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他们叫我小妖怪 第49章

《他们叫我小妖怪》第49章

作者:张云 字数:2590 书籍:他们叫我小妖怪

  硝烟慢慢融入了弥河,城隍庙四周宁静了下去,月亮从雾云之间露了出来。

  远远看去,潘嫂在自家大门口来来回回踱着步,她的双手摞在在她的胸前上下拍着,嘴里絮絮叨叨,也不知她在说什么?还是在自责自己?

  “潘家妹子。”巴爷的一声呼唤吓了潘嫂一跳。

  她惊诧地瞪大了眼睛,只见巷子那头走来一个黑色的铁塔,铁搭旁边还走着一个小不点,两个一大一小的身影被月光照着、拖着,一会拽到了墙上,一会儿落在旁边的树上。

  “是,是巴爷吗?你身边是三丫头吗?”潘嫂语气着急:“这个小丫头,没说一声就跑了,俺也不敢离开屋子,怕您,怕您找来家里没人。”

  “是,她是咱们的丫头。”巴爷嘿嘿笑着,他低头看看小敏:“丫头,巴爷活着回来了,以后你就做潘婶和巴爷的丫头,好不好?”

  潘婶这个女人是热心肠。小敏踏进潘婶家门就感觉到了,潘婶不是一般的好心眼,不仅给小敏缝裤子洗裤子,还找出她儿子的裤子给小敏穿,小敏心存感激;巴爷更没的说,他人好,只是岁数比自己的爹要大十几岁的样子。

  小敏抬起头,月光落在她的眼睛里,那么明亮。她不知该点头还是该摇头?巴爷要做她的爹,潘婶做她的娘,是可以还是不可以?她无法自己答应,在她心里这事儿不是小事儿,必须回家问问爹,如果爹同意了,她就没意见。

  “这丫头俺喜欢,就是小点了,如果再大几岁可以给俺做儿媳妇了。”潘嫂的话就是敞亮,直来直去。

  “这,这不好吧?”一股寒气猛地撞进了巴爷的心脏,巴爷的身子哆嗦了一下。

  就在这时,姚訾顺从前面的街道上匆匆走过来。

  “姚兄弟,你们都平安回来了吗?”

  “潘嫂,让您担心了,我们都回来了。”姚訾顺点点头。

  屋里的煤油灯不算太亮,歪歪斜斜穿过了窗棂纸,跑到了院子里,落在水井旁边的水桶里,在水光里摇曳。

  潘嫂抬脚跨进了院子,她匆匆往屋里走,她一边走,嘴里一边说着:“看着你们都回来了,俺这心啊也放平了。快进屋,喝点水。”

  潘嫂撩起门帘走进内屋,她从头发上拔下一个铁卡子,抬手把墙上的煤油灯的灯芯挑了挑,瞬间屋里亮堂多了。

  巴爷踏进了屋子。

  姚訾顺的脚步停在了院子里,在小敏身后轻轻喊了一嗓子:“丫头,过来,姚叔叔有话要说。”

  顾小敏跟着姚訾顺走到了大门口。

  姚訾顺一撩长褂坐到了门槛石上,他怏怏不悦。月亮的光穿过高高的门檐照在他的脸上,模模糊糊之中,一颗颗汗珠子从他的脸上滚落,天不热,姚訾顺为什么会这么热呢?

  前几天潘嫂一直在问他她儿子的事情,姚訾顺没敢说。潘嫂的儿子就是许洪涛的司机,已经牺牲了,他把这事告诉了巴爷,巴爷听了痛心拔脑,他知道这个娃是潘嫂的唯一精神依靠。半天,巴爷长喘了口粗气说:“这件事不能总瞒着她,您不敢开口,俺老巴告诉她。”

  此时,顾小敏以为姚訾顺想跟她说回郭家庄的事情,她脑海里出现了舅老爷的样子,还有赵妈,甚至那个忸怩作态的冥爷也跳到了她的眼前,想起冥爷的样儿她想笑。

  突然,屋里传来了潘嫂一声撕心裂肺的、肝肠寸断的哭喊:“我可怜的娃娃呀……”接着就是嚎啕大哭。

  姚訾顺深深低垂着头,他的双肩在颤抖,他哭了,泪水坠在他的鼻尖上,“滴答滴答”落在地上,在他脚下的泥土里砸出一个坑。

  屋里巴爷在安慰潘嫂:“还有俺不是吗?”

