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明末朱重八 一九七、王二的婚礼

《明末朱重八》一九七、王二的婚礼

作者:三十二变 字数:2690 书籍:明末朱重八

  “昭烈帝刘备?"三国以前的人惊讶地念出这个陌生的名号,心中好奇不已,“又是一个如光武帝刘秀一般的人物吗?"

  "不,应该说,和宋武帝刘裕差不多?”有人立刻反驳,还有理有据地掰起了手指头,"这季汉明显没能一统天下,南朝宋也未能完成一统,刘裕57岁才当上皇帝,这刘备登基的年岁看上去也差不多

  ——水镜之中那道祭告天地的人影,并没有光武帝刘秀三十登基的英姿勃发,看上去至少年过花甲,仿佛饱经战火的洗礼与岁月的蹉跎,威严中透出淡淡的沧桑。

  这么一说,众人回忆起盘点过的宋武帝刘裕,与镜中这位昭烈帝稍稍对比……都是刘家的血脉,都是割据一方未能一统,都是年迈登基,仔细一想还真有些相似呢。

  当然了,按照二者所处的时间点来看,也该说是后辈刘裕的境遇与刘备相似才对。

  尽管三国之前的人目前对刘备此人不算了解,只是凭借零星的线索做出推断而已。

  议论之中,登基大典的画面缓缓消散。镜中的时空由彩色变为灰白,仿佛时光不断向前倒流,黑白灰的中原大地在倒流的时间中不断变化,直到一切色彩重新恢复。

  从天空俯瞰,东汉十三州历历在目。镜头不断向下,于是地图也放大,放大,再放大,最终局部地图定格在大汉北部的幽州,涿郡,一个名为"涿县"的小地方——

  【元鼎五年,汉武帝在宗庙中会见诸侯,以诸侯所献用于助祭的黄金成色不足、缺斤少两为借口,夺去106位列侯之爵。】

  【这其中,有一个名叫刘贞的倒霉鬼,他本是汉景帝之孙,中山靖王刘胜之子,被封为陆城县侯,却惨遭夺爵沦为庶人,从此子孙后代世世代代在涿县安家定居。】

  【作为106位列侯中的小透明,平平无奇的刘贞本该被彻底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中,直到273年后,一个人的诞生改变了他默默无闻的命运,让他得以名传千百年。】

  【——这个人就是汉昭烈帝刘备。】

  “嗯?”汉景帝刘启以及他那远在封地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都第一时间敏锐地竖起了耳朵,"……这是朕/寡人的子孙?"

  汉高祖刘邦和汉文帝刘恒也很意外,但他们的辈分本就靠前,后世刘备是他们的

  子孙也不算太意

  外。因此,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我儿子/我孙子好像有点东西啊!

  ——没记错的话,汉光武帝刘秀的祖辈长沙定王刘发也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

  好家伙,刘启属实厉害。不光生出了汉武帝刘彻这么个有出息的儿子,就算是没出息的儿子,后代里也出了了不得的人物!

  众多平行时空的帝王都不由眼热起来。尤其是后代不争气的秦始皇嬴政和隋文帝杨坚,那叫一个羡慕,恨不得当场发帖:#求救,怎么才能生出刘启这样“厉害”的儿子?要求不高,后代能再造乾坤就行。#

  而汉文帝刘恒更是直接拎起了当事人——如今还是少年的刘启,双眼直冒精光。

  ……决定了,为了大汉江山,要好好给儿子养身,争取以后多生一堆皇子皇孙!

  突然背上沉重使命的刘启(惊恐摆手):……我还是个孩子啊!!!

  与此同时,水镜中传出阵阵婴儿啼哭声。

  【汉桓帝延熹四年(公元161),一个婴儿降临人世,他出生时平平无奇,除了耳朵比较大,并没有什么令人惊奇的异象,最多不过有一丝微薄的皇室血脉而已。】

  【然而刘氏大姓,谁还没点皇室血脉呢?祖父最高官至县令,父亲早逝,只剩孤儿寡母的刘备在汉室宗亲中可谓完全不入流。】

  【年幼的刘备只能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生,长到十五岁,他才终于有机会外出求学,并有幸拜入当世大儒卢植门下。】

  【不过年少的刘备对读书不感兴趣,更爱骑马狩猎,华服美乐,结交英豪,行侠仗义。回到家乡后,他依旧不改任侠之风。】

  【于是,豪爽仗义的刘备声名鹊起,许多年轻人争先恐后追随——对他忠心耿耿、一生不离不弃的关羽、张飞两员大将便是从这时起跟随在他身边的。】

  【自中山国来到涿郡贩马的大富商张世平、苏双也很是看重刘备,毫不犹豫资助了他第一桶金。】

  看着水镜之中呼朋唤友的“街溜子”刘备,平行时空的汉高祖刘邦乐得合不拢嘴,口中连连直呼:"此子类我,此子类我!"

  之前那个南阳种地老实人、昆阳一战惊天下的光武帝刘秀,还有宛如西楚霸王再生的宋武帝刘裕,简直仿佛是基因变异。

  …

  …这个昭烈帝刘备就不一样了,游手好闲,爱结交五湖四海的朋友,而且看起来也不算太能打,一看就是咱老刘家的种!

