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影视之最强穿二代 第379章暗黑铁血

《影视之最强穿二代》第379章暗黑铁血

作者:画画大匠人 字数:1816 书籍:影视之最强穿二代

  国子监祭酒崔光的府上,在后宅小院中,一席宽松儒衫的崔光坐在席上,坐在他对面的郦道元一身红色官袍,正襟危坐地捧着茶碗一口一口的啜茶。

  崔光的坐姿就没那么严肃了,他盘腿坐着,一只手拿着竹片,一只手拿着笔刀,正在竹片上刻画着。

  洋洋洒洒的雕刻完毕,郦道元接过了崔光手里的竹片,看着上面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虫书,忍不住赞叹道:

  “崔公的虫书是越发的精妙了,就是常公的虫书和您相比也稍逊一筹。”

  常公,就是北魏文坛宗师常景,孝文帝改革的时候曾任门下录事、律学博士,协助孝文帝起草北魏律法,洛阳的宫殿名称,里坊的名称,已经洛阳城门的名字,都是常景引经据典命名的。

  常景还擅长诗歌,又擅长做骈文,其文风古朴,和华丽的南朝骈文不同,在北地也极为流行。

  崔光放下手里的刀笔说道:“这不过是雕虫小技罢了,善长所注的《水经注》,必能流传千古,比我这虫书强多了。”

  崔光这才拿起茶碗,啜茶后问道:

  “善长不在河南府内处理公务,来这探望我这个病夫?”

  自从上次崔光奉命调查了永宁寺案件之后,他就告病在家,所以今天明明是工作日,但是他一身便服在家中雕刻虫书为乐。

  郦道元看着竹片上活泼生动的虫书,虫书作为秦汉读书人习练写字的基础课程,雕虫一直都是洛阳流行的雅事。

  只不过崔光这个朝廷重臣不去国子监上班,躲在家里雕虫,实在让郦道元有些看不惯。

  郦道元放下竹片,他对着崔光正座说道:

  “崔公,河南府内的公务我已经处理完毕了,案子我也已经派人在查了。”

  “今日来崔公府上,是准备向崔公推荐两个人才。”

  崔光端着茶碗说道:“推荐人才?荐才去吏部找尚书崔亮啊,善长可是来错了地方了?”

  郦道元正色说道:“崔尚书公务繁忙,再说了崔亮和崔公同出自清河崔氏,我找崔公荐才,不就等于向崔尚书荐才了吗?”

  崔光却笑着说道:“崔亮出自我清河崔氏的青州房,和老夫不是一房。朝堂公务又何言家事?”

  郦道元再次暗骂,也难怪世人都说崔公人老成龟,当真是滑不溜手。

  郦道元继续说道:“崔公,我举荐的这两个人才,都是朝堂目前需要的干才。”

  接着郦道元也不管崔光听不听,直接将苏泽和苏绰的事情讲了一遍。

  崔光听完了之后,脸色终于有了一些变化,他叹息道:“我当真是老了,国有储才,是大魏之幸啊。”

  郦道元听到崔光称赞二人,连忙说到:“崔公愿意向朝堂推荐这两位干才了?”

  崔光却说道:“不行。”

  “为什么不行?”就算是郦道元的涵养气度,也被崔光的断然拒绝给弄懵了,他直接追问道。

  崔光说道:“这武功苏绰还未加冠吧?二十一加冠是老夫上书朝堂的政策,又岂能出尔反尔。”

  “那苏泽呢?”

  “那就更不行了,孝文皇帝亲自阅订门阀,定下甲乙丙丁四等,以门第高低给及冠的门阀子弟授官,如今苏泽非四等之一,又要如何授官?”

  郦道元追问道:“当年孝文皇帝在位的时候,也有寒门简拔于草芥,苏泽的父亲就是位列羽林郎,为何苏泽不能授官?”

  崔光说道:“善长你也说了,那是皇帝亲自简拔,这苏泽若是能得到太后或者陛下亲自简拔,那也可以绕过这门阀之锢。”

  郦道元说道:“难道我大魏就没有人才用武之地?”

  崔光说道:“苏泽既为羽林,那也可先任羽林武官,然后等待铨选成为朝堂官员。”

  郦道元冷哼说道:“自新帝登基以来,羽林虎贲再无一人由武官转任大臣,禁军之中已经物议纷纷,崔公难道不知道吗?”