  “不,俺要俺的娃,俺的娃呀,可心疼死娘了__”潘嫂一声一声哭嚎,那么凄厉,那么悲哀,可以想象到她的心有多疼。

  “孩子走了,没敢让你去看看,怕被鬼子盯上……许家一切做得周到,你别担心,以后,以后有俺老巴带你去看看娃娃……”巴爷声音里带着心酸的泪,他尽量把声音压得很低,压不住,从窗口飘了出来。

  潘嫂几乎没说什么,多数在哭喊,从两个大人之间的对话里,顾小敏听出来了,潘嫂的儿子为了救许家的人死了;她明白了,潘嫂总说她做梦梦到她的娃,原来她的娃是托梦给她。

  可怜的女人呀,她失去了她的生命寄托,就像一座房子被狂风暴雨卷走了屋脊,失去了了它存在的意义。

  潘嫂跌脚捶胸的哭声在小院里震荡,煤油灯上的火苗左右摇晃,奄奄一息。

  顾小敏不是第一天听到死人,也不是第一天接触“死”这个字,娘的死,就在眼前,娘就那样静静地躺着,眼神直勾勾盯着一个地方,嘴里说不出一句话,放不下、不放心在她清瘦苍白的脸上挂着,她的嘴角颤抖着,似乎还有好多话要说,不知被什么卡在了她的喉咙,还是死神不让她多说话?让她的孩子自己学着长大。

  眼下是潘嫂的儿子离去,不知她儿子心里有多少的不放心?不放心孤独的母亲经历两次生离死别,那是多么的痛不欲生?

  姚訾顺把泪眼从地上抬起来,他瞄了一眼顾小敏。顾小敏用双手捂着嘴巴,脸上的泪水哗哗地流,钻出了她的指缝,顺着她的衣袖滴落在她的前襟。

  “丫头,叔叔有一件事想说,你听着就行,不用回答,”姚訾顺咽咽嗓子,声音里带着泪,带着犹豫,带着顾虑:“丫头,你在潘家村陪陪潘嫂,好不好?”

  顾小敏没有回答,她不知怎么回答?她可以拒绝留在潘家村,可是,身后潘嫂的哭声凄入肝脾。

  “替许家照顾潘嫂。”姚訾顺声音悲凉,眼神里充满期求。

  顾小敏依然没有回答姚訾顺的话,她泪水已经流进了嘴里,她没想到为了谁留下来,她心里只有可怜与同情,如果她留下来潘嫂能走出悲伤,她愿意留下来。

  “丫头,你昨天见过一个操着外地口音的男孩,是吗?你还帮助了他?”

  顾小敏把双手从脸上拿下来,抬起衣袖擦擦泪水,她想说见过,她却摇摇头。

  “你没见过?他说你很聪明,在伪军眼前表现得很勇敢,更机智。你知道他是谁吗?他是从青岛来的,他叫家云,是一名战斗在敌占区的老同志,昨天他来我们威县抗日游击队送情报被汉奸盯上了……他十四岁参加过古北口战役,不仅勇敢,还有一身胆量,他每天在情报战线上奔跑。”

