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清风水师 第129章

《大清风水师》第129章

作者:舞马长枪 字数:2923 书籍:大清风水师

  臣临行之时已经派兵封山了,就算是国师府的人不甘心,也不会那么容易混进山中了。何况,想要破掉那棵三元木,没有灵饵是根本就行不通的,如今灵饵已毁,就算他们想耍花招,最快也得再等六十年。而且经过初步审问可以获悉,国师府少了骆花子,相当于群龙无首,很多人都是冲着骆花子来的,如今骆花子死了,大多不辞而别,远遁山林,短时间内,恐怕也集合不齐能威胁我们的力量了。”

  皇太极听完后很高兴,连连夸奖魏宝山。

  正聊着,有人通报,范文程到了。

  大家都是熟人,在书房也就没有那么多规矩,坐下后,皇太极这才开口说话:“文程先生,宝山,其实有件事要和你们商量。我大金部队二次入关征明凯旋而归,沿途又接收了林丹汗残部一万多人,可谓是全胜而归。前不久,我刚收到可靠消息,林丹汗已经病死在青海了,这件事非同小可,我想找你们商量商量。”

  书中代言,林丹汗是谁呢?林丹汗又称作丹巴图尔台吉,是蒙古察哈尔部的大汗,也是蒙古的最后一任大汗。他的汗号是“呼图克图汗”,也就是明史上音译出来的“虎墩兔汗”。对于蒙古史不了解的人,总认为在蒙古可汗的汗号就是在名字后面加上“汗”便可以了,这是误会。就如成吉思汗是汗号,名字是铁木真,忽必烈虽然成为元朝皇帝,庙号“世祖”,但也是蒙古帝国大汗,汗号为“薛禅汗”。

  说起林丹汗的先祖,自然离不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是那四百年的时光委实太遥远了。从元朝灭亡,北元蒙古经历了二十二位可汗,傀儡也好,强者也罢,战乱也好,统一也罢,长城以北的蒙古高原的主人一直还都是蒙古人,而蒙古人的可汗一直都是成吉思汗的子孙。

  到了林丹汗这一代时,当时还只有十三岁就接替自己的祖父成为了蒙古可汗。因为历史的原因,到了他这一辈儿上,自己除了大汗的称号和察哈尔的部众外,并没有继承整个蒙古,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头汗王。在蒙古,一切礼仪制度都可有可无,要想获得尊重和服从,必须要有强大的实力,显赫的战功。草原上不相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相信的只有马刀和弓箭,即使你是成吉思汗的子孙,没有力量,虽然可以成为可汗,生命仍然会和野草一样被任意践踏。

  于是,继任大汗后的林丹汗,在接下来的整整十年里几乎毫无做为,直到他二十四岁时,才开始有所行动。一方面他与明朝主动示好,一方面极力挤兑后金。因为对于北方来说,只能有一个王,只有他林丹汗才是正统的,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子孙,而女真不应该凌驾于蒙古之上。只是可很惜,他遇到的对手是努尔哈赤,一场场战斗下来,蒙古败多胜少,损失惨重,元气大伤,不得不退守到了大漠深处。

  听说林凡汗病死了,范文程也很吃惊,就问皇太极:“汗王,如今林丹汗已死,蒙古各部群龙无首,我大金正好统率各部,臣再多问一句,那块玉玺找到了吗?”

  皇太极失望地摇了摇头:“林丹汗虽然死了,可是玉玺的下落却是无人得知。蒙古人与中原人不一样,只有拥有了这块玉玺,蒙古各部才会彻底的臣服。”

  魏宝山皱了皱眉,就问范文程:“范先生,什么玉玺这么重要?”

  范文程笑道:“这块玉玺乃是秦始皇当年用‘和氏璧’制成,尊之为‘天子玺’,历来都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自秦代以后,历朝历代,得到这枚传国玉玺就象征其‘受命于天’,是天命所归;而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警,大势已去。明朝之所以不得人心,正是因为没有得到这块玉玺,不是真正受命于天,所以必然要灭亡。这块玉玺在元代灭亡后,就被元顺帝带到了大漠之北,一直都在蒙古人手中。”

  “哦!听先生一席话,真是胜读十年书啊!真没想到一块玉玺还有这么多的故事。”

  皇太极点了点头:“在蒙古各部的眼中,玉玺是他们心中的神,是成吉思汗的象征。现在已归顺的蒙古各部还好说,若要漠北蒙古归顺,最终统一蒙古,非有这块玉玺不可。”

  范文程道:“依臣下看来,此玉玺应该就在林丹汗的家人手中,不如派人前往,以接收蒙古各部为名暗中寻找,应该可以找出蛛丝马迹。”

  皇太极点了点头:“此次召两位前来,正是此意。我打算过了年就派十四弟亲自率兵前往,还希望文程先生和宝山也能一同前去,有你们相佐,定然是事半功倍,我也就放心许多了!”

