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叶黄金 第六十章 登陆大汉口(下)

《一叶黄金》第六十章 登陆大汉口(下)

作者:南山嘉荣 字数:2185 书籍:一叶黄金

  这时,他们三人同行,韩之楠带路,来到大智路的一洞天茶馆,到楼上右边的雅座坐下喝茶听曲,楼下兼营小食,如包子、烧饼之类。一洞天类似于娱乐休闲茶馆,有一定的考察价值,可以借鉴。

  韩之楠介绍的很细:这里晚上七时至十时,唱皮影子戏、评书,比如《三国演义》《水浒》《说唐》《说压传》等等,有时由女演员唱“湖北小曲”“汉口小调”。戏曲演员,由一至四人组成,围桌而坐,乐器有一胡、扬琴、三弦、拍板、碰铃等敲击弹奏。

  农庐颇有感触地说:“嗯,这个好,喝茶的人不觉得无聊,是个打发时间的好法子。”

  韩之楠抿了口茶,描绘道:唱者,手舞足蹈、绘声绘色、哭笑诙谐、眉匕色舞。听者,聚精会神、津津有味,茶客边喝茶,边欣赏,悠悠然。需要香烟、瓜子、花生、糖果的,呼叫一声即可,茶客进入茶馆品茗、候客等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所需的各种小食品。

  秦玉河用心蛮深,说:“嗯,就该如此,作为经营者就是要为顾客着想。”

  这时韩之楠笑着说:“有时搞小赌,如抹牌九、打麻将、上大人等纸牌。”

  秦玉河听得认真,说道,这正是“茗碗凝香,消遣岁月”啊。

  大家哈哈一笑。

  农庐深有体会:“茶馆就是一个三教九流混杂的地方,喝茶、娱乐、消遣都很重要。”

  秦玉河边喝茶,边琢磨:我们在经营上也可逐渐达到多元化,入乡随俗嘛。

  韩之楠赞同他俩的观点。

  他们商议后,初步达成一致:待回去与钱书生和巫青通报情况,然后开始实施;在经营上,以茶楼为依托,兼营茶叶买卖,两者相互支撑;在人事安排上,秦玉河、韩之楠负责茶市布局及经营管理,钱书生、巫青参与经营管理,农庐作为大股东掌管“三济堂茶行”。

  韩之楠说:“回去后,抓紧筹备啊!”

  “好的,老弟就放心吧!”农庐连忙说。

  五天之后,农庐和秦玉河从汉口启程,坐船经沙市转船,再逆沮河而上,返回南颐县。

  “两位辛苦了!”钱书生已等候在茶坊,满面笑容。

  “一切顺顺利利。”农庐说。

  “钱书生等急了吧。”秦玉河打趣说。

  巫青见他俩安全返回,高兴的忙前忙后,小伙计端茶倒水。四人入座后,农庐一一作了介绍,秦玉河进行了重点说明。

  农庐问钱书生:“还满意吧。”

  钱书生连声说,“满意,满意。”

  巫青听后,说,“经营思路可行,只是在操作上要细致,毕竟我们是第一次到大城市自己经营,也有一个摸索的过程,我看此事可成。”

  大家赞成巫青的观点。

  农庐还特意从汉口给巫青带回来一批书籍和资料,还有一些中国人翻译外国人的书籍,包括儿子农天一要读的书,巫青见了,兴奋不已。

  第二天,农庐惦记着自己的茶山,就去了天心岩。这时,白龙杰跟着,农庐又进一步指点他施肥、修剪、养护等方面的事情,包括茶叶制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教,白龙杰做事也很上心,目前已经完全可以独立操作了。这让农庐感到欣慰。

  不过,他还是要交代一下的,农庐严肃地说,做事要细心,不可马虎。

  白龙杰连连点头。

  下山后,他俩来到丹霞家。

  “义父好!”丹霞嘴巴甜甜地叫了一声。

  农庐笑着说:“小两口的日子过的怎么样?”

  两人相互对视片刻,然后齐声说“蛮好的!”

  农庐满意地笑了,“那就好。”

  丹霞愈发丰盈了,散发出迷人的风韵。

  农庐见了,打趣道,“你越来越像你义母了。”

  丹霞笑的“咯咯”响,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看着农庐,然后说,“我是她的闺女嘛,当然像了。”

  丹霞很会说话,听后,大家一乐。

  丹霞接着说,“义父,天一弟弟现在会背好多诗词了。”

  “嗯,天一还要努力才行啊!”

