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陈天阳苏沐雨 第1742章 直接参与决赛

《陈天阳苏沐雨》第1742章 直接参与决赛

作者:执笔问长生 字数:1096 书籍:陈天阳苏沐雨

  三人在路上互通了姓名,黑衣士子名孟龙潭,白衣士子名叫朱耷。二人家中都是地主老财,乃是从小的玩伴。两人一起进学,又都十分争气,今年一起考过了县试,得到了秀才的功名。

  许多人觉得区区秀才,不过是穷酸落魄一样有什么价值?其实这是因为大家提起秀才,脑中就浮想起范进、孔乙己这样的形象,最高端也就想象出一个武林外传的吕秀才。

  可是在古代秀才作为最基础的功名,那可是含金量很高的。普通人见了要恭恭敬敬的称一声秀才老爷,某些朝代还具有一定的免税特权,成为秀才就会有很多人把田产投向门下。

  不过中华泱泱五千年,谈论什么,都不是一句“古代怎么样”就能概括了的,具体有多大的特权也要分朝代和时代。就好比同样是大学生,20年前的大学生和现在的大学生不可同日而语,清北的大学生和普通的大学生含金量也不同。

  所以聊斋世界的秀才有多少经济特权,不太好说。不过成为秀才,最实用的特权并不是经济特权,而是成为了一个真正有身份有地位,进入士人圈子,摆脱了平民身份的特权。

  秀才可以见官不拜,拱手行礼即可。刑罚不加于身,除非证据确凿,不然不可以用刑关押。若是有隐情冤情,自然有同窗同年等好友为你张目。

  这时候可能会有人跳出来杠了,什么三个特权,看起来也平平无奇。那是因为你以自己的角度出发,感觉这是每个现代公民应当享有的权利。而这种现代人看起来普通的权利,在古代就是实打实的特权。

  第一条,见官不拜,可没有字面上那么简单。它可不只是见了县令少磕一个头这么简单,背后的深层意思是,你有权利直接请求拜见一县最高长官!

  老话说的好,阎王好见小鬼难缠。普通老百姓最怕的不是大官,而是掌有基层权力的乡老、吏员、税丁等人。因为当官的一般来讲还要面子,讲操守,更不会刻意为难一个升斗小民。而这些小丁小吏,若是有贪婪之人,那真是不择手段。

  想必看过《水浒传》的人都了解,那些管营、差拨、节级都是何等的贪赃枉法。宋江一个区区小吏,竟然能博得“及时雨”这么大的名头,让五湖四海的好汉宣传他的名声,可见撒币不在少数。那他的手中又积攒了多少财产,可想而知。

  而你若是秀才,保管这些对人民群众凶神恶煞的人,见了你是毕恭毕敬。因为你只需要去县官面前告上一状,他们就吃不了兜着走。你要是认真告一状,说不定就扒了他的皮,让他失去了作威作福的本钱。

  所以在小城里,秀才要里子有里子,要面子有面子,小日子一定是很滋润的。那要是家里还有钱的秀才,更是爽的飞起,呶,旁边这两位就是很好的例子。

  第二条,刑罚不加于身。这才是最核心的特权,也是和平年代最大的人生保障。

  大家应该都被门夹过手指,疼不疼心里有数。而你若在古代是个普通小老百姓,一不小心又沾上了案子,直接上来夹手指,打板子,打的你血肉模糊之后来一句:“招不招?”此时必然能够深深的体会到秀才这一特权的重要性。

  你以为这些你以为这些特权如此简单,那就又错了。它最大的作用不是免受皮肉之苦,而是一种威慑。

  人生在世难免有纠纷和争斗,若是小老百姓或普通商人,被别有用心的小人诬告一番,即使最后查无实据释放,这期间也难免不受皮肉之苦和牢狱之灾,而且上下打点使得你的财产铁定大大缩水,真是肉疼又心疼。

  而若你是秀才,对方明知诬告你,你既不用牢狱之苦,也不会有刑罚加身,你只需要出庭陈述事实,县令也多半会采信你的说法。万一证实是诬告,还会被反坐,自然没有脑残的人用这招对付你。

  所以若是从小都能秀才,自然会觉得周围一团和气,天下一片太平。旁边这两位就是很好的例子。

  第三条,同年帮衬。这个看起来没用,好像就是拉关系喝花酒。它真的不一定有用,但是它代表一种可能,一种十分重要的可能。

  如果你想在小城里衣食无忧,而一辈子又没有碰到什么大风大浪,自然前两条就可以。但是命运谁说得准呢?

  往小了说,万一碰到薛潘这样的二世祖,他蛮横不讲理,要占你大屋,夺你田,还有漂亮的小妾。你若不允,他就指使豪奴把你当场打死,你就是那个可怜的冯渊了。

  而如果你是秀才,他多半还会打你,抢你小妾,因为区区一个秀才,他真看不上。但是顶多打你个轻伤。为什么?因为薛大傻子不用不是真傻,只是憨而已,打死一个平民,他可以躲一躲,打死一个秀才,那躲到哪儿去也没有用。

  因为你的这些同年就算与你交情一般,误伤其累,为了自己日后的安全,也必须替你讨回公道。众多读书人一起请愿,就是知府大人也不敢不见。

  当然这是后话,真的被打死了,平反也没有用,但是起码可以获得高额的赔偿,让你的家里富裕无忧。

  重要的还是之前说的一点,知道有这样的结果,他不敢。更重要的是,他手下的豪奴不敢。豪奴都是人精,谁能动谁不能动比这公子哥儿还要门儿清,毕竟事发了之后,往往就是替罪羊。

  上面说的是保身,若是说到上进,就撇不开这些同年好友的扶持。毕竟说不准你现在身边的哪个同窗,日后就是天官、首辅。

  最好的例子,明朝有一个著名御史赵锦。作为王阳明最小的弟子,赵锦一身正气,在严嵩权势滔天之际上书弹劾,不出意料地被发配了十四年。十四年后严嵩倒台,赵锦不仅官复原职,还一年内连升八级,除了他素有名声之外,主要还是吏部的同年好友大力扶持。

  综上所述,秀才虽然不是什么显贵,但是已经踏上了显贵的路子,起码摆脱了古代任人拿捏的平民阶层。

  那可能又有人要问了,为什么范进也是秀才,为什么混得这么惨呢?感觉周围的人都看不上他啊?别问,问就是我鞑清自有国情在此。再说了,人家起码有媳妇儿,还有隔三差五来送肉吃的屠户老丈人,在座的各位请照照镜子。

  这两位不过二十来岁的年纪就考中了秀才,看举止有礼有节,言语中颇以读书人自豪,应该是真才实学考上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两人有点飞扬跳脱,远远的就喊自己留步,因为他们就像刚考上大学的高中生一样,正处在一生里最踌躇满志的阶段。

  也正是因为君子可以欺之以方,贺礼才可能用一番大道理忽悠住二位小弟。

  至于为什么二人非要喊住自己结交一番,就是节杖的功劳了。

  进入聊斋世界,节杖就发生了一些变化,节杖的顶端缀有一节牦牛尾,贺礼知道,节杖可以称为节旄了,代表着和平之意。

  节旄配备有两项光环,一是“完美融合”,可以让使者完美融入此方世界,不会招致任何怀疑。二是“亲和有度”,增加使者的亲和力。

  看旁边这两位热情洋溢的小伙子,节杖的功效可称得上是立竿见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