  旁听的吕雉绷不住了:“但凡是个出息的都是老刘家的种,这话你说几遍了?”

  ——要她说,老刘家的种,个顶个都比这老货强,至少不曾危难关头抛妻弃子呢。

  即便过去多年,她心底深处仍不能释怀。无论刘邦在天下百姓心中是否贤君明主,立下怎样的盖世功业,在吕雉心中,他永远都是喜新厌旧、背弃糟糠之妻的混蛋!

  刘邦对妻子难免有几分心虚愧疚,更何况得知死后之事,以及未来吕后神主位被移之事,他就更心虚了,顿时讪讪一笑。

  ——再次谴责害他背锅的刘秀一百遍!

  而镜中已经迅速播放完刘备的少年时代。

  【长到二十三、四岁,黄巾起义,天下大乱,各个州郡都在组织义军镇压黄巾。不甘心碌碌无为

  的刘备便用自己的第一桶金在涿郡招兵买马,准备投身义军。】

  【带着关羽,张飞两名小伙伴,以及招募到的人马,刘备斗志昂扬地出发了!】

  芜湖,终于要起飞了吗?

  汉光武帝刘秀期待满满地注视着刘备踏上讨伐黄巾的道路,心中忍不住猜测:这一去,说不定就是战功赫赫,名扬天下?

  这一刻,浮现在刘秀心中的是,昔日与兄长一起起义、骑牛上阵的过往,淡淡的温馨、感伤与怀念,还有说不出的自豪充盈于心间,让他的嘴角情不自禁上扬。

  乱世之中,还有比立下战功更快的上升途径吗?身为开国之君,这就是基操啦!

  但下一刻,镜中播放的画面让这位东汉开国皇帝缓缓打出一个问:"?"

  ……事情好像有哪里不太对。

  ……这昭烈帝刘备,打仗似乎不大行啊。

  不,对曾经入选战神皇帝候选人的光武帝刘秀而言,何止不行,简直称得上菜。

  听到刘秀豪不留情评价的东汉群臣面面相觑:有没有可能,陛下您的标准就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和您比,没几个人不菜啊!

  ……不过,刘备的军事能力确实谈不上突出,至少在开国之主中谈不上。再加上他的出身起点一般般,如此看来,“履立战

  功滚雪球式上升”这条路是走不通了。

  水镜之中日月如梭,镜中人如此总结:

  【一年、两年、三年……一晃数年过去了。掀起天下乱局的张角早已去世,平定黄巾主力的汉末三杰之一皇甫嵩早已名动天下,出身四世三公的袁绍与宦官世家的曹操,早已在洛阳身居西园八校尉之一。汲汲无名的刘备却还在辗转各地,摸爬滚打,如同每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

  【连史书上都不曾记载他这段时期一星半点的战绩。唯一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居然是张纯反叛作乱时,刘备跟随刘子平前往讨贼,结果半路遇上贼兵,交战之中,刘备中创,他靠装死才逃过一劫。】

  看见镜中装死倒地的刘备,众人不由笑了。即便是后世之人,也大感惊奇。

  在资讯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哪怕是三国之后的平行时空,大多数人对刘备的了解也仅限于那些出名的事迹,像这种比较小众偏门的事迹,许多人还是第一次听说,只感觉仿佛是重新认识了这位汉昭烈帝。

  有些百姓甚至因为他这“接地气"的行为而倍感亲切:“想不到皇帝也跟俺们一样,俺上次遇到山贼就装死保得一条命呢。"

  淮阴侯韩信点了个赞:“大丈夫能屈能伸,胯下之辱都忍得,装死又算什么?”汉高祖刘邦更不用说了,越看越满意:"机智过人又懂变通,真有乃公之风啊!"而镜中人总结过后,展开详叙起来——【这短短数年,刘备的经历一波三折。】

  【起初,他凭借战功被封为安喜县县尉,尽管只是芝麻小官,也是难得的开始。可这个县尉还没

  当多久,朝廷就下了一道命令:凭军功被任职的官吏自今日起统统罢免。这道命令来自我们的大聪明汉灵帝——都不交钱买官,凭什么能当官?什么?你说立了战功?战功比得上真金白银吗?】

  【而当时负责处理这件事,考察下面官吏是否该罢免的就是各地派下来的督邮。刘备赶紧去拜见这位督邮,想看看能不能说情。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才得到的县尉一职,怎能说丢就丢?结果这位督邮却始终闭门不见,显然是铁了心要罢免刘备。】

  【左右这官是当不成了,刘备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回去点齐兵丁,直接闯入督邮所居传舍,就要给他一个教训!】

  “我收到郡太守密令,逮捕督邮!”

  br />水镜之中荡开层层涟漪,只见怒发冲冠的刘备一声高呼,率着一群兵丁闯入传舍,二话不说就将懵逼的督邮从床上绑了下来,在无数吃瓜群众的注视之中,他翻身上马,带着五花大绑的都邮扬长而去!

