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衙内闯三国 第125章:制胜之机

《衙内闯三国》第125章:制胜之机

作者:大篷车 字数:2909 书籍:衙内闯三国

  公元一八六年,汉光和九年四月。寒冬已然过去,初春的脚步随着一场细雨,润物无声的悄然潜入。

  河南大地上,山间带绿,花摇丛中,早生的嫩绿,迫不及待的映出一份融融喜意。

  只是,在这草长莺飞的春意之中,身处剿匪前线的颍川汉军中军帐中,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却是相对愁坐,心中仍如严冬般阴霾。

  自去年太平道起事以来,至今已一年多了。做为朝廷平叛的主将,皇甫嵩和朱儁身上的压力之大,实是快到了不堪重负的地步。

  这种压力不但来自于民间军中,更大的,却是来自于朝堂之上。汉灵帝本就不是个什么贤明的君王,身边又围着一群张让那样的人物,哪里会听将领们什么理由?

  如宦官们所言,迅速剿灭这些狂妄的反贼,让他们明白天子之怒的威力,震慑其他蠢蠢欲动的贼子,才是最最实在的。至于国力、军力的问题,自然全是将军们的事儿,又与他堂堂天子何干?

  大将军何进虽然顶着剿匪总司令的名头,实则万事不管,只顾一心埋头争权,打压宦官、清流才是他心中想兹念兹的头等大事儿。

  灵帝的愤怒,自然会有自家千娇百媚的妹子何皇后斡旋。剿匪有功,当然是何大将军的,若是不利之罪,则全然是前线领军之人的。

  做为最前线的皇普嵩、朱儁、卢植三人,便是当然的替罪羊。好在何进还算知道进退,明白若是这三人彻底倒下,于他实在并不是什么好事,每每从中斡旋,才使得灵帝的愤怒不至于失控。

  “义真兄,我听闻前阵子十常侍又在嘀咕,天子颇有些耐不住了,好似欲要使人前来问责。咱们这边好歹不是对着贼酋,还好一些。但卢尚书那儿,怕是要有难了。”

  朱儁沉默良久,满面阴郁的低低说道。他乃扬州上虞人,父亲早丧。年轻时,因好义轻财,被乡人敬重。

  后被县令举荐给太守,此后,一路升迁,时至今日,已然是官拜右中郎将。在灵帝一朝,与皇甫嵩皆为当时屈指可数的名将。

  相对朱儁,皇甫嵩更是名声响亮。字义真,乃安定朝那人。本是汉代名将度辽将军皇莆规的侄儿,向来镇守边关,战绩卓著。更与当时的清流多有相交,极得世人尊重。

  及至此番黄巾大乱,临危受命,以左中郎将之职,与朱儁共同领军。其人性情刚正,前次撤销党锢的旨意,也是他上书灵帝,才得以实现。

  此时,听朱儁说起这事儿,脸上闪过一阵阴云,怒道:“阉贼可恶!若无他们搬弄是非,败坏朝政,何来今日之事?哼!卢尚书前次大破乱匪,如今更是以五万之众对十五万,将张角死死压在广宗,此等大功,又岂是那些阉宦所能诟病的?”

  朱儁微微一叹,摇头道:“话是如此说,但我只怕正是卢尚书刚直不阿,一旦小人进谗,天子那里……..唉。”说了一半,言及皇帝,终是轻轻一叹,就此打住。他与皇甫嵩虽然交好,但这般背后议论君王,也是大有不妥。

  皇甫嵩心中郁闷,打从这次剿贼以来,对手波才极有谋略武勇,数战之下,不但未能占到便宜,甚至还败了一阵。幸亏后来天气转寒,大雪封路,不利于战,这才让两人有了喘息之机。

  如今眼见开春,战事必然再起,偏偏此时传来这个消息,如何不让他纠结?若是这边能取得突破,便是那太监进谗,他也可凭借大功进言,不令小人得逞。但如今这情势…………

  “刘季玉那边可曾再派人去联络?年前他家中红白之事交替,听说返回路上,还遭到了伏击,却不知近况如何。我曾研究过此人之崛起,每每行事,堪称经典。若其肯真心相助,破当前黄巾,应多出几分把握。”脑中想着朝中局势,忽然想到了刘璋,皇甫嵩转头向朱儁问道。

  朱儁听他提起刘璋,眼中闪过一抹迟疑,微一沉吟,这才摇头道:“这位刘军候年初倒是回来了,不过除了往日正常通报外,并无任何异动。我听闻去岁他那边曾派出一支骑军,具体去向却是不知。正如义真兄所言,若果其真能出力,必有作为。只是……..”说到这儿,目光望着皇甫嵩,将话头顿住。

  皇甫嵩面上神色变幻,对于刘璋,小人物们自然没什么感觉,但对于他们这些朝中重臣来说,可没少研究过。

  与陈宫当年一样,对于刘璋彗星般的崛起,然后一路所为,虽然惊才绝艳之处宛然,但究其本心到底要做什么,实在令人费解。

  只是他们的疑惑之处,便也停留在其人行事古怪诡秘,并未往其他方面去想。

  毕竟,刘璋本就是汉室宗亲,其父又是身为九卿之首,当朝太常。如今,更是临危受命,不辞为难赴蜀中平乱,其中忠义自是不用赘言。

  当然,若是他们知道刘璋心目中的小算盘,更知道后面世事的演变,必要大骂其人狼子野心,大逆不道了。只可惜,刘衙内此时作为,却哪有人能真正摸到内中关窍?

