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衙内闯三国 第275章:见面了

《衙内闯三国》第275章:见面了

作者:大篷车 字数:3111 书籍:衙内闯三国

  草原的清晨,极远处的天地交接处,有着如同马奶般的白雾游荡。漂漂浮浮的,将一切都渲染的隐隐约约。

  太阳初起之时,不像在城市中那般遮遮掩掩,总是躲在檐角、屋脊上,一点点的探出头来。而是如同一个顽皮的孩子,就那么猛的跳出,红彤彤的,刹那间便流光溢彩,将自己的魅力,迫不及待的展现在世间。

  王庭内早有人声传出,勤劳的草原人一大早便开始了一天的生活准备。

  这里没有孩童的欢呼玩闹,没有呼朋唤友的奔跑,妇女们头上包裹着厚厚的面巾,仍然裹着一层层的衣物和饰品,将一桶桶的马奶挤出,然后送到王庭内卫处,由内卫转给里面的仆从,端上各个王公大臣的饭桌上。

  孩子们多是默默的跟随其后,一趟趟的帮着大人将桶子之类的架到马鞍上,或者忙着去拾取马粪之类的,躲到支起的大锅下,燃起火堆,为整个部落的男人制作支撑他们做活一整天所需的饮食。

  草原上的人都是以游牧为生,便算是王庭的人,也不过只是采用剥削的手段,从部落里牧民手中收取赋税存活。

  他们不会农耕,也几乎很少会冶炼。虽然整个塞外有着丰富的铁矿,但这个时代,别说他们,就算最先进的大汉,也难以精确的寻找到矿源,从而进行有效的开采。

  所以,草原上的人很缺铁。有限的铁,他们要用来更多的用于军事上,武装自己的士卒,进行打猎、征战、击杀敌人。

  刘璋在短暂的眯了一会儿后,此刻正站在窗前向外看去。整个王庭内外,都处在一种忙碌的氛围中。偌大的王庭,点算下燃起的炊烟,也不过就是几十堆。

  很难想象,一个有着数千人口的集中地,造饭时的炊烟竟少到如此地步。这也由此可见,为什么塞外之人,总是热衷于对大汉的向往,更是时时铤而走险,将手向大汉边民伸去。

  大汉控制盐铁等物的流通,但汉民好歹总是能优先买的到一些必需品。比如铁锅、铁铲等物,而这些塞外之民,除了苦苦巴望着游商带来的有限的那点物资外,再没了正常的获得渠道了。

  民族问题的解决,不单单只是军事和政治上,要想解决,还要从经济、乃至生活习性,以及科技普及等等诸多方面去做工作。所谓的汉化融合,也要经历一步步的潜移默化,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引导才行。

  这些事儿,绝非单单的只靠强制移民就能一蹴而就的。刘璋站在窗前,眉头微微蹙起,首次明显的认识到,以前自己想当然的一些问题是多么的幼稚。

  治理一个国家难,进而融汇百族,形成海纳百川之势,更非想象中那么容易。思及后世的五十六个民族终成一家,其间更不知经历了多少年的融汇,又夹杂着多少腥风血雨和各种演变,才终至在一个特殊的时刻,达成了那种局面。

  自己有生之年,又能做到什么地步呢?刘璋不由的微微愣怔起来。

  “主公,别磻可汗派人相请,请主公前往王帐用餐。”正自脑中盘算着,门外响起拔都的禀告声。

  “嗯,知道了。”刘璋微微晃晃头,顺口应着,又将目光在外面忙碌的扶余民众身上扫了一眼,忽然自失的一笑。

  如今自己便是大汉境内尚未完成一统,又何必多来想这些?眼下最重要的,是先帮助依虑复国后,如何快速回到青州,加快统一的步伐。

  只有内部有了足够大的实力,才能再来考虑这些外部因素。好在如今世界上,除了万里之遥外的罗马,还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威胁到自己,只要完成国内统一,总有自己发挥的余地。无非是早一天进行,早一天得利的问题而已。

  心中想着,脚下不停,出了住所大门,颜良文丑早已等在外面。拔都则带着山部十八铁卫护持在最外圈,和一个扶余的仆从站在一起。

  刘璋点点头,扳鞍上马,刚要催马而行,想了想,忽然点手将拔都叫了过来,俯下身子,低低说了几句。

  拔都微微一愕,目光中带着询问,与刘璋对了个眼色,见主公确定的眼神后,这才躬身默默一礼,大步转身而去。

  不多时,便牵着一人的手,自营帐中走出,来到刘璋马前立住。这人身形略显瘦小,一身汉家装扮,与山部护卫都是一样。

  兜鍪下,隐见一张小脸,嘴角努力的抿住,带着一股倔强刚毅之色。只是,一个身子却在不经意中微微颤抖着,暴露了其人心中的一些真实反映。

  “害怕吗?”俯身将那人抱了起来,就此让他坐在自己身前,刘璋笑眯眯的轻声问道。

  “不!”

