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宋枭 第123章

《宋枭》第123章

作者:秦舸 字数:2971 书籍:宋枭

  没错,楚天涯是来自21世纪,看过不少书籍电视,了解这段历史。可是完颜宗翰亲手教训了一回楚天涯,让他认清了一个事实:历史本就由人来创造;本书是死的,而人是活的!

  眼前的发生的事情对比那一段历史,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容不得他楚天涯照本宣科了!

  ……

  这些猜想,楚天涯没敢跟王禀说,但换了个说法,巧妙的修改了一些细节以隐藏自己“穿越”的事实,跟何伯讲了。

  何伯听完后只是点了点头,“不小看敌人,这是个好习惯。”

  楚天涯苦笑,“老爷子就没什么要指点我的?”

  “我能指点你什么?”何伯说道,“你说的这些,我想都没想过。你的智慧与谋略远胜于我,我就是想指点也无从说起。”

  楚天涯摇头而笑,“老爷子你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当年追随方腊时,没少经历眼前的困境吧?”

  “哎……往事,不堪回首。”何伯被说到了心事,悠然叹息一声,说道,“其实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兴衰有故、胜败有凭。短短的时间内,方腊袭卷六州五十二县威势不可阻挡;可是更短的时间里,他就兵败如山倒,一败涂地了。”

  “什么原因?”楚天涯问。

  “人心。”何伯说出这两个字,重重的叹息。

  “老爷子何不详细的解说一番,也好让我学点东西?”楚天涯说道。

  何伯笑了一笑,说道:“简而言之,方腊之所以成事,能有那么多人追随,就是利用了人心乘势而起。当时东南一带受花石纲之祸最是厉害,上至官家下至衙门小吏,都在拼命的压榨与虐待那里的百姓,导致民不聊生怨气冲天。所以方腊振臂一挥而应者云集,很快他手下就聚集了几十万兵马,攻州伐县势如破竹。”

  “而方腊的失败,也正是因为他失去了民心。”

  “在取得了一些胜利之后,方腊和他手下的那些大王头领们都忘乎所以,变得穷奢极欲不思进取,几乎变成了第二个昏君赵佶。而且,他比赵佶更加暴虐!——举个例子,起事的那几年里他攻打州县,杀了不少的平民百姓掠夺钱粮,因兵乱而死的百姓,近两百万人!”

  楚天涯惊愕的抬了一下眉毛。

  “所到之处,方腊和他手下的将官尽收府库钱粮,掳尽民间女子用以玩乐。事败之后这些女子全被扒光了衣服缢死在树上。从汤岩到椔岭这一段路有八十五路,全都挂满了这些女子的尸体!”

  楚天涯深吸了一口气凉气,“没错,果然是兴衰有故、胜败有凭!如果方腊不是忘乎所以的残暴虐民,或许他真能成就大事!”

  “老头子惭愧啊!当时我也没好到哪里去,脑子也不像现在这样清醒,和方腊一样也干过不少的错事;现在回想起来,才知道错在了哪里。”何伯摇了摇头,叹息道,“我身为方腊的军师,许多的事情都没有对他提出及时的劝解,或是没能劝解下来;方腊之败,我有很大的责任;六州之地那么多百姓的惨死,我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到头来我全家尽被诛杀,这或许正是我的报应!”

  “军师?”楚天涯捕捉到这一个词。

  “军师之一。”何伯诡谲的嘿嘿一笑,马上岔开话题道,“古往今来但凡成事者,无不以民为本,重视人心。前朝的唐太宗说过一句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乍一听来像是唬人而且让人感觉挺虚伪;细下一想,这简直就是真理!尤其是到了人心丧乱的乱世,首要收拾人心,千万记得以民为本。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古人诚不相欺啊!”

  “何伯言传身教,让我感慨良多、也获益良多啊!”楚天涯不禁感慨道。

  何伯嘿嘿的笑,眼神湛亮湛亮的,“他日少爷成就一番大事的时候,如果还能记得老头子的这些话,那才是真的好。不过我相信,如果哪天少爷能站在方腊的那个位置,大宋的天下兴许才是真的有救了!”

  第一卷不死龙城第112章洪流之中

  更新时间:2012-07-01

  清晨,天寒地冻,一片昏暗与阴霾笼罩在太原城的上空。

  城西的沙埠堡里,却是一片火热激情的景象——楚天涯,在操练新兵!

