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叶黄金 第二十二章 情迷宁照庵

《一叶黄金》第二十二章 情迷宁照庵

作者:南山嘉荣 字数:2977 书籍:一叶黄金

  这时,山中草木透着一股湿漉漉的味道。

  看时间还早,又顺道,巫青便对农庐说:“我们去宁照庵玩吧。”

  古茶树保住了,农庐一身轻松,就满口答应。

  佛说,众生皆苦。却总有人苦中作乐。

  在青莲镇的圣女峰隐藏着一座颇有名气的尼姑庵,名叫宁照庵,取“感而遂通,寂静照鉴”之意。

  一般寺庙大多是琼楼玉宇,香火旺盛。而宁照庵恰恰相反,这里简朴小巧,也不烧香。尤其是庵内种满了各种奇花异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似乎只待有缘人。

  农庐和巫青前往宁照庵必经一条君嶂古道。

  相传宋兵被元兵追杀,来到了这片山林,待元军赶到时,山中隆隆声响,加上蒙蒙雾气,元军不敢轻举妄动,随后撤兵。而置身山中的宋军卸甲归田,故名君障山。这“君”谐音“军”。

  君障山下有个小村落,几百年来,村民沿着君嶂古道进入进出山里,山中柴火、野果俯拾即得,慢慢的,也就留下了这条山路。

  早上的君嶂山,雾气腾腾,颇有烟雨江南的意味。

  开始是一段平坦的路,农庐和巫青走得欢快轻松,紧接着就开始爬山,泥土路和由不规则大石头铺成的石路在脚底延伸,农庐走在前面感到脚下失稳。

  放眼望去,山中弥漫着初春的气息。但枯叶稀疏,尚未散尽,脚下窸窸窣窣作响,故而落叶并未完全埋入泥土中。有些落叶在石头上,踩到极易滑倒。

  农庐不断提醒身后的巫青,“小心前面树上有刺”,“小心脚下”。

  这时他俩的注意力都放在脚下,不再是沿途美景,而是集中精力走好每一步。有的地方险峻至极,危途巉岩,他俩往往需手脚并用,才能努力抓住旁边的树木、藤蔓和岩石。

  于是,农庐干脆给巫青弄个登山杖,让她方便登山,以防跌倒。此刻,他俩怪怪的,不得不伸出舌头,大口喘着粗气,全然不顾山间的湿气了。

  前方有一大片野生竹林,像个迷宫。竹林大概占整个路途的三分之二。真可谓“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竹林为天然生成,凌乱庞杂,毫无秩序。

  山路上的泥土裹着石头,大小不一,竹子就长在乱石丛中,细长而凌厉,无疑增加了行走的难度。

  途中岩石峭立,忽高忽低,两人的手要不停地剥开挡在眼前的竹子,脚下也得提防被卧伏的竹竿绊倒,那身子需要一点点穿过层层设防的竹林。

  路,也似乎无法称之为路了,石头一部分掩埋在厚重的泥土中,时常会出来捣乱。他俩屏气凝神,农庐不停地提醒巫青“小心小心”。他俩艰难地行进在竹林中。

  在快要坚持不下住的时候,终于看到了出口。农庐拼命地拉开竹子,与巫青奔了上去。这时,两人才放松下来,像散了架似的瘫在一块草坡上。

  一会儿,巫青站起来,瞧见一汪碧水,说:“这是玄武湖吧。”

  农庐也跟着起身,连声说“是的,是的。”

  他俩爬上一块大石头,见远方山峦叠嶂,雾气氤氲。湖面波光粼粼,静若处子,恍若“山若青螺黛,水如碧玉簪”的意境。看到眼前的美景,他俩之前的辛苦似乎不值得一提。

  巫青正靠着一棵大树,似在休息,又像在凝望脚下的湖水,那一路的艰辛在这片刻的平静中渐渐沉淀下来,暂时忘却俗世的烦恼,获得心灵的慰藉。

  宁照庵,恰如这名字一样富有寓意:生于宁静,临湖照壁,庵得自在。

  农庐和巫青不顾艰险,历经曲折,终于到了宁照庵。相传,这宁照庵是有缘人来的地方。来了,就会有某种缘分在其中悄悄生成。

  他俩先把身上的泥土清理一下,巫青又把穿竹林时盘起的一头秀发放下来,就沿着山门前的青石板路幽深而入,进得庵内,前门里花香阵阵,草叶翠绿,像是进到皇宫的大花园。

  农庐说:“我是头一回来,没想到这里有这么多的鲜花。”

  巫青说:“是的,蛮有趣吧。”

  这圣女峰共有十九座山峰,宁照庵幽藏于圣女峰南麓的小山上,占地不大,只有两个清雅的小院和一个建有花房的后园。

  不知何年何月,宁照庵就在圣女峰下生了根。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庵内花草之繁盛,庭院、阶前,檐下、走廊,随处都是繁花似锦。山门、风铃、茶室,大雄宝殿、琴房,错落有致,美轮美奂。这些种植精巧,搭配讲究,布置和谐的花花草草,五颜六色,芳香四溢,既让人心生怜爱,又凸显高雅的审美情趣和不凡的园艺水准。

  和其它寺庙相比,宁照庵是如此与众不同:鲜花拱绕的大雄宝殿,敞亮的茶舍,古典的壁炉,随处安置的老旧物件,让农庐一见倾心,不由得惊讶:“怎么会是这样?”