  顾小敏瞪大了眼睛,她眼前出现了那个漂亮男孩的身影,原来他的名字里真的有一个云字,他没有撒谎。他还去过战场?那个时候他还那幺小。

  “丫头,你在城隍庙见过一个女人吗?”姚訾顺声音很小,他本可以不说出蔡婻,为什么这样呢?他这不是逼着顾小敏留在潘嫂身边吗?眼下,实在没有其他办法呀,过几天他们要去沧州参加一个阻击战,他又不放心潘嫂身边没有人照应,只有机智、又不怕吃苦的顾小敏留下来最合适。

  “女人?!”顾小敏想起了城隍庙里,那个披着一头波浪长发妩媚多姿的女人。今儿晚上,她看到了那个女人被大火困在屋里,没有逃出来,确切地说那个女人也没有逃。

  “她是为了丫头你留在了城隍庙。”

  “为了我?”顾小敏再次惊讶地瞪大了眼睛,她怀疑姚訾顺嘴里话的真实。她从没有跟那个女人说过一句话,那个女人也没跟她打过招呼,怎么可能呢?

  “她从许连姣嘴里知道你被宗大盲的人掠上了城隍庙,她就从医院……”姚訾顺把蔡婻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对顾小敏讲了一遍。

  听了蔡婻的故事,顾小敏全身发颤,她猛地抱着头蹲在地上,她不能饶恕自己的冷酷无情。她眼睁睁地看着那个女人被大火困在屋里,谁也没想到去救她,甚至当时她无动于衷,亲眼目睹着熊熊大火把那个女人吞噬。

  “本来我们打算八月十五那天炸了码头,她从宗大盲那儿得到了消息,说鬼子已经有了布防,鬼子想请君入瓮。我们相信她的话,我们取消了原来的计划……”

  太阳每天早上从东山角升起来,潘家村的大湾里的水碧青青的,波纹慢悠悠地闪动,不知这湾里的水从哪儿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湾沿上的大槐树下堆满了落叶,一阵阵风吹来,成片成片的叶子在街角飞舞;没有南飞的喜鹊留在了枝头,垒了高高的房子,它们的房子随风摇曳,看着让人揪心。

  潘嫂已经怀孕了,反应很厉害。

  巴爷与潘嫂在八月十五那天举行了一个结婚仪式,巴爷在家住了五天就离去了,一个多月过去了,巴爷没有一点消息。

  顾小敏每天都要去大湾里洗衣服,那一些女人见了顾小敏也不陌生,脸上挂着嬉笑,嘴里打着招呼:“丫头,潘嫂她人呢?”

  “她病了。”

  听了顾小敏的话,几个女人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不知她们偷偷说什么?

  潘家村多数人都知道潘嫂与一个男人结了婚,这个男人带着一个小丫头。那个男人是谁?很少有人见过,她们心里好奇可以理解;青黄不接的时候,她们更关心填饱肚子的问题。

  “俺家里的粮缸见底了,不知这庄稼还种不种?”

  “种了也被鬼子抢走了。”

  “不种也不行吧?鬼子都贴标语了,让大家把麦种子准备好……唉,麦种子也留不住呀,昨儿俺拿出一把熬了粥……”

  “有时间找潘嫂问问,问问今年的麦子到底种还是不种?”

  顾小敏回到家,把木盆里的衣服一件件搭在院里的绳子上,扭脸张望一下屋子里。

  潘嫂躺在炕上嗳声叹气:“是俺的命不好吗?一个个男人不声不响地离去,还有俺的娃……”

  “舅老爷说都是鬼子闹得。”说到舅老爷这三个字,顾小敏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她想郭家庄了,想了好久了,她常常梦里回到了郭家庄,她看到舅老爷站在院里遥望着天空,嘴里念叨着:“丫头什么时候回来呀?”

