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明末朱重八 一三七、养伤

《明末朱重八》一三七、养伤

作者:三十二变 字数:2754 书籍:明末朱重八

  没错儿!的确不是于西阁的字。

  上官仪丢下笔,靠在椅背上,皱起了眉头。

  这张药方上的字体他似乎有些熟悉,但一时之间,却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野王旗的部属中不乏能人异士、巧匠名医,但他可以肯定,这张药方不会是出自他的部属之手。

  会是什么人呢?

  上官仪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如果于西阁所交往的人之中有他以前认识的或打过交道的人,于府对他来说,绝非安全之地。

  上官仪又拿起那张药方,仔细地,翻来覆去地看着,越看越觉得这字体的确很熟悉。一个模糊的影子在他眼前不停地晃来晃去,可每当他就要抓住时,它又滑开了。

  忽然,他双眼一亮,坐正了身子,伸手将另外两叠书稿也拖到面前,一页一页翻看着。

  很快,他发现了一张同一字体开的药方。

  很快,又发现了一张。

  又一张…··

  过些药方不仅字体相同,所用的纸张也相同。而这部书稿里除了这些药方外,用的却是另一种质地不同的纸张。

  上官仪用力拍了拍脑门,无声地笑了起来。

  他终于想起来了。

  就在今天早晨,他还见过这种纸,这种字体。

  这是卜凡的字!

  卜凡写给于西阁的那封信用的正是与这些药方一样的纸张。

  药方竟是卜凡开的!

  紧接着,上官仪又发现,是凡由卜凡开具的药方,药方前面的病情介绍尤其详细,有的竟写满了三页纸。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于西阁可是太医院里首屈一指的名医,他会去向卜凡偷招?

  他为什么要将卜凡开的药方收进自己这部积多年心得的“大作”里?

  卜凡不是亲口说过,于西阁是他“极好的朋友”吗?

  朋友之间竟会干出这样的事来?

  上官仪很有些迷惑了。

  他推开书稿,站起身,负着手,在房间里慢慢踱着,踱到桌前,看一眼于西阁的“大作”,摇一摇头,叹一口气,转过身接着踱他的方步。

  莫非于西阁本人只是浪得虚名,甚至他根本就是一个盗名欺世之徒?

  这完全有可能!

  上官仪忽然想起了自己的遭遇,不禁苦笑起来。将他逼到现在这个地步的,不正是他的部下,他的师叔,他的朋友们吗?

  卜凡知不知道他视为“极好的朋友”的于西阁的所做所为呢?

  *** *** ***

  三月二十一。护国寺。

  卜凡已有近两年时间没有到京城里来过了,所以他很惊讶护国寺前这条宽阔的大街变得如此热闹。

  大街两旁摆满了各类小摊。有卖汤面的,卖蔬菜的,卖点心的,卖卤肉的,卖劳糟的,卖酸场水饺的,卖针头线脑的,卖布头的,还有俗称大酒缸的卖酒摊,剃头摊和扬着清脆稚嫩的嗓音沿街叫卖的卖花小姑娘。

  摊主小贩们个个面带笑容,吆五喝六,用尽了自己能想得出的好词儿,恨不能将自己的货物夸到天上去。

  走在这样一条街上,你很难迈得动步子。因为每走过一个摊位,摊主都会掏出满面的笑意和二十分的热情,要求你看一眼他的货。如果你真停住了脚,结果就很难是“看一眼”而已了,在摊主云山雾罩之下,只要稍一把持不定,你就会乐呵呵地买上一堆根本用不着的东西。

  其实,不单摊主小贩们,走在这条街上的人们很少有不是面带笑容的。因为这地方实在很热闹。这里的气氛无论怎样看也颇有些喜气洋洋的。心情再差的人,只要一走进这里,用不了半柱香工夫,只怕脸上也会露出笑意来。

  卜凡埋着头,理也不理街旁摊贩们热情的招呼,随着人流慢慢向前走。

  他大概是这条街上唯一阴沉着睑的人。

  因为他现在的心情简直是差透了。

  卜凡并非是个不喜欢热闹的人,若是换个别的日子,他也会很有兴趣地观赏眼前这一番热闹景象,保不准也会乐呵呵地上一上摊主们的当,买下些根本用不着的东西。但今天,他实在没这个兴趣。

  他的好心情全让身边走着的一个人给搅和了。

  这个人就是年龄早已不能算小的小王。

  小王自己倒是乐呵呵的,一双眼睛四下乱看着,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虽说他的眼睛比一般人都要灵光,却也没能看出卜凡正窝着一肚子气。

  在他的印象里,卜凡一直就是个不苟言笑的人,而且在他看来,自己也完全没有小心翼翼地察其言,观其色的必要。

  卜凡是什么人?不就是老爷的一个朋友嘛!除了有点“隐士”之名外,要权没权要钱没钱要势没势的。小王哪里会把他放在眼里!