  魏宝山和范文程听闻此言,哪敢推辞,赶紧领命。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眨眼间过了年。

  在天聪八年的二月中旬,由多尔衮、岳托、萨哈廉、豪格、范文程、魏宝山等率一万精兵,远赴蒙古寻找玉玺。

  单说蒙古的林丹汗,早在天聪六年时就和皇太极打过一仗,结果被皇太极的八旗大军打得抱头鼠窜,不得不逃往青海 避难。身为成吉思汗的嫡传,手中又握有象征皇权的玉玺,原本想借助明朝的势力先统一了蒙古,再灭女真,最后重返中原,一统天下。没想到他的宏图大略,竟然先后被努尔哈赤父子击得粉碎。 被皇太极逼到青海后,林丹汗心里就憋了一肚子的火。

  青海那个地方,天气变化无常,常年冰天雪地,条件十分恶劣,养尊处优的林丹汗如何经受得了这番打击,他又气又恼,到了青海不久就病倒了。折腾了近两年,终于大限到了。临死之际,他唤来嫡长子额哲,指着枕边的玉玺告诉他:“额哲,你要记住,我们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孙,乃天之骄子,黄金血统。这块玉玺是历代传国之宝,玉玺在,皇权在。只要你手握玉玺,迟早仍可号令蒙古。等我死后,你率众东归,收拾残部,卧薪尝胆,等待时机,重整旗鼓,灭了皇太极,重振我察哈尔雄风。”

  额哲看着自己的父亲,禁不住痛哭失声。而林丹汗说完这些话,便进入了昏迷状态,到了后半夜,咽下了最后一口气,终于魂归去世去了,年仅三十六岁。

  额哲安葬完父汗,一天也待不下去了,当即便率领着残部返回蒙古。

  一路上,一些旧部听说他回来了,纷纷来投,走到黄河一带时,就聚焦了部众两千五百余户,差不多有一万多人了。只是走了一路,也争论了一路,争的是什么呢?原来以额哲为首的几个人一心想着继承先汗遗志,重振大业,而另一伙人则主张归金,认为大金统一天下是大势所趋,自己这些人去招惹他们,无异于以卵击石。

  额哲年纪也小,血气方刚,对几个主降的大臣根本不予理睬,主降派只好鼓动额哲的生母苏泰太后去劝说。苏泰太后毕竟经历过许多风雨,想得也比额哲要长远,经过几番考虑过后,就找来了额哲,也开始劝额哲主动降金。

  额哲别人的话不听,母亲说话了,不能不听,不过仍然有些想不通。

  苏泰太后就苦口婆心地劝他,说:“孩儿啊,你胸怀大志,我自然十分高兴。可是当初,你父王以四十万之众,又有明朝的支持,都没斗过皇太极。现在你已经到了这步天地,你凭什么与之抗衡啊?”

  额哲信心十足,挺胸昂头说:“就凭我是成吉思汗的嫡传,凭我手中的这块玉玺。”

  苏泰太后摇了摇头,又叹了口气:“别说那块玉玺了,我看咱们今天落到这个地步,全是这块玉玺闹的。”

  额哲吃了一惊:“此话怎讲?”

  苏泰太后道:“唉,你父王在没得到这块玉玺之前,勤于政事,能征善战,又善于收取各部之心,很快就拥兵数十万众。可是自从得到了这块玉玺,便一改从前的态度,开始颐指气使,发号施令,以成吉思汗自居,结果伤害了各部,最后导致客死他乡。我是亲眼见你父亲有了这块玉玺后,一步步走下坡路的。”

  “可这玉玺确实是天下难得的珍宝,我们先祖正是凭此而成的大业埃”

  “也许是我们命薄,承不起这天大的重担吧。”

  “依母亲的意思是?”

  苏泰太后道:“归金,这是眼下唯一一条可行之路。”

  额哲听后不吱声了,低着头,未置可否。

  苏泰太后知道自己的儿子不服气,就接着劝他,当母亲的都盼着儿子能成就一番事业,谁愿意看到儿子卑躬屈膝寄人篱下?但是现在今非昔比了,想与皇太极争雄,后果就是全军覆没。

  额哲点了点头:“母后说得有些道理,不过……”

  “你听我说完。这个皇太极,我看比努尔哈赤厉害多了,他现在把蒙古各部都争取了过去,就连你叔叔、舅舅、几个哥哥也都逃到了他那里。看他现在的架势,是非要统一了蒙古不可,我们已成为他统一蒙古的最大障碍。为什么?就因为我们手中这块惹祸的玉玺。得不到玉玺,皇太极是不会放过我们的,不论我们逃到哪儿,他都会全力追杀。我们根本不可能将蒙古各部重新拉回来。东山再起?简直是白日做梦,咱们不能拿鸡蛋碰石头。”

  一番话说得额哲泄了气,于是,额哲就把几个主战派的老臣又召集在一起,说了太后的想法。

  其中有位老臣叫鄂朵斯,听完后大怒,老泪纵横,就劝额哲:“少主,太后之言乃一妇人亡国之语,万万不可听之。我察哈尔部乃成吉思汗之嫡传,已历数百年,手中握有传国玉玺,蒙古各部一直以我们为蒙古的象征,察哈尔亡,则蒙古亡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