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叶黄金 第四十五章 名砚传真情

《一叶黄金》第四十五章 名砚传真情

作者:南山嘉荣 字数:1906 书籍:一叶黄金

  是时候了,农庐和巫青给儿子请了个教书先生,其中有一个要求,就是要精通茶事。经多方打听,于是他们选中了一位教书先生,叫祁玉,是当地有名的私塾先生,正符合他们的要求。

  祁先生家住凤山附近,就在南颐县城对面,中间隔着一条沮河,来去还算方便。农庐夫妻俩事前得知,这祁先生就是脾气有点怪,但颇有才学,人称“祁疯子”。这外号并不是说他真是个“疯子”,而是指他教书十分严格,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

  这天上午,他俩前去拜访祁先生,还拎了几包礼品,包括上好的毛尖。

  农庐礼貌地叫了一声:“祁先生好!”随后,递上礼品。

  由于事先有人通报,祁先生已知他俩的来意,便直截了当地说道:“我们把丑话说到前头,我对学生要求严,学不好就要受罚,看你们做父母的有没有什么想法?能否接受?”

  巫青连忙说:“我们没有什么想法,能接受,都听祁先生的!”

  听了这话,祁先生很干脆:“那好,我就接手教孩子了。”

  农庐试探性地问:“请问祁先生何时能够过来教书?”

  祁先生正赋闲在家,直接说:“随时都可以。”

  巫青笑着说:“那好,就有劳祁先生了。”

  祁先生说:“不必客气。”

  巫青解释道:“我们已经给先生备好了住的房间,以方便先生安心教书。”

  祁先生还是一副严肃的脸,说道:“那就谢谢你们了。”

  巫青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这时,农庐问道:“祁先生,你看近几天可以吗?”

  祁先生答:“好的,我后天就到你们府上,让孩子做好准备。”

  巫青客客气气地说:“好的,那我们在家迎接先生!”

  与祁先生定好了教书的日期,于是,他俩告辞。

  回家后,他俩叫来农天一,巫青跟他说:“儿子啊,后天,祁先生就来教你读书了。”

  农天一早就盼着上学了,一双小手使劲挥舞,蹦蹦跳跳地说:“我要读书了。”开心的不得了。

  这天上午,祁先生如约而至。农庐夫妻热情接待,并正式将农天一交给他。

  祁先生五短身材,但学问却是大的很。他平时不苟言笑,总是扳着个脸,身着青色马褂,有着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威严。

  农天一见了他,就像老鼠见到猫一样,心里总是战战兢兢的。

  有一天,农天一跟他母亲说:“妈妈,祁先生不爱说笑,好可怕啊。”

  巫青抚摸着农天一的头,亲切地说:“孩子,祁老师那是要求严格,他希望天一好好学习,将来能有大出息。”

  农天一半知半解地说:“那我要是好好学习,祁老师是不是就高兴啊。”

  巫青说:“当然啦,那祁老师不仅高兴,还会夸奖你呢。”

  听后,农天一发出稚嫩的笑声。

  祁先生从《三字经》《蒙学》《增广贤文》等初级知识教起,逐渐加深古诗文的难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不觉,农天一已经会背诵不少诗文了。

  起初,农天一摇头晃脑地背诵“人之初,性本善”之类的,随后就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眼见儿子农天一在一点点进步,农庐和巫青自是开心这寄托着他们对孩子的一片苦心。

  农天一的毛笔字,先是歪歪扭扭的,不久,开始方正,有了规范,现在,不论是大字,还是小字,已经写的有模有样了。不过,农天一也免不了挨祁先生几板子。

  秦玉河满脸笑容地走进茶坊了。今天,他特地带来一件宝物,准备送给农天一。

  农庐一见,问道:“秦兄近来可好?”说完,招呼秦玉河就坐。

  秦玉河落座后说:“还好。”

  这时,巫青泡好了茶,递给秦玉河:“秦先生,请用茶!”

  秦玉河接过茶杯,抿了一口,放下杯子,笑着对农庐夫妻说:“你们看,我今天带什么来了?”

  农庐和巫青摇摇头。

  这时,秦玉河从包袱里拿出一个东西,细心地解开了白娟小包,原来里边放着一方墨绿色的砚台,说道:“这是给天一练字用的。”

  农庐夫妻终于明白了。

  秦玉河告诉他俩说,他有一位友人,家住东海边,喜欢收藏砚台,尤其是名砚台。于是便将这块海底玉砚台送给他。海底玉产于东海之中,需潜入海底方能采得少许,因而传世极少。

  农庐接过砚台端详一会儿,见石质细微、润滑如脂、墨中透绿,十分精美,捧在手中舍不得放下。这时,巫青接过砚台,看得仔细:“这真是稀罕之物啊!”

  农庐说:“真不知该如何感谢先生啊!”

  秦玉河轻描淡写地说:“我是长辈,给孩子东西是应该的,不用谢。”

  农庐出于好奇,便问:“先生的友人是如何得到这么名贵的砚台?”

  秦玉河就给他俩讲起这位友人酷爱名砚台的往事。

  秦玉河的这位友人爱砚如命,凡是他见到的好砚不惜千金也要买下。不过,他又有洁癖,每当用过砚台,不洗得干干净净不装入匣中,也不置于书架之上。不过,就因为这个习惯,这位友人偶尔也会失去名砚。

  有一天,他这位友人见人在庙会上卖砚,卖砚人共有十多方砚台,每方要价一百金,其中有一方石质上乘、雕刻精细的古砚被他看中,卖砚人要价五百金,他毫不犹豫地买下来。

  听到这里,巫青说:“先生的朋友真是了不起。”

  “是啊,挺厉害的。”说完,秦玉河让他们试一下发墨。

  随即,农庐到灶房取来清水,巫青倒入砚池,说:“石质上乘,不可多得的佳品。”

  发墨是指磨墨易浓而显出光泽。秦玉河说,他的家父曾经告诉他如何辨别好坏?

  简言之,用手指沾点水抹在砚心上,看过多久才干。干的时间越快,越吸水,说明墨汁越不易久储,这砚也就不行;若干的时间越慢,这砚就越不吸水,相应的墨汁就能久储,砚也就好。

  秦玉河说:“现在市场上,外观好看但并不实用的砚很多,需要仔细分辨。”

  巫青接着说:“一看二呵三上手,看质地纹理,呵气成水,上手研墨,好砚还要好墨配。”

  农庐笑着说:“今天又长见识了。”

  细观这方砚台,花纹的繁复、镂空的图案充分体现出匠师的雕刻水平。砚台上,屹立着云间的松柏,引颈高歌的仙鹤,旁边还刻着一首小诗,非常气派,令人赞叹不已。

  秦玉河借题发挥:“这判断砚台好坏,与品茶的优劣同理。”

  巫青连声说“正是,正是。”

  农庐又看了看砚台,对巫青说:“你以后要教天一如何用墨写字了。”

  巫青说道:“是的,慢慢就懂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