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良夫晚成 第920章:虚虚实实

《良夫晚成》第920章:虚虚实实

作者:桬染 字数:2727 书籍:良夫晚成

  《史记•秦始皇本纪》里记载了:“三十六年,荧惑守心。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土地分’”

  是说在秦始皇三十六年,天上坠落了一颗陨石在东郡,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块大石头,当地有人在那块石头上刻了“始皇帝死而土地分”几个字。

  秦始皇因此而惊慌失措,几乎是挨家挨户在那个出现陨石的区域问过去。

  没有人承认是谁刻的字,后来陨石所在的方圆百里,都被秦始皇滔天一怒一下屠掉了。

  可见秦始皇对于荧惑守心有多么的恐惧。

  而现在上官流霆和苏星璇手中的这个木头盒子里装的很有可能就是那块陨石磨成的这堆棍子。

  而这些也不是普通的棍子。

  就在刚才上官流霆抬头望星象的时候,判断出荧惑守心天象的同时,他明白了他手里拿的这堆棍子是古时候的人用来计数、运算和推演五行方位的工具——算筹。

  众所周知,八卦中包含着二进制数学的神秘起源,可能还开创了中国古代数学家用算筹计算的传统,它也成了民间粗俗的占卜算命活动的渊薮。

  在西周的时候就已经有人开始用算筹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算筹本身就是一堆小棍子,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

  由于姬大娘的木头盒子里装的是陨石,上官流霆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了材质本身,而理所应当地忽略了用途。

  其实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对于五行八卦,奇门遁甲,卜算推演之类的能力,上官流霆除了在紧要关头被逼迫着使用,他本身还没有太多主动使用的意识。

  他觉得如果是任坛主命魂本主在场,大概在看到盒子里东西的第一眼,就能准确判断出那是什么东西。

  秦始皇设置了镇墓陵,又为镇墓陵安排了守陵人,镇墓陵里还有一个龙头蛇身的镇墓兽,那么在他最害怕的星象和最害怕的陨石同时出现的时候,镇墓陵一定会产生异动。

  当有了异动,才有机会知晓镇墓陵的具体位置。

  同时对一些原本迷迷糊糊的东西也有了清晰的解释:当时的这块陨石,按照后世所记载的秦始皇的脾气秉性,他一定想第一时间把这玩意毁掉。

  可后来无论火烧水浇都没办法完全销毁它,即使扔掉也不能淹没陨石客官存在的事实。

  荧惑守心是天象,更加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

  所以不知道哪个为了安抚帝王恐慌的二百五,出了镇墓陵这种鬼主意。

  逻辑就是,当你最害怕的东西必须出现和存在,躲还躲不掉,阻止也阻止不了的时候,就用更凶狠的东西去压制,比如,镇墓兽。

  那么,是否可以做这样一个推断:找一个秦始皇最信任的人,守住这堆算筹,不轻易拿出来。皇陵就至少安全了一半。

  退一万步讲,就算有人拿到了这堆算筹,在荧惑守心的时候想去对皇陵不利,能得到的也仅仅是镇墓陵的位置。

  镇墓陵里有龙首蛇身的镇墓兽,算到这个位置,等于直接去送死。

  但是这里面还是有个逻辑漏洞啊,你别把陨石做成算筹,计算不到镇墓陵的位置不是对皇陵更安全吗?

  何必费这么大的心思,非要把如此坚硬的玩意儿磨成200多根小棍子?

  这不吃饱了撑的吗?

  上官流霆叹了一口气,帝王心,真是不可测啊。

  而盘古陵,大概就是秦始皇用来忽悠守陵人的说辞罢,抑或是守陵人经年累月对龙首蛇身镇墓兽的美化,推演出来的传说。

  毕竟过了秦朝,给秦始皇守陵不如给盘古大仙守陵来得更任重道远,更光明正大。

  秦陵大概是有史以来和以后最为特殊的一座帝陵。

  这位帝王活着的时候扫六国,统一天下,没有人敢拿他怎么地;

  死了之后就这座陵墓,千百年来,多少人怀揣着多少五花八门的目的打过陵墓里的主意,但是仍然没人能拿他怎么地。

  活着没人敢,死后没人能,这是真的空前绝后。

  “何止是人啊!”苏星璇边赶路边听上官流霆说这些:“我师父说,由于秦陵里宝物众多,神兵利器也多,还有些不为人知的仙家法宝。

  各路仙神、妖族、魔族都打过秦陵的主意,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去之前都是敲锣打鼓的,去之后全部杳无声息。要我说啊,这里面一定大有诡异。”

  “嗯,所以我们这一次去,心念要摆正,只是取随侯珠为你补全失散的神魂,其余的不能有贪着之心。”

  上官流霆淡然道,但是他心里所想又是另一回事:去之后也绝对不是全部杳无声息,不就是有人把百年一碎裂的随侯珠拿出来了一半吗?

  又是谁拿出来在鬼门关设了一个那么大的局?

  这个问题始终是上官流霆的心上打出来的结子,他更希望这次来秦陵,不仅仅能够取出另一半的随侯珠,还能够找到这个结子的蛛丝马迹。

  不过苏星璇说的秦陵里宝物众多,这个是历朝历代都知道的事实。而且很多宝物都已经有了灵智,虽比不上修仙士和开了灵智的灵兽那般聪慧,但是也是有着神识的。

  据《三辅故事》记载,楚霸王项羽入关后,曾以三十万人盗掘秦陵。在挖掘过程中,突然一只金雁从墓中飞出,一直朝南飞去。

  斗转星移过了几百年,到三国时期,(宝鼎元年)一位在日南做太守的官吏名曰张善,一天,有人给他送来一只金雁,他立即从金雁上的文字判断此物乃出自始皇陵也。

  其实这只金雁就是开了灵智的宝物,因不愿被项羽盗掘受辱,才自行飞出陵墓,自行择主,真真是应了那句“良禽择木而栖”。

  而且项羽盗秦陵,最终也没盗走啥,为啥三十万大军无功而返,到底在挖掘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这事儿就只有天知道了——兴许镇墓陵里头那个龙头蛇神的老怪物也知道。

  至于秦陵地宫的位置,就更加地扑朔迷离了。全天下都知道秦陵的大概位置,可是能说得出地宫位置的就没听说过。

  《汉旧仪》一书中有一段关于秦始皇陵地宫深度的介绍:公元前210年,丞相李斯向秦始皇报告,称其带了72万人修筑骊山陵墓。

  已经挖得很深了,好像到了地底一样。秦始皇听后,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

  这个“旁行三百丈”用得真是精妙绝伦,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以秦陵为圆周画个三百丈为半径的圆圈,这个区域范围内,全特么的叫旁行三百丈。

  镇墓陵到底在陪葬陵区域还是在地宫,就只能根据上官流霆的推测听天由命了,这也就是为啥俩人一直没敢轻举妄动的原因。

  离“随候仙梦”的施展时间还有五天一夜,真要是没一点线索在秦陵里胡乱折腾,折腾个五年估计也没啥结果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