  崔光淡淡的说道:“老夫又不掌吏部曹,又如何而之。”

  郦道元知道崔光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崔光曾经做过尚书令,在尚书机关中人脉深厚,吏部曹是尚书下的三十六功曹之首,崔光在其中旧部众多。

  崔光又看向郦道元说道:“还有一法。”

  “请崔公示下。”

  “善长早日开府,就可以征辟苏泽为官了。”

  郦道元直接从席上站起来,甩袖子说道:“崔公何必戏耍我?”

  崔光叹息一声说道:“我不是戏耍善长,这朝廷用才乃是一等一的大事,牵一发而动全身,又怎么可以轻易改动呢?在吏部等待铨选的甲姓高门子弟都还没授官,又如何给这二人授官?”

  郦道元沉默了。

  他继续说道:“那这件事不行,还有一事可行吗?”

  崔光没有说话,郦道元继续说道:

  “高阳太守贾思勰,曾向我推荐我造纸法,当年西晋的时候朝堂公文已经多用纸,甚至民间也开始用纸来抄写文章,早有左思洛阳纸贵的典故。”

  “只可惜晋末动乱,洛阳造纸坊尽数焚毁,贾思勰搜集工匠,复原出造纸术,我也亲眼见过,他所造的桑麻纸轻便容易携带,用墨汁书写也不容易晕染开,可否在洛阳重新设立造纸坊,重新用纸来流转文书?”

  “崔公执掌国子监,也可以用纸书来誊抄文章,比现在竹简藏书要方便的多吧?”

  “听说如今南朝已经有官办造纸坊来誊抄佛经了,我们大魏难道还要继续用竹简吗?”

  崔光却还是沉默不答。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郦道元这下子是忍不住了,他说道:

  “崔公!您到底在顾虑什么?当年和王辅国争相献策推动变法的崔公何在?”

  王辅国就是辅国将军王肃,当年和崔光一同协助孝文帝变法的重臣。

  距离孝文帝驾崩仅仅二十年,王肃暴毙,崔光隐于朝堂,郦道元忍不住发问:

  “崔公,苏泽所说的六镇之事,您清楚不清楚?李卧虎都能看清的事情,以您的智慧难道看不清吗?”

  崔光还是继续沉默着,郦道元最后长长的叹息一声,对着崔光行礼,准备从他宅中离开。

  崔光突然开口说道:

  “王辅国的身世,善长清楚吧?”

  郦道元点头说到:“王辅国乃是牛晋名相王导之后,家门煊赫,在牛晋时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

  “传至王辅国的父祖,依然是南朝高门,但是王家卷入了梁代齐的动乱,父兄被杀才北投我大魏。”

  崔光说道:“王辅国之才,远在我之上,若是陛下的福寿能再久一点,王辅国能多辅佐陛下几年,那朝堂就好了。”

  郦道元知道,崔光口中的陛下并不是太极殿中那个傀儡一样的少年天子,也不是几年前驾崩的宣武帝,而是二十年前就已经故去的孝文皇帝。

  崔光收起情绪说到:“善长,等你就任河南尹,帮我找一册书吧。”

  “寻书?”

  崔光郑重的说道:“当日王辅国北奔,曾言南朝有一至交好友范缜受他牵连,被南梁朝堂贬谪,范缜写有一册书,名曰《神灭论》。”

  “南梁萧贼曾经召集高僧大德,士人公卿,与范缜辩论一日一夜,都没能驳倒他,只能下令禁毁《神灭论》。”

  郦道元正色问道:“崔公,崔公想要上书灭佛?”

  崔光再次不言,郦道元这次恭恭敬敬的长揖到底,发自内心的敬佩说道:

  “我定帮崔公寻得此书。”

  与此同时,苏泽和苏绰二人,都站在永康桥上,看着桥下翻滚的洛水。

  永康桥是水上浮桥,在牛皮筏子上又有巧匠,利用十八座半圆的斗拱将桥体支撑起来,然后在上方铺设木板而成。

  因为这种结构,桥身下方有一座座桥拱间隙,苏绰正在指挥士兵利用吊绳,进入这些桥拱间隙寻找线索。

  苏泽对着身边的苏林问道:

  “从这里能射到四夷馆内吗?”

