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捡个校花做老婆 正文_第561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

《捡个校花做老婆》正文_第561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

作者:梁少 字数:1765 书籍:捡个校花做老婆

  [[听得戴珊终于开口,王珣心中一喜,满怀期待地望着他:“总宪,下官就听你吩咐……”

  坐于王珣旁边的史琳也是这副模样,同时望向戴珊。

  戴珊轻叹一声:“德润,此地非都察院,你就莫要再称下官了。你今晚与元瑞登门而来,老夫知你二人之焦虑……”

  德润是王珣的字,而元瑞则是史琳的字。

  三人的年纪其实约略相仿,戴珊是正统二年生人,只比史琳年长一岁,而王珣则生于正统五年。

  但戴珊作为都察院的最高长官,包括王珣在内的都察院其他职官,在其面前自称“下官”那是最正常不过的。

  “下官谨听总宪教诲。”王珣听得突地站了起来,朝着戴珊躬身作了个揖。

  “哎,德润,你又何须如此,快坐下来……”戴珊见王珣未改口之余更站起来,无奈地摇了摇头,伸出右手往下虚按了数按。

  随着王珣的重新就座,戴珊缓缓道:“德润,宁夏乃边地要镇,深受寇贼侵扰。你既巡抚一方,理应询察利病,抚治军民,纠举奸邪。这些职责所在,难道你全忘了?”

  “下官不敢忘。”王珣应道。

  戴珊脸色一凝,盯着他片刻,才道:“既然你不敢忘。那你为何罔顾天恩,竟然与他们沆瀣一气?难不成,你有甚么为难之处,或者为他们所挟持?”

  直到此刻,戴珊依然不敢相信眼前这王珣与宁夏总兵郭鍧等人一道,做出欺君罔上之举。

  王珣瞬间陷入沉默。

  戴珊微摇了摇头:“为何会如此?你好好思量吧。”

  话音刚落,他已望向坐于王珣旁边的史琳,轻叹了声:“元瑞,你就更让老夫糊涂了啊。你我二人深受圣恩,老夫忝为左都御史,你为右都御史。难道位还不高,权还不重吗?”

  右都御史亦是正二品,乃都察院第二人,仅列于戴珊之后,可谓位高权重。要不然,弘治皇帝也不会派遣史琳去提督征虏军的军务。

  史琳听得苦笑起来,嘴角动了动,没有发出一丝声音来。

  “开春时,皇上敕令调集官军筹组征虏大军,又令保国公朱晖挂总兵官印,而元瑞你则提督征虏军之军务。满朝文武百官,惟望征虏军此番出征,能将虏贼之患一一扫清。

  但征虏军出征西北至今已历半载,却毫无寸功可言。元瑞,你身为当局者,应知因由所在吧?”

  史琳、王珣听着戴珊的言语,脸色却愈加凝重。

  戴珊先望了望王珣,又看了看史琳,轻叹道:“德润、元瑞,如今你二人均要老夫拿主意?其实,老夫又有何主意可拿?”

  王珣和史琳神色均是一暗。

  “我等食君之禄,深受圣恩,自应当担君之忧。”戴珊轻吁一口气。

  须臾,他继续道:“尔二人,若真要老夫拿主意。那老夫惟望你二人,速速上呈陈情,莫再拖延,更莫要有半句虚言……”

  王珣和史琳听得随即对望了片刻,均看见对方眼中的惊疑。

  戴珊瞥了他们一眼,又道:“元瑞、德润,皇上在等你们主动陈情……”

  ---

  皇城内,某处不大的偏房里。

  因仅燃点了数支烛火,房间内显得有些昏暗。

  这间不大的偏房,虽然只得一桌一椅,却有四人置身其中。

  侧着身躯坐在椅子上的,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萧敬,此刻他面无表情,紧闭嘴唇。

  离他身后两步之距,正站着司礼监太监陈宽。

  随着烛光的摇动,陈宽投射到墙垣的身影更是一晃一晃的。

  而陈宽的双眼正打量着萧敬左侧的地面,那地面之上并排跪伏着两人,就两人的衣着来看,亦是宦官。

  跪在地面的两名宦官前额紧贴着地面,完全望不到其模样,只见到两人的身躯在微微颤抖着。

  这间不大的偏房内,此刻,寂静得掉针可闻。

  过得好一会,跪伏着的其中一名宦官缓缓抬起头来,朝着萧敬哀求道:“萧爷,你就大发慈悲,救救小的吧……”

  在烛光的映射下,他的面容清晰可见,却是那位征虏军的督军太监苗逵。

  萧敬听得依然一言不发,目光只投向面前的桌面,似乎在打量着那晃动的烛光。

  听到苗逵的哀求之言,紧挨着他的另一名宦官也抬起头来,冲着萧敬也哀求起来:“萧爷,往日你最照顾小的,这回你更不能不管啊……”