  看完茶山,农庐心里安适多了。一周后,农庐、秦玉河与钱书生出现在沮河码头,他们一同登上了去汉口的木帆船。

  韩之楠耐心地等待他们的到来。不过,他也没闲着,正在积极筹划开店的事情,比如提前把“三济堂茶行”的牌匾都弄好了。这叫志在必得!

  一见到他们,韩之楠欣喜不已:“四君子全部到齐了,好啊!”

  大家哈哈大笑。

  为了不跑空趟,此次随行,农庐还特意带了几箱茶叶过来,这是巫青交代的。

  韩之楠一看,心中充满了搏击的劲头。他取乐钱书生:“这回过来,可要多玩些时日啊。”

  钱书生开玩笑:“那要看你的表现。”

  第二天,他们来到接驾嘴店面前,韩之楠跟钱书生说:“就是这里。”

  钱书生看得仔细,“进出方便吧。”

  “蛮方便,人与货可以基本分流。”

  钱书生连声“嗯嗯”。

  农庐说:“尽快把房子契约签了。”

  韩之楠说“好的。”

  到了第三天,签完契约,他们就急忙到了“三济堂茶行”,农庐说:“先把招牌挂起来。”

  大家赞同。

  随后他们商议,茶库安置、茶行及茶楼经营品种、雇员以及茶界联络等事宜。

  农庐跟秦玉河说,“秦兄就留下来,辛苦你了!”

  秦玉河说,“我巴不得呢。”

  大家又是一阵笑。

  茶行开张之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他们按照各自的分工,合理布局茶市品种,确定主打天心毛尖,以适应汉口茶市需求。

  一个半月之后,“三济堂茶行”隆重开业!

  这日,正是三月三,也是农庐家祭拜“茶祖树”之时。

  开业当日,高朋满座,喜气洋洋。吉时到了,农庐致辞:

  “三济堂茶行”已有近百年历史,荆山自古出名茶。今日,我们从荆山南颐县来到大汉口,就是为了弘扬楚地茶文化,发扬楚人先祖“筚路蓝缕”的精神,开启茶业新征途!

  大家掌声雷动!

  开业当日,盛况空前,茶客川流不息。农庐与他的合作伙伴经过大半年的谋划、筹备到具体实施,所有的付出都在这一刻被点燃了,这股“四君子”的力量也一并爆发了。

  这时,农庐与汉口茶界名流黄笑天在二楼雅座一同品茶。

  农庐用心介绍道:“这是天心毛尖,产自云雾山天心岩,茶树有一千年多年了。”

  黄笑天用鼻子嗅了嗅,说,茶香诱人。啜了一口,又说,茶汤厚重,兰栗香融合,好茶!随后又品了一口,再看漂浮于杯中的茶叶,一阵感叹:神采、姿态俱佳,芳醇浓烈,甘甜绵长。

  农庐说,您是茶界老前辈,今后还有请您多多指教!

  黄笑天连忙说,农老板可是响当当的人物,岂敢?

  农庐谦虚地说,我就是一个山里的茶农而已,黄老这么说,岂不是叫我无地自容?

  说完,两人一笑。茶叙风趣,甚为融洽。

  秦玉河、钱书生和韩之楠,他们在另一间雅室陪客人喝茶聊天。直至夜深了,大家才在一起碰头,对第一天的经营情况进行梳理,加快进入茶市状态,以臻完美。

  到了第四天,基本走入正轨,农庐和钱书生要返回南颐县。这时,他们在码头上告别,农庐说:“茶行就交给两位了,有劳你们了!”

  秦玉河说:“放心吧,你们一路顺风顺水!”

  韩之楠信誓旦旦地说:“我相信有大家的力量,我们保证让茶行一日千里。”

  大家开心地笑了。

  农庐说:“回去后,我再发一批茶叶过来。”

  秦玉河与韩之楠连声说“好,好!”

  他们互致问候,大家的眼中都充满了期待,饱含着深情,又多有不舍!

  江面上的风带着春天的气息,吹拂着他们的衣袖,江鸥划过天空,翱翔于船帆之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