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陈天阳苏沐雨 第3261章

《陈天阳苏沐雨》第3261章

作者:执笔问长生 字数:934 书籍:陈天阳苏沐雨

  没出生之前,林易每天都是担惊受怕,生怕自己出师未捷身先死。

  出生后,总算出了件喜事——面板有动静了。

  在出生后第二天早上,林易发现面板上多了个项目——灵力,只是数值为零。

  并且,脑海中出现了一个灵力池。

  他能清晰的感受到,灵力正在缓缓增加,只是增加的速度很慢。

  根据这三天平均充能速度估算,要用十年才能充满灵力池,那时候就可以动用属性面板了。

  面板具体有什么作用,他还是不知道。

  如何加快充能,也需要探索。

  但作为一个兼职网文作者,资深网文读者,林易有种预感,面板能力应该是提升技能熟练度。

  这样一想,林易突然感觉未来可期。

  当然,首先要解决充能问题。否则十年才用一次,对他来说也是鸡肋。

  为了让充能进度更直观,林易让灵力池变成进度条模式。

  目前充能约0.01%。

  ……

  元月十五到二十一日都是晴。

  太阳融化了积雪,土地随之解冻。

  春天来了。

  洪林村是个小山村,百分之九十的食物来自土地。

  春天到来,意味着要开始种田了。

  农民种田就是跟老天爷抢时间,前世有二十四节气,帮助农夫了解老天爷的性格,掌握耕种时间。所以二十四节气流传千古,到现代都在运用。

  这里却没有这样的节气,或者说还没有人总结出这个世界天气变化的规律。

  在洪林村附近,新年之后连续七日晴天,就是春耕之时。

  元月二十二日这天,洪林村家家户户都是喜气洋洋,男女老少都挑着水桶,背着农具,开始了春耕。

  林易家也是其中一员。

  清晨,林易全家都出了家门。

  林冬木跟林大山走在前面,陈秀莲背着林易走在后面。

  林易全身裹着一张羊皮,头上带着貂皮帽,被包裹的严严实实,只有眼睛跟鼻子露在外面。一根绑带将他牢牢绑在陈秀莲背后。

  初春的空气有些清凉,还带着点泥土的清香。

  看着田埂上,挑着水桶来来往往,一张张笑呵呵的面孔,林易倍感新奇。

  出门时,爷爷、老爸、老妈,也如田间的同村人一般,挑着水桶。

  春耕先挑水。

  林易从自己脑海里找不到相似的画面。

  前世,他家种的是水稻,三月初才开始春耕。

  第一步是处理种子,先晒种,再选种,然后消毒,最后催芽。在等待种子发芽时,给田里抽好水,等泥土软化,就请人来耕田。七岁之前是牛耕,七岁之后是手扶耕田机。这时候水稻种子已经发芽,筛选掉没发芽的坏种,把发芽的种子播到耕田时准备好的秧田里。等种子长成近一尺高的禾苗再拔出来,均匀的插到水田里,每棵秧入泥两寸,间隔半尺左右。

  洪林村的主食也是水稻,副食小麦。

  水稻要用洪溪水灌溉。

  洪溪的水源,据说来自三百多里外的泗源山。

  泗源山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巨峰,洪溪的水就是泗源山雪水融化而来。

  洪溪的水流量,完全看雪水融化速度,雪融化的慢,洪溪就是一条小溪流,融化的太快,洪溪就会爆发洪水。这也是洪溪名字的由来。

  洪林村水田都在村子面前,春种夏收,秋冬是洪溪枯水季,无法种水稻。缺水的时候也可以种冬小麦,但是冬小麦要将近三百天才成熟,会耽误来年的水稻种植,两者相冲突。

  在能保障水源的情况下,水稻收成比小麦更高,村民自然更愿意种水稻。

  除非遭遇洪水灾害,水稻绝收,村民们为了活命,会种植冬小麦。

  不过洪林村已经十多年没有遭遇洪灾了,主食一直是稻米。

  倒是台山后面,有个小平原,足有几千亩地。

  那就是洪林村副食小麦的来源。

  只是,那片地属于青枫镇上某位大人物。

  去年林易家里忙了一个多月,其实就是在做雇农,帮别人种田。

  小麦秋种,也是夏收,不过是初夏,水稻则是盛夏,正好错开时间。

  水稻只能种一季,无法养活全家。

  洪林村很多村民都会在洪溪枯水季去做雇农。

  小麦的主要生长季节是冬季跟春季,冬季严寒,外出不便,春季要自己种水稻。因此,小麦种下之后,村民也没时间去打理,雇主自会叫人看守防盗,等到小麦成熟,村民们才会去收割,根据收成,领取一定数量的小麦。