  略带颤音的回答,尚带着童稚。只是简单一个字,虽有着惶惶之意,却更多是坚定和决绝。

  “呵呵,好。莫怕,好男儿自当迎难而上。你若此时怕了,后面又将如何?我自与你一起,倒要看看,他们见了你,又是一副什么脸面。此番让你出面,也不只是对你的考验,还有重要的就是,你要学会观察,观察究竟哪些人是你可用的,哪些人是以后必须打击的。一个合格的君王,你必须学会这些,否则,永远担当不起来。”

  伸手将兜鍪为他扶正,兜鍪下一张稚嫩的面孔显现而出,赫然正是老汗王之子,被别磻追杀的太子依虑。

  两人相处,至今已然有了许多时日,不但依虑能以简单的汉语和刘璋对话,刘璋也在任泉和拔都的帮助下,熟练掌握了扶余族的语言,两人交谈,已是再无初时的艰涩。

  刘璋此次决定直接推依虑出面,一是觉得也该让众人知晓这孩子的存在,并希望能看到带来的最直接的变化;二来,也是希望通过未可知的变化,借此插入扶余的政争之中。

  这便如同大汉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样,刘璋没在汉境之内做那事儿,倒不妨在此地试试那滋味。而由此看看依虑的心xing,并加以培养扶持的一番心思,自也是应有之意。

  毕竟,他既然答应了依虑所请,那么依虑究竟是“阿斗”还是“曹丕”,都要拉出来试试,他可不想将精力和时间,浪费在一摊软泥身上。

  好在,就目前来看,这孩子的表现完全合格,有血xing,有刚xing,至少不怕面对。

  轻轻一抖缰绳,带着众护卫直往王帐而去。一路上,暗暗观察,但见依虑两眼含泪,面上却是越来越坚定的神色,心下不由暗暗欣慰。

  “恭迎皇叔大驾,且先请,啊!”

  王帐外,别磻与单于寒带着众人相迎,本是满面沉着的面庞,忽然却看清了刘璋身前人的面孔时,不由的刹那间面色大变,猛然倒退一步,两眼中露出狼一般的阴戾之气。

  “哦,呵呵,有劳大王亲迎了。咦?大王何以如此模样?这位小兄弟乃是我半路偶遇,聪明伶俐,我极是喜欢。据其所说,也是扶余族人,大王可是认识?”

  刘璋翻身下马,笑眯眯的随口说着,一边伸手将依虑抱了下来,暗暗却捏了捏依虑的手掌,示意他放松一些。

  依虑紧紧的抿着嘴,两眼死死的瞪视着别磻,极其僵硬的站在刘璋身旁。他不过才**岁年纪,心智便再成熟,也是断然做不到如刘璋这般,面对着生死大仇,仍然谈笑风生,沉着冷静。

  像眼前这样,能克制住向前怒骂,已是他的极限了。想起去世的父亲,再想想多日来的苦难,一个身子已是不可自抑的微微抖了起来。

  别磻两眼渐渐眯了起来,脸上一片阴鹜之气,冷冷的盯了几眼依虑,转头看向刘璋。

  “皇叔遇合之巧,倒让小王大感惊奇了。此子本是小王王兄之子,因和叛离了我族的葛思一起出逃,小王曾遍寻不着,不想竟是被皇叔所遇了。倒不知皇叔遇到他时,可曾也遇到了那叛族之人葛思吗?若如此,倒还要请皇叔指点一二,容小王派人去捉拿叛臣才是。”别磻两眼盯着刘璋,口中缓缓说着,面上却已然显出不善之色。

  感受到别磻的气势,颜良文丑齐齐怒哼一声,微微踏前半步,手已是扶上了腰畔佩刀。

  别磻面色又是微微一变,眼中闪过一抹惧色,却不过瞬间掩去,全身绷了起来。

  刘璋却是笑眯眯的恍如未觉,目光不经意般的,却在众扶余大臣和单于寒面上扫过。

  在依虑突然现身之后,众扶余大臣俱皆面色大变,其中有惊疑的,有大喜然后努力平复的,更有瞬间阴鹜起来的,各人神色,瞬间便被刘璋收入眼中,心中已是略略有数。

  而单于寒在见了依虑后,却是眼眸明显一缩,一抹惊怒之色,在眼底一掠而过,顺乎消失不见。只将目光垂下,静静站在别磻身后,对所发生一切,似乎再无半分在意。

  刘璋眼眸一凝,已然是若有所思起来。此刻听闻别磻发话,面上假作愕然,摇头道:“叛臣?葛思?那是什么人?却是不曾见过。我当日只见这孩子倒卧草中,显见是饿昏过去了,这才伸手救了他。怎么,原来竟是咱们扶余的小太子吗?这么说,大王倒应该是依虑的叔叔咯?哎呀不对,既然依虑是太子,那此番回来,大王岂不是要让位了?哦哦,大王面色这么差,该不会是怕王位受到威胁,想要对这么个小孩子下毒手吧?哎呀,那可不行,如此一来,岂非是成了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吗?啊,不好意思,倒是本候多想了,想大王如何能是这般心胸狭窄之辈,竟连一小儿都容不下?若如此,又怎担得起我大汉天子之封赐,从而协助天子以镇边塞呢。呵呵,是我多虑,是我多虑了。”

  刘璋忽而惊呼,忽而嬉笑,又是拍头又是抚胸的,言语中似真非真,似假非假,进而竟忽然与玉册金瓶联系起来,别磻一张脸孔也是时青时白,变幻不定。

  拔都与众护卫在旁看得又是佩服又是好笑,自家这位主公最善装疯卖傻,这位大汗遇上了主公,可是上八辈子没做好事,整个一倒霉催的。

  经了这位主儿一番话,别说牵扯到玉册金瓶一事儿,就算在道义上,这位大汗这会儿也得装上一装,否则传扬开去,说他容不下一个八岁的孩子,他可还用混吗?

  高!这一手,真是高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