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余生请牵好我的手 第54章 你罚我站十分钟,我也要罚你

《余生请牵好我的手》第54章 你罚我站十分钟,我也要罚你

作者:南国晚风 字数:1861 书籍:余生请牵好我的手

  “小周来了!”

  还没进村呢,在路边就遇上了十来个回村的人,王重下车推着三轮,和他们一道慢慢悠悠的走着。

  一群人肩上扛着扁担,麻绳,扁担两头还跳着藤筐,筐上盖着布,布上都积了一层白雪。

  看到王重一群人的热情立马就来了。

  “这是刚到城里置办年货?”王重微笑着和几人聊起了天。

  “今年出栏的鸡还剩一点,大家伙商量着趁着年前挑到城里给卖了,顺带置办点年货!”村民们脸上露出质朴的笑容。

  “哦?看来今年养殖的成果还不错!”

  “今年咱们村拢共出栏了三千六百二十只鸡,大家伙都决定明年扩大规模,再多养一些。”

  小黑山村的鸡不愁销路,大头都被江辽出版社和金土地杂志社和几个兄弟单位给消化了,每隔一段时间,都有人定期到村里来收,不只是土鸡,像鸭呀,鹅呀,还有猪肉,大米菜蔬,野味,都会收购。

  吉春是全国有名的粮仓,产粮大省,却也因为如此,吉春的粮价并不算高,

  也正是因为如此,小黑山村的村民们才有余粮拿来搞养殖。

  尤其是最近这几年,随着包产到户,各家自食其力,自力更生,老百姓们干劲儿更足,地里产出更多,养的鸡鸭也越来越多,这日子眼瞅着越来越红火。

  王重虽然年轻,可村里人对他却尤为尊敬。

  跟着村民们一块进村,在老支书家门口分别。

  老支书年纪大了,已经卸下了支书的担子,随着七八年包产到户,家家户户都分了地,虽然卸任了,可老支书却没闲着,成天带着婆娘孩子们伺候家里那几块儿地,家里劳动力多,小日子过得且滋润着呢。

  一见到王重,老支书那张满是沟壑的老脸上,就露出发自内心的真挚笑容来,赶紧招呼王重进屋。

  “老张叔,这就是我那小舅子,郑光明。”

  老支书的儿媳端上热茶温酒。

  “是个好小伙。”老支书捋着发白的胡茬子,笑脸盈盈的打量着光明。

  老支书赶忙对着媳妇吩咐:“二蛋妈,你赶紧,去把巧儿喊过来。”

  “好嘞爸,我这就去。”二蛋妈是老支书的小儿媳妇,老支书拢共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都已经成家,如今跟着老支书老两口生活的是小儿子一家。

  “小周啊,你可有日子没来了,今儿可要好好喝一顿,喝醉了就在家里住下,明儿再回。”老支书拿着烟杆,热情的道。

  王重也笑的灿烂:“成,今儿我这一百多斤就撂这儿了,怎么也得陪您老一醉方休。”

  “这才像话!”

  “老婆子,挑只肥点的鸡炖上,再弄几斤排骨,小周爱吃这口,其他的你看着办!”老支书很是高兴。

  “还用你说!小周好不容易才来一回,我还不知道要好好招待了!”

  老婶子也只是对老支书没好脸色,一转头对着王重,慈祥的脸上立马露出和蔼的笑容,笑的灿烂而真挚。

  “小周啊,你和老头子先聊着,婶儿去弄吃的!”

  “麻烦婶儿了!”

  “又不是外人,说啥麻烦不麻烦的。”

  老婶子客气极了:“你们先坐着,光明啊,到婶子家就跟回自己家一样,千万别客气啊!”

