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逆袭 第111章

《逆袭》第111章

作者:柴鸡蛋 字数:2804 书籍:逆袭

  谢云潇还揽着华瑶的腰肢, 迟迟没有放开她。她的身后是一张紫檀平角条桌,坚硬冰冷的桌沿紧挨着她的脊背,她嘴里的话果然不含一丝温情:“如果我愿意骗你一辈子, 那肯定是你的福分。”

  谢云潇一笑置之,既不躁也不恼, 只把食指抵在她嫣红的唇瓣上摩挲。

  华瑶私下里总是没羞没臊的,但她无法忍受谢云潇漫不经心的撩拨, 当下便冷了一张脸,恶狠狠地咬住他的指尖,还没使劲弄疼他,他就说:“似你这般无情之人,用不着苦心伤神,也不会受人摆布,终能大有一番作为。”

  他俯身迫近她:“我该为你高兴才是。”

  华瑶眨了一下眼睛,谢云潇早已近在咫尺。她伸手搂抱他, 仿佛与他亲密无间。他把玩着她的一缕青丝, 又问她:“还想咬我吗?”

  他一身白衣洁净无瑕,犹如凛冬初雪,里里外外一尘不染, 清冽的暗香弥久不散。华瑶逮着他就是一通乱摸, 如鱼得水般快活:“我才舍不得对你下重手呢,我最会怜香惜玉了。”

  谢云潇看着她这张骗人的嘴,心火再也抑制不住。他对她附耳低语:“你怜香惜玉的本事, 没少用在别人身上。”

  华瑶眼波一转,故意调侃道:“你不会是在说我表哥吧?这都过去多久了, 何须介怀呢,你一个人就把我的心填满了, 我哪有精力去打表哥的主意。”

  她瞳仁澄澈,映着他的影子,还说:“表哥没你长得美。”

  谢云潇意味不明地笑了笑,才道:“看人只看皮相,未免过于轻率。”

  华瑶不怀好意:“什么嘛,难道你希望我与表哥深交,再来比较你和他的秉性孰优孰劣吗?那他可不一定会输了。”

  谢云潇将她拦腰抱起,使她重新坐到他的腿上。她衣袍半解,莹润的双肩都露在外头,浑若未觉般依偎着他,他就在她耳边说:“京城人士一向把凉州看作荒蛮凶险之地。去年你离京前往凉州,你那表哥也未曾相送……”

  华瑶插了一嘴:“那时他刚去翰林院任职。”

  谢云潇注目直视她:“他少年丧父,家道中落,讨得圣眷方能振兴家族。”

  华瑶道:“你怀疑他是皇帝的人?”

  谢云潇避而不答,只隐晦地挑明:“他先是中了毒,此后又遭遇杀手伏击,没向你透露一分隐情。你大婚当夜,他手持定情信物前来邀约,险些坏了你的名声……”

  华瑶意有所指:“好厉害啊,你什么都知道嘛。”

  谢云潇见她默认了“定情信物”一事,越发地冷淡道:“远不及你消息灵通。”他转头看向船舱之外的景象。

  入夜了,微弱的月色倒映在水面上,泛起冥冥冷冷的幽光。昨日又下了一天的雨,今晚雾霭正浓,烟岚弥散,似有千幛万重的纱幔悬浮于虚无天地之中。

  透过一扇明净的琉璃窗,华瑶端起烛台一照,但见一片波纹细碎的水浪。她极目远眺,入眼处是漫无边际的宽阔河道。四下苍茫幽静,别无船影,昔日的繁华之地已经成了这般冷寂萧条的所在,河岸上也没有镇抚司的高手彻夜巡逻了。

  华瑶仍在沉思默想,谢云潇顺手为她整理衣裳,带有薄茧的指腹时不时地擦过她的肌肤,激得她从喉咙到肺腑都痒了起来。她怀疑他是在蓄意挑弄,当即一把推开了他,还没走出船舱,探子便在前门报告:“东南方向三里外,停泊着一艘大船。”

  “多大的船?”华瑶问,“船上有几个人?”

