旧每日牵着嬴小政去听荀子的课,然后在田埂上逛来逛去指导冬小麦种植。

  冬小麦拔节后,是许多病害高发期。朱襄每日都在田埂旁翻看地里的小麦,指导农人除草斩灭传染病灶,及时追加有机肥增加小麦抗病的能力,开沟排水以免真菌聚集。

  嬴小政听不懂。他只是牵着朱襄粗糙的大手,跟着舅父在田埂处闲逛,接受来往农人的夸赞,走路越来越稳。

  农人们都有一手好手工活。每当朱襄蹲在田埂旁与他们聊天的时候,他们都会一心二用摘取青草花枝编小玩具。嬴小政每日出门一趟,总会收获许多新玩具。

  玩具第二日就会枯萎,但第二日,嬴小政又会有新玩具。

  偶尔朱襄会去拜访木匠和铁匠,请求他们打造新的农具。

  这时候嬴小政就会收获木头动物、滚铁环等大型玩具。

  朱襄见嬴小政跑跳越来越熟练后,让相和为嬴小政打造了一辆小独轮车,让嬴小政可以推着他的玩具朋友们到处跑。

  独轮车在秦朝时发明和完善,在西汉时已经很普遍。现在已经有了独轮车的雏形,朱襄减少了其中完善的时间,相和十分高兴。很快,嬴小政的玩具独轮车,就变成了附近农人常备的好东西。

  朱襄看到农人推着独轮车运送东西时,一拍脑门,哑然失笑。

  他脑海中有许多有利于这个时代的东西,只是一时半会儿想不起来。有时候灵光一闪心血来潮所做的东西,有可能就能给平民们提供很大便利。

  自己的脑子真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大宝库。

  朱襄夸了一下自己后,立刻去找相和,让相和隐瞒独轮车的来历。

  相和十分无奈:“朱襄公,你不必如此胆小。你若真怕树大招风,为何不干脆让名声更响亮,然后去投奔一个英明的王?我想一定会有王愿意庇佑你。”

  朱襄道:“我一介平民,能去哪?现在的生活很好,我很满意。”

  相和更无奈。你满意,我们不满意啊。

  他在想,要不要去拜访蔺相如,让蔺相如劝说朱襄离开。

  因蔺公的恩德,朱襄公不愿意离开赵国。但朱襄公活人无数的本事,怎么能困在不能施展才华的赵国?蔺公应该为天下人着想,而不是局限于一国一地。

  相和打定主意之后,去拜访了荀况。

  虽然墨儒敌对,但他们在敌对的同时,又是彼此的知己,认可对方想让这个天下更好的理想。

  同时,墨儒都支持天下大一统,认为天下大一统才是结束民众痛苦的治本之举。所以相和相信,在朱襄公的事上,荀况会站在他这一边。

  荀况接待了相和后,却摇头道:“你们墨家死认一个‘义’字,先钜子才会在阳城君抛下他后,仍旧殉城赴死;我儒家也认一个‘信’字,朱襄受蔺相如之恩,承诺为了蔺相如留在赵国。我们怎么能毁坏朱襄的‘义’和‘信’?如果朱襄是背义毁信之人,他又如何能活人无数?”

  墨家有一位钜子曾是楚国阳城君的下属和好友。吴起变法威胁到了楚国旧贵族的利益,楚国旧贵族在楚王灵堂上射杀吴起,把楚王的遗体都射成了刺猬。

  新王继位之后,为此事族灭七十多家贵族,其中就有阳城君。不过他虽然杀了这些贵族,却废了吴起之法。

  阳城君逃离楚国时,墨家当时那位钜子以“钜子不守义,天下恐无人信墨家”为由殉城,一百八十多名墨家弟子同赴死。

  之后墨家发现,如此做法只会让墨家子弟白白消耗,不能实现墨家的政治理想。于是墨家思想渐渐发生了变化,更倾向于大一统。

  虽然楚墨当时依附的是反对吴起的旧贵族,但也看到了吴起变法对楚国的好处。楚国国君杀掉了与吴起敌对的人,却没有延续吴起的变法,这让楚墨对楚国国君很失望。他们认为楚国这样的做法,阳城君之事还会发生。

  这就是楚墨渐渐朝着秦墨靠拢的缘由。

  后续之事暂且不提,楚墨明知道阳城君有罪,但仍旧为了守住承诺而甘愿殉城赴死,以明墨家之义。荀子点出这一点,告诉相和,想要将朱襄劝离赵国是不可能的。

  “难道就眼睁睁看着朱襄公困在赵国?”相和叹气。

  荀子道:“有机会,机会就在政儿身上。若公子子楚被立为太子,赵国肯定会送这一位赵人所生的质子回秦国争夺皇位。那时朱襄作为养育政儿之人,肯定会和朱襄一同回秦国。你所说的能任用朱襄的雄主,就是指秦王吧?”

