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叶黄金 第十四章 黄茶手中经

《一叶黄金》第十四章 黄茶手中经

作者:南山嘉荣 字数:2473 书籍:一叶黄金

  这天晚上,农旺年与儿子谈起黄茶制作之事。他告诫儿子,黄茶制作关键在闷黄。经过闷黄,形成特有的黄汤黄叶。其香味因工艺和原料不同而各有特色。

  农敬堂问:“父亲,我家黄茶有何特殊之处?”

  农旺年答道:“香气鲜嫩、口感清新,还有一点松烟香味。这是在制作过程中做的特殊处理。”

  农敬堂“嗯嗯”两声,又问道:“父亲,黄茶与绿茶的主要区别在哪?”

  农旺年回复:“黄汤黄叶,滋味醇和,讲究的是一种气韵。”

  其实,黄茶并不仅仅是从茶的色泽和内质上看,作为独特的工艺黄茶而是从炒青绿茶演变而来,时间在公元1570年前后。表面看来,两种不同定义的黄茶给出了两个不同的黄茶起源时间,因此黄茶必须经过闷黄工序,只有通过闷黄加工生产的茶才是真正意义的黄茶。

  工艺黄茶的产生有着诸多偶然因素,在众多茶叶著作中均有体现。宋代黄儒在《品茶要录》中有对茶叶加工黄变情形的描述:“造于积雨者,其色昏黄”,这说明雨水叶对茶叶加工的影响,含水较多的雨水叶由于干燥不及时,可以引起黄变,成为黄色的茶。这是从表象上讲的。书中又云:“茶芽方蒸,以气为候,视之不可以不谨也。试时色黄而粟纹大者,过熟之病也。然虽过熟,愈于不熟,甘香之味胜也。故君谟论色,则以青白胜黄白;余论味,则以黄白胜青白。”所以,他认为即使因蒸青过熟加工成为黄色的茶,也较青色茶的滋味要好。可谓黄茶自有神韵在。

  蒙古人把砖茶或绿茶也称作黄茶,主要是根据茶的色泽取名,古代因长途运输,费时较长,绿茶色泽变成黄色,与砖茶色泽相似,也被称为黄茶。足见黄茶的分量之重。

  对于农敬堂而言,在这黄茶的香气中,始终带有农家淳朴、温暖、泛甜的气息,松柴、几粒炒板栗、锅巴、玉米……这些普通事物,熟悉的味道,都弥散着温馨而甜美的记忆。

  又过了两年,农旺年觉得是时候开一个茶栈了,这件事在他的心里捣鼓了一段时间。

  经父子俩商议,一拍即合,决定以自产茶叶为主,收购茶农的茶叶为辅,兼营茶叶零售,取名“三济堂茶栈”。

  好是好,问题是家里房间偏紧,可能不够用。这样连带的事情出来了,需要起几间新房,以解燃眉之急。

  在乡下做房子,可以说,这是个天大的事,马虎不得。

  父子俩又一合计,干脆做几间新房,事情不就解决了。这样一来,住房也宽敞了,一举两得。

  农旺年在心里酝酿了好久的一个大计划,此时他准备放手一搏。那么,做新房首先是选址问题,这是最为关键的。农旺年苦思数日,忽然想到了一个奇特的方法,他准备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完成选址。

  盖宅前,农旺年让儿子每天在临后山的房间睡觉,早上一起来就问儿子:“你是从那个方向最早听到鸟叫的?”

  儿子说从东,他就往东边扔块黑石头;

  儿子说从北,他就往北边扔块白石头……

  这样重复性的机械式的事情,大约做了近一个月的时间。

  农敬堂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其父在搞什么名堂。农敬堂问这问那,农旺年只是闷着,也不言语。

  农敬堂觉得他的父亲更加神秘,也就不好意思再追问下去了。可以说,一家人都闷在鼓里,只有农旺年的心里,是一清二楚的。

  一个月后,农旺年见时机成熟,就择白石最多的地方起屋造房,也就是在北边起屋了。新房的草图也出来了,计划是,总共建造九大间,正房偏房合计二十六间,足见农家新屋的气势。

  农旺年之所以选白石多的一方起屋,取“神龙游云、成仙得道”之意。这是因为在荆山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黄帝娶荆山西陵之女嫘祖为妻,嫘祖发明养蚕,母仪天下。有着龙的血缘的黄帝曾四处巡视,体察民情。他叫人开采荆山最高峰聚龙山的铜,然后运到荆山脚下沮河岸边铸鼎,以纪念自己大战嗤尤的辉煌胜利。

