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明末朱重八 九五、我们都敢

《明末朱重八》九五、我们都敢

作者:三十二变 字数:2997 书籍:明末朱重八

  “半松先生?温半松,温伯明!原来是他啊!快请,快请,快快有请!”萧文秀一边说,还一边夸奖萧文明,“弟弟好大的面子啊,就连半松先生温伯明都替你说话,今天还上门来结交,真是给我们临海屯脸上贴金啊!”

  好家伙!

  原来昨天晚上那个温伯明,竟然是临海县一带的大名士,年纪轻轻的就已然是名动遐迩,偶尔狂妄之时,还会自称是“江左第一才子”!

  且不论他到底有多少真才实学,但昨天晚上他却是真真切切地高光了一回,一眼就看破了造假的欠条,一眼就洞穿了汤光耀的奸计——这样的才能,也可堪称卓越了。

  既然是这样的人物前来拜访自己,那萧文明自然是要接待的,便赶紧叫老夏将温伯明引入正常。

  倒是萧文秀因是个寡妇,不便见外客,便退了下去。

  萧文明对于这种无聊的繁文礼节颇为不屑,不过既然姐姐不愿意出来见客,那萧文明也没什么好强求的,只得独自一人接待这位温半松先生。

  温伯明依旧是昨天那副潇洒倜傥的样子,身上穿着衣服虽然不贵也不新,却被浆洗得一尘不染,打扮也是一丝不苟,进来就见了个礼:“在下临海温伯明,萧大人有礼了。”

  萧文明也赶紧回了个礼,请温伯明坐了下来,一边亲自为他沏茶倒水,一边问道:“温先生是临海这里的大名士,怎么有空到我这军屯所里来?不怕引起其他读书人的非议吗?”

  “哈哈哈!”温伯明爽朗地笑了几声,形容神态要比昨天在鼎香楼里更加潇洒放荡了几分,“那都是些迂腐的蠢材!当兵的军户怎了?一样是为国效命!那些所谓的读书人又为江山社稷、为黎民百姓做了什么实事了吗?不就是读了几本破书吗?而且就算是读书作文,那也远不如萧大人。萧大人昨夜一首诗,学生脑海之中依旧是余音绕梁,竟是一夜未睡,所以今天才冒昧前来拜访,想要再向萧大人讨教讨教呢!”

  说什么讨教……

  萧文明肚子里就这么点墨水,自己还不清楚?

  于是他便赶紧把话题扯了开去:“温先生一夜未睡,我也是一夜未睡啊!”

  “噢?这是为何?”

  萧文明叹了口气:“唉!有道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我萧文明可称不上什么英雄好汉,缺的又远远超过一分钱……看来我不但是要被压垮了,恐怕还要被压成肉饼了!”

  于是,萧文明便将临海屯里困境,选着能说的,同温伯明介绍了一番。

  听了萧文明的介绍,温伯明也是眉头紧皱,叹息道:“这话怎么说呢……要不是朝廷里蛀虫太多,要不是汤县令有意偏袒,要不是徐世约手段下作。那否则给阵亡将士抚恤的银子早就到了萧大人的手里,何必再为这一千两银子发愁呢?”

  萧文明摆摆手:“这些钱就是发到我手里,我也不能随意支用啊!温先生,这些钱,都是阵亡家属的抚恤金,一定要足额发给他们。就算我黑了心从中克扣好了,可这些钱那也是卖命换来的钱,花了也就花了;命只有一条,死了也就死了。也不是长久之计啊!”

  温伯明听了这话,顿时眼前一亮,问道:“听萧大人的意思,是要替临海屯寻一条长久之计吗?”

  “可不是嘛!‘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现在可好,那是远虑近忧全都齐活了。可也不能只看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啊!也得想着今后如何过活吧?”

  “好!”温伯明忽然拍案而起,“如今官场上尽是些鼠目寸光之辈,有像萧大人这样眼界的人不多了!”

  说罢,温伯明平复了一下激动的情绪,方又坐了下来:“在下虽然不耻于那些身无长物的腐儒,但也多少染上了一些迂腐气质,平素都是耻言黄白之物。因此学生倒有个致富的法子,说出来,是否合适,还望萧大人斟酌。”

  萧文明早就瞧出来了,温伯明是个有气节、有才华的,他既然肯开口替自己出主意,那必然是个不错的好办法,便赶忙问道:“是什么法子,半松先生快说啊!”

  “才华。用萧大人的才华赚钱。此可谓长久之计,并且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钱来得光明正大!”