  探子如实道:“回禀殿下,浓雾遮天盖地,小的们看不清楚。”

  华瑶不由得满心狐疑。她实地调查多日,确定京城的船运有些蹊跷,且不受皇帝掌控。她便想把这一宗怪事查个明白,再趁机插手京城的船运,扩大自己的势力。

  近来京城的瘟疫大起,坊间早有传闻,说那瘟疫与“疫鬼”有关。这“疫鬼”的源头就在康州。今夏康州大旱,颗粒无收,缺水而死的贫民成千上万,聚集的冤魂全都凝成了“疫鬼”,飘到了东江,顺着江流自西向东而去,途经秦州、京城、吴州、琅琊等地,把那可怕的疫气散播开了。

  华瑶从不相信这等愚昧无知的谣言。但她听闻风声之后,就派人推波助澜,引导京城的富人逃往北方。

  京城民生凋敝,部分商家资不抵债,濒临破败。华瑶授意白其姝吞并了几家粮商药商,并与沧州、凉州、岱州、虞州的商人联合设立“盛安票号”,以“汇票”替换真金白银,通存通兑,方便京城的富人逃到虞州、沧州避难。此举相当于趁乱捞财,华瑶从中获利不少,愈发地渴望钱财与权位。

  时下的京城深陷于乱局之中,毒杀、暗杀也都牵扯到了华瑶。她怀疑自己的种种动作已经被人察觉,自然要更加谨慎地对待她周围的风吹草动。

  她下令道:“派几个高手扮作渔民,放出一只小船,去试探那艘货船。”

  侍卫们领命离去。

  华瑶来到船头,远处的闹声乍起,霎时间发出一道烛天火光,浓烟滚滚作乱,赤焰齐齐爆响,把雾色照得一片红亮。

  沉闷冷寂的气氛被打破了,金玉遐、杜兰泽先后走出船舱,一左一右地站到了华瑶的背后。金玉遐仍在静观其变,杜兰泽波澜不惊道:“前方必定有诈。”

  “是啊,”华瑶道,“冲我来的。”

  杜兰泽一袭棉绒黑衣,头戴墨色纱巾,周身融入了漆黑夜色里。她腕骨突兀,腰肢纤细,较之从前又清减了些。她整日思虑过重,瘦得快要只剩骨头了。

  华瑶拿走金玉遐手里的暖炉,直接把暖炉塞给了杜兰泽。

  金玉遐怔了片刻,杜兰泽开口道:“您打算亲自去前方一探究竟吗?”

  华瑶毫不避讳地实话实说:“我身在这艘画舫上,我不过去,他们也会过来。”

  半空中忽然划过一条青白色烟雾,杜兰泽幽深的眸光更显凝重。自那烟雾降落的地方,驶来一艘长约三丈的大船,慢悠悠地破开沉沉雾霭,绕行到画舫的近前。大船上的人影攒动,排排火把高举着,人人身穿一件红纹黑底的箭袖轻袍,此乃京城镇抚司的官服,在这其中,镇抚司副指挥使郑洽最是显眼。郑洽披着银铠甲胄,正立在甲板上,脚踩船侧外板,手扶一把出鞘长刀,刀刃的寒光几欲凝结成冰,恰好晃进了杜兰泽的双眼中。

  杜兰泽把嗓音放得极轻:“镇抚司的郑大人来了。”

  华瑶早就想杀了这个郑洽,奈何一直没找到动手的机会。她还没发话,镇抚司的巡船就靠头逼近,郑洽脚尖一迈,使了轻功,飞跃而来,稳稳当当地落在她眼前,恭谨地行礼:“卑职见过殿下。”

  华瑶道:“请起。”

  郑洽略微站直了些,锐利的眼风扫过杜兰泽,杜兰泽毫不介意地朝他一笑,他方才收回目光,谈及公事:“此条河道实施夜间宵禁……”

  华瑶打断了他的话:“我傍晚乘船外出,怎知河上突然起了雾,看不清路,也就回不去了。你要状告我擅权违反宵禁吗?”

