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叶黄金 第一百三十九章 巫青的逻辑

《一叶黄金》第一百三十九章 巫青的逻辑

作者:南山嘉荣 字数:2278 书籍:一叶黄金

  农天一问:母亲,茶与药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巫青答道,经常有人说,喝中药的时候不能喝茶,茶能解药。

  汪紫薇在一旁斟茶倒水。

  农天一又问:那这句话到底对不对?

  巫青肯定地说,显然是不对的,茶只解毒,不解药性。

  其实,茶叶本身是中药。在茶叶利用的四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就有三千多年主要作为药用。茶叶作为药用,在我国很多古书上就有记载。

  汪紫薇插话:《神农本草》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对茶的功用,就有明确记载:“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

  农天一想起茶祖神农的传说:相传神农在品尝百种草药时,当尝到金绿色滚山珠而中毒,正巧倒在茶树下,而茶树叶上的露水流入口中,使之苏醒得救。这虽说是传说故事,但却记载了茶叶有解毒功能这一事实。

  农天一接着说:三国时名医华佗在《食论》中写下了“苦茶久食益意思”,这说明古人早就知道饮茶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

  汉代名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述“茶治便脓血甚效”的验证。

  梁代名医陶弘景云:“久喝茶可以轻身换骨”。这虽有夸张之嫌,但也说明了茶叶有强身保健和延年益寿的作用。

  她们点头称是。

  巫青顺着思路往下讲,再来看以茶入药的古方。

  茶的药性:“味苦、甘,性凉。归心、肺、胃、肾经。”有“清头目,除烦渴,消食,化痰,利尿,解毒”的作用。

  巫青喝口茶说,仅举两例:一例,宋代《太平圣惠方》中治疗“伤寒头痛壮热”的“葱豉茶”,就是用“葱白3茎(去须),豉半两,荆芥1分,薄荷30叶,栀子仁5枚,石膏3两(捣碎),茶末3钱。以水两大盏,煎取一大盏,去滓,下茶末,更煎4~5沸,分2度服。”

  一例是宋代施发《续易简方》中的“姜茶散”,用“生姜(和皮,切片)10片,陈腊茶末2钱。用水2盏,煎至1盏,去滓,食前热服。”治疗“赤白痢”。此方明代的《医学入门》称为“姜茶煎”,直到清代《医林纂要》称“姜茶饮”,可见历代都在用这个小方子。

  巫青道,还要选择药性适合体质的茶才会更有效。

  茶性寒温与发酵程度关系较大,发酵程度越低,寒性越大;发酵程度越高,温性越大。不发酵的绿茶性偏寒,完全发酵的红茶、黑茶性偏温,重发酵的乌龙茶、老白茶类的“四性”处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另外刚炒制出来的新茶,不管是绿茶还是红茶,均含有火气,偏热。

  农庐也加入他们讨论的话题,他从不同茶的工艺入手作了进一步解释:

  绿茶核心工艺是“杀青”,不发酵茶;水清茶绿,给人清凉爽新之感,本性寒。

  黄茶的核心工艺是“闷黄”,口感较绿茶醇厚一些;茶性与绿茶很接近。

  黑茶的核心工艺是“渥堆”,发酵程度高;茶味醇和,茶性温和。

  红茶的核心工艺是“发酵”,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程度很高;花香、蜜香醇厚,味甘性温。

  白茶的基本工艺是“萎凋”“干燥”,新茶属性与功效大多接近绿茶,但在逐年陈放的过程中,茶性也会由寒转凉及至平和。

  青茶(乌龙茶)茶性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趋向平和,核心工艺是“做青”和“焙火”。发酵轻的清香型铁观音,茶性更接近于绿茶;发酵适中或较重的则与红茶接近。

  农天一和汪紫薇连连称道。

  巫青喝着茶,放下茶杯接着说,不同的茶,有不同的药性。饮用的时候,适合自己体质,就没有禁忌,没有解药一说。如是虚寒体质,就选择偏温的红茶等,如是偏热性的体质,可以选择偏凉的绿茶等。如是在服用中药,也不用把药与茶的时间错开,同一时间喝也是没有问题的。