  赵妈坐在长廊里绣花,她用眼角斜楞着舅老爷:“丫头在,您就大吵大闹,丫头不在,您还想她。”

  舅老爷急了:“谁在丫头眼前大呼小叫,谁敢?俺喜欢丫头,她那么懂事,懂事的让俺可怜,让俺心疼。”……

  屋里,潘嫂还在絮叨:“也是,也是,舅老爷说得对,如果没有鬼子,俺也不会活得这么苦,也不可能连累你这个小丫头,瞅瞅你,小苦命呀,你娘早早过世,本来应该是俺疼你,爱你,却偏偏又让你照顾俺,这怎么好呢?本来可以不再嫁人,没想到还怀孕了,这事闹得,真是丢脸呀。想想很对不起娃他爹,俺把他孩子弄丢了,今儿又怀了别的男人的娃。”

  “巴爷是好人。”顾小敏嘴里只有这几个字。

  “知道他是好人,他不是好人俺也不可能嫁给他。只是,只是……”潘嫂没有说下去,她从炕沿上爬起身来,她想去做饭,刚穿上鞋子,她身体往前一趔趄:“这是怎么啦?俺的身体从来都很好,怀俺第一个娃时,还能下地锄草呢?……丫头,后院子有好多玉米秸,还有树枝,都是你捡来的,俺明白,丫头是想家了。你千万不能自己走,路上不安全,等,等过几天,也许老巴他们就回来了,让他们送送你,这样俺也放心。”

  顾小敏走到锅灶前,扭脸看看虚弱不堪的潘嫂说:“潘婶,丫头不走,等您生了娃娃俺再走。”她伸手打开锅盖,蒸笼上蒸的饼子还在,还有早上剩的一碗玉米碴子粥。

  早上饭潘嫂又没有吃,她吃不下。

  “丫头,你出去洗衣服的时候,俺把干粮蒸上了,你加把火就行了。”

  “潘婶,那个她们问今年的麦子种不种?”

  “种,必须种,不是鬼子让种就种,而是大家要吃饭,要填饱肚子,必须种麦子,到时候咱们队伍回来抢收。晚上俺就去告诉大家。”

  顾小敏坐在锅灶前,用左手拉着风箱,锅灶里的火苗映红了她的小脸,一个与她岁数不相符合的忧郁、多愁多思的脸。

  正在这时,院门口外面传来了大车轱辘碾压地面的声音,还有一个中年男人的呼喊:“潘嫂在家吗?”

  “谁来了?快去看看,俺来看着锅灶。是不是老巴派人来看咱们了?”潘嫂满心欢喜,她从炕上爬了起来。

  门口站着的中年男人顾小敏不认识,和巴爷岁数差不多大,只是模样看着清爽,皮肤不白,绝对比巴爷白净。这个人的模样有点像她的爹,只是没有她爹个子高。

  “您,您找谁?”顾小敏直愣愣盯着对方的笑脸。

  “你是许家舅老爷的丫头是吗?”来人对顾小敏很熟悉。

  顾小敏更惊讶了。

  “奥,你不说话,就是承认了,潘嫂在家吗?”

  顾小敏点点头。

  “俺是许家的车夫,许家小姐和少爷都称呼俺张伯,丫头,你听说过俺吗?”来人正是张伯。“路上不好走,多了好多关卡,本来想早点过来。唉,绕过了好几个村子,多跑了一天的路,昨天夜里俺就出来了……”张伯从车上抓下一袋袋东西背在肩上,转身往院里走。

  潘嫂不知什么时候从屋里站到了院里,她的身体往前走了几步,嘴角上扬:“他张伯您来了?”

  看着潘嫂一脸憔悴,张伯满脸吃惊,更多的是担心:“弟妹,您这是怎么啦?”