  郑洽深深地弯下了腰:“卑职不敢,殿下息怒。”

  华瑶反倒笑了:“我并未动怒。只要你秉公办事,奉行父皇的旨意,你便是镇抚司的好官,人人都会称颂你。”

  郑洽在镇抚司当差多年,侍奉于皇族的左右,早就听惯了拐弯抹角的弦外之音。他心知华瑶有意威胁他,也不与她废话,直说:“您有所不知,前头一艘没挂牌的货船烧起来了,卑职猜不准它的来历,特来请示殿下。”

  那艘停泊在东南方向的货船正在大火中燃烧,火光里的哭喊声不断蔓延,惊恐的船工们“砰砰”地跳落,黑压压的人头接连栽进河道。

  “见死不救”是皇族操行的大忌,郑洽为华瑶挖了个坑,华瑶也只能说:“管它是什么来历,你先去看看,人命关天的事,半点都拖延不得。”

  郑洽试探道:“卑职请您摆驾?”

  华瑶微微眯起双眼:“你等了我多久?”

  郑洽深吸一口气,肺腑间充满了冰凉的水雾,神思愈加清明,语调愈加谦逊:“卑职愚昧,不知您此话何意。”

  华瑶见他停在原地,对他的杀心又重了一层。她明知故问:“你听不懂我的话,也就罢了。那边的货船早就着了火,呼救的声音传得这么远,你为何迟迟不动?”

  郑洽冠冕堂皇道:“公主在此,卑职怎敢擅专。”

  华瑶极轻声道:“这话说错了,你不是不敢擅专,而是不肯听我指派。”

  郑洽是镇抚司的副指挥使,与何近朱平起平坐。皇帝派他来监察华瑶和方谨,可见皇帝对他实有几分信任。华瑶之所以忌惮他,一是因为他武艺高强、能屈能伸,二是因为他牵涉寒毒一案,华瑶却不知他受谁指使。先前她以为他的主子就是皇帝,但看如今的形势,他的背后另有其人。他似乎在河道上巡察已久,只等着华瑶这个冤大头来为他托底。他敢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耍弄手段,究竟是有什么倚仗?

  华瑶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她调转船头,驶向东南方——她的船上共有两百名精兵,俱是水性绝好的武功高手,十分熟悉河道周围的地形。她心下做了万全的打算,挟着底气,渐渐地接近那一处起火冒烟之地。

  熊熊烈烈的猛火染红了河水,烟尘与浓雾交融,熏得华瑶眼泪直流。她隐约看见货船的舱壁破损,半个船身都泡进了河里,约有十几只木桶相继飘了出来,浮在河面上,又被镇抚司的侍卫打捞起来。

  经过查验,那些木桶中装满了粮食和草药。

  华瑶默不作声,燕雨从她背后探出头来,扫眼一瞧,便道:“得了,京城的商贩胆子野了,私雇了一艘船,偷运货物出城,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燕雨话音未落,郑洽一刀劈开木桶,众人只见草药包里藏着三件做工精湛的棉甲,登时倒抽一口凉气,再不敢多说一句闲言碎语。

  棉甲远比重铠更方便,容易穿戴,结实耐磨,可用于一年四季。虞州、永州、绍州等地盛产的长绒棉最适合制作棉甲。不过《大梁律》严禁官民私藏两件以上的棉甲,违者当以谋反罪论处。

  单就一只木桶中藏了三件棉甲,那整艘船一共运载了百余只木桶,棉甲的总数岂不是高达数千?镇抚司的诸多侍卫也大感震惊,唯独郑洽的神色不辨喜怒。他不顾火势旺盛,转身就跳下水面,要把更多的木桶打捞起来。

