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家后院有个修仙界 第526章:心里的尊敬

《我家后院有个修仙界》第526章:心里的尊敬

作者:语系石头 字数:3049 书籍:我家后院有个修仙界

  时间进入康熙六年初冬,纳兰家的四个主人竟然不约而同地忙碌了起来。

  首先,明珠又升官了。

  铲除鳌拜之后,康熙顺势取消了“议政王大臣会议”,恢复了明代的内阁制度。论功行赏时,索额图在鳌拜一案中立下首功,成了文渊阁大学士、实际上的内阁首辅。

  纳兰明珠也官升一级,被拔擢入阁,是七位阁臣当中年纪最轻、资历最浅的一位,暂时在内阁中忝陪末座。他每天除了刑部衙门的工作,又多了许多中央决策层面的事情要做,经常被索额图叫去加班开会。

  再就是成德开始在京城的各种唱词会上走动。

  顾贞观回京,成了京城词坛的一大盛事,与他相交契阔的徐干学、陈维崧、朱彝尊纷纷设宴相请。满京城的青年才子都汇聚到顾贞观下榻的居所,热闹非常。成德也跟着曹寅赴了几次会。

  放在往常兄弟二人肯定是结伴行动,然而这回书致也被一些闲人琐事绊住了脚。

  成名的最好方法,就是打败一个巨人。

  自从在乾清宫丹陛上射出那一箭以后,书致一下子在学里出了名。他们正黄旗的官学自不必说,就连住在内城东南角、跟他们隔着一整个皇城的两蓝旗官学中,也经常有人跑过来打听谁是纳兰书致。

  有上门挑衅、想同他比试武艺的,有邀请他到府上品剑品弓、训鹰训马的,也有邀请他到某某王公的庄子上狩猎野兽的。

  书致原本无心在一群小毛孩子当中出风头,奈何正黄旗官学里的谙达老师们也以一副看好戏的姿态参与进来。

  因为书致等人在康熙面前大出风头,现在谙达们都认为康熙迟早把他们叫进宫去当侍卫。就像后世已经通过校招签了合同的大四学生,老师对他们采取基本不管的放养态度,不仅对那些上门挑衅的人来者不拒,还笑眯眯地主动指路:“找明珠大人的小儿子是吧?进了二门左拐第一间教室就是。”

  因此上门挑衅的人越来越多,书致打架打腻了,躲又躲不开,只好捡那些言辞恳切、态度诚挚的邀请,出门赴约。

  不得不说,作为马背上得天下的战争民族,满人此时的军事素养极高,即便是他们这种半大孩子举办的宴会,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人百步穿杨,有人力能扛鼎,有人能使十几种不同的兵器,有人能在狭窄的天井里纵马跳跃、做出许多姿势来。

  然而短板也很明显——重武轻文,文化素养普遍偏低,大部分人甚至普遍缺乏文化常识。在跟第三个坚称“关公替汉光武帝打跑了匈奴人”、第七个深信“诸葛孔明是《论语》的作者”的人交谈过后,书致揉了揉眉心,提前向主人告辞,离开了宴会。

  十六、七十两人正在夹道里跟顺承郡王府的几个小厮踢球,见他出来赶忙牵马跟上。

  书致回到家中,却见院子里安安静静的,明珠加班开会、成德外出赴宴,都还未归。屋内点着几支小烛,觉罗氏坐在灯下,拿着绣花棚子修补一件衣裳。

  丈夫升官,儿子立功,觉罗氏最近也是京城贵妇社交圈子里的红人,一面要应付各种邀约,一面要给他们父子三人准备出门用的衣裳佩饰,又要安排合府下人的冬衣份例,也是忙得不可开交,难得有机会在家做些针线。

  “额娘。”书致进去行礼。

  “回来了,今儿怎么这么早,可要吃东西?”

  书致提前溜席,倒真有点饿了,便说:“倒想吃碗牛骨汤面,热热的,多撒些酱汁和葱花在上面。”

  “你们父子俩怎么都这个毛病?放着山珍海味不要,偏就馋那一碗面。”觉罗氏哭笑不得,还是撂下手上的活计,亲自到厨下替他煮了面来。

  母子俩在灯下对坐,觉罗氏一边做着针线活儿,一边眼神柔和地看着小儿子吃面,忽然感慨地说:“你外祖父在泉下看到今日,不知该有多高兴。”

  她的语气十分温柔,书致听了却有些不安起来:“额娘,那天我没有杀了鳌拜,您不会生气吧?”

  自从那天被曹寅科普了一下“孝庄与多尔衮不得不说的二三事”,书致便去找了些记载清朝前期历史的文献来看了,结果自然是瞠目结舌——

  清朝前期的历史,简直就是一部“阿济格兄弟与皇太极父子对刚”的大型亲情权谋宫廷连续剧:

  第一集,努/尔哈赤晚年宠爱书致的高外祖母阿巴亥大妃,把她的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都封成旗主。

  第二集,努/尔哈赤去世,不受宠的四儿子皇太极上位,头一件事就是下令让阿巴亥殉葬,把阿济格兄弟的母亲活活勒死在了太/祖灵前。

  第三集,皇太极去世,顺治登基,阿济格兄弟存心报仇,多尔衮倚仗权柄各种欺压皇太极留下的孤儿寡妇。

  第四集,顺治十年,多尔衮去世,鳌拜、遏必隆和他们背后的顺治皇帝倒戈清算,将阿巴亥三个儿子的后嗣诛杀殆尽,除了觉罗氏侥幸逃出生天,书致的姨妈和舅舅们,绝大多数都死在了宗人府牢房里。