  不久,鼎终于铸成了,黄帝专门在荆山举行了一个巨鼎铸成的庆典大会。

  应邀出席典礼的不仅有各路神灵,还有八方百姓,大家都想看看黄帝铸的鼎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时辰一到,皇帝亲自揭幕,只见一只高逾丈三、口大如缸的铜鼎闪着金光呈现于神、人之前,众人啧啧称羡,上前细瞧,鼎身刻着一条矫健的游龙在一片祥云中穿梭,周围是四方鬼神和各种珍禽异兽,可谓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正当众人众神怀着崇敬之情,欣赏巨鼎和上面的图案时,忽然天空中浓云密布,挡住了阳光,天色很快阴暗下来……

  大家都以为要下雨了,谁知一道金光穿透云层,一条披着金甲的神龙破云而来,它的尾巴和下半身托在云中,脑袋靠在宝鼎上,长长的龙须顺着鼎足垂到地面。

  黄帝明白:这是自己完成了人间使命,上天派神龙来接他上天,于是他纵身一跃,跨上龙背,飞回天庭。

  人间百姓舍不得黄帝这样贤良英明的君主回去,大伙就扯着龙须不让走,结果扯落了好多龙须,尽管如此,黄帝和神龙还是飞走了。

  据说这龙须落在地上,便生出许多细小修长的小草,遍布于荒山野岭,荆山先民就把这草叫“龙须草”。

  农家起屋的时刻到了。农旺年挺讲究的,信心满满地搞了一个隆重的开工仪式:

  首先,他请来天鹿禅寺的和尚念经做法,祈求平安和顺,建造圆满,住宅安适,护佑农家。讲的是一个功德圆满。

  其次,农旺年带着家人烧香磕头,摆上果蔬,敬谷酒,拜天地,绕地三圈,然后,燃放爆竹,一副虔诚的样子……

  农旺年不断地在嘴里念道:“土地爷啊,保佑我们一家人平平安安!”

  最后,就是前来贺喜的人了,有亲朋好友,有远道而来的客商,大家齐聚在一片荒地上,期盼新屋早日落成!

  盖房子期间,农旺年请了木匠,雕刻匠,石匠,泥瓦匠,杂工,等等,可谓人员众多,工程浩大。主要工匠在当地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这样,可以确保房屋建造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又能保证工期,按时完工,不留遗憾。

  为了让建造房屋顺利实施,他又专门请了几个厨子,一心一意为工匠们做饭,搞好后勤保障,这些帮工全部吃住在农家,其目的是让他们安心做事,确保新房施工进度。可谓一片苦心。

  由于建造工期安排得当,人员合理分工,加之材料准备充足,所以,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一栋崭新的、气势非凡的农家大院就这样大功告成!

  从起屋、盖新房到落成的全过程,可以看出,农旺年的计划能力、实施能力和统筹能力超群。

  新宅落成,是一件大喜事!农旺年大摆酒席,宴请亲朋好友和乡亲们,农家一派喜庆祥和。

  新宅建起来后,附近的村民前来一睹雄姿,大家发出一阵阵赞叹。从此,农家的茶业也随之兴旺起来。

  盖新房、做茶栈,徐才运也是没少出力。他对农旺年说,这些年的辛苦没有白费,做了好事,有好事在。

  这恰好印证了那句老话:只要你一心一意做好事,总会获得成功。

  农旺年对于“三济堂茶栈”的经营,也是下足功夫。

  这时,农家有毗连两座院落,用于茶栈大大小小有十余间房,由于院子宽敞,茶箱、茶袋多,需要将它们垒积起来,于是就隔成一间间小房子,外观似茶堆,实际上可当作小房间。

  茶栈内有木床、棉被、蚊帐,整理一下,就可以住人,吃饭随时到茶栈内厨房购买,十分方便。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商、制茶工、杂工多起来,也带动了其它副业发展。

  不久,三济堂茶栈便成为当时唯一集茶园、茶叶加工作坊、茶店于一体的大茶商。三济堂茶栈主要经营毛尖、黄茶、仙子茶等品种,其中,以三济堂毛尖、黄茶最为出名。加之农家茶品优、信誉好,生意越做越大。

  此时的三济堂茶栈,正顺风顺水,经营蒸蒸日上。这样又过了两年有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