  皇甫嵩现在所想,就是怕刘璋年轻气傲,又有着超然的身世,不肯听调。要知道两军对垒,有一点估算错误,其后果都将是难以承受的灾难。

  所以,一直以来,对于刘璋,皇甫嵩和朱儁都是抱着能来更好,不来也不去主动征调,免得闹出不愉快不说,更让自己陷入被动。这也是期间任何军事行动,他们都未与刘璋真正协调一致的原因。

  但此时,天子逼迫愈紧,而己方又实在没必胜的把握,皇甫嵩想到刘璋那里,自也是期盼与焦灼并存,难以决断。

  “启禀二位将军,蔡亭侯、破虏将军刘璋派人求见。”就在帐中两人皱眉思索刘璋其人时,帐外忽有小校进来禀报。

  皇甫嵩眉头一扬,看了朱儁一眼,沉声道:“速速有请!”说罢,回身往主位上坐定。

  朱儁低声道:“义真兄,他这会儿派人来却是何意?难不成…….”说着,眼中不由放出光来。

  皇甫嵩微微摇头,轻声道:“不急,且见了再说。”

  朱儁点点头,不再多言。

  外面脚步声响起,不多时,随着小校的通传,一个人缓步而进,见到皇甫嵩和朱儁,微微一笑,这才施礼道:“义真公、公伟公一向可好?可还记得故人否?”

  皇甫嵩和朱儁见了这人,不由一呆,旋即齐齐站起,惊声道:“邹校尉,怎会是你?你不是……..”

  邹靖呵呵一笑,拱手道:“好叫二公得知,邹靖得蒙我家主公不弃,收录门下,如今,职司蔡亭侯府别驾一职。幽州的官儿,已然辞了。”

  皇甫嵩与朱儁面面相觑,老半响没反应过来。邹靖本是荆州人氏,早年曾跟两人多有交集,直到后来郭勋为幽州刺史,边地乌桓作乱,这才被调往幽州供职,至今,已然有数年之久。

  对于邹靖,两人都是极为认可,知道他既有武略。在幽州数年,虽名声不显,但却实实在在的做了不少事儿。只可惜朝中黑暗,小人当道,致使他一直未得升矅。不想,今日竟是投入了刘璋麾下。

  半响,皇甫嵩长长吁出一口气,摇摇头苦笑道:“且请入座叙话吧。刘军候倒是好眼力,竟能说动了你。不知今日来此,刘军候处有何话说?”

  邹靖坦然入座,这才微微一笑,看了两人一眼,不紧不慢的道:“二公今与黄巾相持年余,进不得进,退又不退,邹靖斗胆,敢问二公,不思剿贼,可是待天诛之吗?”

  这话一出,皇甫嵩一呆,朱儁却是满面通红。旋而,皇甫嵩满面羞怒道:“邹公此言可不太欺人吗!便与你五万新卒,兵不得练,甲戈生疏,可能一战胜的十万贼寇?你家季玉公高才,可远远驻扎中牟,又见的有了什么作为?没的来羞辱我等,又为哪般?”

  邹靖哈哈一笑,朗声道:“义真公何须动怒?靖今日来此,正是有好消息相告,不知二公可愿闻否?”

  皇甫嵩与朱儁对望一眼,皱眉问道:“愿闻其详。”

  “昨日,我主麾下血旗军,与下邳丞孙坚孙文台,大破南阳黄巾赵弘所部十三万,贼酋赵弘授首。如今,约有七万败军,正往颍阳而撤,嘿嘿,这个消息,义真公听来感想如何?”邹靖伸手端起茶盏,轻轻啜了一口,好整似暇的说道。

  皇甫嵩与朱儁闻言大惊,霍然而起。他二人何等军事素养,邹靖不过简单几句,登时便把握到了其中的关窍。

  “刘军候真奇才也!只是,邹公方才所言,南阳黄巾乃是刘军候与孙文台所破,那宛城太守秦颉在作甚?”朱儁思维敏捷,震惊之后,忽然察觉不对,立时便问了出来。

  这个时代,信息传递极为缓慢。他二人眼下说是退守相持,其实,很有些被围困的味道。对于宛城的信息,便更是没那么快取得了。

  邹靖嘴角微微一哂,不屑道:“那位秦太守傲慢自大,被人诈开城门,仓皇而逃,已然死在乱军之中了。若不是我家主公早有防范,嘿,只怕如今二公今日便要陷入重重包围之中了。”

  皇甫嵩与朱儁闻听此言,不由的齐齐变色。宛城处于大军一侧,若真是被黄巾占了,一旦杀来,两人除了一路逃回京都,可真是没有二路了。

  想到惊险处,不由的额头上都冒出大汗。半响,相互对望一眼,齐齐对着邹靖深深一揖道:“刘军候此番大恩,我等绝不敢忘。还请公转复军候,待到退了黄巾,我等自当当面致谢。”

  邹靖连忙起身,却也不避。他此来乃是刘璋使者,对方向自己主公致谢,理应正而受之。

  待到二人起身,这才回拜道:“二公之言,靖必如实禀告我家主公。只是,靖今日奉命来此,却有更重要的事儿,要向二公禀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