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捡个校花做老婆 正文_第1678章 可怕神弓!

《捡个校花做老婆》正文_第1678章 可怕神弓!

作者:梁少 字数:1754 书籍:捡个校花做老婆

  马景澄不爱喝茶,以前喝过自己奶奶炒的茶,太苦。

  在花镇,抽烟喝茶是很多老人的爱好,烟可能抽不起,可茶却必不可少,每家每户都有茶林,能够自给自足。

  但好茶只有镇上有工作的人或者有钱的人家才能吃得起。

  这三级茉莉烘青恐怕也不是花镇的人能吃得起的,它唯一的作用就是送人情。

  马景澄将茶叶拿走之后直接交给了齐灵,让她放起来。

  忙活了一天,这时候已经到了吃饭的点。

  在小镇,很多事往往是特事特办,随机应变。

  一般人家,办白事儿,有个两三百人就很了不起了。

  而刘东家,光眼前就不止两三百人。新笔趣阁

  大多数人都知道,刘东家是不种地的,所以他家没有苞谷饭,最差就是标二米,何况今天,总管还叫人拉来了几包大米。

  面粉、粉条、猪肉、鸡肉……很多都是有人这辈子还没吃过的东西。

  看着马车拉来无数的‘奢侈品’,男女老少都不禁围上去,感叹这刘东家不愧是小镇最有钱的人。

  自然,一人随礼,全家吃席。

  在花镇,随礼看个人情况。

  一般来说,你家办事儿时别人来多少,轮到别人办事儿,你去多少就可以了。

  可以多,但一般不会比人家来时随的礼少。

  别人到你家随礼五元,轮到别人家时,你只去一元,尽管也可以,但容易落人家话柄。

  如果你实在不要脸,那也没有办法。

  若是真的没有钱,穷得揭不开锅,那也是可以理解的。

  除了钱财,随礼还可以用物件,一只鸡、一只鸭、一匹布、一个盆、一把面、一篮子水果…都可以。

  而此刻,总管的声音响了起来:“男女老少,老人和干活嘞,准备入席了!”

  人群开始攒动。

  一个接着一个来到屋檐下记账的地方:

  “妈,我们克好多钱?”

  “一块!”

  “可是刘东走我们家是五块……”

  “人都死了,哪个还晓得,你小声点!”

  ……

  类似的话,马景澄听了不下十次。

  有的人不是拿不出钱,而是贪图便宜。

  刘东若是活着,他们肯定会拿出至少是刘东去随礼时的金额,可刘东死了,刘家后继无人,以后再办事儿时,不可能有来往,能省一点是一点。

  其实,一块钱也是大钱了。

  平常大家都是几分几毛的出入。

  马景澄在记账的那里看了一会儿,礼金达到十块的基本没有,有的人家并不差,可随的礼金还比那些揭不开锅的还少。

  这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让马景澄有了感悟。

  大家喜欢用宽泛来定义个体,用个体来定义宽泛。

  这算是他最直接的感受了。

  比如眼前的这件事,在大多数人眼里,镇上富有的人一定送得比穷人多,其实不然。

  小镇所谓的富人往往更加的狡猾,不然同等资源配置条件下,比他勤劳能干的人多了去了,哪能轮到他。

  大家似乎都明白这个心知肚明的道理,可一旦将这个道理转移到另一件事上,总是反应不过来。

  其次,在小镇的人眼里,当他们看到刘老爷子家那花枝招展的孙女儿时,就认定了攀州城的豪华。

  就会用他们有限的信息和视野断定,攀州城里都是富人。

  城里人也是一样的,普遍认为农村都是穷人。

  逐层金字塔原理很少有人能够认识到。

  即使在马景澄所在的那个年代,即使很多人是本科甚至研究生毕业,他们都认识不到这样一个逐层金字塔结构原理。

  所以往往就会听到这样的事情,某个农村来的孩子考上了顶级名校的研究生,实在太了不起了。

  大家觉得了不起主要是有‘农村’两个字,这两个字从来都与教育资源挂钩,农村来的教育资源一定匮乏。

  然而事实是这样吗?