  一路狂奔,即将离开安喜县县界之时,这一行人才停下来,刘备将都邮拖下马,用绳子死死绑在了一棵树上,随后,他解下自己身上安喜县县尉的绶带,随手往都邮脖子上一挂:“这个县尉我不当了!"

  啪!啪啪啪!

  伴随一声声清脆的鞭响,重重挥过的鞭影落在都邮身上。被五花大绑的督邮面色惨白,抖如筛糠,嗷嗷直叫,哀求连连。

  “我错了,我错了,好汉饶命,好汉饶命啊……”

  足足打了一百多鞭的刘备这才放下鞭子,任由屁滚尿流的都邮离去。

  【可能有人要问了,这不是张飞干的吗?持有这一印象的主要是后世受《三国演义》影响的人。在这部名著之中,由于作者罗贯中对刘备的过度推祟,反而将之塑造得“大仁似伪”,而正史里如此暴躁老哥的形象显然是不符合演义中刘备形象的,便被罗贯中“张冠李戴”到了张飞头上。】

  这一段话直接将刘备和张飞都干沉默了。

  刘备:"???"

  ……大仁似伪?

  ……那罗贯中真是推崇我吗?

  张飞:"???"

  ……暴躁老哥?听着不像好话!

  ……这后世之人是觉得俺就是这种人吗?

  三国时期的许多人都对《三国演义》这本书起了好奇之心。被认定为名著,必然流传甚广,却不知这本书中他们的形象又是如何?

  ——若是像刘备、张飞一般被虚构形象,却又因流传甚广被后世信以为真,美名也就罢了,万一是恶名呢?那他们岂不是平白背了黑锅,甚至遗臭万古?!

  与此同时,和罗贯中一样平日里喜欢动动笔杆子写故事,但一直被认为是不入流的许多小说家,忍不住目光闪烁起来。

  某种朦朦胧胧的意识在这些人心中生出,他们察觉到自己似乎掌握了什么力量。而小说演义居然也能被评为名著,这无疑让小说家狂喜,突然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水镜之中响起哒哒的马

  蹄声。全新的画面中,刘备三人踏上逃亡之路。

  【怒鞭督邮,固然出了一口恶气,但也酿成了一个后果:刘备成了朝廷通缉犯。】

  【不过,此时的朝廷对地方的掌控也就那样。刘备带着两位小伙伴一路出逃,轻轻松松避过了朝廷的通缉。直到大将军何进派都尉母丘毅到丹杨募兵,途中遇上刘备,便与之同行,至徐州下邳,遇贼,刘备力战有功,就从通缉犯变成了下密丞。结果这下密丞还没当多久就又离职了。】

  【后来,刘备又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上了高唐县尉,并迁为高唐县令。谁知没过多久高唐县便被盗贼攻破,刘备只好去投奔同门公孙瓒,于是被公孙瓒委任为别部司马,助青州刺史田楷抗击翼州牧袁绍。】

  看着刘备这曲折无比的事业蓝图,水镜之外的许多人都不免陷入沉思:目前还看不出这昭烈帝有什么文武之才,展现出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得人,走到哪里都有故交。

  秦始皇嬴政听完扶苏做出的评价,点头又摇头:"还有一点你不曾说,是毅力。"

  尽管奋斗之路崎岖坎坷,却从不灰心丧气,始终坚持不懈,何尝不是刘备的优点?有这样特质的人,很难不取得成绩。

  尤其是他还年轻,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总想着宏图大业,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损伤心气,很少有人能那么快就走出阴影,继续奋斗。

  某些得意便忘形,遇挫便萎靡不振之人——此处点名某知名不具的隋炀帝杨广——与昭烈帝刘备相比,简直天壤之别。

  就在这时,变故突生。

  东汉国都洛阳出现在水镜之中,紧接着便是董卓堪称丧心病狂的举动。

  在众人的注视中,汉都洛阳化作焦土,熊熊火焰直冲天际,历代皇陵惨不忍睹,大汉天子忍不住全部起立,目眦欲裂!

  朕的洛阳!朕的皇陵!朕……

  一口血险些喷出,他们几乎是撕心裂肺地喊出了那个名字。"——董卓,你该死啊!!!"

  【此时,天下已乱。董卓专断朝政,废立天子,被诸侯所讨,又火烧洛阳,迁都长安。天子形同

  傀儡,州郡诸侯并起。身为宗亲的刘备放眼破碎江山,心中燃起熊熊烈焰——他要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理想过于遥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

  里。目前刘备还在起步阶段,因抗击袁绍数有战功,他终于当上了平原国国相。】

  【当时天下饥荒,流民成群结队四处抄掠,刘备“外御寇难,内丰财施”,与百姓“同席而坐,同簋而食”,于是“众多归焉”。就连被仇家派来刺杀刘备的刺客都被感化,将一切如实相告,飘然而去。】

  【这一年是初平二年(公元191),刘备正当而立,他的事业似乎终于有了盼头。殊不知,却是一段颠沛之派的开始。】

  【或许这正是上天赐予他的艰难考验。】【——兴复汉室的道路,漫长而艰辛。】【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停,走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