  她又道,从古至今,养生保健都在喝药茶,难道还担心茶会解药吗?合适的配伍,是相融合的,增强彼此的药效。

  农庐说的更精要:学会喝茶,胜过吃药。茶是一种饮料,更是一门学问。喝茶,看似一件简单的事,却包含了太多的不简单,学会喝茶,学会简单生活,胜过吃药。

  可不,茶饮的药用功效是经过一段漫长的历史过程,从而沉淀下来的。早在《神农本草经》就有茶叶最早作为药用的记录。而后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对茶也有了进一步的解说:“茶,味苦,甘,微寒,无毒。”

  巫青精通中医药学:茶是一种进可攻、退可补的药材,不仅对五脏六腑有较全面的温补作用,也能对很多疾病产生防治作用,真正达到了中医养生的精髓: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所以,茶在医学上可分为代茶方、药茶及单味茶三种形式。

  一种是外用茶。

  外用,顾名思义,就是用于黏膜和皮肤的表面,常用的方法有:熏洗、末撒、吹喉、调敷、漱口等。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有保健功能的茶枕头,几乎随处可见。

  二是茶膳。

  茶膳是茶叶作用内服的方式之一。茶膳就是把茶汤或者茶叶与平时所吃的食物想结合,让茶味渗透到简单的食物中去。一方面可以增加食物的鲜味,另一方面也带去了茶的保健功效,一举两得。

  茶膳由来已久,茶不仅可以加入米饭中煮成茶粥,还可以制作茶饺、茶面等等,还能在糖果、饼干、点心、蛋糕、冰激淋中添加风味。

  这不仅满足了嗅觉对于茶味的需求,视觉上一抹新绿也赏心悦目,在味蕾还能够呈现得更加清淡细腻。

  三是茶饮。

  繁复的茶应用中,最简单的应该属于茶饮了。茶饮也是最广为接受和喜欢的方式。

  茶溶入水,最容易被吸收,而且无论从茶汤的成色和香味,还是药效价值都保存得最为完整。

  在茶饮的基础上,整合中医治病理论,把茶叶与中草药比例放一起煎服或者冲泡,能够起到相益得彰的效果。

  汪紫薇笑道,母亲讲的这些真的实用,我们以后要多加实践。

  农天一连忙说,是的,这些茶药机理还需要长期运用,做到烂熟于心才是。

  再来看茶饮的药用。

  农天一喝口茶后说,我看到过一则资料,近代科学研究人员发现:喝茶可使血总胆固醇水平下降25%。还有一项研究喝茶与高血压发病关系的调查发现,不喝茶的人高血压的发病率为10.55%,常喝茶的人为6.95%。看来,茶的确有一定的降压作用。

  英国《每日邮报》曾经报道:一项研究发现,每天喝茶3杯,可降低患心肌梗死风险70%。芬兰和法国也有研究报告显示:每天喝茶2-3杯,可降低中风的发病风险。

  埃及研究学者用“绿茶加抗菌素”试验了28种病菌。结果发现,绿茶可使抗菌素药力大增,最高杀菌效率可提高3倍以上,并且,还有降低各种病菌耐药性的作用。

  因此,茶饮利于养生。

  茶,早就被应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除了闲暇时用茶怡情养性外,还有一部分用来表示尊崇敬重:拜师要敬茶,新婚娘子要给公婆敬茶等等。所以茶成为人们熟知的保健饮品。

  比如,茶的功效包括美体消脂、调经活血、固精养肾、健胃和脾、养肝护肝、延年益寿等。

  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身体状况,先使用一些对症下药的调配茶饮,对于那些患病时间长但不太重的人来说,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巫青道,最值得一提的是,茶饮对身体的副作用小。

  农庐也说,茶还能消除疲劳、提神、明目、消食、利尿解毒、防止龋齿、消除口臭,等等。所以说,茶不愧为人类最健康的饮料。

  今天,其父其母一番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农天一和汪紫薇受益匪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