  如果不是于西阁经常叮嘱他,对卜凡一定要恭敬,要客气,小王今天绝不会放着清福不享,陪着卜凡跑一趟药铺。

  就算他吃错了药,发了疯,他也不愿意。

  既然已经陪着卜凡来了,小王也就收起了满心的不痛快,自己给自己一点乐子,调剂一下心情。

  小王是个很会保养的人,跟了于西阁这么多年了,虽说没学到什么医术,但心里老憋着气会对身体不利这个道理还是明白的。

  再说,他本来就很喜欢看热闹。

  不用于西阁吩咐,他三天两头就主动往药铺跑,并不是因为他多么关心铺子里的生意,而是想出来看热闹。

  仁济药铺离护国寺不过半条街,而护国寺前的这条街近几年来已经成为城里最热闹的地段了。这条街上不仅有很多摊点,还经常有一些跑江湖卖艺的杂耍马戏班子来这里干开场子混饭吃。

  转过街角,就到仁济药铺了。

  小王忽然停了下来,一双眼睛顿时变得贼亮。

  卜凡淡淡道:“怎么不走了?”

  小王笑道:“嘿嘿,我看看,过去看看,反正时间还早嘛。”

  卜凡这才发现街边一块空地上挤满了一大群人,看去只见人头攒动,却听不见半点人声。

  这有什么好看的?

  卜凡正自疑惑,小王却已蹿了过去,扛着肩膀就往人丛中挤。一面挤,一面回过头,冲卜凡直招手。

  卜凡不觉也走过去,踮起脚自人头的缝隙间向里看。

  原来是一个杂耍班子正在卖艺。

  人群围成了一个大大的圈子,圈子正中摆着两张方凳,一个大汉精赤着上身,后脑勺与脚后跟各搭在一张方凳上,整个身子平平地横在空中。

  只一眼,卜凡的好奇心就被勾了起来。不知不觉间,他也开始侧着肩膀往里挤。人们的注意力似乎都被场中的赤膊大汉吸引住了。卜凡很轻松地挤了进去,挤出一个好位置,站定了。

  “看来这大汉很有几分内功夫,”卜凡心想。因为他发现虽然只有后脑勺与脚后跟着力,但大汉身上的肌肉却并未绷紧,显然对他来说这样躺着并不是很吃力。

  一声锣响,街角处一方青布帘子后走出两条赤膊大汉,精赤的上身肌肉块块凸起,精壮的双臂上青筋怒张,看上去简直比石花村的高手铁头差不了多少。

  两条大汉四下一抱拳,蹲下身,忽地同声大吼,将场中一方又厚又大的磨盘抬了起来,放到平躺着的大汉的身上。

  大汉的身子猛地向下一沉。

  围观的人们不觉发出一声压抑不住的低呼。

  青布帘后,响起一阵急促的铜锣声。

  大汉弯曲的身体又慢慢挺直了。

  “好哇!”

  人群中爆起一阵喝彩声,铜钱如一阵急雨洒进场中。

  青布帘一掀,走出一个须发皆白的小老头儿,笑嘻嘻地四下拱手致谢,笑道:“各位,敝班来到贵地已有三日。三日来,承各位看得起,赏敝班一口饱饭吃,小老儿在这里先谢过了。今日敝班先献上‘铁锤开碑’,请各位捧场·,…·”

  他的话尚未说完,就被一遍呼声打断了。

  “芙蓉!”

  “芙蓉!”

  “请芙蓉姑娘出来!”

  “芙蓉姑娘!”

  卜凡挤在人群,耳朵都快被这呼声震聋了。他转动着头,四下看着,只见满眼都是伸直的脖子,大张着的嘴,每张嘴里喊出的都是同样两个字——“芙蓉”。

  他用肩头碰了碰身边正叫得起劲的一个年轻人,问:

  “芙蓉是谁?”

  年轻人回过头,瞪着他,吼道:“你说什么?大声点,我听不见!”

  卜凡不觉好笑。

  这人的确不可能听见他的话,因为他自己刚才都没能听清自己说的话。

  四周的呼声实在太大了,大到年轻人直冲着他吼出来的话他也只隐约听了个大概。

  年轻人见他不答,只是笑,又吼道:“你说什么?”

  卜凡深深吸了口气,用力大声道:“芙蓉是谁?!”

  “是我。”

  一个清脆娇柔的声音在卜凡身边响起。

  卜凡一惊,猛地转头,看见了一双明亮的眼睛。

  这双眼睛里笑意横生,这张清丽出尘的脸上也挂着淡淡的微笑。微笑的眼波一转,道:“小女子就是芙蓉,先生有什么见教吗?”

  卜凡顿时闹了个大红睑。他这才知道,就在他喊出那句话之前,人群的狂呼声已经嘎然而止,而平息这阵呼声的人,正是站在他面前的这位姑娘。

  既然人们的狂呼声已经平息,他刚才那一嗓子自然是可称“惊天动地”,只怕连半条街外都听得清清楚楚。

  结果可想而知。

  众人千呼万唤的芙蓉姑娘虽已出场了,却不再是众人注视的焦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