  夜幕苍茫,天冷水暗,郑洽在水下摸索一阵,双臂分别抓握了两只木桶的铁带。他用力一提,刚要浮出水面,便有一人拖住他的衣袍,狠狠将他往下拉拽。

  郑洽心底一沉,呛了一大口冷水,两颗眼珠都被激荡的水流刺得发麻,鼻管喉管的血腥味上涌,他胸肋骤痛,猩红的血水一股股往外冒,这才惊觉自己刚刚中了一剑。

  来不及细瞧伤口,郑洽拔刀在手,蓄势蕴力,猛然向后戳刺——这一招在岸上的威力巨大,水中却施展不开,又或者是歹徒的攻势过□□疾,而郑洽并不擅长泅水,只得眼睁睁地看着森寒的剑锋切开自己的脖子,颈血漫溢,他陡然失力,神思随着整颗脑袋跌入无边无际的黑暗。

  郑洽死无全尸。

  镇抚司的诸多侍卫还在仔细搜查木桶,无人察觉郑洽失踪已久。

  几丈之外画舫的卧舱内,谢云潇衣裳湿透,袖摆也沾着血。他刚从水里上来,浑身冷得似冰。华瑶递给他一条布巾,兴冲冲地问:“怎么样,他死了吗?”

  谢云潇道:“没头了。”

  华瑶大喜过望:“你砍了他的头?”

  谢云潇走到屏风之后,慢条斯理地更衣。山水绣面的屏风留存了一线缝隙,华瑶依稀窥见一点美妙韶光,心中却在暗想郑洽的凄惨死状——活该他死无全尸!他暗害华瑶多次,砍头都算便宜了他。既然他不是皇帝的纯臣,华瑶便有办法为自己脱罪。

  华瑶心下畅快,壮志满怀,高高兴兴地绕过屏风,正打算一睹谢云潇衣衫不整的风采,却见他的左肩新添了一道不深不浅的伤口。他握着一瓶金疮药,随即把目光落到了她的脸上,似在细瞧她的神色,她这才留意到他格外关注她的一举一动。

  华瑶接过药瓶,迅速为他涂抹药膏,兴致勃勃地替他系好了衣带。他催促道:“快出去吧,郑洽已死,你还要主持大局。”

  “嗯!”华瑶踮起脚尖,使劲在他脸上亲了亲。

  华瑶转身走后,谢云潇才缓慢落座。他的肩伤触及筋骨,需得休养四五日。

  郑洽的武功并不差,他是镇抚司赫赫有名的高手,也晓得要如何对付偷袭者。他临死之前,恰好一击命中了谢云潇的肩胛骨,为了速战速决,谢云潇忍受了那一招,避免与他缠斗。对于谢云潇而言,此等轻伤微不足道,但他的伤势决不能被外人发现,此事一旦败露,后果难以估量。

  *

  四更天的光景,寒露深重,巍峨皇城中灯火闪灼。

  太监提了一盏碧纱宫灯,循着宫道,步步轻缓地向前走着。当朝五公主高阳若缘及其驸马卢腾都跟在太监的背后。

  早风湿冷,若缘的体格又很柔弱。她行过十几丈的路,便开始闷声咳嗽,她的驸马心疼不已:“天可怜见,阿缘,你咳了两百来下,身子可受得住?前头还有好长一段路要走。”

  若缘道:“没事啊,夫君,咱们多走走,就热了,不畏寒了。”

  今日的若缘新换了一身金彩暗花绣棉衣裙,富贵中隐含几分明艳,似是一朵不经风雨的月季花。但她自小吃了很多苦,过得还不如京城百姓家的小女孩儿。

  若缘的母亲本是御道上的扫洒宫女,其貌不扬,大字不识。

  十九年前的某天深夜,皇帝从昆山行宫归来,酒醉失态。他坐在马车里,借着月光打量零星几个跪在御道上的宫女,错把其中一人看成了他的妃嫔,他将宫女掳到马车上,整整一夜都在临幸她。

