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衙内闯三国 第101章:被历史湮没的谋逆

《衙内闯三国》第101章:被历史湮没的谋逆

作者:大篷车 字数:3029 书籍:衙内闯三国

  “公与先生,你对此次调整的冀、幽二州的州牧人选,可有什么想法没?”

  蓟县大营中,刘璋似是漫不经心的,向沮授问起本次州牧人选的问题。

  沮授蹙了蹙眉头,沉吟道:“这冀州牧王芬,我实在不太了解。只听说其人原本乃是朝中议郎,向来耿直,喜交豪杰之士。与南阳名士许攸许子远、沛国周旌周子羽等人为友。其他的,便无所知之了。不过,那幽州牧刘虞嘛………”

  说到这儿,沮授微微一顿,刘璋眼中却划过一道锐利的光芒,随即敛去,仍是静坐不语。

  “此人乃东海郯人,字伯安。东海恭王之后,亦为汉之宗室。自先帝时,由博平令、甘陵相直到今日的尚书令之职,掌宗正之责。宽仁爱士,清名素著。此次,朝廷以此公为幽州牧,估计多半是要借助其人之名,以安抚乌桓。

  前阵子太平道刚刚起事之初,乌桓曾有异动,幸亏有公孙瓒镇守才未出事。然公孙伯圭刚直暴戾,对付异族全是镇之以威,长此下去,只怕必起反复。此时调刘伯安来此,倒也算题中之意了。”沮授娓娓道来,说起刘虞,面上不由显出一丝敬慕。

  刘璋微微点头,沉默半响,忽然道:“先生可还记得前时管亥所言?”

  沮授听刘璋忽然提起管亥,先是一愕,随即面色微变,动容道:“主公之意,莫非………”说到此处,顿住话头,脸上却是一副震惊不信之色。

  “当绝无可能!”看了一眼沉静如故的刘璋,沮授微微迟疑一下,又再接着说道。

  “伯安公谦恭温良,便算想要出掌州郡,也定然不会与黄巾贼有所勾连。期间只怕多是巧合,主公毋须多虑。”沮授颇有些肯定的说道。

  刘璋嘴角微微勾起,浮起一丝哂笑。抬眼看了看他,心中暗叹。沮授的谋略眼光不必怀疑,对刘虞的认识也丝毫不差。只可惜,这桩公案隐秘至极,便算他再高的智慧,若是不明其中缘由,也是想不到的。

  刘璋之所以明白其中关窍,也是因为后世偶然从一段资料上了解到的。那段资料记载的也不多,又因为那事儿最终没能形成事实,故而并没在历史上引起人们的注意。

  据历史记载,这是汉末首次酝酿的一次政变。发起人,便是现在这位荣任冀州牧的王芬王使君。而同谋者,正是那位南阳名士许攸许子远,和沛国周旌周子羽。

  至于其中所牵扯的豪杰之士,记载上并未留下具体姓名,但如今,刘璋已然知道,这所谓的豪杰,正是以管亥为首的广阳黄巾。

  事件起因自是因为那位汉灵帝的昏聩。对于汉灵帝的治政,当时不满的人车载斗量。而王芬便谋划推翻他,并重新推举一位贤明的君主上位。

  在他心目中,称得上贤明之君的,却是被封为合肥候的另一位汉室宗亲。

  只是不知这位王使君是不是天生缺根筋,还是实在从没真正经历过大事。他想法是好的,处理的手段,却让人跌落一地的眼镜。

  他这边和许攸周旌嘀嘀咕咕好了,便甩开膀子开干。但是你老人家也好歹嘴严实点啊。古之谋逆之事,何其重大?那是要诛九族的。

  但这位王使君,光知道好多人对灵帝的施政不满,却并未仔细的去考察。结果,最后想要起兵之际,却被朝中一位御史吹哨喊停了。一家伙直接给戳到灵帝那儿去了。

  等到知道自己的事情败露了,王使君可没有张角那魄力,索xing彻底反了。而是惊惶之余,直接一根白绫,自己了断了完事儿。

  也正因为他这一死,这次有预谋、有组织的政变,便胎死腹中,并没在历史上引起大的关注。便如同大河中偶尔翻了浪花,随即湮没不见了。

  结合这段史书记载,刘璋再联想管亥所说,前后一联系,自然是豁然贯通。

  这个事儿,做为外臣小吏自然是完全不知道,即便有些个风声泄露,大多也只是猜测之言罢了。但刘璋知道,处于这次事件的中心人物,那些身在朝中的人物,绝不会茫然不知的。

  这其中,不但包括了袁家,更是还有那个曹白脸!此次黄巾围攻蓟县失败,自己又被送上涿郡太守之位,难保没有袁家和曹操的运作。

  将他刘璋按到那个位置上,除了牵制的意思外,只怕更多的还有想要找个时机,往自个儿身上载几个屎盆子的意思。

  一旦东窗事发,自己身居其位,即便再清白,灵帝心中只怕也会留下疙瘩。这样一来,他刘家哪还有在朝中得到重用的机会?

  刘璋想透了这些,自然是冷笑不已。若是按照常规来说,这种手法可谓是杀人不见血,阴损狠辣至极。但正所谓人算不如天算,谁又能知道灵帝的寿命有多长呢?