  “没什么,感冒了。”潘嫂苦笑了一下。

  “俺说呢,以前您风风火火的,走路满身力气,此时,弱不禁风的样子,让俺害怕。”

  “潘婶怀孕了。”顾小敏脱口而出。

  听了顾小敏的话潘嫂满脸臊得慌,她苍白的脸“腾”就红了,她的目光躲躲闪闪不敢正视张伯的脸。

  “怀孕?”张伯低头盯着顾小敏的脸愣了片刻,他站直身体“哈哈”大笑:“好啊,好啊,这是一件高兴的事情。”

  “他张伯您取笑俺了,都四十多岁了,俺正在考虑,不要这个孩子。俺这一个月都没有出门,妇救会的事儿都耽误了。”潘嫂语气里带着忧虑。

  “不,不要那么想,老巴不同意,俺也不同意,你的娃也不同意,还有,那个孩子牵挂着你,所以,他到你这儿投胎来了,你做母亲的怎么忍心不要他……”

  张伯的话让潘嫂哭了。

  转眼之间冬去春来,夏天的风吹过街道,吹在院子里。村口的小麦有半大孩子高了,潘嫂的肚子已经很大,走路更加笨重,她精神比去年好多了。

  顾小敏已经习惯了潘家村的生活,日子过得平静。巴爷没有回来,好像他把潘嫂忘了;姚訾顺也没有来,他把顾小敏遗留在了潘家村;年前张伯送了点白面粉和青菜,至今大半年过去了,村道上再也没有听到他的大车铃声。

  夜深人静的时候,潘嫂坐在炕头做着小孩衣服,煤油灯的灯光照在她的脸上,温善之中带着刚强。

  顾小敏认真地打量着灯光下的潘嫂,她觉得潘嫂很漂亮,可能是看习惯了,也可能心里对这个女人有了深的了解,这个女人在做一些别人做不到的事儿。她本可以不用这么操心费力,可以跟着张伯去许家,上次张伯想把她接到弥河镇,她拒绝了,她说她还有好多事要做,她每天挺着大肚子东家跑,西家跑,后院那个屋里的炕上,堆着好多鞋垫子和衣服,她说这是村子里的妇救会姐妹们做的,那是给抗日战士做的。

  这个女人真的了不起,她也会哭,也会笑,也有伤心的事儿,此时此刻她把伤心事儿放在了哪儿?

  潘嫂从针线上抬起头,慈爱地看着顾小敏:“谢谢你丫头,有你陪伴在俺身边真好。下个月麦子要抢收,抢收你懂吗?就是提前半个月收成。唉,俺肚子里的娃也要出生,这娃的爹也没回来,也不知该给他起个什么名字?”

  “巴爷的孩子……”顾小敏抓耳挠腮地思考了一会儿,嬉笑着说:“九爷。”

  “哈哈哈”潘嫂笑了,她被小敏的话逗笑了,少顷,她停止了手里穿针引线,勾勾嘴角看着小敏的脸:“听丫头的,无论生男孩还是女孩都叫小九。”

  小九出生了,他出生在一个早上。潘家村的麦子在小九出生一个月后的第一天抢收完了。

  夜深人静的时候,村民把小麦悄悄地割了,运到了村子的后山上藏了起来。潘嫂山下山上地跑着。

  天快亮了,潘嫂才回来,她轻轻打开院门,回身带上门,她蹑手蹑脚踏进屋里,她看到顾小敏坐在炕上抱着小九儿睡着了,她的后背依靠着被窝子,她的一根手指放在小九儿的小嘴里,小九儿津津有味地吸食者小敏的手指,窗台上放着一碗玉米粥。

  “可怜的孩子,可怜的丫头。”潘嫂小心翼翼从顾小敏怀里抱过小九。

  顾小敏猛地醒了,她惊恐地伸出双手:“换我弟弟。”她睡眼朦胧,满脸怒气,当她看清眼前是潘嫂时,她嘤嘤哭了:“潘婶,您怎么不声不响呀,吓死俺了。”

  “睡吧,丫头,你辛苦了,俺给小九喂口奶。”

  天亮了,潘嫂从锅里抓起一块玉米饼子,一边往嘴里塞着,一边回头看着顾小敏说:“丫头,你也吃饭,俺出去一趟。”

  潘嫂的话还没说完,门口外面传来了“咚咚”的敲门声。

  潘嫂皱皱眉头,这么早谁来了?“谁呀?”潘嫂向院门口撩了一嗓子。

  “俺,保长。”门外传来一个傲慢的、中年男人的声音。

  “是他?他怎么来了?”潘嫂心里想着,走近了院门口:“吆,是保长呀,您这么早有事吗?”