  此人正是镇守宁夏的太监张僴。

  萧敬仍然没有回应,苗逵和张僴互望一眼,不敢继续出言哀求,只好再次低起头伏于地上。

  偏房内很快又沉寂起来。

  ---

  翌日,辰时。

  禁宫的奉天门前,仅奏“八事”的例行早朝,已经来到了尾声。

  只见鸿胪寺卿张俊站于丹墀之下,躬身朝着御座上的弘治皇帝,双手展开一份文书,高声道:“臣礼部右侍郎兼鸿胪寺卿张俊谨奏:

  今日早朝奏对时,班列之中并无礼节失当之臣……”

  按以往,若早朝无人失仪,等张俊躬身行礼退去后,那站于丹墀旁的一名鸿胪寺官将会高声道:“奏事毕,退朝……”

  接着再次鸣鞭,待弘治皇帝移驾,站于御道两侧的文臣武官亦将退去,回到各部司当值。

  但张俊并没有要躬身行礼退去的意思,继续道:“然朝参不到者一百余人,计有西宁侯宋恺……”

  坐于御座的弘治皇帝却波澜不惊,只静静地听着,仿似这份名单的出现不足为奇。

  “……伏乞圣裁,谨具奏闻。”

  足足过了一刻钟,张俊才将这份长长的名单读完,仍躬着身等待弘治皇帝下达旨意。

  弘治皇帝目光扫视了群臣片刻,突然冷哼一声,沉声问道:“百余人朝参不至?朕若没记错,这西宁侯宋恺应是屡犯了吧?张卿家,可是如此?”

  “回禀皇上,重阳之早朝,朝参不到者计有二百余人,西宁侯亦在其中之列。”张俊应道。

  “相隔不过数日,朝参再次不至,他宋恺意欲何为?可有将朕放于眼内?可有将祖宗之法记在心中?”

  弘治皇帝的语气虽然平淡,不过却已直呼宋恺之名。

  文武百官听得顿时心思如潮涌。

  站于武官班前列的英国公张懋和泰宁侯陈璇,更暗叫一声不好,他们清楚知道,这西宁侯宋恺是有意不朝参的。

  昨晚,西宁侯宋恺为让保国公朱晖、郭鍧等人相信弘治皇帝仍如以往般宽宥,甘愿“以身犯险”,再次朝参不到,还笃定弘治皇帝不会作任何惩治。

  但此刻弘治皇帝的话语,那有丝毫的宽宥之意?不惩治?估计更不可能了。

  只听得弘治皇帝再道:“朝参不至之人,他们在做甚么?他们的俸禄是谁给的?”

  文臣武官们那敢出声回应,均肃穆而立。

  等了片刻,弘治皇帝望向仍躬着身躯的张俊:“张卿家……”

  张俊马上应道:“臣在。”

  “退朝后,速速核查无故朝参不至的臣子,有多少人如宋恺这般再犯。”

  “皇上,这朝参不至之次数,是以月算,还是按岁算?”张俊问道。

  “按岁……”

  “臣领旨。”

  “传朕旨意,今日朝参,无故不至之臣子,初犯的罚禄三个月,再犯的罚禄半年,三犯的罚禄一年。朕倒要看一看,他们的俸禄是否太多了……”

  弘治皇帝没与任何大臣商量,直接道出如何惩治,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群臣听得均倒吸一口冷气,罚禄一二个月也就罢了,但如真有倒霉鬼三次不朝参的话,罚禄一年?那怎么过活?

  “此外,朝参不至的,须二日内上呈罪己疏,若有延迟或不交者,罚禄加倍。”弘治皇帝继续冷冷地说道。

  上呈罪己疏?加倍罚禄?群臣更是愕然。

  数日前,对朝参不至的臣子,弘治皇帝明明还是宽宥的,为何今日突然就惩治,而且惩治还如此之重?

  群臣虽然摸不着头脑,却又那里敢提出半句异议。

  他们自然不知道,弘治皇帝出现这般变化,与数日前收到朱厚照发来的密奏有关。

  何为密奏?是通过锦衣卫直接送达弘治皇帝手中的奏疏,无须经过通政使司。

  在这份密奏之中,朱厚照着重提到沿途所见所闻,特别是一些受灾府州县的生民,过得苦不堪言。不少父母官,根本不将治下的生民当一回事。

  这与平时接获的消息完全不一样,弘治皇帝当然恼怒不已,恼的却是那些官员。

  问题出在哪?自是那些外派地方的臣子欺上瞒下。

  朱厚照还建言,要弘治皇帝切莫对文武百官过于宽怀,要不然,这些臣子们只会得寸进尺。

  他更以征虏军及边镇为例,之前正是因弘治皇帝过于宽容,对犯错的将官仅申饬而没加以惩处。

  虽然花费了大量粮饷,征调众多的官军去“讨伐”,但是寇贼愈加猖獗,简直视大明边军于无物,苦的却是边民,毫无宁日可言。

  初看到朱厚照这番不成体统的建言时,弘治皇帝心中瞬间涌起揍他一顿的冲动。汝身为人子,竟教汝父如何做事?

  但今日朝参不至之臣子,再达百余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