  就在前不久为了平息城中的流民暴|乱,楚天涯建议知府张孝纯将城中的所有青壮都集中了起来,编组为一支新军,暂时归于“军巡铺”帐下,成为了厢军的一支。现在,这支人马正在进行军事演练。

  不过,与其说是楚天涯在操练新兵,还不如说,他是在跟班学习,如何练兵。归根到底,楚天涯自己也还是个新兵蛋|子,哪里懂得练兵?前世也好今生也罢,他都从来没有参过军入过伍,虽然在警校与警队里都有类似的训练,但毕竟还是隔山如隔山。更何况,现在是冷兵器时代,对他来说就更是隔了千万重山了。

  楚天涯不是没有想过凭借自己超过时代的知识与能力,制造一些高科技的“大杀器”来力挽狂澜。但这些东西,真是想来容易做来难。别的不说,就算他仍然生活21世纪,想要平空的造出飞机坦克手枪子弹也是不大可能,就更不用说眼下大宋的科技水平了。

  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上进行改良,这或许可行。但前提是先要有所了解——很可惜,至从“来到”大宋的第一天起,楚天涯连个寻花问柳的时间也没有,又何谈去研究科技。

  所以现在,楚天涯决定先要潜心的学习,至少先要做到——了解。

  代替楚天涯练兵的,是他花了两瓶剑南烧春行贿才请来的帮手,胜捷军先锋在将,王荀。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术业有专攻,王荀在军队里混了十几年,总有许多东西值得楚天涯来说。因此这些天里,楚天涯基本上就是和王荀形影不离,看他如何调教新兵、管御下属,如何安排行营扎帐编组行伍,如何安排军队每日的日程与行动,乃至管理后勤辎重、分配马匹与医药,再到如何挖掘行军灶、如何在雨天保管兵器铠甲这样的细节,全都从零开始的学习!

  楚天涯这个军都指挥使,完全把自己当作了这一万名新兵当中的一员,和他们一样跟着王荀学习,让自己慢慢的从平民转变为一名军人!

  当然,楚天涯比普通军士们要学的更多了百倍不止,这让他感觉时间总是很不够用,尤其是城外就有敌军围困的情况下,让他恨不得将每一秒钟都瓣成两半来用。

  王禀这个挂名的师父,也终于开始教楚天涯东西,却不是传授什么枪法,而是——兵法!

  王禀说,一个武夫将功夫练得再好,不过是一人敌、十人敌顶多敌过百人;真正要做到咤叱疆场纵横天下,还得学兵法!

  不过,王禀传授给楚天涯的,也不是一类野史传奇中所说的那种“传自南华老仙”的神秘兵书,而是当下大宋官方编修的军事类巨著,《武经总要》与《武经七书》。

  在几十年前的的宋仁宗与宋神宗时期,先后由大宋的朝廷主持,派得力之人编修了这两部在中**事史上都占据了极其重要地位的兵书。前者《武经总要》成书在先,这部书虽然也有不少篇幅论及用兵之道,但它的重点落在了军事技术上——比喻,详细介绍如今大宋的军事制度与军事组织,以及如何选将用兵包括将领的品衔职事与进升秩仕,如何制造大宋军队中常德的刀枪剑戟与铠甲,如何构造守城模式,等等。与其说它是一部兵法,更不如说它是一部大宋的军事《百科全书》。

  后者《武经七书》,则就比较接近纯粹意义上的兵法了。所谓七书,就是《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三略》、《司马法》、《尉缭子》加上前朝的《李卫公问对》这七部兵书汇编而成。

  这七部兵书,是从中华古往今来比较常见与知名的三百七十多部兵书当中挑选出来的,再汇聚了古往今来许多兵家之大成者对这几部兵法的理解与批注,可以说凝聚了上下千年无数人的心血,毫无疑问称得上是兵家之至宝。

  虽然楚天涯对古代的这些“兵法”之类的东西比较陌生,和许多人一样从来都只有一些极为抽象的认识,这些认识还多半还自于一些神乎其神的电视剧。但楚天涯相信,这些东西都是智慧的结晶,值得去学。

  虽然他更想用海陆空立体做战的方式,指挥一支现代化的机械部队来踏平金国,但在造出第一枚子弹之前,还是先老老实实的从学生做起。

  两本书,都是大部头,摆在楚天涯的床头高高的一堆。且不说这些书的内涵价值若何,光是这些书本纸张,就值不少钱了。开始楚天涯还不知道,何伯提醒他才明白,大宋的书可不便宜,都论“张”卖。一般的市面上流通的书籍,能卖到五文到十二文钱一张——在太原差不多能吃上两根油条一碗稀饭。

  似《武经总要》这种用纸考究、装订精美的大部头官方巨著,一部书都能买一栋房子了!

  楚天涯每天晚上就抱着这两栋房子睡,心里就在琢磨:光是印书就花了这么多钱,书中更是看到了许多关于军备的记载,可见大宋在军事上其实没少费神更没少花钱,到头来,军事却成了最大的一块短板!

  归根到底,还是在于军事制度的本身哪!

  ……

  从此,楚天涯开始了全负荷的运转,再无一刻的清闲。黎明即起,与萧玲珑一起跟着何伯练武;然后到沙埠堡和王荀一起操练新军,吃罢了早饭又带人到府库与粮仓视察并批处物资的分拨;这里完事了,又到城中各种巡检军巡铺、听取城中四门返还的军情并酌情派出人手与劳力去解决问题;不时还有王禀或者张孝纯将他叫去商量各种问题;夜半星稀了回家,还得挑灯夜战的读兵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