  随着两扇薄门的打开,从外面晃悠悠走进一个黑不溜秋的男人,他个子很矮,比巴爷烧香的桌子高不多少;脖子细长,像一根烧火棍子;脑袋尖尖的,像个皱巴巴的梨子;一双猴子眼又大又圆,往外凸着;更难看的是满脸麻子,密密麻麻地布满了他整张脸。

  他背着手在院里踹着四方步,一双大眼珠子四处漂泊,嘴角一会闭着,一会张开喘着粗气,一脸苦大仇深的表情,也不知他跟谁有仇?他的双腮耷拉着:“你们昨天做什么了?”

  “昨天?!”潘嫂故意装出吃惊的样子:“您是知道的,俺刚刚出月子,孩子又小,哪儿也没去,哪儿也不能去。”

  “是__吗?”保长拖着长音,走近潘嫂,头高高地昂起来,抻着细瘦的脖子,眼珠子在潘嫂身上来回扫着,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潘嫂的胸脯,因为潘嫂刚给孩子吃了奶,她的前襟还有渗出来的奶水。

  “您,保长大人,您看得俺怪不好意思的……”潘嫂扭扭身子,往后退了一步。

  保长往前跟了一步,他抬起手背摸摸嘴角啦哒的口水:“昨天夜里梁子找俺喝酒,俺喝醉了,梁子是不是你潘嫂故意安排到俺身边,故意灌醉俺?”

  “吆,保长大人您是什么意思?俺潘嫂已经嫁了人,就是不嫁人俺也不可能稀罕梁子,他虽然是一个光棍,俺也不可能喜欢他呀,瞅瞅他脏兮兮的样子,看着都不舒服,还怎么睡一个炕上?”

  “别打岔!”保长晃着他的脑袋,像牙签上晃着一块臭肉,满脸的麻子随着情绪激动而变得紫紫的:“俺问你,田里的麦子去哪儿了?”

  “田里的麦子?您什么意思?田里麦子不见了吗?保长大人,您开什么玩笑,麦子不熟呢,怎么会丢了,是不是您看错了。”

  “哼,不要假装糊涂,这事与你潘嫂能没有关系吗?不可能,你等着瞧,俺好说话,日本人可不好说话,日本人让俺盯着呢?你们一个也跑不掉的。”

  保长气呼呼跳出了院子,潘嫂高声地喊着:“保长,有时间再来玩,您慢走,俺也去地里看看,哪个不长心的把不熟的麦子割了。”

  顾小敏看着、听着院里发生的一切,她的心也揪揪着,她知道潘嫂他们做过什么。昨天后院里的那间草屋里聚集了好多人,其中也有那个梁子,她听到梁子说:“把保长交给俺,俺去买点烧肉,再买瓶好酒……”

  目送着保长远去的背影,潘嫂的身体明显地晃悠了一下。很快她冷静了下来,她回头往屋里瞄了一眼:“婶子出去一趟,丫头好好在家待着。”

  潘嫂走出了院子,她转过身把门关上,她的脚步急急往村口走去,在村口她碰到了梁子,一个中年汉子,一个脏兮兮的男人。

  “去,告诉乡亲们,赶紧往山上转移。”

  破衣烂衫的梁子怀里揣着他两条长胳膊,嘴里悄悄嘀咕:“那个保长骑着车子往弥河镇方向去了,俺看到了,您说,他真的会去找日本人吗?都是乡邻乡亲的,他有那么缺德吗?”