  苏林目测距离,又感受永康桥的晃动频率说道:

  “属下不行。”

  站在永康桥上,苏泽才明白从这里射中四夷馆内目标的难度。

  桥拱间隙确实可以藏人,但是这里距离四夷馆足足有两百步,而且不仅仅距离是问题,永康桥是一座浮桥,桥身一直在微弱的晃动,而这种晃动在桥拱间隙就更加的剧烈。

  在这里射箭的难度,和骑在马上射中二百米外目标的难度差不多。

  苏泽继续问道:“你做不到,有人能做到吗?”

  苏林想了想说道:“如果说能做到,那只有乞活军的弓手能做到了。”

  “乞活军?乞活军还存在吗?”

  苏泽有些不可思议,苏林所说的乞活军,是二百年前五胡乱华时期的一支军队,其首领也是大大有名,他建立的国家也叫做“魏”,就是发布《杀胡令》的悼武天王冉闵。

  而冉闵征战四方的军队,就是名为“乞活”的军队。

  顾名思义,这也是一支流民军,不过和其他流民军不同,在五胡乱华背景下,乞活军中不仅仅是活不下去的流民,也有大量汉人武将士人加入其中。

  苏林点头说道:“乞活军的兵书世代家传,冉魏灭亡之后不少乞活军户四散天下,乞活军尤其以神射手闻名天下,当年苻坚麾下就有一支乞活射手,而当年东晋收拢流民建立北府军,其中也有一支完全由乞活射手组成的军队,双方说不定还在淝水之战中交手过。”

  苏泽没想到还有这段历史,他看向苏林更欣赏了,系统召唤的随从果然除了能力之外,也拥有和身份相符的知识和见闻。

  就像苏盗知道北邙山鬼市的潜规则一样,苏林对于弓射的事情也非常的了解。

  “洛阳有乞活军后人吗?”

  苏林摇头说道:“时至今日,乞活军后人也不会再以乞活为旗号生存了,说不定他们就在洛阳的羽林虎贲中传承着。”

  “那乞活军有什么特征?”

  苏林说道:“除了善射之外,乞活军后人会传承家传兵书,还有,”

  “还有什么?”

  “《杀胡令》。”

  苏泽有些头疼,难道让自己对郦道元回复,请求在羽林虎贲军中搜查《杀胡令》?挖出一个乞活军后人?

  “苏兄。”

  苏绰等到探查桥拱连接处的士兵上来汇报完毕,向苏泽说到:

  “据士兵汇报,最大的桥拱可以站立射箭,士兵试图瞄准了一下,但是浮桥太过于晃动,没办法瞄准。”

  这个结果和苏林的结论差不多,在这个距离,站在晃动浮桥上想要命中,普通的弓箭手都是不行的,必须是擅长远射的神射手才行。

  桥拱中估计也没什么线索,苏绰看向远处的四夷馆说道:

  “苏兄,看来我们要去四夷馆看看了。”

  苏泽看看太阳的方位,却摇头说到:“不去。”

  “为什么不去?苏兄难道不好奇吗?”

  “令尹许诺我可以用河南府的射圃,我要去练习射箭了。”

  苏绰立刻说道:“习射什么时候都可以,苏兄不觉得这个案子更有意思吗?苏兄不想要验证自己的猜测吗?”

  相处了这么短的时间,苏泽就发现了这位未来的西魏重臣的一个特点——

  话痨。

  从开始查案子开始,苏绰就开始喋喋不休的说个不停,事事都要征询苏泽的看法。

  除此之外他还有旺盛的好奇心,凡事都要刨根问底。

  从“苏队正您怎么看?”到“苏兄你怎么看?”

  苏绰和苏泽的关系越来越亲近,话也越来越多。

  苏泽不由的怀疑,历史上宇文泰对于苏绰的谏言都是从善如流,难不成就是因为他太唠叨,不听他的谏言就会说个没完?

  苏泽的本意就是扰乱调查方向,让郦道元不要沿着龙华寺的案子追查,本就对调查案子没太大的兴趣。

  能带薪摸鱼练箭,苏泽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转身就要离开。

  苏绰看到苏泽要走,想了一下也快步跟上来。

  “令绰不是要去四夷馆调查吗?”

  “苏兄说的没错,今日已经晚了,去了反而打草惊蛇,明日上午再去吧。好久没摸弓了,我想要陪苏兄习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