  根据逐层金字塔原理。

  从一级城市到最小的村镇,存在这样一个结构:有头有尾!

  而且可以肯定地说,超级一线城市最末端的人在资源和财富上,绝对比不上最后一级小村镇顶端的人。

  这就是一个认知问题。

  所以,当你觉得那人来自小村镇,资源匮乏,能够走到今天,多么励志,其实你不知道,那人在你印象中的小村镇里,拥有的是顶级的资源。

  凤尾不一定比得上鸡头。

  这世界从来不以品德和努力论富有。

  你是一个好人的意思是:你是一个没能力的废物!

  马景澄想到这些就很感慨。

  “老人家们,都动身了,快点入席,帮忙嘞些也是!”

  詹天宝高亢的嗓门再次在院门口响起。

  屋檐下拥有高挑身材的女孩也放下手中的笔,朝着院子走去。

  马景澄也动身,走到篝火旁.

  “爷,我扶你!”

  “奶,我扶你~”

  两人异口同声,各自对自己家老人说道。

  两人对看了一眼。

  马景澄将自己老奶奶扶起来之后,将张苍云家老奶奶也扶了起来。

  几个老人小心滴走向角落的桌子。

  刘东家大院很宽敞,一次性可以放八张八仙桌,一张桌子可以同时上八个人。

  一轮席至少可供六十四人。

  几位老人坐在一桌,小孩子都被马景澄驱散了开来。

  老人们坐在一起可以慢慢地吃,如果让年轻人或者小孩和他们坐下一起吃,那老人只能吃空气。

  马景澄跑到楼上,让人拿出董酒。

  普通的桌上,用普通的白酒,老人们的桌上,才用董酒。

  “让让让~”

  随着一声声叫喊。

  一个个端着木托盘的壮汉青年穿梭而来,托盘上只有八碗同样的菜,一个桌子上放一碗。

  没有入席的人看得口水直流。

  此时的老人并没有那么多,只有不到二十个。

  所以除了帮忙的,也夹杂了一些其他小孩之类的人。

  在马景澄看来,吃席并不是一件无聊的事情。

  站在场外能够看见很多的事情。

  有的妇女,边吃边往口袋里塞东西,有的小孩,花生米倒满一碗,有的人喝酒像喝水一样,有的人嘴里吃着,碗里堆着,筷子还不断往前伸。

  也能看见另一些别样的风景:

  有的小孩只顾低头吃饭,从来不伸筷子,要什么都是旁边的青年夹到他碗里。

  马景澄突然想起了一句话:爬到桌子上!

  曾经听过一个初中毕业的男子骂自己家孩子:“没教养,吃饭你还要爬到桌子上去?”

  那六七岁的孩子反驳:“我哪点爬到桌子上了?”

  那小孩一直都想不明白,自己明明端端正正坐在凳子上,怎么会被说爬到桌子上呢?

  其实,那个大人的意思是,小孩子和大人一起吃饭,绝对不能自己动筷子从碗里夹东西,要让大人夹给他,否则就是‘吃个饭都要爬到桌子上,没教养’。

  所以在这时的村镇,看一个人家里的大人是什么样,就看他家的孩子是什么样,有文化和没文化,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

  看着那些满脸油腻,打着饱嗝还往嘴里塞东西的人,马景澄并没有看不起,而是感慨,小镇的人太穷了。

  所以才会有,‘送了礼一定要吃回来’的想法。

  有的人吃得太快,桌子上很快就被扫光了,只能端着碗去到老人们的桌上。

  有的老人不惯他这种毛病,直接喝退,有的则随意。

  这样的席,一般摆三轮算是非常巨大了。

  然而,刘东家三轮过后又三轮,人还是很多。

  吃完的人全部拥挤在刘东家右边楼上房子里,那里有一个录音机在放着歌,声音传得好远。

  除了堂屋里还摆着棺材,设有灵堂,看不出这样的气氛是办丧事。

  马景澄在两轮席之后扶着自己的奶奶离开了刘东家。

  与其一同离开的还有张苍云家奶奶。

  天已经暗下来,张苍云吃完饭赶到马景澄家时,马景澄已经将二十来斤的苞谷米装好一小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