  灵帝死时,不过才三十六岁。这个秘密,除了穿越而来的刘璋知道,当世再无人能准确的把握了。

  既然灵帝没多长活头,后面又紧接着发生董卓入京,废立少帝、献帝一事,那么,对于自己的谋算,可不等于是白白的便宜了自个儿。

  这些事儿,刘璋不会跟任何人说,只管自己躲起来偷乐就是。但是,对于自己身边的谋士,其中的弯弯绕绕却要让他明白,以便沮授把握局势,从而做出最有利的谋划。

  “我也知道伯安公的为人当不至此。但是,假如连伯安公自己也不知道呢?”抬眼瞄了沮授一眼,刘璋淡淡的蹦出这么一句。

  沮授听的一呆,瞠乎不知所对。半响才呐呐的道:“怎么可能?岂有如此匪夷所思之事?”

  “先生可还记得管亥当日所言那许姓之人?”刘璋也不反驳,只是继续问道。

  沮授点点头,却仍是不明所以。刘璋微微一笑道:“刚才先生言及,那位冀州牧王芬,有一位知交好友,貌似便是姓许的吧。”

  沮授大吃一惊,脱口道:“主公可是说,此事跟王芬有关?那个许姓之人,便是南阳许攸?”

  “嘿,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本来我也猜不到。只不过风部前些时日传来消息,那位许攸先生曾有段时日来过幽州,根据时间对应,正好与管亥口中许姓之人出现的时间吻合。而且,便从外貌上描述,也是基本符合,先生如何看?”没法解释自己早知这事儿,刘璋转念间,便用风部密探这个由头添上。

  沮授果然信了,蹙眉沉思半响,这才道:“如此说来,此事定然是王芬所为了。但他为何要这么做?又怎么与伯安公牵扯上了?”

  “嘿,我料这事儿跟刘伯安压根就没关系。他想扶持之人,也必然不是伯安公。”刘璋站起身来,背着手踱了几步轻轻说道。

  沮授一愣,刘璋淡淡的道:“我听闻这位王使君前阵子,跟合肥候那边往来甚是密切。”

  沮授何等样人,刘璋轻飘飘这一句话出口,他先是一愣,随即霍然变色,脸上一片震惊之气。

  “他….他要谋反!哎呀,不好,主公,这涿郡太守之位不可接!”只瞬间,沮授便把握到了问题的关键,不由的急声说道。

  刘璋心中大是欣慰,面上不见丝毫异色,轻轻摇摇头道:“这个位置怕是推不掉的。且不说不能抗旨不尊,便是可以,只怕朝中多有人不肯咱们推呢。”

  沮授两眼瞳孔不由猛的一缩,面上一片阴沉。想了想,这才点点头道:“嘿,看来必是如此了。别的且不说,老太常那边还当速速遣人前去报知!”

  刘璋点点头,打从看到王芬这个名字后,他第一个反应就是派出风部探子,加急往京中而去。自己这边不会有任何问题,怕只怕那王芬发动太快,自己老爹却遭了池鱼之殃。

  眼下之计,要么想法子让老爹早点调往外面赴任,要么就是想法令王芬不敢乱动。总要拖到自己一家老少离开京师,才能放开手脚解决此事。

  “家父此次已有请调外州履任之意,但愿能早早通过,也便没了牵挂。只是,这个时间殊难把握,先生可有什么好办法吗?”刘璋微微蹙起眉头,有些苦恼的问道。

  对于这个问题,他甚至想过不行派人直接干掉这个王芬,但是想想,单只干掉王芬,还有许攸和周旌二人,就算连这两人一起干掉,又怎么保证没有其他什么人参与?

  一旦对方发现出了问题,只要有一个不像王芬那么窝囊的,直接铤而走险,就此彻底反了,自己倒是没什么,只怕必然将老爹牵连进去。

  对于汉灵帝那个昏君,刘璋才不相信他能明辨是非呢。王芬一系人马但凡要铁心反了,首先要做的就是宣扬蓟县之事,一来能取得太平道的协助,进而就此彻底合成一伙儿也不是不可能的。

  二来,令的汉庭相互猜忌,不说给自己这边下什么绊子,单只胡乱攀咬一通,令的朝中政令不通,便能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好处。

  所以,现在的情况极为棘手。既不能莽撞的直接杀了王芬算完,更不能向朝廷多说什么。毕竟刘璋自己也是从后世知道王芬联合合肥候谋反的事儿,红口白牙的去举报一个封疆大吏,这种白痴事儿,刘璋干不出来。

  至于说朝中那些知情的大臣,既然默不作声的把自己推上了涿郡太守的位置,抱着的目的就是准备往自己身上泼脏水。只要王芬没真的反了,自然绝不会站出来说一句话的。

  而那位史书中记载的,在最后一刻站出来揭露王芬的御史,刘璋一来根本不知道到底是谁,二来,现在王芬究竟跟没跟那人说都拿不准,也就根本不用提了。

  所以,眼下的情形,可谓真的是两难了。

  PS:看到书评区的留言,我很惭愧。第一天上架,爆发,3万。第二天继续爆发,一万,嗯,很强大,第三天,篷车吐的很强大。爆发这事儿真不是可以经常干的啊。唉。可是看到朋友们的要求,我又很纠结。这样吧,咱们争取,是争取哈,争取做到每周爆一次行不?平常就正常6000-7000,爆发的时候,达到10000-12000,这样行不?但还是那句话,我争取。主要我码字太慢,时速一千字,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