  相和点头:“秦王确实是雄主。我观天下有一统之势的国家,仅有秦国。”

  荀子叹气:“但秦国重利益轻仁义,由秦一统天下,对天下人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相和道:“朱襄公和政儿或许能改变秦。”

  荀子道:“你倒是对他很有信心。不过我也希望如此。”

  相和道:“我们墨家会继续留在朱襄公身边,希望儒家也能帮助朱襄公。”

  荀子点头:“当然。我的弟子已经入赵,成为赵国宗室的门客。他们会在适当的时候为朱襄进言。”

  相和拱手作揖。

  荀子拱手回礼。

  儒家和墨家此时的领头者达成默契,暂时站在了同一战线。

  此时荀子和相和都认为,朱襄离开赵国的时间还很早,赵国的局势还很稳定。

  事情总是在所有人以为风平浪静的时候急转直下。

  今年年初,秦国攻占野王后短暂休整了半年,继续朝着上党进军,攻占了韩国的缑氏和纶氏。

  韩王派人向秦王请罪,愿意献出上党郡,请求秦王退兵。

  秦王同意,以为此次战略目标已经达成。

  与此同时,上党郡郡守冯亭不愿意降秦,派人前往赵国游说,想要将上党郡献给赵国,借赵国的力量抵抗秦国的军队。

  赵王十分欢喜,立刻召集群臣商议此事。

  赵太祖原本离王位很远,因太子悝死于瘟疫,才被立为太子,继位成了赵王。

  赵惠文王和朝中大臣都对这位弱冠继位的赵王不放心,让赵威后听政。赵王继位后第一年逼退秦国进犯的功劳,也落在了赵威后的头上。赵王心里一直憋着一口气。

  现在上党郡守冯亭主动献出上党十七城,赵王高兴得飘飘然了。

  有人主动带城来投,这不证明自己雄主的声望远扬吗?

  而且上党十七城,就算是自己的父亲和祖父,打下这么多领土也非常困难。自己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得到上党十七城,这岂不是证明自己逼父亲和祖父还要厉害?

  赵王越想越兴奋,恨不得立刻就答应下来。

  但他虽然能力不成,谨慎还是有的。秦国强势,赵王对这个从他祖父时就与赵国为敌的老秦王有些发憷,所以他还是挨个询问大臣的意见。

  令赵王没想到的是,一向谨慎的蔺相如反对他接受上党郡守献城就罢了,谁都知道,蔺相如年纪大了之后,不复以前直面秦王的勇敢。他的叔叔平阳君赵豹,一向唯国相平原君赵胜是从,此次居然坚持站到了平原君赵胜的对立面,阻止他接受献城。

  赵豹声泪俱下:“君上!秦国打了好几年,眼见着就能得到上党。我们赵国什么都没做,却想白白得到上党。圣人说过,无缘无故的利益就是巨大的祸害!这是韩人嫁祸赵国,绝对不能接受啊!”

  赵王十分不满:“这怎么能说无缘无故?上党郡守和平民厌恶秦的暴政,向往寡人的德政,这才愿意投奔寡人!”

  赵豹还想再劝,赵王让人请他离开,不再听赵豹说话,接受了平原君赵胜的建议。

  平原君赵胜的建议是,整整十七城,不拿白不拿,白送的东西不拿是傻子。

  赵王说,平原君叔叔说得对。

  于是,赵王派平原君赵胜前往上党接收冯亭的投献,派人占了上党郡。

  已经接受韩国献城,以为可以得到上党郡后暂时休整的老秦王得知了此事,气得手中的酒杯都砸了。

  赵王,你是不是有病?!寡人和你势不两立!

  朱襄得知此事的时候,脑袋“嗡”的一声,半晌没缓过神。

  他及时对先秦时候的历史脉络再不了解,当听到廉颇屯兵长平时,也知道长平之战快要打响了。

  平原君赵胜虽然目光短浅,利令智昏,但看人眼光比赵王好了不少。他清楚接收上党郡秦国绝对不会善罢甘休,于是推举廉颇前往守城。

  廉颇披甲上阵,临走前还来朱襄家吓唬嬴小政,说要把嬴小政的母国秦国打得落花流水,让嬴小政哭鼻子。

  嬴小政没哭鼻子。他在心里把廉颇再次狠狠记上一笔。

  蔺相如在赵国接受上党郡守献城之后大病了一场。廉颇出征时,他仍旧在朱襄的搀扶下出城相送。

  廉颇劝慰蔺相如:“比攻城野战,我不如白起;但守城,白起在我这也站不到便宜。何况现在攻打上党的秦将并非白起。你不需担心。”

  蔺相如干咳了几声,双手紧紧握着廉颇的手:“小心,不可……冒进!”

  廉颇拍着蔺相如的手背道:“打仗的事,我还需要你教?好好养病,在邯郸等我的捷报。”

  廉颇戴上头盔,翻身上马,意气风发地离开了邯郸城。

  蔺相如垫着脚尖远远望着廉颇离开的背影,直到连马蹄扬起的尘埃也看不见时,才咳着嗽道:“回去吧。”

  朱襄蹲在地上,道:“蔺老,我背你。”

  蔺相如没有拒绝。他趴伏在朱襄背上,不断干咳,咳得撕心裂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