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生之1976 第一百九十二章

《重生之1976》第一百九十二章

作者:yzmb 字数:2903 书籍:重生之1976

  再度翻开小江的日记本,仅仅是看到第二篇日记而已,老江的心便不由得雀跃了起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悲欢离合,也有独属于那一代人的理想与梦境。

  一代人之间,相差了二十几年的岁月,可也就是这二十几年,往往却能隔阂出许多东西来。

  因为见识到的世界不同,见识世界的角度不同,理解世界的方式更为不同,便也就有了老一辈人觉得自己落后于一个时代的感觉。

  看着儿子的日记,老江只产生了一种想法:自己的见识确实短,自己的想法确实是不大胆。

  “这世界已经很糟糕了,我们不能让这个世界继续糟糕下去。”

  多么赤裸又大胆的言语,是老江一辈子都不会说出来的言论。BiquPai.CoM

  作为更年轻的一代,小江第二篇日记里的第一句话,就带给了老江莫大的冲击,牵引着他不得不继续看下去。

  “从改革开放至今,长江水域的水污染问题一直非常严重,时缓时急,却始终没能得到过彻底的解决。我不难从中得出某个不敢下定论的结论:长江的水污染问题,就是导致江豚族群锐减的最直接原因。”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经济社会和工业的快速发展,不但造成了许多水污染的问题,更是导致了许多至今都没能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仅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整个长江流域的水污染源头就有着高达四万多个的恐怖数据。”

  “如此恐怖的水污染问题,又有几个族群能安全地生活在长江当中呢?”

  “江豚是淡水豚,是淡水鱼类,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极高。长江下游入海口的位置上,咸水淡水交汇,不适合江豚的生存;长江上游水域,水流湍急,亦不适合江豚捕食;唯有长江中段水流较为平缓的地方,才是真正适合江豚生活的区域。”

  “实际上,江豚更喜欢在支流汇入长江的那些区域当中生活。这种区域不但水流较为平缓,更是小鱼小虾喜欢生存的区域。食物多了,江豚自然也愿意来,捕食当然相对容易。同样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甚至出现过江豚族群逆着水流一路游到江西城市中,在江西南昌八一大桥下捕食的情景。”

  “正因为那么多人曾在城市中见识过江豚,见识过他们圆滚滚、胖乎乎的可爱模样,也才有了后来大家将它们称呼为‘江猪’的情况。”

  “可如今,作为共同与我们人类依靠着长江生存的物种,人类活得自由自在、潇洒无比,可曾有人关心过江豚的生活?”

  “上世纪九十年代,江豚仍有接近三千余头的可计算族群;而现在,经过统计后,长江中的野生江豚,只剩下一千多只了啊!”

  “如此巨大的生物数量锐减,难道仍不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么?”

  “实际上,江豚生存环境被破坏这件事,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原因引起的。”

  “第一,就是水域运输频繁的问题。洞庭湖及其周边水域的水位下降,原因是多方面导致的,但因商贸行为递增而导致的水域运输频繁,从而极大地干扰了江豚生存环境这一问题,仍是重中之重,不可忽视。航道占据水面比例的不断增加,极大地妨碍、影响了江豚的活动范围,这一情况已经十分严重。”

  “第二,过度捕捞仍是巨大的问题。因由经济的发展,长江流域的过度捕捞问题屡禁不止,且愈发频繁。过度捕捞导致的江中鱼类数量锐减、种类不断减少,不但造成了江豚食物匮乏的严重后果,更影响到了江豚的生物链完善。与此同时,因过度捕捞的同时并存着电打鱼这一情况存在,不但有可能破坏了江豚的生育能力,更会影响到江豚的繁育。”

  “第三,水质污染严重的问题,不由得我们不重视。相关流域水质污染情况严峻的问题,不但会导致江豚的生存环境不停恶化,更容易导致江豚出现中毒与生病的情况。与此同时,近些年来在长江流域岸边产生的过度挖沙行为,延续导致的河床破坏的因素也一步步地蚕食了江豚的生存空间。”