  “婶子您先忙!”光明笑着回答,语气轻快,听着隐约间有种如沐春风的错觉。

  “小周!咱先杀一盘?”老支书笑着对王重道。

  王重搓了搓手,“成啊!正好好久没下了。”

  老支书从炕边的柜子旁边取出一块木板,平铺在炕桌上,上刻着道道分明的纵横线条,中间以楚河汉界划分。

  又从柜子底下的抽屉里取出个矩形木盒,打开便露出了里头整齐罗列的一盒椭圆棋子。

  光明坐在王重边上,从随身的挂包里取出一颗板栗球大小的网球,攥在掌心,不时便收紧五指,合上手掌,用力按捏。

  这是在锻炼手掌的力量。

  正骨按摩,治疗跌打损伤,除了认准穴位,关节之外,治疗者自身也需要一定的力量才行。

  这些年光明除了跟着老师学习之外,还没少跟着王重一起晨练,跑步光明跑不了,可仰卧起坐,引体向上,俯卧撑这些基础的锻炼方法还是能练的。

  而且光明这一行,自有他们自己的一套锻炼力量灵活和技巧的法子。

  棋盘上,一老一少杀的是伱来我往,老支书当兵出身,做过班长,经历过数次战役,棋风大开大合,一言不合就换子,从不投降,除非拼完最后一兵一卒,才肯弃子。

  下棋的空挡,两人嘴上也没停:“老支书,这回过来,除了光明的事儿之外,还有件事儿。”

  “还有啥事?”老支书问道。

  王重笑着道:“是好事儿。”

  “就是一直和咱们村里合作的那个金土地杂志社,他们社里有不少房产空着,最近社里计划着把这些闲置的资产利用起来,打算搞个饭馆。”

  “饭馆?”老支书眼睛一亮,连说话的声音都提高了不少。

  “是有这么个计划,但还没定下来,弄不弄得成还说不准呢!”王重道。

  “嗨!”老支书倒是看的很开:“成了肯定好,不成也没啥!”

  “所以这事儿最好先别往外说,你老自个心里有数就成,要是真成了,您直接去找原来那个邵主编就行。”

  “不过这质量上可不能出问题,你老多上点心,仔细看着点,不然的话,不止这单生意,那几个单位食堂的食材供应,怕是也悬了!”

  老支书面色严肃的保证道:“这点你大可以放心!每一框送出村的东西我都亲自把关,保管不会有问题。”

  “老支书,有些话虽然难听,但我还是得说,现在不比以前了,以前大家一起干,肯定没人敢偷奸耍滑,以次充好,可现在都包产到户了,每家每户的情况不一样,那些个勤快的,肯干的,挣多多了点,那些个懒散的,难道就不会眼红?”

  “要只是眼红还好,就怕他们瞎琢磨,动歪心思。”

  王重的话,老支书虽然心里听着不是很舒服,可他活了大半辈子,如何不明白王重说的才是现实。

  就是大家一块儿吃大锅饭那时候,村里偷奸甩滑的也不在少数。

  “小周,那依你看,这事儿该怎么办才好?”老支书皱着眉头严肃的问。

  “规矩!”

  “把规矩建立起来,做到公平公正,一视同仁,虽说不能彻底杜绝这种现象,但应该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立规矩!”老支书恍然:“规矩肯定是要立的,老话不是说了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老支书正要再问,屋外忽然传来小二媳妇的喊声。

  “爹,娘,巧儿来了!”

  光明脸上从容淡定,这一刻终不复存,眉梢微挑,神情变换,竟罕见的现出几分局促。

  “巧儿,快进屋,屋里暖和。”在老支书小儿媳妇热络的招呼声中,一个身形瘦削,纤弱,穿着件花棉袄,打着补丁的厚棉裤,一头泛着油光的头发扎成两条麻花辫的姑娘捉着手,略微欠着身子,略有些紧张的走进屋里。

  小姑娘脸是型圆的,但没多少肉,看着没那么圆乎乎,皮肤也不白,脸上手背上满是风霜的痕迹,但花朵一般的年纪,在那挂在脸蛋上的几分羞涩红晕的衬托下,却也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巧儿来了!”