  巫青说:“就该如此。”

  随后,她自念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农庐见佛台上有一行字:“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农庐虽识文断字,但还是一知半解。因为他与佛教接触甚少。

  这是说,佛与花本来就是一体,何必拘泥于色相呢!

  往里走,农庐看见一个用玉蝶摆出佛教的一个“卐”字符,不知来由,又觉得稀里古怪的,就问巫青:“这个图案是什么意思?”

  巫青答道:“表示吉祥喜旋,吉祥无比。”

  禅意的庵内已然一座花花绿绿的世界,确实不可思议:台阶上,石凳上,树桩上,到处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鲜花,可谓匠心独运。

  农庐笑着说:“这么多花花草草,我没有几个认识的。”

  “心中有就有,不必苛求。”巫青说了一句佛语。

  看着庵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物一态,令人心动不已。而一场浓雾刚润湿过的花草树木,就更加明媚生动、萌态十足了。

  听到敲竹板的声音,巫青知道要开斋饭了。

  巫青说:“我们去吃斋饭吧,很好吃的。”

  此刻,农庐才觉得肚子在咕咕叫,还真的饿了,就说“好的。”

  庵里的人不是很多,一位尼姑从厨房里出来,跟他俩讲了吃斋饭的规矩:吃多少,打多少,不能浪费粮食,浪费一粒米,跪一炷香。

  农庐连忙点头。

  于是,他俩就在诗情画意中享受一顿难得的美食,花草的清香弥漫在湿润的空气中……

  茶房就在隔壁。吃完饭,巫青说:“走,喝茶去。”

  农庐“哦”了一声,又有点好奇:“你是不是常来这里?”

  “我仙师带我来过。”说完,巫青已进入茶房。

  只见茶具、器皿,和鲜花,有序地摆放在木桌上,别致而乖巧,农庐长这么大还是头一回见这样的场景。

  不过,农卢的母亲跟他提过这里,说,世间难见这么好的地方!

  用完斋饭喝茶,是庵里的老规矩,农庐哪里知道这些。只见巫青洗杯、投茶、冲泡、分汤,样样娴熟,不一会,就把一碗热气腾腾、香喷喷的茶递到农庐面前。

  农庐早已渴了,不管茶水烫不烫,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一口灌进肚子里,还听得见那茶水入喉的声音咕咕响。

  巫青见状,笑得前仰后合,说:“喝茶是慢慢品的,你怎么一口就喝完了?”

  农庐也觉得自己失态了,笑了笑,然后“嘿嘿”两声。

  巫青告诉他,茶叶是长在天树上的,是万物的精华,富有灵性,又像在做示范:“你看,要先闻香,从中体悟大自然的精气神,经过我们的内心去感知,去品味,解乏去烦,你会觉得它有一种悠远醇厚的味道。”

  农庐照着巫青的样子学着闻香、品茶,自己感觉内心似乎也慢慢静了下来,那些烦恼似乎暂时远离了自己,有一种心灵的宁静和清欢之感。农庐的母亲教过他一些茶礼的,只是现在口渴难耐,也就无需顾及其它了。

  巫青接着说:“茶在于,一人得幽,二人得趣,三人成品。”

  农庐笑笑:“那我俩正好得趣,是吧。”

  巫青连声说“是的,是的。”

  这时,农庐才慢慢静了下来,也找到了品茶的感觉。农庐又喝了一碗,然后说:“这盖碗真漂亮。”

  巫青解释道:“这叫三才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农庐一听,觉得这话蛮有味道,就说:“品茶是个大学问,跟做人做事是一个道理。”

  巫青点头称是。

  农庐放下青花瓷盖碗,说:“这里真是个好地方,以后有空常来品茶。”

  巫青也赞同:“当然好啦,有空就过来。”

  说完,巫青又沏上一壶绿茶,两人慢慢喝着,时间在茶香的暖意中一点点流逝。

  也不知喝了多久,反正农庐已是饭饱茶足了:“咱们下山吧,我怕我娘着急。”

  农庐是个孝子,自从父亲走后,他与母亲相依为命,这些年来生活实属不易。

  巫青看了看他,说:“那好吧,我们走。”

  说完,巫青起身,他俩离开茶房,走到庵外。

  沿着曲折蜿蜒的青石板路一路向下,穿行在古树间,摇曳的绣球花引领他们顺阶而下。待回首,宁照庵掩隐在参天古树下的黄墙青瓦间,犹如仙境一般。

  来到一个垭口,农庐虽多有不舍,但分别就在眼前,对巫青说:“我们就在这分手吧。”

  巫青尽管略显疲惫,似有意犹未尽:“那好吧,我们后会有期。”

  说完,念念不舍地看着农庐,眼里充满期许的意味。

  今日之事,农庐十分感激巫青,无比动容地说:“这次我家古茶树保住了,多亏你搭救,请受农庐一拜。”

  说着,农庐就要跪地。

  巫青赶紧拉住他:“这使不得。”

  此刻,她更觉得农庐是那样憨实,就像这大山里不曾撼动的岩石,在她内心涌出深深的爱怜来。

  农庐是实打实的,认认真真地说:“你是我家的恩人,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你的。”

  巫青说:“你只要管好茶树就行了。”

  农庐说:“这个你尽管放心,就是拼命,我也要把茶树伺候好!”

  巫青连忙拦住他的话:“谁让你拼命了。”然后,发出少女银铃般的笑声来。

  农庐也跟着笑起来,说:“反正我是铁了心的。”

  说完,两人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告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