  书致作为阿济格的外孙,本来有机会为外祖父一家报这个血海深仇——以当时的情形,鳌拜在康熙面前挟持人质,就算被书致一箭射杀,也是罪有应得。

  但是那天鬼使神差的,他居然没有瞄准鳌拜的头、胸口等要害部位,而是射了他的手臂,只想让他失去行动能力、救下曹寅而已。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皇太极父子也好、多尔衮兄弟也罢,都是行事偏激、手段狠辣的人。冤冤相报何时了,书致并不想主演这部狗血宫廷连续剧的第五集。

  但如今想来,他却有些怕母亲生气。

  “你这孩子哪来这么古怪的想法?”听小儿子吞吞吐吐地说完了心事,觉罗氏不禁大感奇怪,“这是好几辈子的恩怨了,哪能让你一个不满十四的孩子来扛?”

  “况且你外祖父一家都去世那么多年了,下旨诛杀他们的顺治爷也已经走了。人死如灯灭,这些恩恩怨怨还提它做什么?以后别这么多心了。”觉罗氏摸着小儿子的头,又是心疼又是不解地说。

  书致笑笑,他在讨父母欢心这方面的确是没有什么经验。

  在他还是周书致的时候,他四岁的弟弟拖着鼻涕蹲在地上挖泥巴都能逗得父母哈哈大笑,可是他一出现在家里就自带降温+凝固气氛的debuff,好像说什么都避免不了尴尬和猜嫌。哪怕是他后来考取了中国顶级的医科大学,将录取通知书递给父母的那一刻,心里也是忐忑居多,而没有多少自豪或者欢愉。

  这一世的父母倒是对两个儿子并无分别,书致明显感觉到那些不愉快的回忆正在结茧,但伤疤毕竟还是伤疤,他永远也不可能像纳兰成德那样自然地对父母撒娇。

  母子二人正相对无言之时,却见外面几个婆子打着灯笼照路,通报道:“大公子回来了。”

  书致望去,便见纳兰成德脱了外出用的玄狐大氅,只穿着一身莲青色直裰,腰间系着银色团花织金的缎子,满脸兴奋地进来向母亲和弟弟问好,挨着书致坐下。

  觉罗氏也问他可要吃东西。成德想了想道:“倒想吃那个用新鲜桂花熏过的秋梨冻。”

  觉罗氏不由笑了:“你们一个太省事了些,一个又太能折腾。昨儿熏的梨冻都被你们俩吃完了,这会子我上哪儿给你找桂花去?你就跟弟弟一样吃面吧。”

  成德无可无不可地答应了,然后便一脸兴奋地向弟弟说起诗会上的事,无非是见到了他心心念念的顾贞观,后者是多么多么仪表堂堂,又是何等何等文采不凡,一副刚参加完明星见面会的小粉丝的形象。

  最后成德高兴地总结道:“今后顾先生就要在京里长住了,我和曹寅约好了,下月二十七一起到他府上聚会,起社填词呢。”

  书致听得疑惑起来:“顾贞观是无锡人士,在京城既没有做官,也没有家人产业,好端端的干嘛跑到北京来长住?”

  成德也摇头不知:“兴许是这边有投契的朋友吧?”

  书致便不再追问,转而上上下下地打量他:“你在外头没事吧?没有人灌你喝酒什么的吧?”

  如今旗人尚武,比武之后怎么能不喝酒呢?善武之人多半也善饮,这种汹涌的男性荷尔蒙气息也感染了一些在京城长住的汉人。如今千杯不倒的汉族文士不在少数,这是纳兰成德头一次离开父母弟弟独自出门,他又长了一副娇弱好欺的外表,书致一整天都在担心他被人灌醉。

  目前看来曹寅还是比较靠谱的,肯定是他给小孩儿挡酒了。

  书致刚在心里给曹寅记了一功,却听成德笑道:“我说我不能喝,可他们知道了我是你哥哥,都说我太谦虚、是‘真人不露相’,坐了半日竟然没有一个人敢上来招惹我!我也就乐得狐假虎威,借着你的威名滥竽充数了。”

  书致听了不禁大笑出声——他擒了鳌拜,父母有没有骄傲过暂且不得而知,至少哥哥是先沾到光了。

  稍晚的时候,明珠回到家中,听了大儿子的一天经历,也忍不住莞尔,又对妻子说:“老索叽叽歪歪婆婆妈妈,一个黄河凌汛的事议到现在才散。你去给我煮碗面来吃。”

  觉罗氏不禁气笑了:“你们爷仨儿真有趣,在外头有东西不吃,一回来就嚷着饿了,偏偏还要一个接一个地回来,我一个晚上倒要煮三回面!”说罢还是给明珠做了夜宵,又打发两个孩子回房睡觉。

  屋里,明珠边吃面,边听妻子说起小儿子的心事,忍不住叹道:“这孩子心肠怎么那么软?一点儿也不像我。”又道:“以后书书娶妻一定要选个性子坚毅、能管家、会疼人的厉害女子;冬哥倒是可以娶个温柔小意的,只要品貌相配,哪怕任性些都不打紧。”

  “老爷这是说反了吧?”觉罗氏不禁十分意外。

  按常理来说,纳兰成德多病,况且他的媳妇是长嫂,正需要一个会管家能疼人的“大女人”;而书致骑射娴熟,身手矫健,显然比哥哥更符合这个时代对“大丈夫”的定义,像他这种强势男性,不应该配一个温柔体贴的小女子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