  “他自小就不是东西,早时候他勾结宗大盲,现在宗大盲死了,他只能投靠日本人,咱们还是小心一些,让大家马上转移。”

  “好,俺去敲锣。”

  潘家村的锣响了,响彻村子上空。顾小敏一激灵,她听潘嫂说过,村子锣鼓一响就是鬼子进村子了。她赶紧收拾小九的衣服,她又奔到锅灶前,打开锅盖,把几块饼子塞进了一件破衣服里。她又找来被子把小九儿抱起来,小九儿才一个月,本是喜欢哭的,他没有哭,“咯咯”地笑着,顾小敏低下头在他嫩呼呼的小脸上亲了一口。

  潘嫂急匆匆回到家:“丫头,你带着小九跟着乡亲们往后山走,不要回头,不要离队,走错了路,就会踩上地雷。”

  顾小敏把小九背在了后背上,把干粮和衣服挂在了脖子上:“您去哪儿?”

  “不用担心潘婶,潘婶是大脚,能跑。”

  听到锣鼓声,潘家村的村民背着铺盖卷、扛着锅碗瓢盆、手里拽着幼儿、怀里抱着婴儿蹿出了自己家门,直奔村子后山。潘嫂走在乡亲们的最后面。

  有的乡亲没看到有鬼子进村,他们走着走着就慢了下来,有的还不情愿地嘟囔着、埋怨着,有的跑到潘嫂眼前嘴里地叽歪着:“撇家舍业的,这是干什么?一惊一乍的,鬼子在哪儿呢?”

  “等着鬼子到了眼前,一切都晚了,大家快点走,跟着梁子走,不要掉队,鬼子马上就来了……”

  “啪啪啪”几声枪响划破了村子上空,刹那间,鸡叫狗吠,孩子哭,大人也开始开始慌乱。潘嫂急了:“乡亲们,不要乱,鬼子不会追上山,他们吃过亏,山脚下埋着地雷,他们害怕……大家要有秩序,不要乱跑……”

  潘嫂弓着背,“呼哧呼哧”喘着粗气,用手背抹一把罩住瞳孔的汗水,撩撩眼前的两缕汗泽泽的刘海,看着乡亲们都安全地上了山,她笑了。

  汉奸保长在山下扬风乍毛地咋呼着:“乡亲们,快回家吧,回家多好呀,饭是热乎的,炕头也是热乎的……山上有蚊子,还潮湿……皇军不会为难大家,只要交出粮食。”

  鬼子在山下支起了小钢炮,小炮声声,几枪阵阵,“突突突”“轰隆隆”弹片落在山崖,扬起厚厚的沙尘,一堆堆石头滚下山崖,成片成片的小树倒了下去。

  前面一个拽着孩子的女人被脚下石头绊了一跤,身子往前一踉跄,孩子挣脱了女人的手,竟然趁着大家不注意往山下跑。潘嫂眼瞅着一个小身影从她身旁钻过,她一愣神,她把猫着的腰站直了,她抓起孩子的一条腿,孩子“噗通”摔在地上。

  “啪”,鬼子的子弹呼啸而来,潘嫂的身子晃了两晃倒了下去……

  当梁子和乡亲们冒着鬼子的枪弹把潘嫂抢上山时,潘嫂只剩下了一口气,顾小敏抓着潘嫂变得越来越冷的手大哭。

  “丫头,让俺再给小九喂口奶。”潘嫂艰难地动动身子,把她的胸脯漏出来。

  顾小敏把小九的小嘴放在潘嫂的怀里,小九像只小猫似的在潘嫂怀里拱着,然后嘬着。

  “丫头,潘婶把小九交给你了,把小九送给他的爹……”潘嫂艰难地咧了咧嘴角,闭上了眼睛。她把刚刚一个多月的小九扔给了年幼的顾小敏。

  “不,不……”顾小敏慌乱地摇头,眼泪在她的小脸上横飞:“潘婶,您醒醒,醒醒,丫头做不到呀。”

  树上的乌鸦“呱呱呱”叫,伴着顾小敏凄厉的哭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