  洪林村种水稻,第一步也是放水入田,使土壤软化,但只有洪溪边上的田,才能享受放水入田的待遇。洪林村地处山坡上,都是梯田,后面的田地高过洪溪水平面,无法引水,只能挑水。

  林易家二十亩地,离洪溪不近不远,也需要挑水灌溉。

  村民们在田地中间挖了个池塘,把洪溪水引入池塘,只需要去池塘挑水。

  此时村民们挑水的目的,就是为了化土为泥,以便于耕田。

  “这究竟是个什么世界啊,农业技术比中国古代隋唐时期还要落后。”

  “要是有个水车,起码省力十倍不止。”

  看着眼前人来人往的村民,林易不由在心里吐槽。

  十多天后,田里终于灌满了水。

  下一步就是耕田。

  就在田里灌满水前一天,林妈病倒了。

  生育很伤元气。生下林易之后,林妈只休息了七天,就跟着去挑水灌田,劳累了十多天。昨天挑水出了一身汗,又突然下了一场雨,淋了点雨,顿时风寒入体,当时差点倒在田里。

  回去喝了一碗姜汤,还在脖子上刮了十几道柱子,当天休息了一夜。

  第二天不但没见好转,反而发起了高烧,还咳嗽起来。

  林易根据自己微薄的医学知识推断,这是病毒在入侵呼吸道,代表风寒在加重。

  林爸请来村里的赤脚医生,给开了几副草药。

  吃了第一副草药后,当时有所好转。

  林易深夜醒来,发现老妈冷得浑身哆嗦,摸了摸额头,一片滚烫,估计得有将近四十度。在古代风寒三天还没好,发烧还越来越严重,说明治好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林易心急如焚,在没有中成药和西药的情况下,他的医疗知识,还比不上洪林村的赤脚医生,对这种情况根本毫无办法。

  “难道我要幼年丧母?”林易哀叹。

  对这个家,他其实挺有好感。母亲勤劳贤淑;父亲踏实肯干,有责任担当……

  对了,我没有办法,不代表老爸没办法。

  林易连忙爬到林大山身旁,用尽手段将熟睡的林大山叫了起来。

  见老爸醒来,林易也顾不得暴露,爬到老妈身旁,指了指老妈的额头。林大山惊奇的看了眼林易,顾不得深究,摸了摸陈秀莲的额头,面色顿时凝重起来。

  林大山二话不说,起床出门。

  片刻之后,一个留着山羊胡子的老头,被林大山半拉半拽的拖了进来。

  这是昨天开药的赤脚医生,杨平。

  很明显他并不愿意过来。

  把人治死,这种事对医生的声誉影响太大,他不愿意承担。

  可架不住林大山的生拉硬拽加威胁,只能过来。

  看到林妈的第一眼,杨平就直言:“我对秀莲的情况也无能为力。”

  林易心里顿时咯噔一声。

  林大山面色沉凝,闻言也不勉强,放杨平离开。

  “老爸都放弃了,难道真的没救了?”

  想到这个怀了自己十个月的女人就要离世,林易心如刀绞,眼泪顿时流了出来。

  不知什么时候,林冬木也来到了房间,应该是被刚才的动静吵醒了过来。

  等杨平走后,林大山对林冬木道郑重:“爹,我要去镇上。”

  林冬木略微犹豫,道:“要不等天亮再去?”

  洪林村去青枫镇有十多里路,需要经过一段旷野,夜晚的野外有野兽出没,太过危险。万一儿子出了意外,到时候不但儿媳没了,儿子也送命,他这个半截身子入土的老头,怎么照顾孙儿长大成人。

  林大山摇了摇头,“我怕秀莲等不了那么久。”

  林冬木看了看坐在床上留着泪的林易,又看了看面色苍白的儿媳,道:“还是我去吧。”

  “我去!”林大山道。

  见林大山语气坚决,林冬木不知想到了什么,点头道:“早去早回,注意安全。”

  林大山换好衣服,背上弓箭,腰间插着不知名兽骨做的匕首,带上家里所有的钱财,临走前摸了摸林易的头,轻声道:“放心,爹一定治好你娘!”

  说完,转身向门外走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