  “这是你周大哥,这是他小叔子光明。”

  老支书赶紧给双方介绍。

  其实早在之前两边都对对方做过一定的了解,基本的信息都是知道的。

  倒是光明有些失态,手里的网球也险些脱手。

  “周大哥!”

  “光···光明哥!”张巧儿紧张的喊道。

  “巧儿姑娘!你好!”光明虽然紧张,但说话还算顺畅,就是没了以往的从容。

  “巧儿是吧。”王重微笑着道:“赶紧坐赶紧坐,别站着了。”

  张巧儿有些拘谨局促,不知所措。

  王重的名字在小黑山村可谓是家喻户晓,尤其是这两年,随着王重提供的养殖技术逐渐普及,小黑山村在鸡鸭的养殖上逐渐形成规模。

  而且还替小黑山村的鸡鸭和部分农产品解决了销路,极大的改善了村里的生活条件。

  张巧儿就是其中一个受益人之一。

  张巧儿抬头看了看王重,压下紧张,挤出个笑容来,又看了看老支书,最后目光停留在光明身上,随即迅速的低下头去。

  老支书笑着道,“巧儿年纪不大,可干活确实一把好手,去年还拿了我们村的先进,只她一人,就养了一百多只鸡呢。”

  哦?王重有些意外,一百多只,光是鸡苗就得不少本钱了,这张巧儿倒是有几分魄力。

  “我也不会干别的,力气也不大,也就只能养养鸡。”张巧儿的声音很好听,空灵,清脆。

  王重笑着道:“巧儿,我这么叫你可以吗?”

  “周大哥怎么叫都行!”虽然有点害羞,但到底是黑土地上长的姑娘,很快就适应了。

  “巧儿,光明的情况呢,老支书肯定都和你说过了。”

  “说了的!”张巧儿说着还瞥了一眼同样略有几分局促的光明一眼。

  “那我再补充补充,你先听听。”

  “周大哥你说!”

  王重脸上挂着微笑,他对张巧儿第一面的印象不错。

  “光明虽然眼睛看不见,可这几年在燕京,跟着一个老中医学习正骨和按摩,眼下已经出师了,以后就留在吉春,不准备往外跑了。

  光明的手艺还不错,他师傅说他在这方面很有天分,我和他姐呢,决定就在吉春,给他开一间正骨按摩的铺子,以光明的手艺,不说大富大贵,但维持一家人的温饱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我有自己的事情要忙,而且我家孩子也多,他姐也抽不出时间帮他,所以我和他姐就打算给他说个媳妇,以后也能帮着他一起打理铺子。”

  “再就是光明已经看不见,我和他姐都不放心他自己独立生活,所以就想着给他说个媳妇,找个心地善良、且勤快能干的姑娘,帮我们照顾好他。”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你的情况老张叔我也大概都了解了,你要是不反感了,就先和光明接触接触,要是觉得不行,那就直接说,也没事儿。”

  张巧儿看了看光明,脸颊迅速攀红:“周大哥,我没有不愿意,光明哥的情况叔爷都和我说过了。”

  “就是····就是·····”

  “不着急!”看着纠结的张巧儿,王重笑着道:“能成自然是好的,就算不成也没什么,以后该咋样还咋样。”

  张巧儿口中的叔爷就是老支书,

  “要不你两先说说话!”

  “老支书,上回你在信里不是说村里新下了几窝小狗吗!反正饭还没好,正好我打算弄两只养着看家,不如咱过去瞧瞧?”

  说着还冲老支书使了个眼色。

  老支书心领神会,笑呵呵的拿着烟杆:“尤其是二蛋他家那窝,那可是赶山犬的后代,可有灵性了,用来看家护院,肯定合适。”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下了炕,有说有笑的走出屋子,把屋里留给两个年轻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