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这个历史挺靠谱 第9章

《这个历史挺靠谱》第9章

作者:袁腾飞 字数:3000 书籍:这个历史挺靠谱

  征是皇帝听说你很贤,把你征到京城;辟就是丞相、郡守这些人听说你很贤,把你辟为僚属,但这种人毕竟少。

  有一个成语叫覆水难收,一般形容男女之间的感情。西汉有个读书人叫朱买臣,哥们儿穷,家里穷得连裤子都穿不上,媳妇老嘀咕他:整天在那儿看书有什么用,你干点有用的事儿行不行?去做买卖,炒股去。朱买臣说我不会。不会到超市搬矿泉水去,这总行吧?这我也不会。他媳妇一生气,离婚了,拜拜。汉朝时风气还挺开放的,女的可以提出离婚,朱买臣他媳妇改嫁了。因为朱买臣太贤了,皇上听说后征为两千石郡守,衣锦还乡。朱买臣骑着高头大马,带着随从就回来了,两千石闹着玩儿呢?他媳妇来找他,说上次跟你逗着玩儿呢!我早看出你行,我不过激励你一下,咱俩复婚吧!朱买臣说小样儿,你甭跟我来这套。于是马前泼水,一盆水泼在马前面,你若收回来,复婚;收不回来,玩去!覆水难收就这么来的。但像朱买臣这种能交狗屎运的人太少了,皇上都能听说,你得贤到什么程度?所以征辟不是主要途径,主要靠什么?察举,自下而上举荐人才。

  东汉选拔人才,注重举孝廉。孝和廉不是才,是德。德的衡量就是大家都说你孝,你就孝;大家都说你廉,你就廉。这制度特别好,你想想,领导干部都孝敬老人、不贪污、不取不义之财,推而广之,这社会风气当然好。但反过来,我不当官当然廉,我上哪儿贪去?我孝?你上我们家来考察,我当然孝。四十好几岁了,跪在地上给我爹洗脚,孝不孝?你掀起我爹的裤腿看看,昨天晚上我踢的黑印还有呢。爸爸死了,在坟墓边儿上结庐,守孝三年,结果一年生一个孩子,这叫什么事儿,能叫守孝吗?所以孝廉实在没法衡量。孝不孝,廉不廉,依靠人才在地方上的声望,称为乡举里选。

  所谓声望,就是钱不重要,商人有钱,但是商人唯利是图,能孝廉吗?官宦人家才有声望,于是门第望族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到后来,当官就看你们家是不是官宦出身。欧洲人曾说过,三代时间培养一个贵族,贵族气质是需要培养的,暴发户可不是贵族。平民永远不孝不廉,官宦人家出身则老能被推举上,这样就造成了累世公卿。比如说曹操统一北方之前的袁绍,四世三公。四世三公不是世袭,并非袁绍的爷爷传给他爸爸,他爸爸传给他,而是他们家四代人声望累积,都当了三公这样的大官,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可见他势力有多大。就这样,一个人占有幽、冀、青、并四州之力,天下一共十三州,他占了四个州。势力大但是实力不大,靠声望混饭吃的,要不他是窝囊废呢,这么厉害的人竟然被曹操给灭了!

  如此一来,这种选举制度显然有违当年的初衷,不能给国家选举出有用的人才。

  汉朝的户口簿

  两汉对百姓的管理实行编户,被编入户籍的百姓,称为编户齐民,具有独立身份,依据财产承担国家的赋税、徭役和兵役。国家为什么要把老百姓编入户籍?好管理!另外就是,要征收赋税、徭役和兵役。所以你看,不管从前还是现在,咱中国都是最不适合搞恐怖袭击的国家,因为中国对户籍的管理很严格。你在小区里一转悠,一帮老太太追上了,同志,你找谁啊?你这家伙鬼头鬼脑的,看样子就不像好人!你想安炸药,能让你安吗?所以想恐怖袭击中国不太可能。

  为什么好袭击美国?美国连身份证都没有,你说你是谁,你就是谁,编一个名字进入美国了,再造一个假驾照什么的。在中国身份证都是防伪的,搞什么搞!中国这么多人不管不行,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对户籍的管理就非常严格。当然那时主要是为了征税,田租、人口税和更赋都是老百姓要交的最基本的税种。汉朝的田租比秦朝轻多了,秦朝是三分之二,汉朝是三十税一,就是三十分之一,相当于秦朝的二十分之一。但是田租不为主,人口税和更赋为主。凡是朝廷宣布这个税我不怎么收了,想必这个税不挣钱,不为主。

  第5节打打闹闹不消停

  真悲摧,就是打不过

  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状况是,北方有匈奴、乌桓和鲜卑,东北有夫余。今天的朝鲜半岛也有夫余的后代。南方则是越族和西南夷,另外就是西域各族。除了中原王朝之外,还有这么多民族在跟中原王朝有交往。

  在中国古代,对中原王朝构成最大威胁的民族来自于北方蒙古高原。北方的民族是两大系统,匈奴是一个系统,东胡是一个系统。匈奴和以后的突厥都属于匈奴系统;契丹、女真和蒙古应该属于东胡系统。