  “温先生说笑了,我哪有什么才华?更换不来什么钱啊!”

  不料温伯明说道:“萧大人就不要妄自菲薄了。学生不过是薄有微才而已,便能靠写字、卖画养活自己。萧大人昨夜那首诗,可谓是技惊四座,想必还会别有好诗。只要把这些诗刊印成册、公开发行,必然是能够赚一笔钱的!”

  这倒是个好主意,然而问题又来了:“可是……可是我也就这么一首诗啊,能换多少两银子?”

  “不会吧?昨夜那首诗用笔老道,可不像是偶尔所得啊!萧大人之前必然是有好诗留存,即便不如昨夜那首一般鹤立鸡群,至少也能选他个三五十首佳作刊印成册,也就可以了。”

  三五十首?

  这话又给萧文明提了个醒。

  虽然说萧文明在穿越之前并没有留心背诵古诗,但脑子里的好诗没有个五十首,三十首还是有的。只要把这些诗全都默写出来,多了不说,至少也是一本小学生必读诗选!

  不过大概也就是给小学生读读罢了,初中生说不定都学会了呢!

  但同时,这些好诗那可都是些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好诗,无论是在哪个时代,都是旷古绝今的名作!

  更何况还集结成了一册诗集!

  然而萧文明还有些自知之明的,心想:要是一下子把这么多古诗,全都记在自己的名下,那自己可就是毫无疑问的古今第一大才子了,非得引起轰动不可……

  可是大齐朝的水太深了,自己恐怕还把握不住,还不是出名的时候。

  因此萧文明斟酌着说道:“不瞒温先生说,我是出了名的傻瓜,活了这么大,也就攒了这么一首好诗而已。不过我祖父辈倒是写了几首诗,也不知道好不好。我这就去给先生抄一份出来,请先生看看。”

  于是,他便安排温伯明在正堂饮茶,自己则一转身回了后堂,亲自磨墨,开始默写起自己脑海中记忆的那些古诗来了。

  中国的诗歌讲究立意深远、言简意赅,三言两语之间便有极其深刻的含义,因此篇幅都不甚长。

  只是萧文明实在是用不惯古代的毛笔,费了好大的劲,背后冒出的海湿了干、干了湿,折腾了有大半个时辰,这才捏着一叠墨迹淋漓的纸,回到了正堂递给了温伯明。

  温伯明兴致勃勃地接过这叠纸,光看了一眼,心就凉了半截,禁不住摇起了头。

  原来且不论萧文明给他的这些诗的水平怎样,光这一笔字那就叫一个不堪入目——大概让一只螃蟹腿上夹上一支笔,划拉出来的字,都得比萧文明好得多。

  就这笔字,放在平时,温伯明拿来擦屁股都嫌脏。

  然而今天他是主动前来拜访的,可不能不给主人面子,只好耐着性子读下去。

  可看了这些诗的内容,却让温伯明顿时哑口无言。

  只见开篇就是一首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区区二十八个字,却是写得潇洒倜傥、汪洋恣肆,正合着温伯明的本性。但他即便是善于诗词,却又哪有诗仙李白的才华,同样的题目,他是绝不可能写出这样一首好诗的。

  正在感慨之际,温伯明又翻到了下一页,是一首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虽是一首情诗,却是立意隽永、用情真挚,不知触动了温伯明哪一出的心弦,看得他抽泣不已,暗暗用袖子抹泪了!

  《无题》之后又是李商隐的一首《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读到这一首时,温伯明已然是泪流满面,从袖中取出帕子,一个劲地擦拭。

  那位潇洒倜傥的名士,已然失态到了这般地步!

  就这样,萧文明只花了大半个时辰便默写好了的诗,温伯明前前后后居然读了有两个时辰之久。

  读完之后,他依旧是意犹未尽:“萧大人,不知贵先祖还留下什么好诗没有?快点拿出来,让学生一饱眼福啊!”

  萧文明摇摇头:“没有了。”光默写这些诗,已然把他肚子里的存货全都挤干净了,“难道这些诗还不够吗?”

  “足矣!足矣!”温伯明用帕子擦干了脸上的泪水和汗水,自嘲地一笑道,“学生狂妄自称是‘江左第一才子’,可穷极一生,怕是都难以做出这些诗中的一词半句……可惜啊,可惜!”

  眼看温伯明感慨个没完,萧文明赶忙打断了他的话:“那温先生,这些诗是能卖钱的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