  长篇大论般的情况列举和状况分析,让老江这种没怎么读过书的人看得头大。

  大学生不亏是大学生,送这小子去上大学果然没错。

  心里一边这样想着,老江一边皱着眉头把自己难以阅读的东西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心中不由得佩服大学生的文化水平的同时,更有些遗憾自己这些年就没怎么多读点书看点报。

  但儿子在保护江豚这些方面的分析和举例,对老江基本没有什么用处。他想要从儿子的日记里读出来的,其实是切实的解决办法,或者哪怕是一点小江没有做出过行动的方向,都能帮助到他。

  于是,耐着性子,老江揉了揉自己已经发涩发干的眼角,让自己强撑着继续看下去。

  毕竟,看这种报告式的东西,实在是太容易让人产生困意了。

  可就在老江鼓足了精神,继续向下看去的时候,儿子小江用在日记中的文字忽然笔锋凌厉,骤然一个转弯,严肃了起来。

  “鲁迅先生在他的作品《热风》里写道:‘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先生实乃我辈楷模,一言不过百字,传承百年未曾磨灭。中华之觉醒已然完成,然后世吾辈,仍需有一批又一批的觉醒者,承袭先生脚步与精神,步履不停,一直走下去。”

  “保护江豚,是这股精神气的延续,更是我们继承先生精神的所在。为此,我必发奋图强,尽我一切所能,认真恳切地做好这件事。”

  “或许,我一个人的力量不够,但自己必将不是这件事的终点。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而是千千万万人的事。若我一人的力量不够,那就十人、百人、千人、万人,终有事竟成的一日!”

  “我心中已经想好了,加入江豚保护组织只是第一步,从我自己开始宣传对江豚的保护更是这第一步中的第一步。保护、呼吁大家保护江豚的方式与方法有很多,而网络,必然是其中逃不过的、重要的一程。”

  “若能善用网络的宣传力量,我想,保护江豚一事便势在必得了。如今网络的发展已经空前强大,且有越来越强的势头,但这终究也只能是其中一步而已,毕竟,可以善用网络的人仍然不多,仍仅限于年轻一代中间。”

  “若这一事业可以顺利发展,那我将穷尽自己的力量,通过报刊与电视,向中年人与老年人尽力宣传对江豚的保护,穷尽所能,无微不至。”

  “我相信,一定有那么一天,人类与江豚可以和平共处。人类定然也能与这世上的所有水生生物和平共处,共享这天下的大江大河与大海。”

  第二篇日记到此结束,抬手轻轻地把小江的日记本合上,老江只觉得酣畅淋漓,只觉得一股热气似乎从腹部直窜而起,穿过脊椎起大龙,直达天灵盖。

  日记中,文字虽然仍显得稚嫩,但其中的热情与澎湃终究还是极力感染到了老江。

  而更重要的是,小江从中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网络。

  如果连儿子都认同网络的力量,那自己为什么不去尝试一下呢?

  但自己对网络的使用并不算顺畅,更何况网络的世界那么大,又有谁愿意听一个老渔民的话呢?

  说不定,自己在网络上说话的话,那些网民们对自己的反应,该是和村人们一样吧...

  想到这里,老江不由得狠狠地打了一个冷战。

  村人们已经对自己表现出了明显的嫌弃,他自然是绝对不想要在网络上再次遭受相同的境遇。

  可成功的机会似乎就摆在眼前,难道自己就要这么放弃吗?

  行百里者半九十,这种谚语是连老江都从小听大人、老人们说起的东西。

  如果网络就是帮助自己做成这件事的根本所在,那么老江是绝对不愿意放弃的。

  就在这纠结的当口上,老江忽然想起了一个人,似乎这个人,是绝对可以帮到自己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