  这位宫女,便是若缘的生母。

  次日清晨,皇帝醒了酒,便在明朗的天光下看清了宫女的全貌。他没给宫女任何位份,当日就把她打入冷宫,既不放她出宫,也不管她的死活——她再没有别的去处,只因她是皇帝的女人。哪怕只有一夜,她也是皇帝的女人。

  宫女就这样不清不楚地怀孕了。九个月后,宫女独自在冷宫生下若缘,亲手剪断了女儿的脐带,托着胸脯为女儿挤奶。那时的若缘既没有封号,也没有名字,皇帝视她为耻辱,她被遗忘在皇城的角落。

  爹不疼她,她还有娘。

  若缘的母亲含辛茹苦地养活她。为了教她读书认字,母亲不惜百般讨好冷宫的太监。那些太监早先都被去了势,又守在凄凄苦苦的冷宫,日子没个盼头,就把若缘的母亲当成了一个乐子。

  打从若缘记事起,她时常听见母亲给太监讲述自己侍寝的那一夜。太监们反复听,反复评,兴致上来了,才会教导若缘写字。若缘知道母亲为她所做的远不止于此。她三四岁时,母亲就与一个老太监结为对食,常常一去不回,留她一人独坐寒窗之前,数着天上星星,盼着母亲早归。

  冷宫的太监和侍卫都笑话她的母亲“发如秋草,肤如粗麻,歪嘴方鼻,蓬头垢面”,可她心里的母亲是全天下最好的女人。母亲常说:“你快快长啊,快快长大,你大了,能跑了,娘带你偷跑出宫,咱们娘儿俩去南方找个村子,有山有水有风景的地界,安个家……”

  若缘便畅想道:“娘啊,咱们能不能在后院搭秋千?”

  母亲道:“搭两个秋千,前院一个,后院一个。阿缘玩累了,回家了,走屋子前头,或者屋子后头,脚踏进门,眼瞧着秋千……”

  若缘怔怔出神道:“我再玩会儿秋千。”

  母亲顺了顺她枯黄蓬燥的长发:“你玩秋千,娘在厨房做饭,咱们晚饭就吃藜麦、熏鱼、鸡翅、猪肚子。”

  那时的若缘年仅六岁。母亲报出口的诸多菜名,她一样都没沾过。可她的心是快乐的,对未来也满怀希冀。她完全辨不清是非曲直,更不知道母亲与太监的往来是母亲单方面的受辱。

  若缘七岁那年,她母亲在井边打水洗衣服,若缘在一旁丢石子、跳格子。新来的守门侍卫观望她许久,忽地躲到了墙根处。过了片刻,侍卫进门,往她裙角洒了一把肮脏腥臭的粘液。她不声不响地蹲下来,还没弄干净她的裙子,母亲发疯般地冲向了侍卫——尖利的嚎叫响彻冷宫的内外,母亲一改她逆来顺受的模样,指甲往死里挠抓,硬生生抠下侍卫的两颗血淋淋的眼球,侍卫拔剑就砍,通红的血水溅满了若缘的双目。她没看清接下来又有何事发生,只见母亲倒在一片血泊中,死不瞑目。

  秋千、山水、南方村庄、她的母亲、她的家,都在那一天傍晚离开了她。

  冷宫出了一宗命案,太监不敢瞒报,当夜就把实情上禀太后。

  彼时的太后发完一场小病,刚刚好转不久。

  人一生病,容易心软,也想多积点德。

  太后破天荒地宣召若缘觐见,诧异地发现她能认字读书,也懂得一点呼吸吐纳的内功。太后怜惜她在冷宫的日子难挨,亲自说动了皇帝,若缘就在七岁那年领受了五公主的封号。

  若缘才知道自己有不少兄弟姐妹。

  这一晃十多年过去了,高阳若缘仍然是皇帝最嫌恶的女儿。或者说,皇帝并不嫌恶她,只是不太记得她是谁,她的母亲是谁,她的母亲当年因何而死,她又因何留存于皇宫中。

  百-度-搜-醋-=溜=-儿-=文=-学,最快追,更新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