  匈奴的经济生活以畜牧业为主。中原的史书非常得意地评价说,我们中原王朝先进,匈奴落后。为什么落后?他们“逐水草,习射猎,忘君臣,略婚宦,驰突无垣”。逐水草,习射猎,这都能明白。忘君臣,他们没有中原这么严格的君臣关系,也没有像中原王朝这么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单于一死,大家就抢,谁抢到是谁的。略婚宦,侄子娶姑妈,舅舅娶外甥女,这种事非常多,爹一死,除了亲妈,所有的妈都能娶。弟弟娶嫂子这种收继婚制太原始了。驰突无垣,垣就是城,骑着马随便跑,太落后了。哪像我们中原有田土可耕,城郭可守。但你别看这个民族原始,打仗很厉害。秦汉之际,冒顿单于统一北方草原占领河套,内套、外套都给占了。

  当年冒顿单于他爸爸头曼单于不待见他,想把他干掉,他爸爸的办法是送他到月氏国作人质,刚把他送到月氏国,他爸就出兵攻打月氏,等于逼着月氏王杀掉冒顿。月氏王比较厚道,没有杀他,放冒顿回去了。他爸爸就给冒顿一块不怎么样的封地,因为他宠幸小儿子,想让小儿子继位。

  冒顿心里有谱,开始训练自己手下的一帮死士,跟他们一块儿射箭。他特制的箭头是空的,射出来会响,叫鸣镝。他说我的鸣镝射到哪儿,你们的箭就射到哪儿,于是这帮人跟他射飞禽射走兽。然后冒顿拿鸣镝射自己的爱马,对匈奴人来说,马就是老婆,这帮人有几个不敢射了,凡是不射的一律杀死。剩下的人就知道了,大哥射哪儿我们射哪儿。接着他射自己的爱妾,又有不敢射的,又杀死。此后再也没有不敢射的了。最后他射自己的老爹,那帮人毫不犹豫都跟着射,鸣镝弑父,把老爹杀了。

  你看这人多狠,为了权力,马、老婆、爹全干掉。所以他是草原上第一位圣主、雄主,统一北方占领河套。冒顿单于赶的日子也好,因为当时正好是秦末农民战争,然后四年楚汉之争,中原王朝忙于内战,没顾上,所以他占了地盘。

  中原王朝跟少数民族打仗,为什么总打不过人家?第一个原因就是少数民族是全民皆兵,他的生产跟战斗是一回事儿。三岁能开弓,五岁能上马,打仗不就是开弓和上马这两件事吗?小孩儿都能弯弓射大雕。天上的雕一箭就下来,地下的人能射不中?四条腿的鹿一箭就放倒,两条腿的人就不算个事了!匈奴人口最多的时候150万,兵力最少的时候,“控弦之士三十万”,能拉弓的人有30万,算吧,5个人里1个兵。汉朝最多的时候六千万人口,军队最多的是60万,100个人里1个兵。中原王朝老百姓的手是拿锄头的,木头棒子上装个铁片而已。要把种地的训练成拿刀枪的,这需要时间。少数民族本来就是拿弓箭的,所以他们全民皆兵,你打不过他。就像现在的人写书法写不过古人,因为古人一写字拿的就是毛笔,你一半时间是在敲键盘。

  第二个原因是骑兵打步兵,那不就跟德国队踢中国队似的,我想进几个球就进几个球。我比球跑得快,你比裁判都跑得慢,你能跟我踢吗?少数民族骑兵来去如风,快如闪电,你攻不上去也跑不了。

  第三个原因是匈奴这些北方民族打仗不需要后勤,每个战士三匹马,一匹战马,一匹走马,一匹驮马。平时行军的时候骑走马,驮马是驮物资的,战马只有冲锋的时候才能骑,平时舍不得骑。这些马大多是母马,渴了可以接奶喝,饿了天上飞过去什么,地下跑过去什么,一箭放倒就吃,完全不需要后勤。人家一出兵20万,是20万骑士,咱们一出兵20万需要5万押粮的,粮草一断就没法打了。

  打仗要轻装上阵,蒙古铁骑在俄罗斯平原上一天80公里,跟二战装甲部队的速度一样快,机动性多强,声东击西。你修个长城有什么用,你的长城万里长,万里布兵,他几十万军队集中到一块儿,随便找一个口子就冲进来了。

  再者从气候原因上讲,他从北往南打,越打越暖和,那怕什么,爽,光着膀子打;咱从南往北打,越打越冷,冻得弓都拉不开,枪都握不住了。

  另外,中原王朝对不能耕种的土地不感兴趣,你占他的地干吗?游牧民族跟中原打仗准有收获,银子、绸子、瓶子,总能鼓捣回家点儿;中原王朝跟他们打仗只花钱,没有任何收获,缴获了牛肉干咬不动,没人家那么好的牙口,捡着一壶酸奶还不是草莓味儿的。所以从动机上说也没必要打,他跑西伯利亚去了,咱守着,不招他。但他得招你,不招你怎么活,他的生产比较落后,所以老招你。

  “外甥”挑衅“舅舅”

  西汉初期国力有限,所以被迫跟匈奴和亲,原因是这样的:

  公元前200年冒顿单于率40万骑兵南下,高祖刘邦率32万步兵迎战,这不是作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